牧区人畜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思考论文(推荐5篇)
牧区人畜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思考论文 篇一
牧区人畜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是保障牧区人民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本文旨在探讨牧区人畜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和对策。
首先,牧区人畜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必要性不言而喻。牧区的地理环境复杂,水资源匮乏,水质差,人畜饮水安全形势堪忧。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牧区人畜饮水安全状况,将会严重影响牧区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产生活水平,甚至威胁到牧区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牧区人畜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势在必行。
其次,牧区人畜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所面临的挑战也不容忽视。一方面,牧区地理环境复杂,地势起伏大,山高坡陡,水源分散,给工程建设带来了困难。另一方面,由于牧区经济相对落后,资金投入不足,技术力量薄弱,缺乏科学规划和管理,导致工程建设进展缓慢,效果不佳。因此,要解决牧区人畜饮水安全问题,必须克服这些挑战。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加大政府对牧区人畜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支持力度,增加资金投入,提高项目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其次,加强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提高工程建设的科学性和技术含量。同时,加强对牧区地理环境的调查和评估,科学规划工程建设方案,确保工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此外,加强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管理和监督,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效益。
牧区人畜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社会各界和牧区人民的共同努力。只有通过不断的思考和实践,才能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为牧区人民提供安全可靠的饮水资源,推动牧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实施。
牧区人畜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思考论文 篇二
牧区人畜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是一个涉及广泛、复杂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多方因素,因此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进行全面的思考。本文将重点探讨牧区人畜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
首先,牧区人畜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可行性是保障工程顺利进行的基础。在工程建设前,需要对牧区的地理环境、水资源状况、人畜饮水需求等进行全面的调查和评估,以确定工程建设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同时,还需要考虑到牧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技术力量、管理能力等因素,确保工程建设符合牧区的实际情况。
其次,牧区人畜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可持续性是保障工程长期有效的重要保障。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科学规划和设计,合理配置水资源,采用可持续的技术手段,确保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工程运行和维护的管理,定期进行水质监测和评估,及时修复和更新设施,保证工程的长期运行和有效利用。
为了解决牧区人畜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问题,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进行跨部门、跨地区的统筹规划,确保工程建设的整体性和协调性。其次,加强对牧区人畜饮水需求的研究和预测,科学确定工程建设的规模和需求,避免盲目扩大工程规模,造成资源浪费。同时,加强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环境影响评估和生态保护,确保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牧区人畜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社会各界和牧区人民的共同努力。只有通过全面的思考和科学的规划,才能够实现牧区人畜饮水安全的有效保障,促进牧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牧区人畜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思考论文 篇三
牧区人畜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是保障牧区人民基本生活需求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牧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项目。然而,在实际的工程建设中,我们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困惑。本文将对牧区人畜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进行思考,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首先,牧区人畜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需要加强政府领导和统筹协调。政府应该将牧区人畜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和指导,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同时,还需要加强各相关部门的协调合作,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动工程建设的进展。
其次,牧区人畜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需要加强资金支持和保障。牧区地处高原山区,地形复杂,工程建设投入较大。因此,政府应该加大对牧区人畜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资金支持,同时探索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渠道,吸引社会资本的参与,确保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另外,牧区人畜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需要加强技术支持和人才培养。牧区地理环境复杂,水资源状况特殊,因此在工程建设中需要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工程建设的效率和质量。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当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为工程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最后,牧区人畜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需要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牧区地处生态脆弱区域,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在工程建设中,应该采取科学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和利用方式,注重生态修复和保护,确保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综上所述,牧区人畜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需要加强政府领导和统筹协调,加大资金支持和保障,加强技术支持和人才培养,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障牧区人民的饮水安全,促进牧区的可持续发展。
牧区人畜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思考论文 篇四
牧区人畜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思考论文 篇五
1牧区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基本情况
1.1锡林郭勒盟概况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总面积20.3万km2,其中,可利用草原18万km2,共辖13个旗,显示区总人口103万人,其中,农牧业人口45.46万人,牲畜总头数1000万头(只)。多年平均降水量140~420mm,年平均温度0℃~3℃,最大冻土深度2~3.5m。全盟水资源总量33.24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7.4亿m3,可利用量4亿m3,地下水资源量30.22亿m3,可开采量29.06亿m3,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重复量为4.4亿m3。
1.2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现状
锡林郭勒盟从2005年
开始,实施农村牧区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到2014年年底全盟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建设资金投资58207万元,其中,中央投资16872万元,自治区补贴19666万元,盟级财政配套18982万元,旗县及群众自筹2687万元,解决了43万人,413万头只牲畜的饮水安全问题,完成新建水源井3077眼,配套家用改水设备7626套,铺设管道1922.5km,安装自来水工程356处。现状锡盟牧区还有2.17万人,176万头牲畜存在饮水困难问题,其中,“十二五”规划内剩余人口1.17人,87万头牲畜,规划外1万人,89万头牲畜。2014年锡林郭勒盟开展了农村牧区饮水安全工程现状和“十三五”提质增效需求调查,全盟牧区需采取提质增效的工程有10512处,占87%。
2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2.1资金拖欠,建设资金不能及时到位
2012年以来,国家和自治区资金已全部下达到旗县市,盟级按计划未下达2100万元,包括规划外1000万元,旗县市资金到位65%。资金不能及时、足额到位,既影响工程质量、进度,也对按时完成任务产生巨大影响,造成个别旗县市进度滞后,影响了工程效益发挥和牧民群众受益。
2.2布局不合理、项目变更较大
由于前期工作深度不够、自筹资金困难、自然条件限制等原因,部分旗县市项目建设地点变化较大,有的超过50%;建设内容不按批复实施,擅自降低标准。比如,钻井的分布,在水文地质条件好的区域密度过大,在条件差的区域布井过少,造成资源配置不合理不公平的现象。
2.3在工程建设管理方面存在漏洞
有分包、转包现象,特别是管材、井管等主要材料设备未按规定检测,工程质量、施工安全有待进一步提高。
2.4工程重建设,轻管护
工程运行管护问题凸显,突出问题是“三项机制”尚未建立。管理体系不健全,有的旗县市没有专管机构,3个旗市初步建立水质检测中心,但基本没运行,一个旗出台了旗县级农村牧区饮水安全维修养护资金,但没全部落实资金。自来水工程收取水费仅包括少量的人员费、电费,维修养护资金从无谈起,国家没有下拨专项维修资金,加之后期维修服务跟不上,部分饮水工程设备有带病运行和闲置弃用的现象。
3牧畜饮水困难、水质差
牧畜既是牧民的生产资料,又是生活资料。牧民长期远距离拉水、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消耗了大量的取水时间。据调查,锡盟牧区还有176万头牧畜存在饮水困难问题,特别是锡盟北部6个牧业旗市还有3400户牧民长年远距离拉水,其中,20km以上的拉水牧户为550户,10~20km拉水牧户为620户,5~10km拉水牧户为930户,5km之内拉水牧户为1300户,共涉及1.21万牧民和149万头只牧畜。户均拉水费用2~4万元/年。地下水含氟严重,广大地区水质普遍差,达不到人畜饮用安全标准。
4工作思路
4.1技术思路
大量引进先进的找水、钻井及水处理技术设备,提高成井工艺,建立水环境检测网站,增加和培养水利科技人才,提高水利行业整体技术素质水平。大力推广太阳能、风光互补等清洁能源提水设备,解决牧区提水运行问题。对水质不合格的配备水处理设施和消毒设备,设置水质化验室,提升水质标准。对年久失修的机电井、老化严重的机电设备、管线进行更新改造。
4.2建设管理思路
含氟等较为严重、水环境严重恶化和严重缺水的地方采取移民措施,把牧民转移到条件好的地方。在水质和水量比较贫乏的地区,优先解决生活用水问题。加强水源地保护管理工作,将石头井、柳芭井、草坯井和简易大口井全部改造成小机电井或筒井,实现井、房、机(泵)、罐、槽全配套,水质水量全部达标。
4.3投资思路
进一步提高工程投资建设标准,不能局限于按人投资。应根据工程实际造价和饮水需要进行工程建设,大幅度提高分散居住牧民的饮水安全补贴标准,增加牲畜饮水补贴投资。充分考虑分散居住牧民的饮水困难问题,建立多元化投资渠道。加大对水质监测网站、检验设备、水质净化设备的投入力度。建立工程管护专项资金和专门管护维修队伍。
4.4运行管理思路
加强基层供水服务体系建设和机制的建立,形成自上而下的供水管理体系。建立县级供水专管机构、县级维修基金和县级水质监测中心,设立水质化验室,配备必要的水质检测设备和消毒设施。鼓励牧民用水合作组织为工程管理发挥主导作用,巩固提高工程运行管理水平,确保对已建和新建工程的维护和经营管理,促进工程的`良性运行和长效发挥效益。
5工作建议
5.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
盟旗两级政府成立专项领导小组,实行政府负总责、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机制,统筹推进各项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对工程进度、工程质量、资金落实情况等进行督查,强化调度确保工程顺利实施。
5.2明确分工、层层负责
明确相关部门工作分工,形成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水利、财政、发改等部门负责工程规划、项目审批、工程实施、资金审核拨付、监督管理和组织验收等工作;水利和卫生部门负责水质检测、监测工作;工程监理部门切实抓好工程质量监督检查工作。苏木和嘎查负责做好宣传动员、落实自筹资金等工作。
5.3加强项目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各旗市在做好安全饮水工程建设摸底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将具体任务落实到嘎查、牧户。加强项目管理,层层落实技术责任人,确保工程质量。
5.4完善制度建设、加大管护力度、建立专项管护资金
严格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监理制和合同制“四制”的建设。建立建全“三项机制”,强化建后管护工作,从运行管理办法的制定、管理体制的改革、管护队伍的充实、维修养护资金的落实、供水水价的制定、水质监测等方面统筹推进工作。加强民主管理和社会监督,推行牧户全程参与的工作机制,建立公开透明的运行制度,主动接受社会的监督,确保饮水安全全覆盖工程建设任务的顺利实施和效益的发挥。
5.5大力开展牧区找水工作、培养技术人才
锡盟牧区居住分散、水资源贫乏、地层结构复杂、水文地质条件差异大,成井难度大,建议组建一支水利专家团队,积极引进找水钻井新技术和新设备,培养一批专业技术人才,重点在锡盟牧区开展找水探水工作,充分利用已有的水文地质资料和现有的井孔资料,配合物探技术和勘探手段进行牧区找水工作,编制“水文地质图”、“井孔分布图”等图表,对指导井位的选择、降低干孔率、提高成井率、减少工程项目变更、提高饮水安全工程项目资金利用率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