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档案学教育发轫与在台湾发展情况【实用3篇】
中国档案学教育发轫与在台湾发展情况 篇一
中国档案学教育的发轫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中国社会正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和现代化的任务,对于档案学的需求也逐渐增加。为了满足这一需求,中国开始着手建立档案学教育体系。
最早的档案学课程设立是在1919年的北京大学。当时,北京大学设立了档案学专业,并且开设了档案学的基础课程。这标志着中国档案学教育的正式起步。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设立档案学专业,并开设相关的课程。
然而,在中国档案学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受到了各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在中国的政治运动和历史事件中,档案学教育往往被边缘化。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档案学教育几乎完全停滞,许多档案学专业被取消,档案学教育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然而,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档案学教育逐渐恢复并得到了重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档案学的重要性和需求再次凸显出来。中国政府开始加大对档案学教育的支持力度,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动档案学教育的发展。
在台湾,档案学教育的发展情况也与大陆有所不同。台湾的档案学教育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开始有档案学专业的设立。最早的档案学专业设立在国立中山大学,后来逐渐扩大到其他高校。
在台湾,档案学教育的发展受到了政治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由于台湾的历史和政治背景,档案学教育一直受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台湾政府积极推动档案学教育的发展,并将其纳入到教育体系中。
目前,在台湾,档案学教育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许多大学开设了档案学专业,并且拥有一支专业的教师队伍。同时,台湾也建立了一系列档案学研究机构和档案馆,为档案学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总的来说,中国档案学教育的发展经历了起伏和曲折,但在改革开放以后得到了重视和发展。在台湾,档案学教育的发展情况也较为良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需求的增加,档案学教育在中国和台湾都将继续发展壮大。
中国档案学教育发轫与在台湾发展情况 篇二
中国档案学教育的发轫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中国社会正处于动荡不安的时期,对于档案学的需求也逐渐增加。为了满足这一需求,中国开始着手建立档案学教育体系。
最早的档案学课程设立是在1919年的北京大学。当时,北京大学设立了档案学专业,并且开设了档案学的基础课程。这标志着中国档案学教育的正式起步。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设立档案学专业,并开设相关的课程。
然而,在中国档案学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受到了各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在中国的政治运动和历史事件中,档案学教育往往被边缘化。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档案学教育几乎完全停滞,许多档案学专业被取消,档案学教育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然而,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档案学教育逐渐恢复并得到了重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档案学的重要性和需求再次凸显出来。中国政府开始加大对档案学教育的支持力度,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动档案学教育的发展。
与此同时,在台湾,档案学教育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台湾的档案学教育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开始有档案学专业的设立。最早的档案学专业设立在国立中山大学,后来逐渐扩大到其他高校。
在台湾,档案学教育的发展受到了政治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由于台湾的历史和政治背景,档案学教育一直受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台湾政府积极推动档案学教育的发展,并将其纳入到教育体系中。
目前,在台湾,档案学教育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许多大学开设了档案学专业,并且拥有一支专业的教师队伍。同时,台湾也建立了一系列档案学研究机构和档案馆,为档案学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总的来说,中国档案学教育的发展经历了起伏和曲折,但在改革开放以后得到了重视和发展。在台湾,档案学教育的发展情况也较为良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需求的增加,档案学教育在中国和台湾都将继续发展壮大。
中国档案学教育发轫与在台湾发展情况 篇三
中国档案学教育发轫与在台湾发展情况
作者:陈慧娉薛理桂
档案学通讯 2015年04期
[中图分类号]G279.2
1 前言
本文探究中国档案教育源流发展,自韦棣华女士创办武昌文华图书馆专科学校开设档案相关课程之始,至设立档案管理专科等,在毛坤教授等人努力下,培育大量档案专业人才。另一方面,我国自1930年代展开的文书档案改革运动也引发当时政府重视档案人才培育,举办多种在职档案教育训练班,使全国档案专业人才培育得以迅速发展,以妥适管理当时因战争暴增的文书档案。然而,1949年后迁台,档案专业师资因各种因素,无法继续教学,使得档案专业教育中断,直至1996年政治大学设立图书资讯学研究所设立档案组,台湾才又得以建立档案专业人才培育体制。
2 档案专业教育开创背景
中国在1930年代展开文书档案改革运动,提倡科学管理档案,引起人们对档案管理的重视和研究。1933年6月,当时行政院召集改革公文档案会议,讨论由中央各部会18个提案汇集而成的《各部会审查处理公文改良办法》,此次会议决定文卷保管年限原则以及改良保管档案办法,可视为文书档案改革运动的序幕[13]。
1934年9月,国民政府内政部次长甘乃光主持“文书档案改革运动”,针对文书档案保管分散、混乱的情况,提出文书档案连锁法,作为改革运动的试行方案。其内容主要是将文书收发和档案管理的某些作法统一,使机关的总收发室和总档案室发生密切的连锁,改善文书运转迟缓,以及档案管理分散、垄断的情况。连锁的具体方法是以集中统一的原则组织文书档案工作。连锁办法为透过统一编号、统一分类、统一登记三个环节实施。与此同时,在《行政效率》杂志上,行政界的知名人士,进行许多调查和专门研究,撰写多篇调查报告和论著,总共出版67篇相关文章,1935年5月出版《行政效率·档案专号》[13]。
文书档案改革运动促进档案教育的推展,本文碍于时间限制将就中国档案学教育历史作简要概述。
3 武昌文华图书专科学校历史
3.1 档案管理特别教席
武昌文华图书馆专科学校(Boone Library School)为中国第一所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的学校,也是中国档案管理专业教育的首创者。由美国韦棣华女士(Mary Elizabeth Wood)于1920年创办[5]。此校仿效美国纽约公共图书馆学校模式创办,1930年代初期美国图书馆学校开始设立档案管理课程,此时,国民政府也展开“文书改革运动”,亟须专业档案管理人才。因此,1934年秋季开始,在教育部资助下,设立特别教席。
档案管理法课程在图书科和图书讲习班(第三、四期)中,分中、英文讲授,每周各授课二小时,讲授一年,学分1分。英文档案管理由美国费锡恩女士(Grace P.Phillips)任教,费女士毕业于美国伊利诺大学图书馆学系,讲述内容为美国机关团体企业实行的文书档案管理办法[10]。费女士回国后,由美国郝乐德女士(R.A Hill)于1936年9月至1937年6月任教,周爱德女士(Iris Johnston)于1937年9月至1938年7月任教,之后由文华图专毕业生徐嘉麟接任至1939年7月。
中文档案管理课程由文华图专毕业生毛坤先生任教,他是中国第一位讲授档案管理课程的人,他受到“文书改革运动”时期《行政效率》期刊上一系列文章的启发,利用美国图书馆学校赠送的资料,参考国外档案管理理论和实践,并访查当时政府机关档案管理实况,借鉴美国历史学会档案委员会第十三、十四次报告,编写中国第一部有关档案管理的教材——《档案经营法》讲义[7]。此外,他并安排学生每周两小时实习课程,到各机关档案管理部门参观学习,暑假到政府部门档案室见习,应当时中国档案管理所需,教授学生[6]。
3.
2 档案管理专科设立1938年文华图专迁至重庆,因重庆为国民政府陪都,内迁机关林立,且因抗战关系,机关事务增加,产生的档案数量也大增,此时感到档案管理专业人才缺乏。1939年,武昌文华图书馆专科学校迁至重庆一年后,因应各机关之需要,开办档案管理讲习班,由徐家麟先生及毛坤先生担任主讲。招收二十名学生,资格需为高中毕业或具有高中毕业之同等学力,年龄限为二十二岁以下。考试科目为国文、英文、历史、地理及口试。考取的学生每年给公费二百元,修业期限为一年,毕业后由学校介绍工作[2]。
文华图专于1940年9月26日呈文教育部,拟请设立档案管理专科,呈文陈述设立档案管理专科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根据本校五六年来试验之结果,档案管理内容并不简单,如行政组织、公务管理,以及文书制作与处理等,必须循序研究,始能组成一完备之知识。故档案管理再不能以图书馆学之附庸视之,而实有呈科之必要……为求不断供应此项技术人才,并非短期开班或附带于其他学科中研究所能为功,必须设科专门训练以宏造就……不仅在吸引人力致力于此种新兴科学,而最大目的尤在始改革档案管理之理想见诸实行。”此外,并于呈文中提出具体办法:“基于上述理由,本校拟请于本年度(29年度)起,于图书馆学科之外,添设档案管理专科,原设档案管理训练班撤销……该科暂定必修课程22种,选修课8种,分两学年修完,共72学分。”1940年10月17日获教育部高学34635号指令批准,批文为:“29年9月26日呈一件,为拟设档案管理科,并将现有档案训练班学生改入该科肄业,祈鉴核照准由,所请应予照准。件存。此令。”该校将档案管理训练班第一期改为档案管理专科第一届,档案管理训练班第二期改为档案管理专科第二届[11]。
档案管理专科招收对象从1943年秋季招生简章可大致了解,招收档案管理专科新生一班三十名,依考试成绩等地给予补助金,补助金由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拨给。报考资格与修业年限,凡在公立或已立案之私立高级中学或其同等学校毕业者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师范学校及职业学业肄业生不得以同等学力报考)均可报考,在校修业两年毕业。另有保送办法,凡远道学生不便赴渝参加考试,及各机关、学校、团体、图书馆、档案室欲保送学生入学者,可将所需资料寄交本校,经审查合格者,即行通知定期来校应试入学。在学费方面,每学期费用学费五十元,讲义与图书费二十元、实习费十元、杂费二十元,共计一百元,膳食费每月暂定一百五十元(多退少补)。补助金分甲乙丙丁四等,甲等每名每年六百元、乙等四百元、丙等三百元、丁等二百元,分两学期发给。战区学生由学校呈报教育部代请膳食贷金,以资补助。在校学生家境贫困者,由本校函请重庆基督教青年会及其他救济清寒学生之机关,核给补助金[10]。
档案专科班学习课程包含必修课28种90学分,选修课4种14学分,专科班除实习外,每周平均上课25小时。
1940年春季至1947年秋季,文华图专招考档案管理专科六届,详见表1。虽然每年次招收人数为20-30名,但实际录取人数相差很多,真正报到学生更少。因当时社会动荡,学生因事、因病休学、退学现象时有发生。此外,学校办学严谨,对到期未能修满学分和不符合毕业要求的学生不予毕业。
档案管理专科毕业的学生共51人,大部分毕业生成为档案管理的业务骨干,有些还是档案管理的负责人。例如周连宽先生在国民政府内政部从事档案管理工作,协助甘乃光先生推行文书改革运动。另有一部分毕业生担任档案教育教学工作,如周连亮先生在前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图书博物学系讲授档案管理课程,黄彝仲在西南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讲授档案管理课程[3]。
3.3 研究班创办
1948年招收研究生,要求“公立或私立已立案之私立大学或独立学院毕业者”均可报名,修业期限为一年。研究班宗旨为“以研究图书馆专门学术,造成我国图书馆高级干部为目的”,但具体研究科目中有“档案学”、“数据管理”等档案专业教育内容[3]。
4 在职档案人员训练班
4.1 教育部主办档案人员训练班
1941年教育部督学钟道赞视察文华图书专科学校时,与校方协商,由教育部指定该校办理档案管理短期职业训练班。1947年由沈祖荣校长呈文教育部,于1941年7月23日将档案管理短期职业训练班开办计划、招生简章等呈文教育部,呈文中提到“本校虽设有档案训练班,后又改以专科因应档案人才需要,惟一则为修业两年所限,不能应付急需;一则现有各机关档案人员事实上不能尽行淘汰,即令大量招生,将来安插时,或不无问题;同时,现任职员中不乏对此事业具有浓厚兴趣者,亦正愿在最短期间略通新法管理之门径,再辅以平时经验,使工作改进有所取资。”计划书中将此班定名为“教育部主办档案人员训练班”,由私立武昌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负责办理,后来实际执行时定名为“私立武昌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附设教育部指办档案管理短期职业训练班”[10]。
此训练班为教育部主办各级机关训练人才,经费来源由教育部拨给,班主任由文华图专校校长兼任,文华图专校教师一人担任班级导师。训练期限,1-4期为三个月,5-7期训练期限为四个月,每年办两期。学员由各机关择优保送,资格限定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力,兼有相当管理档案或办理文书之经历,后来实际招收时,1-4期报告资格为初中毕业,5-7期为高中毕业。学员学行优异者,由文华专班呈由教育部转请保送机关予该员以晋薪加新知考虑[10]。
学员之学费、杂费、住宿等项目均不收费,伙食由文华专校供给,并请保送机关对各学员之原支月薪仍照数发给,使各学员乐于参加受训。入学方式有考试以及机关保送办法,机关保送者由机关以正式公函叙明被保送学生姓名、学历及证件,送校审查合格后,可免试入学。被保送学生毕业后,以回原机关服务为原则。此外,一般生毕业后由文华专业发给证明书,并得介绍至各机关服务[10]。
教育部于1941年12月20日教育部中字49729号训令批准同意,训令中“兹指定该校办理三十年度档案管理短期职业训练班一年,共三期,每期时间三个月,规定经费25000元”。此班学生机关团体保送入学者多,有时达全班人数一半以上,但因一至四期学生,入学仅初中毕业且学习时间短,学习与结业后工作有困难。1944年第五期起改收高中毕业生,学习时间为四个月,至1945年7月因教育部停办各种短期职业训练班而停办。自1942年至1945年7月,共开办7期档案人员训练班,培训学员共计220人[10]。
4.2 内政部县级机关档案人员培训班
民国三十一年内政部函以各县政府,有感于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需要专门之知识与技能,方能胜任此项工作。当时大部分的工作人员都未经训练,且缺乏合法保障,常随机关主管同其去留。因此拟由各省训练团办理档案人员训练班,训练对象由县政府现任人员中调训,规定由各县以调训一人为原则,如各县无适当人员可调者,则由省训练团另行招训。一经训练期满,考试及格以后,即依法分发任用,并切实予以工作上之保障,各主管机关不得任意更换,经由内政部分函各省政府转饬所属县政府遵照[1]。国民党中央训练委员会与内政部订颁《县管理档案人员训练班业务训练课程讲授要点及时数分配标准》,规定课程讲授50小时,业务讨论20小时,业务实习80小时,业务讨论和业务实习时间占业务训练的三分之二时间。此外,课程讲授时有疑难问题,应随时作实地之参观,以资参证;另外规定课程所订之时数分配,必要时可变更或增加,但原订分类、登记、立卷三项所有时数不得减少。自1942年至1944年期间,培训人员达1538人[4]。
5 函授教育
有关档案教育采用函授方式,主要有二所学校:私立崇实档案学校及中国档案函授学校,分述如下:
5.1 私立崇实档案学校
1946年3月由殷钟麒在重庆创办崇实档案学校,由甘乃光任名誉董事长,学校董事有傅振伦、李朴先等。先为函授,1947年9月28日改组,成立函授部、面授部、研究部、出版部、服务部,去除“函授”二字,增设文书科,专门培养档案、文书、公牍人才[14]。崇实档案学校自1946年3月开办,到1948年12月停办,共二年九个月,聘请档案管理的实务专家任教,主要为行政界的知名人士,例如钟舒余为教育部前档案主持人、何晋琮为中央设计局档案主持人、苗作斌为财政部花纱布管理局档案主持人。助教则有刘泽统为四川永川县政府档案主持人、张星全为四川省财政厅档案主持人。共招收学生二百九十四人,其中档案高级班为二百零八人,文书高级班为七十六人。该校并设置档案学会,规定“毕业学员,均得参加为会员,共同研究”[4]。
5.2 中国档案函授学校
中国档案函授学校创办于1948年下半年,修业期限为三个月,对成绩优异、品德好、有进取精神的学员,学校代为介绍文书档案工作[4]。
6 各级学校设置档案课
除了上述专门的档案专科教育之外,当时有些大学科系中设置档案管理课程,例如私立武昌图书馆学专科学校的本科和专科都设置档案管理课程,当时修习该课程人数达到236人,其中女生有136人,男生有100人。另外,北京大学图书专科设置“档案与资料”、南昌中正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开设含有档案管理内容的文书课程、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图博系设置档案管理课程等。此外,当时,有些中学也设置档案类课程,例如中央大学附中、江西私立剑声中学开设“簿记学、档案管理”等课程[4]。
7 台湾档案教育发展现况
上述是探讨1949年之前中国内地的档案教育发展情况,以下系探讨自1949年后,台湾地区的档案学发展情况,主要分为三个时期:(一)1958至1971年间;(二)1971至1981年间;(三)2001年至今。除了上述三个时期外,还叙述在职训练课程。
7.1 1958年至1971年间
台湾地区有系统的“档案管理”教育始于1958年,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图书馆组第一届学生,由倪宝坤开始教授“档案管理学”,一年四学分,图书馆组学生必修(以后改为选修)。此后十余年内先后有五所学校有关科系开设“档案管理”相关课程。当时各校授课资料详表2。
7.2 1971年至1981年间
此时其档案管理教育除前述五所学校之外,也有不少五专商业文书科、秘书科以及大学的企业管理系等开设档案管理课程。此时期大学的推广教育内也增设“档案管理”课程,例如淡江大学商学院和铭传商专夜间部均开此一课程以供成人选修。此时期“档案管理”开设课程详细情况,详表3。
7.3 2001年至今
1981年至2001年间,在专科学校与技术学院部分,开设与档案管理有关的课程主要有两门课:“档案管理”与“秘书实务”,分别由下列学校开设:台北商业技术学院、致理商业技术学院、崇右企专、台中技术学院、岭东技术学院、环球技术学院等校[15]。但目前上述的技术学院大都已升格为技术学院,且由于系所与人事的更迭,上述的学校中相关的学系原先开设档案管理课程,如今大都已停止开设。
目前台湾在大学部尚未设置专门的档案管理学系,只有在相关系所开设档案相关课程,详见表4。
在研究所阶段,政治大学图书资讯学研究所成立于1996年,首届所长是胡欧兰教授,当时胡教授在进行研究调查后,发现台湾缺乏档案专业人才教育。因此,在成立之初设置:图书资讯学、档案学与博物馆学三个分组。档案学是属于其中一个分组。在台湾地区图书资讯学发展历程而言,属于新的尝试。
2003年8月,政大图书资讯学研究所更名为“图书资讯与档案学研究所”(简称图档所)。2009年增设“图书资讯学数字硕士在职专班”,并于2011年增设博士班,该校兼有图书资讯与档案学两方面之学科,亦即台湾开始有档案学方面之博士班,得以培育台湾档案专业高级教育人才。
除政大之外,台湾大学图书资讯学研究所自2013年度起,于硕士班开设“档案研究”课程,系一学期3学分的选修课。淡江大学资讯与图书馆学研究所自1998学年度起开设档案管理相关课程[12]。世新大学资讯传播学系硕士专班自2007年度起开设“档案学研究”课程,系一学期3学分选修课。档案学专业课程于硕博班开设情形见表5。
7.5 在职训练课程
关于在职训练课程在台湾发展的情况,主要有三个单位,分述如下:
7.5.1 档案管理局 档案管理局系台湾地区档案的中央主管机关,该局为倡导档案有关之业务,针对政府机关之档案人员不定期举办档案专业研习课程,以增长档案人员之专业知识。此外,该局与政大合作,举办“档案管理基础班”与“档案管理进阶班”课程,而该局自局长、副局长、组长等同人都担任相关课程讲师。为建立台湾档案管理事业之专业体系,档案管理局除了订定档案管理相关法律规范、辅导政府各机关业务之外,亦针对各机关档案管理人员,规划多元化的档案管理训练课程。该局规划档案管理培训课程的方式分为三种:
(1)档案管理局自办各种单项档案专业培训课程。(2)委托公务人力发展中心、行政院人事行政局地方行政研习中心开办“机关档案管理研习班”。(3)建置“档案教育学习馆”在线数字课程,现已并入公务人力发展中心“e等公务园”:“政策法治类——档案管理系列”。
7.5.2 中华档案暨资讯微缩管理学会 此学会自1981年起即致力于举办各种档案与微缩资料管理进修训练,并成为行政院人事行政局合格认证之“公务人员终身学习”机构。自2000年3月起,陆续办理“现代档案管理讲习班”(即档案管理基础班)、“档案管理高级研究班”(即档案管理进阶班),聘请本地区档案典藏机构专业人员、相关学者专家讲授各种课程。同时基于培训及传承档案修裱专业人才之需要,自2002年12月起举办“档案修裱基础班”、“档案修裱进阶班”及“档案管理专业班”之各种研习课程,课程规划详表。自2005年起该学会更将档案管理训练推展至台中、高雄等地区[3]。
7.5.3 政治大学公共行政及企业管理教育中心 政治大学公企中心设立于1962年,原为提供高阶公务员和企业经营主管在职进修的训练机构,在档案管理的`训练方面,该中心主要透过政大图书资讯与档案学研究所与档案管理局共同开设档案管理基础班、档案管理进阶班、中区档案管理研习班等课程,并曾于2008年受档案管理局委托开办“档案描述人才培训计划”课程,招收现职档案描述人员、文史相关科系大专学生,以及外界对档案描述有兴趣者,提供120小时专业教育训练和课程测验,参训学员结训后取得该中心发给之“档案描述人才培训课程结业证书”[8]。目前该中心设有档案实务基础班、校史馆建置与档案数字化、电子公文与在线签核三种课程,师资部分由政治大学专任教授、档案管理局、实务机关等知名学者专家共同授课。
8 结论
中国档案教育自1930年代开始,始于毛坤先生,毛坤先生借鉴国外档案学理论与原则,采用英国詹金生(Hilary Jenkinson)的论著,辅以当时国内档案管理实务,编写档案教材,提出“尊重档案群”的原则,也就是今日档案学界熟知的“尊重全宗”原则。毛坤先生并具有远见的提出创设档案专业学校的理想,以及设立国家档案机构的构想,使当时的档案学教育与世界各国同步。当时的文书档案改革运动,以及因战争爆发而产生大量的档案,使政府机关相当重视档案人才培育,除私立武昌文华图书专科学校之外,教育部与内政部也相继设立档案在职人员训练班,同时,也有一些档案函授学校创立,毕业的学生也都能经由学校顺利找到学以致用的工作。
然而,因战争的缘故,当时培育的档案人才大多留在中国大陆,使得台湾地区的档案教育无以相继。1949年后的台湾档案教育,大多以现行文书管理为主要内容,直至1996年政大创办图书资讯学研究所,在胡欧兰教授的调查与远见下,设置“档案组”,并指派薛理桂教授研究档案学,再次将国外档案学理论与原则引进台湾,自此台湾地区档案教育才又开始与世界接轨。台湾的档案法于1999年通过,依据谢邦昌等人[17]于2000年针对台湾3803个单位所做的调查,有六成(66.4%)的单位均感人力不足,可知台湾的政府机关档案人员缺乏之严重程度。然而,各政府机关对专业档案人才任用仍不重视,由考选部所举办的档案管理职系自2002年起,办理过9次高考三级考试,共录取28位;普考仅办理过一次,录取一位,以如此微薄的专业人员,实无法满足本地区数千个政府机关对于档案专业人员的需求。相较于1949年前档案教育的蓬勃发展,目前台湾的档案教育师资亟待培育,政府机关档案人才的任用与培育也有极大的改善空间。
作者介绍:陈慧娉,薛理桂,台湾政治大学图书资讯与档案学研究所 台北 11605 陈慧娉,女,1981年生,政治大学图书资讯与档案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研究领域:档案学、元数据、数字典藏;薛理桂,男,1953年生,政治大学图书资讯与档案学研究所教授兼所长,研究领域:档案学、档案鉴定、编排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