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毕业论文(优选4篇)
财务会计毕业论文 篇一:公司财务绩效评价的方法与应用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公司财务绩效评价的方法与应用,通过对财务指标的分析和评估,揭示了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为投资者、管理层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了决策依据。文章首先介绍了财务指标的分类和计算方法,然后详细分析了财务指标在评价公司财务绩效中的应用,最后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优化财务绩效评价的方法和应用。
关键词:财务会计,财务绩效评价,财务指标,方法,应用
1. 引言
公司财务绩效评价是投资者、管理层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了解和评估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的重要手段。准确、全面地评价财务绩效对于决策和风险管理至关重要。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公司必须注重财务绩效评价,以保持竞争优势和持续发展。
2. 财务指标的分类和计算方法
财务指标是评价公司财务绩效的重要工具,它可以分为盈利能力指标、偿债能力指标、运营能力指标和成长能力指标等。每个指标都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如净利润率、资产负债率、存货周转率、销售增长率等。通过计算这些指标,可以更好地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
3. 财务指标在评价公司财务绩效中的应用
财务指标在评价公司财务绩效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和比较财务指标,可以揭示公司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运营能力和成长能力等方面的情况。投资者可以根据这些指标评估公司的价值和潜力,管理层可以根据这些指标制定和调整经营策略,其他利益相关者也可以根据这些指标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
4. 优化财务绩效评价的方法和应用
为了提高财务绩效评价的准确性和实用性,可以采取一些优化方法和应用。首先,可以引入非财务指标,如客户满意度、员工满意度等,以更全面地评价公司的绩效。其次,可以将财务指标与行业平均水平进行比较,以更好地了解公司在行业中的地位和表现。此外,还可以使用财务模型和软件工具来辅助财务绩效评价,提高评价的效率和准确性。
5. 结论
公司财务绩效评价是投资者、管理层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了解和评估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的重要手段。通过合理选择财务指标、准确计算指标数值、全面分析指标结果,可以更好地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优化财务绩效评价的方法和应用可以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和实用性,为决策和风险管理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财务会计毕业论文 篇二:财务报表对企业经营决策的影响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财务报表对企业经营决策的影响。财务报表作为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的重要展示工具,对于企业的经营决策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首先介绍了财务报表的基本内容和编制原则,然后详细分析了财务报表对企业经营决策的影响,最后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优化财务报表的编制和使用。
关键词:财务会计,财务报表,企业经营决策,影响,编制与使用
1. 引言
财务报表是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的重要展示工具,它对于企业的经营决策具有重要的影响。财务报表可以提供企业的财务信息,帮助管理层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运营能力等,为决策提供依据。
2. 财务报表的基本内容和编制原则
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这些报表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方面的信息。财务报表的编制原则包括会计准则、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等,这些原则保证了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3. 财务报表对企业经营决策的影响
财务报表对企业经营决策具有重要的影响。首先,财务报表可以帮助管理层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包括资产负债结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等,为决策提供依据。其次,财务报表可以帮助管理层了解企业的经营成果,包括销售收入、净利润和现金流量等,为决策提供参考。此外,财务报表还可以帮助管理层了解企业的经营风险和潜在问题,为决策提供预警。
4. 优化财务报表的编制和使用
为了提高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实用性,可以采取一些优化方法和措施。首先,可以加强财务报表的内部控制,确保报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其次,可以加强财务报表的质量把控,确保报表的一致性和可比性。此外,还可以加强财务报表的信息披露,提高报表的透明度和可理解性。
5. 结论
财务报表作为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的重要展示工具,对于企业的经营决策具有重要的影响。通过合理编制和使用财务报表,可以为决策提供准确、可靠的财务信息,帮助管理层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风险状况,从而做出科学、有效的经营决策。优化财务报表的编制和使用可以提高报表的准确性和实用性,为决策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财务会计毕业论文 篇三
[摘要]
本文对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的概念进行了简要阐述,分析了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与差异,并指出了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的必要性。
[关键词]
税务会计 财务会计 联系和差异 分离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今天,我国的会计体制改革和税收体制改革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企业不仅要保证会计制度的稳定性,而且要不断适应企业变化着的情况,灵活调整会计确认与计量方法。
这一切都是客观进行会计信息披露的需要。
可以看到,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以及一系列税收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使得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目标逐渐出现差异,它们对会计事项的要求也随之出现了分歧,于是,我们不得不对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分离问题加以关注。
一、财务会计的定义
财务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在企业,会计主要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并对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收支进行监督。
二、税务会计的定义
税务会计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一门新兴的边缘会计学科。
它是以国家现行税收法令为准绳,以货币计量为基本形式,运用会计学的理论和核算方法,连续、系统、全面地对税款的形成、计算和缴纳即税务活动引起的资金运动进行核算和监督的一门专门会计。
三、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和差异
1.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
税务会计作为一项实质性工作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与财务会计一样,同属于会计学科范畴。
税法条款对会计概念和会计技术的采纳,表明了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有着相互依存的基础。
计算税金的程序大多模拟会计方法,如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就类似于会计利润的核算;计税依据一般地取自会计记录。
可以说,税法是借助了会计技术才得以实施的,税收管理因采用了会计方法才日趋成熟。
但是,从另一角度而言,税法也对会计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它使会计实务处理更加规范化、法制化,有时也制约了会计对某些核算方法的选择。
2.两者的差异。
(1)目标不同。
税务会计的目标,是纳税人向税务部门提供真实准确的纳税信息,依法计算应纳税额,保证公平赋税,其实现方式是纳税申报表;而财务会计的主要目的,则是向政府管理部门、股东、经营者、债权人以及其他相关的报表资料使用者,提供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变动等有用的信息。
(2)法律依据不同。
财务会计的法律依据,主要是财务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讲求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税务会计则是严格依据税收法规进行会计处理,讲求足额、及时地缴纳税款,在会计核算和纳税申报时往往会排斥财务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的规定。
正因为两者的基本处理依据不同,所以它们在会计核算基础、损益确认口径和会计计量属性等具体方面也存在着相当的差异。
(3)核算基础不同。
财务会计是以权责发生制原则为企业的核算基础,其立足点是以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为主,并有完整的账证体系;税务会计则是以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的共同作用为核算基础。
因为税法对纳税人有“钱财支付能力”和“征收管理方便与一致”的要求,故征收即期收益的必要性与财务会计的配比原则往往是有矛盾的,最主要体现在收益确认的口径和费用扣减的标准上,其立足点为国家对财政收入的要求和纳税人对应税事宜的筹划,一般不另设独立的账证体系。
(4)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不同。
一般来说,财务会计有六大会计要素,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这六大要素是并列的,没有主次之分,它们都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
财务会计反映的内容,就是围绕着这六大要素进行的,这六大要素构成的会计等式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而税务会计的要素有四个,即应税收入、准予扣除项目、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纳税额。
其中心要素是应纳税额,另外三个要素都是为计算应纳税额服务的。
这里的应税收入、准予扣除项目与财务会计中的收入、费用两大要素并不完全一致,它们在确认的范围、时间、计量的标准与方法上都可能存在差异。
税务会计四要素构成的等式是:应税收入-准予扣除项目=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应纳税额。
四、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离的必要性
1.我国会计体制改革的需要。
我国会计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建立一套能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会计信息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而不再具体规定企业如何进行会计核算,这就使企业财务会计核算产生很大的灵活性。
随着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企业财务会计的目标更加明确,即为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信息,折旧使得财务会计目标与税法目标差异越来越大,只有将税务会计从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才能使财务会计按照新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进行核算监督,才能使会计改革见成效。
2.健全我国税制的需要。
税制改革是中国的税收体制不断完善,逐步建立了多税种、多环节、多层次的税收调节体系,基本上符合税种健全、税率合理、税负公平的'要求,有利于发挥税收征集国家财政收入和发挥经济杠杆作用、调节经济运行的双重作用。
在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合一的体制下,稳定税基、规范缴纳行为、优化税收收入水平的要求和各项复杂的计税工作,不可能在企业会计准则和制度中一一体现。
有时,企业可能处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会利用税法的不完善,通过直接调整会计数据、修正某业务财务决策等,实现其少缴税的目的,因而,作为纳税义务人,不论其经济性质、组织形式和经济范围,都需要建立统一的税收会计,以适应依法、合理、准确纳税的需要。
3.加强企业管理的需要。
在财税合一的会计体制下,会计提供的信息往往偏重于财政、税务、信贷等部门的需要,忽略了企业自身对会计信息的需要,不利于企业加强管理的需要。
但是将税务会计从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时,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在可供选择的范围选择适合于企业实际情况的会计处理程序、方法,从经济的角度出发,反映企业真实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而不必完全遵循税法规定的方法来进行会计业务的处理。
财务会计人员才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加强管理上,减少不必要的繁琐的核算工作。
4.提高会计实践水平,维护会计的一致性的需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资本的高度集中、工商业的高度发展将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会计的作用也将得到充分地发挥,而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在客观上也要求提高会计的质量水平。
而税法已明确规定了一些会计处理方法,并且税法具有一定时期内的稳定性,有利于会计人员在实践中积累经验,逐渐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并同时使得会计的一致性原则得到充分体现。
5.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需要。
税法是根据宏观经济政策和经济发展水平来制定的,因而税法高度地体现了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
而财务会计是根据会计理论和会计惯例进行核算的,体现的是投资者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的需要主要是满足微观企业投资者的需要。
由于我国多元投资主体的出现,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此时若财务会计再不与税务会计分离,会计核算继续实行两头兼顾,则会影响会计信息质量,使之不能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
若税务会计从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企业就可以有较大的自主性,可以在允许的范围内,选择适合自身的会计处理方法,使其提供的会计信息真实、客观、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有利于各投资者的决策,也有利于国家的宏观决策。
6.改革开放和与国际接轨的需要。
进入二十世纪以来,税务会计逐步完善,受到普遍重视,并发展成为重要的会计学科。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越来越多,其投资额也越来越大,而我国在国外投资业务也越来越多,为了符合税收的国际惯例,改善投资环境,防止国际避税,维护我国经济权益和企业利益,进一步扩大我国在国际间的经济往来,建立独立的税务会计也是十分必要的。
7.发展会计学科的需要。
在传统的财政决定财务、财务决定会计的财会体制模式下,会计学只能是会计制度的说明,即对会计制度所要求的会计行为、会计方法、会计程序及报表编制作必要的解释,以便于人们进一步了解核算制度,而随着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逐步完善,财务会计已经形成自己相对独立的体系。
但这并不意味着财务会计对财政、财务的变化熟视无睹,而是要在自身体系的基础上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分支,这就是税务会计。
它要求所有的财务人员和税务人员既要明确财务会计的基本要求,又要明确税法的基本知识,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也是会计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
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是经济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两个分支,它们是相辅相成,互为影响的,而两者的分离也是大事所趋 。
开展专门的税务会计工作,不会产生高昂的成本,相反,会给企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带来不可估量的的收益。
参考文献:
[1]盖地:税务会计第三版[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5.06
[2]杨青: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差异及其统分问题的分析[J].林业财务与会计,2005年11期
[3]刘桂珍:试论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年01期
[4]杜婷玉:浅议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问题[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财务会计毕业论文 篇四
摘要:
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有哪些不同点,本文就二者的定义、会计原则、进行了区分,并结合二者的联系探讨了二者分离的必要性。
关键词:
财务会计;税务会计;联系;区别
一、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定义比较
(一)财务会计的定义。
财务会计不同于税务会计,它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主要用来反映单位现金流量、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等经济活动,同时对企业相关经济活动起监督作用。
(二)税务会计的定义。
税务会计是一门新兴的边缘会计学科,同时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相对财务会计来说,它是一门专门会计。
它是以货币计量为基本形式,以国家现行税收法令为准绳,全面、系统、连续地运用会计学的核算方法和相关理论对税务活动引起的资金运动进行监督和核算的学科。
二、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原原则的比较
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原则差异导致了二者的导向差异,和财务会计原则相比较,税务会计原则所体现的税收原则具有明显的主观倾向。
如果用财务会计原则去衡量税务会计原则就会认为它存在诸多不合理。
由于二者原则差异的存在,在企业会计实务中,两类原则要互相遵循以确保会计质量。
(一)谨慎性原则。
企业在具有不确定因素的时候进行评估应当保持必要的谨慎性原则,全面估计到各类风险,这就是财务会计的谨慎性原则。
财务会计在谨慎性原则前提下提取的资产减值准备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企业的虚盈实亏状况,它有利于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但却违背了税务会计原则。
因为税务会计遵循的是据实扣除原则,也就是说所有事项必须真实发生,否则就会有偷税嫌疑。
会计人员凭借职业判断做出的企业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并没有真实存在,由于国家税收不可能承担纳税人的经营风险,且税法强调的是“真正发生”。
所以税法不会允许财务会计这种风险估计的存在。
[1]
(二)相关性原则。
财务会计信息跟使用者决策相关,必须对使用者提供有用信息,这就是财务会计的相关性原则。
而税务会计中的相关性原则是指在计算所得税的时候,纳税前扣除的费用要与同期收入存在因果关系,它是从政府征税角度出发的。
(三)权责发生制原则。
财务会计准则规定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而税务会计却是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结合,也称为修正权责发生制。
因为二者在对纳税义务的精神确定上是一致的,因而税法总体上对权责发生制持支持态度,而在另一方面,税法对权责发生制带来的大量会计估计却持保留态度。
就是说在权责发生制不利于税收保全时,税法会采取相应防范措施去给以保全。
税法对权责发生制是有条件地接纳采用以保全税收和收入均衡。
(四)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指企业不只是根据经济事项的法律形式进行会计核算,还应当按照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它是财务会计的重要原则。
财务会计对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运用关键在于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可靠性,而税务会计中对所有涉税事项的计量和确认不能估计,必须有明确的法律依据,也就是说税务会计对该原则的解释更强调的是实质至上。
财务会计可以根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计提坏账准备,但税法却不可以。
(五)配比原则。
费用确认的基本原则就是配比原则,它涉及到大量的会计选择和职业判断。
在税务会计中,所得税法基本上是认可配比原则的,税法规定税款应当在配比的当期申报扣除,不得提前或滞后。
而在财务会计核算中,因为核算对象的众多,需要将不同类别的费用进行合理分配和分类。
税法中的配比原则在包含这些方面的基础上还要同时依照相关性原则。
因而,税法的配比原则具有更广的范围。
(六)历史成本原则。
财务会计以公允价值来保证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因为财务会计中引入了很多可收回金额、现金流量现值等公允价值概念。
和财务会计相比较,税务会计对历史成本原则尤为拥护,因为纳税是法律行为,必须有可靠的证据以确保其合法性。
与公允价值相比,历史成本原则可靠性强,因而在涉及税务的诉讼中可以提供有力证据,所以税务会计只有在历史成本不存在的情况下才可能接受公允价值。
因而财务会计坚持公允价值而税务会计坚持历史成本原则以确保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三、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联系及分离的必要性
(一)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
作为一项实质性工作,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同属于会计学科范畴,它并不是独立存在的。
税法条款对会计概念和计算程序的应用表明二者相互依存,从某种程度来说,税法的实施离不开对会计技术的借鉴,税收管理的日趋成熟也归功于会计方法。
从另一方面来看,税务会计使财务会计处理更加法制化和规范化,对财务会计产生了深远影响。
[2]
(二)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离的必要性。
1.加强企业管理的需要。
在当前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结合的会计体制下,企业对会计信息的需要时常被忽视,关注点主要集中在信贷等相关部门,这样的情况对加强企业管理很不利。
将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分开对待,企业拥有更多的自主权,不用完全照抄税法规定解决会计业务,可以从自身实际出发去选取会计程序和方法。
这样财会人员也可以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管理,避免杂乱的会计核算。
2.健全我国税制的需要。
税制改革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可是在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合一的体制下,各项税务要求和复杂的计税工作无法在企业会计准则中全面体现。
有时企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可能利用税法的漏洞出现少缴税的行为。
所以必须建立统一的税务会计以实现依法纳税的需求。
3.我国会计体制改革的需要。
建立一套能真实反映企业会计信息的会计准则体系是我国会计体制改革的目标,不再具体规定会计核算方式就使得企业财务会计核算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随着企业会计制度的实施,企业财务会计的目标愈加明确,因而只有将税务会计从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才能使财务会计按照新的会计制度和准则进行监督、核算,也才能确保会计改革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任坐田,陈慈.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公允价值的比较及其相互借鉴[J].财经论丛,2011.3(2).
[2]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立法起草小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释义及适用指南[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