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源工程建设环境保护探讨论文(最新3篇)
水源工程建设环境保护探讨论文 篇一
水源工程建设对环境的保护是一项重要任务。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水污染也日益严重。因此,在水源工程建设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环境保护的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护水源地的生态环境。
首先,水源工程建设应注重选择合适的地点。选址是水源工程建设的首要问题,应综合考虑地质、水文、生态等因素,避免对原有的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同时,应避免建设在地震、滑坡等灾害风险区域,以减少自然灾害对水源地的影响。
其次,水源工程建设应合理规划工程的规模和布局。规模过大的水源工程可能会对水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因此应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科学规划。在布局上,应充分考虑水资源的平衡和保护,避免对水源地生态系统的破坏,同时考虑水源地的搬迁和保护问题。
再次,水源工程建设应采取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在施工过程中,应减少土地破坏和水体污染,采取合适的工程技术措施来保护水源地的生态环境。同时,应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督,确保施工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此外,对于已建成的水源工程,应加强运行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保护水源地的生态环境。
最后,水源工程建设应加强环境监测和评估。通过定期对水源地进行环境监测,了解水质的变化和污染源的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理。同时,对已建成的水源工程进行环境评估,评估工程对水源地生态环境的影响,及时调整和改进工程建设方案。
综上所述,水源工程建设环境保护是一项重要任务。在建设过程中,应注重选址、合理规划、采取环境保护措施,并加强环境监测和评估,以保护水源地的生态环境。只有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才能确保水源的可持续利用,满足人民对清洁水资源的需求。
水源工程建设环境保护探讨论文 篇二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水源工程建设成为解决水资源供应问题的重要途径。然而,水源工程建设也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探讨如何在水源工程建设中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首先,水源工程建设应注重生态保护。在选址和规划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生态系统的需求,避免对重要生态区域的破坏。同时,应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如建设生态保护区、采取生态补偿措施等,以保护水源地的生态系统。
其次,水源工程建设应注重水质保护。在施工过程中,应避免对水体的污染,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减少施工对水质的影响。同时,应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督,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对于已建成的水源工程,应加强运行管理,做好水质监测和治理工作,确保供水的安全和健康。
再次,水源工程建设应注重水土保持。在施工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土地的破坏和水土流失。可以采用植被恢复、地形调整等方式,保持土壤的稳定性,减少水源地的水土流失。同时,还可以采用合理的排水系统,减少洪水的发生,保护水源地的生态环境。
最后,水源工程建设应注重社会参与和公众意识的提升。在水源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应广泛征求公众的意见和建议,让公众参与决策和监督。同时,还应加强对公众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重视程度。只有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环境保护氛围,才能实现水源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水源工程建设环境保护是一项重要任务。在建设过程中,应注重生态保护、水质保护、水土保持,同时加强社会参与和公众意识的提升。只有在不断完善环境保护措施的同时,才能实现水源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保障人民对清洁水资源的需求。
水源工程建设环境保护探讨论文 篇三
水源工程建设环境保护探讨论文
1广西水库水源工程环境特征及存在的问题
1.1施工造成的水土流失严重
广西水库水源工程大多位于山区,山多、坡多、平地少,山大坡陡,地形破碎,切割沟壑深。工程实施时,需要对施工场地进行平整,进行大量的土石方挖填,致使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原地面组成物质及地形地貌受到扰动。加上广西雨量充沛,并且降雨集中,强度大,冲刷力强,极易产生水土流失。从以往的水库工程来看,一些工程在施工时不注意对开挖面、填筑面、料场、渣场的防护,水土保持措施不到位,产生了较大的水土流失,对下游河道以及生态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
1.2库区环境保护
力度不够,水体受影响由于水库建设占用土地,库区移民为改善生活条件,大规模兴建房屋、道路,种植经济林等,导致库区森林资源总量不足,人工林面积比重增大,树种单一,森林质量降低,并形成大面积的坡耕地,又产生了严重的水土流失,而且在桂西部分流域,石漠化还十分严重。由于工程建设以及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水源区森林生态系统面积缩小,水土流失加剧,水源涵养能力降低,对水库运行产生了一系列环境影响。(1)由于库区水源涵养林面积减少,森林质量降低,水源涵养功能减弱,上游流量及洪水过程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旱季水量锐减,雨季洪水暴涨暴落,局部区域山洪、泥石流、滑坡等灾害多发,水土流失加剧,水库淤积问题严重。(2)水体富营养化及水质恶化。水库建设使河道型水面、流动型水体转变为宽阔型水面、相对静止的水体。库区水位抬高、流速减缓、污染物迁移扩散能力减弱,库区局部水域水质有变差的可能。水库蓄水后,因水位提高而淹没大量农田和土地使有机质和无机盐增加,营养物质蓄积逐步引起富营养化。而上游城镇及农村生活污染物、规模水产养殖、部分矿业开发以及水土流失携带的污染物加速了富营养化过程,并且可能使水质恶化。
1.3下泄流量不足,下游受影响
很多水库往往只追求经济效益和供水效益,没有建设专门的生态泄流措施,或者建有泄流措施但运行时没有向下游放水,水库下游很多由常年有水变成季节性河流,不能满足下游生态流量需求以及河道外用水需求,致使下游河道干枯或萎缩,不能维持原有的河流形态,生态环境受到较大影响。特别是对水生生态,首先是大坝建设阻隔了水生生物上下游迁徙活动的条件,河流生态系统破碎;其次是下游下泄流量大幅度减少甚至断流,原有天然径流和水文条件被破坏,生物和营养元素交流的河流廊道功能降低或消失,原有物种生活栖息地被破坏,水生生物种类及数量受到较大影响。
2水库水源工程建设的主要环境保护对策
2.1科学选址,合理避让
工程坝址和规模确定了影响的位置及范围。在工程的选址过程中,必须充分了解坝址及库区的环境特征,并与当地土地利用、区域(流域)开发以及环境保护相关规划协调,保证水源工程与相关规划的保护目标一致性。尽量避开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及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等环境敏感点。在区域没有其他替代水源、且对饮水人口进行生态移民难以实施,工程确实需要涉及特殊敏感点的情况下,将通过工程方案优化、经过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开展规划项目与敏感点的专题研究论证,采取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保证合理水量,尽量减轻对敏感点的影响。
2.2控制引水规模,保障生态用水
不同河流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导致了不同程度的`生态问题,因此,在确定水库规模以及引水规模时,必须进行全面分析,协调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在新的水源工程建设过程中,应以水资源承载能力为前提,首先保障下游合理的生态环境用水以及河道外用水,合理确定供水规模,实现供水和环境的双赢。确定合理的下泄流量是关键。应根据下游用水需求综合考虑下泄流量,一般条件下,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的10%是保持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最小流量,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的30%能为大多数水生生物提供较好的栖息地条件。比如在下游有重要鱼类的,应预留人工模拟自然水文条件的水量,保障重要鱼类的生存、产卵等环境。
2.3工程运行环境保护建设
2.3.1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依法管理
为防治饮用水水源地污染、保证水源地环境质量,建议根据当地的水文、气象、地质特征、水动力特性、水域污染类型、污染特征、污染源分布、排水区分布、水源地规模、水量需求等,在一定面积的水域和陆域划定合理的水源保护区。并按照不同水域特点及当地具体条件拟定合理的保护目标,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水污染防治规划,进行特殊保护,保证在规划设计的水文条件和污染负荷下,供应规划水量时,保护区的水质能满足相应的标准。需要注意的是,保护区范围不宜无限制扩大化。
2.3.2建设水源涵养林,实施生态补偿
水源林是维持流域生态平衡以及河水长流的根本保证,要保持库区来水相对稳定,水质满足要求,必须开展库区水源林保护和建设力度。根据水源保护区条件,确定合理的水源林建设目标。合理利用生态景观优势和生物资源优势,加快农业人口转移,降低人口对土地的需求及压力。以天然林为主,加强封山育林,适度人工修复及退耕还林还草,严禁陡坡垦殖和过度放牧,严禁乱砍滥伐树木。以保护区建设为契机,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及石漠化综合治理工作,促进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等的建设,逐渐形成库区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增强保土蓄水能力,保障水源地水量。另外还可以利用拦沙坝、淤地坝等措施控制和减少入库泥沙以及污染物,保护水质。探索水源林生态补偿机制。根据小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及产业结构,合理确定生态补偿原则及标准。建议“谁受益,谁补偿”,由政府补贴以及供水补偿相结合,并引导农民适度发展商品林。对实施水源林建设的小流域建立长效机制,制定相应法规,使库区生态补偿法制化、规范化,并建立监督机制,形成促进流域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
2.3.3政策帮扶,控制面源污染
结合“美丽广西、清洁乡村”,开展政策帮扶或者点对点帮扶,治理库区污染源。以行业部门或主管部门为主导,通过农村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或者通过建设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加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力度。开展农村垃圾收集处理工程,引导家禽养殖,结合农村改圈(改变草食动物舍饲圈养)推行清洁养殖。点对点引导农民由从事农业向从事非农业转移,开展农村生态能源建设,调整种植结构,改变耕作方式,启动高效灌溉及节水技术。坚持科学施肥,建立特色林果业,重点发展绿色食品等。
2.3.4政府监督,全民参与
健全水源地及全流域监督管理体系,落实环境保护资金,明确责任人,制定实施、检查、验收相关办法及制度。强化水资源统一调度,保证河流生态用水量,对于生态敏感期和敏感区,充分利用水库的调节能力提高枯水期河流生态流量,保障生态用水需求。严格取水许可,水资源有偿使用,控制取用总水量,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促进流域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建立健全饮用水源水质安全预警制度,制定应急预案,定期发布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信息。高度重视饮用水源地的有毒、有害污染物的控制,严厉打击破坏饮用水水源的环境违法行为。加强库区生态及水源地保护的宣传教育。积极宣传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调动广大群众和民间团体参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开发保护监督。
3结语
广西山多地少,水资源时空分配差异巨大,水源问题严重影响供水安全,并制约地方经济的发展,水库水源工程建设势在必行。为了缓解工程建设运行带来的环境压力,迫切需要改变以往的工程建设理念,以水资源保护为前提,水资源合理配置为基础,改变用水方式,全过程加强环境保护,维护生态环境稳定,保障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