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论文(最新3篇)

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论文 篇一: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性

摘要:本文探讨了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培养策略和方法。通过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可以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重要性

一、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阶段,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分析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培养策略和方法。

二、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1. 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创新能力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大学生是社会的未来,培养他们的创新素质可以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2. 提高竞争力

创新能力是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可以提高他们的竞争力,使他们在就业市场中更具有优势。

3. 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素质的培养可以帮助大学生培养创新思维,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这对于他们未来的创业和创新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当前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存在的问题

1. 教育体制的不完善

当前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教育体制的不完善。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偏重于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 缺乏实践机会

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实践的支持,然而当前大学生的实践机会相对较少。缺乏实践机会限制了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四、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的策略和方法

1. 改革教育体制

建立以培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育体制,加强对大学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创新教育能力。

2. 加强实践教育

增加大学生的实践机会,开设创新实践课程,组织学生参加科研项目和创业活动,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

3. 培养创新思维

通过启发式教学和问题导向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五、结论

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对于他们的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改革教育体制、加强实践教育和培养创新思维,可以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素质,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论文 篇二: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实践策略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实践策略,探讨了如何通过实践活动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是培养创新素质的重要途径,可以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应用知识,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实践策略

一、引言

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实践活动作为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对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探讨如何通过实践活动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实践活动对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意义

1. 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应用知识,提高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这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实践活动通常需要学生组成团队合作完成,这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团队合作是创新的重要条件之一。

3. 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通过实践活动的参与,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从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实践活动对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策略和方法

1. 科研项目

组织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开展,可以培养他们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可以通过参与科研项目,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2. 创业实践

组织学生参加创业实践活动,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创业实践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需求,培养他们的市场意识和创新思维。

3. 社会实践

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使他们更好地了解社会现实,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社会实践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四、实践活动的评价和总结

1. 建立明确的评价体系

建立明确的实践活动评价体系,可以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全面评价。评价体系应包括实践过程和实践结果两个方面。

2. 总结经验教训

在实践活动结束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实践活动提供借鉴。总结经验教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五、结论

实践活动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科研项目、创业实践和社会实践等实践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潜能。因此,大学应该加强对实践活动的组织和管理,为学生的创新素质培养提供更好的支持。

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论文 篇三

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论文

  摘要: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是高校的基本任务之一。目前大学生的创新素质普遍不高,本文从分析大学生创新素质现状入手,探求其原因,认为采取强化教师创新引导力、构建大学生实践环境、建立大学生创新素质综合评价体系等措施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大学生的创新素质。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素质

  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是高校肩负的历史使命。笔者认为对高校而言,创新素质培养的关键是在培养学生具有积极的创新意识和精神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具有广阔的视野和丰富的知识,并具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能对所学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并做到触类旁通,从而有所突破和超越。

  一、大学生创新素质的现状

  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大学生普遍意识到创新素质已成为自己参与未来竞争的重要筹码。然而这种具有普遍性的动机,却未能很好地转化为培养创新素质的动力,现阶段大学生创新素质现状堪忧。

  1.缺乏创新的兴趣

  邹韬奋说过:“一个人在学校里表面上的成就,以及较高的名次,都是靠不住的,唯一的要点是对于所学的是否心里真正觉得喜欢,是否真有浓厚的兴趣和特殊的机敏。”一般而言大学生的资质水平大体相同,如何挖掘并体现出自己的创新能力,取决于学生对某个领域是不是有浓厚的兴趣,是

不是有足够的热情,一旦产生兴趣,才能在兴趣的驱动下,持续地专心致志地尽心钻研,从而提高学习效果。但多年来以应付升学考试为目的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使死记硬背和循规蹈矩大行其道,按部就班的学习方式和被动的学习动机使大学生在兴趣的广度、深度及稳定性方面比较欠缺,无法调动学习极积性,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进而影响创新素质的养成。

  2.缺乏创新所需的想象力

  2009年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全球21个国家进行调查后发现,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第一,想象力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爱因斯坦在《论科学》一文中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但伴随着家长对孩子生活的大包大揽,孩子自小就丧失了基本的动手能力和好奇心,从而遏制了想象力的发展。同时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家长和教师也无暇顾及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好奇心,进入大学后,教师专心于科研,对教学能力和水平的重视程度不够,课堂上照本宣科的多,进行互动和启发式教学的比较少,从而使大部分学生想象力继续处于匮乏状态,这是造成大学生创新素质缺失的主要原因。

  3.创新毅力不足,创新行为不能持久

  创新本质上是一种自觉地认识并确定目标,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多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主观能动过程,是高度复杂的思维过程,需要具体实践的支持,是一项艰苦的历程,需要坚定的意志、顽强的毅力来实现,很多创新性成果的产生均是通过总结若干次失败和长期的坚持而得来的。但是大学生的创新行为往往受到兴趣、情感、意志及性格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尚处于人生的不成熟阶段,很容易对事情产生兴趣,但兴趣又往往随着时间、环境、心情经常变化,缺乏深度、广度和稳定性,没有长期的坚持和积淀,在学习和研究过程中,缺少坚忍不拔、开拓进取的精神和对挫折、失败的承受力,这样即使有创新兴趣,也不能有创新的成果。

  4.缺少创新思维方式和创新技能

  创新是认识领域的扩展和认识内容的深化,思维方式是创新的基础。大学生接触的知识在不断增长,但对知识的吸收却是独立的,互不关联的,未能在学习过程中有效对各类知识加以整合利用,缺乏流畅性、新颖性和独特性的思考,缺乏批判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的能力,不能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批判反思、综合组合、应用实践和超越,并形成新思维、新观点和新理论,致使他们形成了直线式的思维惯式,如此反而使越积越多的知识成为堵塞思维的垃圾,对事物的观察也会变得不够敏锐和深刻,缺少灵活性、全面性和深层性,从而造成了大学生不知道如何创新的现实。

  二、造成大学生创新素质普遍不高的原因探析

  1.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

  孩子自上幼儿园起,就被要求听老师话,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凡听老师话的孩子就被冠以好孩子的称号,深受老师喜爱和家长喜欢。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则是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场合,用着全国统编的教材,课堂讲解居多,讨论较少。而进入大学后,很多教师仍是按部就班的按照教材内容进行授课,既无专业前沿的介绍和引导,也无课外知识的补充和提高。正如美国农业生物工程学会青年学者奖的第一位华裔女性获得者张瑞红所说:“中国的传统教育是一种服从式教育,老师让做什么就做什么,这样造成的结果是学生越来越不敢讲话,总是怕说不对,这样就很难有创造性思考。”此语一针见血地道破了大学生创新素质和能力不高的原因,在当前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培养出的学生鲜具创新素质也在情理之中。

  2.大学课程结构和设置不合理且开放程度有限

  钱学森认为:“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按照培养科技发明创新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目前,我国大学教育开放程度有限,课程设置过于突出“学科本位”,专业口径窄,学科知识孤立,专业适应性差,与实际需求不太接轨,学生自主选择范围小,课程内容重复和陈旧、教材更新缓慢,教师为了便于授课,同一本教材能够连续使用若干年。另外,许多高校的课程体系中缺少学科前沿、交叉学科、创新方法论等课程,如此使学生不能受到系统性、科学性的创新理论和思维的训练和熏陶;同时实践性课程严重不足,实验课程多少验证性实验,缺乏探究性实验和发现性试验,从而造成学生理论水平高而动手实践能力缺乏的现实,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大学教师在教学中缺乏启发性和引导性

  美国工程院院士、麻省理工学院梅强中教授认为:“创新教学最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提出问题而不是训练学生回答问题。”现阶段大学教学师生间是教育和被教育的关系,教学是传授和接受的关系。教师往往以权威自居,不容批评质疑的声音,教师照本宣科满堂灌,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在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采取注入式教学,把学生视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没有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余地,缺乏对学生的启发引导,很少训练学生主动提问的能力,不重视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方式的培养与训练,使得学生不知在大学环境下,如何自我学习,也不能有效的帮助学生挖掘自身学习上的潜力,发现自己专业上的特长,阻碍了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无助于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养成和创新能力的增强。 4.大学生评价体系缺乏对创新能力的激励

  现行大学生评价体系不能充分激发大学生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创新能力的评价只是学生评价体系的子模块,有的甚至是一笔带过,鲜见专门的大学生创新素质及能力评价体系。同时学生创新能力模块的评价,主要还是鼓励冒尖突出者,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激励学生进行创新,但这种旨在选优拔尖的评价办法又不可避免地使大多数学生无缘于此,进而使创新活动参与面越来越窄,不利于创新活动的普及深入。注重结果的评价方式,对于参与的学生而言,容易出现为避免选题失败而回避风险的行为,使原始性创新思想受到扼制,甚至可能导致某些学生在人格自律方面出现缺失。

  三、对策建议

  1.改革教学课程设置,增加课程设置灵活性

  在保证基本教学要求的前提下,对数学、计算机、英语、物理等基础学科进行差异化课程设置,让不同背景和不同专业的学生各取所需。鼓励有能力和条件的学生接受分层教育、分类教学,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在培养计划中设置“创新与特长教育”学分和“专业综合训练”等环节,开设专门训练和培养大学生创造能力和创造方法的课程,如学科研究方法论、创造技能、智力与创造力训练等。此外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尝试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从社会实际需要出发,与用人单位合作,以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基础进行专业课程设置,将教学过程延伸到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中去。通过灵活的课程设置,推动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增强,让学生在科学实验和社会生产中去学习科学技术知识。

  2.构建大学生实践环境,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学校应制定并完善一套有利于实施创新教育的规章制度,以确保创新教育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如:选课制度,校企合作制度,图书馆、实验室开放制度,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奖励制度,教师、学生创新素质评价制度等,促使创新教育在政策的指导和相应制度的规范下,顺利进行并取得实效。此外,要加强实践教学和实验室建设,提高实验教学的水平和档次,构建成体系分层次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对不同水平和能力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实践环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同时创造条件,积极鼓励、支持、引导学生开展科学研究活动,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参加知识竞赛、科技竞赛、社会实践等各类课外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增加好奇心,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团队合作的机会,增加交流,提高创新能力。

  3.建立本科生导师制,强化教师创新引导力

  建立并实施本科生导师制能够为教师与学生之间提供一个进行深层次对话和交流的平台,推动教与学的有效互动,实现师生关系的本质回归。为本科生配备学术造诣深,思想作风正派的专门导师,而导师则根据学生的个性和条件,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学习自主权的基础上,认真进行个案分析,指导学生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兴趣、特点,正确认真自己,合理定位;按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选修课程,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使学生的个性和特点得到充分的发展。对学生在学习研究方面加强有针对性的个别教育引导,同时通过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研究,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研究素养,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发掘学生创新潜力,促使学生自我发现,学会观察事物和提出问题,进而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产生积极意义。

  4.建立大学生创新能力综合评价体系,引导创新能力培养和提高

  建立大学生创新能力综合评价体系,首先要明确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内涵及具体评价内容,其次要明确评价主体的组成,最后要确定评价的原则和方式方法。创新能力除了悟性和能力外,还包括好奇心、兴趣、创新性思维、坚定的意志,在明确内涵的基础上,建立一个适应不同类别科技创新活动,适应不同年级和专业的创新素质综合评价体系,就要打破统一的评价指标和实施办法,设置具有导向性的评价因子,坚持既能保证创新人才的脱颖而出,又能实现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创新的普及评价原则,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融合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通过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对评价对象从参与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创新活动的实际结果、创新学习能力、创新知识基础、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技能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评价,进而实现评价体系对创新能力培养和提高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承载着大众对创新人才的渴望。大学生作为社会公民的主体,只有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创新素质的大学生,才能使国家立足于激烈竞争的国际社会。由此可见无论从大学教育本身还是从时代发展角度来看,加强对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都具有积极意义。

相关文章

成人学习者需求的在线课程设计分析论文【实用3篇】

摘要 :基于Moodle平台的国家开放大学已在全国广播电视大学(开放大学)全面推开使用近三年,这对“六网融通”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有效探索。本文以Moodle平台的功能分析为基础,结合成人学习者的需求分析...
论文2016-04-06
成人学习者需求的在线课程设计分析论文【实用3篇】

小班打击乐活动的指导策略论文(通用3篇)

打击乐是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的一种形式,是幼儿非常喜爱的活动之一。打击乐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以及对音色的敏感性,还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控制能力、集体意识及多方面的协调...
论文2017-09-04
小班打击乐活动的指导策略论文(通用3篇)

数字化广播总控系统实施研究论文【精简3篇】

摘 要: 当前数字广播当前存在着主要问题在于发展资金不足和用户认同度不高的现状。在当前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互联网传递信息速度的普及,广播数字化已经成为历史的潮流,如何利用广播中控系统的实施,通过建立有效...
论文2012-01-07
数字化广播总控系统实施研究论文【精简3篇】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优秀6篇)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中历史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 篇1  ...
论文2018-04-09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优秀6篇)

论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新教育培养问题研究论文(通用3篇)

[摘要] 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我国高等院校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创新的设计教育体系。建构可行的我国艺术设计教育体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机制。本文关于艺术设计专业创新教育的研究,旨在促进艺术...
论文2016-04-02
论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新教育培养问题研究论文(通用3篇)

谈论《礼记孔子闲居》的思想内容论文【精选3篇】

摘要 :《孔子闲居》是记载孔子与其弟子子夏围绕怎样才能具备君子、王者之德这一问题进行对答的一篇文章。由子夏问起如何才能成为民之父母开始,进而问起王德如何才能参配于天地,孔子对其进行层层深刻入理的解释,...
论文2014-08-03
谈论《礼记孔子闲居》的思想内容论文【精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