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质量管理中实践后续审计思考论文【最新3篇】
审计质量管理中实践后续审计思考论文 篇一
在审计质量管理中,实践是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实践,审计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审计对象的内部控制体系和经营状况,从而提高审计质量。然而,实践也会引发一系列的后续审计思考,这些思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审计师更加全面地审计企业的财务报表。
首先,实践中的一些问题可能会引发审计师对审计程序的调整和改进。审计师在实践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预期之外的情况,比如审计对象的内部控制存在严重缺陷,或者存在重大的会计误报,这些都会对审计师原本设计的审计程序产生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审计师需要对审计程序进行调整,以确保能够有效地获取审计证据,并保证审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其次,实践中的一些发现可能会引发审计师对审计对象的风险评估的重新思考。审计师在实践过程中,可能会发现某些风险因素的存在,这些风险因素可能会对审计对象的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审计师需要重新评估审计对象的风险水平,并相应地进行调整。这样做的目的是确保审计师能够更加全面地审计企业的财务报表,提高审计的效果和质量。
另外,实践中的一些问题可能会引发审计师对自身专业素养的反思。审计师在实践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涉及到审计准则的解释、会计政策的选择等方面。在这种情况下,审计师需要反思自己的专业素养,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不断学习和成长,审计师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复杂的审计情况,提高审计质量。
综上所述,审计质量管理中的实践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实践,审计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审计对象,提高审计质量。然而,实践也会引发一系列的后续审计思考,这些思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审计师更加全面地审计企业的财务报表。审计师应该积极面对实践中的问题和挑战,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服务。
审计质量管理中实践后续审计思考论文 篇二
审计质量管理中的实践对于提高审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实践,审计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审计对象,获取有效的审计证据,进而提高审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然而,实践也会引发一系列的后续审计思考,这些思考对于审计师的专业发展和提高审计质量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实践中的问题和挑战可以激发审计师的创新思维。在实践过程中,审计师可能会遇到一些复杂的情况和难以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需要审计师运用创新的方法和思维方式来解决。通过面对实践中的问题,审计师可以不断发展和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为企业提供更有价值的审计服务。
其次,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可以帮助审计师更好地应对类似的审计情况。在实践中,审计师可能会积累一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这些经验和教训对于审计师在类似的审计情况下的应对具有指导意义。通过总结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审计师可以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和专业水平,进一步提高审计质量。
另外,实践中的问题和挑战也可以促使审计师进行自我反思和提升。在实践过程中,审计师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这些困难和挑战可能会引发审计师对自身的能力和素养进行反思。通过反思,审计师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企业提供更加高质量的审计服务。
综上所述,审计质量管理中的实践对于提高审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实践中的问题和挑战可以激发审计师的创新思维,帮助其提供更有价值的审计服务;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可以指导审计师在类似审计情况下的应对;实践中的问题和挑战也可以促使审计师进行自我反思和提升。审计师应该积极面对实践中的问题,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养,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服务。
审计质量管理中实践后续审计思考论文 篇三
审计质量管理中实践后续审计思考论文
审计质量是审计业务过程中各项工作的优劣程度及其最终结果的可靠性。具体可以分为审计过程质量和审计结果质量。审计过程质量是审计过程中具体事项和环节的质量,是审计质量的控制基础。审计结果质量是最终质量,它与审计报告的形成和使用直接相关。审计质量管理包括计划、实施、检查、分析和反馈等一系列活动。审计质量管理同审计的过程与行为相联系,是动态的、系统的。
一、目前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人员力量不足
人是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中至关重要的因素。内审人员是质量控制的主体,也是质量控制的客体。从主体上看,现在企业内部审计机构面临的现状是人手少、项目多、任务重,没有专职的质量管理人员实施质量考核、责任追究等控制手段,缺乏有效的质量控制奖罚激励。从客体上看,由于企业发展变化快,内审工作的专业性在延伸、综合性在提高,内审人员本身面临很大的工作压力,质量管理的形式要求好操作,易评价,落实比较到位;实质性要求评价难,效果往往因人而异。
(二)企业内部审计质量业务过程管理不到位
目前企业内部审计在制定审计项目计划、开展业务方面存在一些不规范行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审计准备过程中的问题第一,审前调查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部分审计人员对风险评估不到位,搜集资料过于宽泛从而导致调查浮浅;也有审计人员对于熟悉的单位或领域自以为驾轻就熟,对目标和方法不深入研究,导致调查流于形式。第二,审计方案设计不足,执行困难。审计小组在方案设计阶段各自为政,没有考虑方案整体与被审计单位的协同性,导致执行中在被审计单位某个岗位或者部门形成“拥堵”。
2.审计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一是审计人员对审计方案重视不够,执行中出现经验主义,影响到审计结论的可靠性。二是审计底稿复核不到位,如底稿问题描述不清晰、证据不充分等。三是成果评价的数量导向,导致审计忽视性质重要而金额不大的问题。四是审计评价不公允,建议缺乏建设性,可操作性不强。
二、后续审计在审计质量控制中发挥的作用
后续审计是指在审计报告发出后相隔一定时间内,内部审计人员为检查被审计单位对审计问题和建议是否已经采取了适当的纠正行动并取得预期的效果而实施的跟踪审计。实践中,在探索深入执行后续审计工作的同时切实认识到后续审计在审计质量控制中的重要作用。
(一)后续审计使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环境明显优化,审计监督力度显著增强
管理层下发了审计整改考核文件,表明重视、支持内部审计的态度。后续审计可以监督管理者纠正错误的态度是否积极、措施是否得当、效果是否显著,改变了过去一纸《整改报告》作为整改效果判断依据的状况,整改检查中审计人员真刀实枪的工作,让问题整改必须踏踏实实。
(二)后续审计部分解决了内部审计质量管控人员不足的问题
通过对审计人员的适当调度,后续审计形成了审计机构内外两种监督。从内部看,作为前期质量控制主体的内审人员在后续审计中都要作为质量控制客体接受监督,主体和客体身份的轮换,提高了内审人员的质量控制意识和水平。从外部来看,被审计单位、管理层也可以监督前期审计结论是否全面、深入、可靠。
(三)后续审计使质量业务过程控制明显优化从审计准备过程看:
1.相对于后续审计来讲,前期审计一定程度上相当于审前调查,审计人员可以针对问题更好地设计审计方案,有利于把问题调查得更透彻。
2.审计计划的自主性增强,审计人员与审计方案的匹配度提高。从审计实施过程看:
1.经验导向受到抑制,审计方案能够得到比较彻底地贯彻,为审计结论的可靠性提供了保证。
2.后续审计增强了审计人员的质量意识,相互监督的氛围形成。
3.由于后续审计与前期审计形成了一个动态的.密切监督过程,之前忽视的问题有可能在中间演化并酿成恶果,所以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也受到审计重视,实践了“治未病”的理念。
(四)后续审计有助于快速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实战能力,成为审计质量控制的源头活水
审计质量控制的核心因素是执行审计工作的人的能力。用“深究细查”、“如实报告”、“妥善处理”三个词描述这种能力。深究细查:后续审计针对性很强,这有利于审计人员围绕问题进行发散思维,从多个层次和角
度对整改情况进行验证,甚至对问题的发现过程进行反溯,提高审计人员设计审计方案、运用各种审计方法的能力。如实报告:此处不仅是言之有据,更讲通过后续审计对于被审计单位形成更深的认识,要透彻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妥善处理:如果后续审计验证了审计结论和建议的正确性,那么审计人员的工作信心和干劲无疑会增强;反之,也有利于找差距、析原因,优化建议。三、应用后续审计加强审计质量管理的两点思考
实践中体会到后续审计在提高审计质量、完善质量管理机制方面的诸多积极作用。这种作用的形成和发挥也来自于在安排、执行后续审计中的认真探索和思考。
(一)在设计后续审计方案时,以前期审计结论和决定所涉及的问题为焦点,进行适当的扩展和延伸
后续审计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即其审计重点一般限于审计结论和决定所涉及的范围。但是,前期审计没有发现问题的相关领域并不代表实际就没有问题,后续审计过于强调针对性就会加大审计风险,降低审计质量。例如,某次审计中发现某单位招标工作中存在代理招标单位、中标单位资质不符的问题。后续审计中没有发现这方面的问题,但是发现存在拆分合同金额,规避招标的问题。后续审计能够发现问题是因为在范围上关注到了被审计单位整改期间的所有合同,而不仅是招标签订的合同;在流程上考虑到了实际招标之前,而不仅是招标之后。事实提醒,后续审计要针对问题作适当的扩展和延伸;否则,过分强调针对性,很容易陷入“就事论事”误区。进一步讲,为了让后续审计有更好的针对性,先前的审计结论也要适当的总结概括,以为后续审计圈出合理的内容范围。
(二)后续审计对于未整改到位事项、新发现问题要深入分析,恰当评价
在后续审计中,结合审计回复,对于已经整改的问题重视其真实有效性;对于未整改到位的事项、新发现的问题要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对于未整改到位的事项的原因分析及处置建议如下:
1.被审计单位对于问题的认识理解存在误区。例如某地按照前期审计建议登记台帐,但是流于形式,不能在经营管理工作中发挥控制作用。这种情况往往与管理重视不够、能力不足有关,是纠正的目标。
2.被审计单位和内审部门对于风险的认识差异,前者认为风险可控,问题不大。这时审计人员要与被审计单位充分沟通,对于确实影响全局和整体利益的决不姑息。
3.历史遗留问题等客观上整改难度高。对此应当在获取翔实的整改方案、核实整改进度的基础上在审计报告中说明情况。
4.因政策、环境变化等原因不需要整改的,就不再视为未整改事项。
5.前期审计出现错审、漏审。对此要及时修正。对于后续审计中新发现的问题,要理性分析。如其早已存在,这是后续审计能够减少风险、提高质量的意义之所在,对此要举一反三,努力提高审计人员和审计工作水平,减少类似情况发生。若新发现的问题确实产生不久,要在问题表述上要区分主、客观因素进行理性分析,对症下药提出建议。四、结语审计质量管理同审计的过程与行为相联系,是动态的、系统的,也必然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后续审计的应用让认识到它在加强审计质量管理方面的诸多积极作用,也强化了在实践中积极探索,不断提高审计质量管理水平的意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