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学角度对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思考论文【优选3篇】
从经济学角度对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思考论文 篇一
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资源分配和决策制定的学科,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就像故事中的三个和尚没水吃,我们也可以从经济学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可以从资源稀缺性的角度来分析。在故事中,三个和尚都没有水喝,这意味着水这个资源是稀缺的。经济学告诉我们,面对稀缺资源,我们需要进行有效的分配。在这个故事中,三个和尚可以通过协商或者其他方式来决定如何分配他们所拥有的水。这涉及到经济学中的合作与博弈论问题。
其次,我们可以从效用最大化的角度来思考。经济学中的效用最大化指的是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个体或者群体应该选择能够最大化其满意程度的方案。在这个故事中,三个和尚可以通过权衡利益,选择一种最能满足他们需求的分配方案。例如,他们可以根据每个人的口渴程度来分配水,以此来最大化整体的效用。
另外,我们还可以从供需关系的角度来分析。经济学告诉我们,供需关系决定着商品的价格和数量。在这个故事中,三个和尚都需要水来满足自己的需求,而水的供应是有限的。因此,可以根据供需关系来决定水的分配。如果供应不足,他们可以通过提高价格的方式来分配水,从而保证水只流向最需要的人。
最后,我们还可以从效率的角度来思考。经济学中的效率指的是在资源利用上达到最佳的状态。在这个故事中,如果三个和尚能够通过合理的分配方式,使得每个人都能够得到满足,那么我们可以说他们达到了资源的有效利用。而如果他们没有有效地分配水,导致有人过度消费或者有人无法满足需求,那么我们可以说他们没有达到资源的有效利用。
综上所述,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对于三个和尚没水吃的问题,我们可以从资源稀缺性、效用最大化、供需关系和效率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思考。这些经济学的理论和原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从经济学角度对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思考论文 篇三
从经济学角度对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思考论文
一、一个和尚挑水吃的经济学解释
此位出家者挑水吃无疑是一种最合理的或是最自然不过的行动了,因为水乃人所必曾之物,除了自己去挑之外别无其他选择,单个和尚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是毫无疑问的。另一方面,他的全部劳动成果
“水”的享用者(他挑的越多自己享受的越多,劳动与收益成正比)或占有者边只有他自己,此时的产权是明晰的。他可随心所欲地支配和消费水的,用经济学术语来说就是其生产性行为和消费性活动具有完全的排他性。
二、两个和尚抬水吃的经济学解释及相关思考
我们假定他们都是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那么其中的任何一个都不愿看到别人“搭”自己努力的“便车”,坐享其成,同时又都在想方设法搭别人的便车。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必然、也自然会在轮流挑水的问题上达成协议。显而易见的是,在达成协议、监督其执行和对违约者的制裁的过程中,是要花费一定量的时间和精力的。在两个和尚没有水吃的情况下,两位和尚的生产性行为和消费性活动的排他性受到了限制。此时,消除外部性问题成了当务之急,而为达此目的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即经济学家所谓交易成本可能相对巨大。在工具的限制下,他们两人就很可能去寻求其他更为简便和经济的合作方案:两人用扁担抬水。由此看来,“两个和尚抬水吃”不过又是一个对经济学的世俗化或常识性表述罢了:消除外部性同时使交易成本最低(因为两人抬水对双方而言十分公平且易达成协议)。
从两个和尚抬水吃谈团队协作问题。从两个和尚抬水吃的问题上,我们可以联想到团队协作,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条件下,各种新型竞争能力凸显,一个企业如果想长足发展必须注重团队协作,优势互补形成强有力的竞争力,这样才能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诗经》上说:“天生蒸民,有物有则。”就是说“有人就必有规则”,一个企业发展关键是靠企业文化,资源是会枯竭的,唯有文化才能生生不息。一个和尚担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反而没有水吃,这其实从某一层面上反映了他们没有重视团队合作,没有互利共赢的精神。因为企业是一个团体,是由好多人构成的组织,从新成员加人团队的那一刻起,就要开始对他进行团队精神的熏陶,让其尽快加人整个集体,开展工作,融人集体文化中去,共同维护好这个组织的价值观。
三、三个和尚没水吃的经济学解释及分析
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情况又有了新变化,这时,由于工具的特点扁担和木桶所决定的,或一个人挑水或两人抬水,在每一次的“生产活动”中必然会出现一位搭便车者。也就是说,外部性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再考虑到他们三人同时又都是趋利避害的经济人,这种由外部性的存在而直接引起合作失败。另外,桶里的水大家喝,桶里没水大家看,利益分配上的大锅饭导致了和尚们比着偷懒。由此看来,三个和尚没水吃是必然的了。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深层原因:
1.“三个和尚没水吃”—产权不明确的表现。在新制度经济学中,第一个基本原理就讲到了产权的界定。在出现三个和尚时,产权出现了非排他性,而产权的非排他性是产生“外部性”和“搭便车”的主要根源。这种由于产权不明确和外部性的存在而直接引起合作失败,是我们得到的有关“三个和尚没水吃”的第一个解释。
2.“三个和尚没水吃”—高交易成本的存在。值得注
意的就是某此随机事件和客观事实的存在,可能使三个和尚之间的'谈判失败。因为三个和尚面临的交易成本问题出现,在新制度经济学中,第二个基本原理就讲到了交易成本,在有三个和尚时,根本无法象“两个和尚有水吃”现象那样,在组织内找到“经济合理”地消除外部性效应的途径。这种起因于高交易成本的合作失败,便是我们为“三个和尚没水吃”所做的第二点原因说明。3.规模不经济—在特定条件下,由于同比例的投人增加而引起的更大比例的产出提高的现象,经济学家们称之为“规模经济”。当然,有规模经济也就同时有了它的对立面—“规模不经济”。用我们的故事来说,在那种条件下让四个人去完成同样的“体力”工作。它所带来的产出增量却极可能小于增加第三个人时所带来的增量。如果只有一副扁担和一只水桶时,追加的人越多,每增加的一个人所带来的产出增量,准确地说是对产出提高所做出的贡献就越小。这便是经济学中著名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四、结束语
其实,三个和尚没水吃的问题最终的落脚点在人与人之间的问题,如果三个和尚都是孔子口中的君子,那么不会出现三个和尚没水吃的结局。如果他们本着“以羲正我”的原则,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分享,而不是自己个人利益的追逐,这样三个和尚会相处的很和谐。当今社会我们强调和谐社会,我想通过“三个和尚没水吃”的例子,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都应该本着和为贵的思想,用于承担社会责任,善于合作,注重团队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