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论庄子哲学思想论文【精选3篇】

谈论庄子哲学思想论文 篇一

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对中国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庄子的哲学思想以自然主义为核心,主张人应该追求自然的无为而治、随缘而安的境界。本文将从庄子的自然观、无为而治的观点以及他对人生态度的思考三个方面来谈论庄子的哲学思想。

首先,庄子的自然观是他哲学思想的基石。庄子认为自然是万物的根源,人应该与自然保持和谐的关系。他认为自然界是一个自成体系、自我运行的整体,人应该顺应自然的规律,与自然和谐共生。庄子对自然的观察使他深刻认识到自然的无穷变化和无限奥妙,他将自然界看作是一个包容万象的大矩,人应该学会放下执着、顺应自然的变化。

其次,庄子强调无为而治的理念。他认为人类应该模仿自然的无为而治,不要过分干预事物的发展,而是顺其自然。他认为无为而治是一种放下欲望、顺应自然的境界。庄子以水为例,水能适应任何形状,无论是弯曲的河流还是平静的湖泊,水都能自然而然地适应并存在其中。庄子认为人们应该像水一样,顺应自然的变化,不要刻意去追求功利和名利,而是顺其自然地生活。

最后,庄子对人生态度的思考也是他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庄子主张人应该以无为而治的态度对待人生,摒弃功利和名利的追求,追求内心的和谐与宁静。他认为人生是一场梦幻,人们应该保持平静的心态,超脱于纷繁的尘世之中。庄子提出了“逍遥游”的理念,认为人应该以自由自在的心态去面对人生的起伏,不受外界的干扰和束缚。

综上所述,庄子的哲学思想以自然主义为核心,强调了与自然和谐共生、顺应自然的重要性。他提出了无为而治的理念,主张人们应该放下功利和名利的追求,顺应自然的变化。庄子的思想对中国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人们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谈论庄子哲学思想论文 篇二

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之一,他的哲学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发展。庄子的哲学思想以自然主义为核心,主张人应该追求无为而治、随缘而安的境界。本文将从庄子的人性观、道德观以及他对政治的思考三个方面来谈论庄子的哲学思想。

首先,庄子对人性的观察和思考是他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庄子认为人性本善,人们的本性是善良和纯真的。他认为人们之所以变得自私和追求功利,是因为受到了外界的影响和社会的约束。庄子主张人们应该回归到自己的本性,摒弃功利和名利的追求,追求内心的和谐与宁静。

其次,庄子的道德观强调以无为而治的原则。他认为道德不应该是一种刻意追求的行为,而应该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状态。庄子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的规律,不要强求去改变事物的发展,而是顺其自然地生活。他主张人们应该以无为而治的态度对待道德,不要过分追求道德的形式和外在的规范,而是追求内心的和谐与宁静。

最后,庄子的思想对政治也有所思考。他认为政治应该以无为而治的原则来进行。庄子认为政治的干预过于强大会破坏社会的和谐,人们应该相信自然的力量,让事物自然地发展。他提出了“无为而治”的理念,主张政府应该少干预民间的事务,让人民自由自在地生活。

综上所述,庄子的哲学思想以自然主义为核心,强调了与自然和谐共生、顺应自然的重要性。他对人性、道德和政治的思考都体现了他对无为而治的理念的追求。庄子的思想对中国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人们的道德观和政治观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谈论庄子哲学思想论文 篇三

谈论庄子哲学思想论文

  在先秦诸子中,庄子是一位个性鲜明、独具特色的思想家。他决然不与宋君合作的态度,他在妻子去世后“鼓盆而歌”异乎常人的举动,充分显示了他特立独行的性格和超越凡俗的精神境界。在他看来,不仅一般的生活是无聊的,即使南面为君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及各级官吏,其生活也是无聊的,对超越生死超越时空的自由精神境界的追求才是他的最高理想。在本文中,笔者试就庄子追求生命自由的哲学特质作粗浅分析。

  一、追求生命自由的最基本的范畴

  “道”是《庄子》中的基本概念,是追求生命自由的最基本的范畴。《庄子》基本继承了《老子》中“道”的思想,庄子说:“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上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①老子的道重客观的意义,庄子的道从主体上升为一种宇宙的精神。庄子把道和人紧密结合,使道成为人生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庄子认为,道是世界万物的本源,宇宙万物运动的法则,“道”是无形相的,在时空上是无生灭的。“道”的特点,具有绝对性,创造性,永存性,普遍性,无为性。“道”的存在是无条件的,“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无为”形容道的幽隐寂静,“无形”形容道的超乎名相。道虽然幽隐寂静,却在作用上可取得信验(“有信”)所以具有绝对性;道具有创造性,“神鬼神地,生天生地”,在品位上与时秩上都先于天地鬼神,是产生万物的最后根源,也是一切存在的始源;道“自古以固存”,“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出上古而不为老”,在时间和空间上是无限的,故具有永存性;“道”遍及六合四方,“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又具有普遍性;“道”还具有无为性,道无为而万物自化,“杀生者不死,彼为本末非本末,彼为积散非积散。生生者不生”②,万物常因特殊的际遇而兴起而消失,道运作万物而自身却永不消失。庄子详细地阐述“道”,向世人宣告自已体悟的宇宙观,这也正是他追求生命自由的逍游境界的思想基础,要达到生命的绝对自由,就必须深刻体悟“道”这个基本的范畴。

  二、追求生命自由的理想手段

  在庄子看来,人生最高的境界就是道的境界。如何扩大人的内在生命,便是庄子所关注的问题。人被生存的环境所蔽,为知见所囿,形成锁闭的心灵。庄子所关心的,不在于生理我的满足,不在于家庭我的实现,也不在于社会我的完成,而在于体现宇宙我的理想。“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便是宇宙我的体现。宇宙我的体现,有赖于超越精神的展现。超越的意义,在于扬弃与提升,扬弃俗世的价值,而提升到更高更辽阔的精神领域中。“不从事于务”,即扬弃利禄、名位,权势,毁誉之俗世活动。“游乎尘垢之外”、“游乎四海之外”、“出六极之外”,心灵活动超出于物质世界形相之拘限,冲破现实的藩篱而精神上达。真正的自由是“无待”的,它不依赖于任何条件。那么怎样才能做无待呢?那就是“心斋”与“坐忘”。“心斋”,庄子解释为“若一志,无听之于耳而听之于心,无听之于心而听之于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③。“虚”即虚无,指无执无为的心境而言。“心斋”作为方法,是一个“致虚”、“守静”的过程,亦即去执去为过程,其要旨是“一志”和“唯道集虚”。“一志”者,义为专一心灵,神不外驰,不为外物所动。这一过程同时是“唯道集虚”的过程。道之性为虚,冲虚自然。人要“体道”,心灵也要冲虚自然。这一虚静之心是需要不断地化欲,反复提升的。在《人世

间》篇中,庄子认为心不断地集虚,则可以“虚实生白”,使之呈现为一种虚灵空白、无执无著、自然无为的状态,即与道合一之境。“忘”是对外物的超越,“坐忘”是对自我的超越,《大宗师》曰:“堕肢体,黔聪明,离形去知”,即忘掉形体,消除欲心。世人往往寄情于外物,驰心外求,故需返归自观。庄子所说的这两种“执”如同佛学所说的“法执”和“我执”,“忘”的过程就是去掉“二执”的过程。外忘于物,内忘于我。内外俱忘,即为至境。庄子在谈论“心斋”时说:“闻以有翼者飞,未闻以无翼者飞”。谈论“忘”时,把“坐忘”称为“同于大通”。庄子反对“以有翼者飞”,赞成“以无翼者飞”。有翼之飞受肉体的局限和外部条件的束缚,因而是有待的。“无翼”是对外物和自我之执的化解,唯其如此,才能“游无穷”,实现自由。“同于大通”亦即“同于大道”。道是大通的,意即通达无阻、所在皆顺之意思。主体与道为一,则无往不通,来去无滞,自由自在。

  三、逍遥游,追求生命自由的最高境界

  “逍遥游”才是“无所待”的自由即绝对的自由。“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逍遥”一词始见于《诗经》,“羔裘逍遥,狐裘以朝。岂不尔思,劳心忉忉。”(《桧风羔裘》)“絷之维之,以永今朝。所谓伊人,于焉逍遥。”(《小雅白驹》)意即“到处游逛”。但庄子首次作为哲学概念使用。对于“逍遥游”支道林这样解释:“夫逍遥者,明至人之心也游无穷于放浪,物物而不物于物,则遥然不我得,玄感不为,不疾而速,则遥然靡不适。”④“可见庄子的”逍遥游“,是一种人道合一后实现了对人生各种困境的超越的忘物忘我、无功无名无己、无待无累无患的绝对自由的精神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超越了一切,无时空之限,无是非之辩,解决了人生一切苦难,内心充溢的是一种妙不可言的喜悦和快感。这是人生最佳的境界。在庄子看来,只有无己的至人(真人)、无功的神人、无名的圣人才能达到这种境界。“于无何有之,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⑤到达这种境界便能和天地万物同体而无偏私,和天地万物融化而不偏执,“同则无好也,化则无常也”,便是大通境界的写照。

  四、“道通为一”的齐物观

  庄子认为,人生问题的`产生,源于人的“成见”,世人站在自我的立场对万物加以分别与追逐,不但引起内心欲望的膨胀而劳神伤体,还引起无休止的纷争乃至战争。要想在纷繁的现实面前不动心,使心灵在无限中遨翔,就要从自我的局限性中解脱出来,以开放的心灵观察事物,认识问题,做到和是非,齐万物,泯生死。万物始于“无”,自然而不知所以然,故应顺应自然。既因自然而生,便无是非真假之争、死生物我之辨。一切源于道,故“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万物的种种差别不过是世人的一已成见,它们其实各禀自然之形、之性,并无大小寿夭之别。“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说也。虽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亦因是也。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无彼是乎哉?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⑥世间本无是非,“自我观之,仁义之端,是非之涂土,樊然淆乱,吾恶能知其辩!”⑦如果“以非指喻指之非指”,则一切是非之辨都不攻自破了。至于死生之辨,庄子认为:“予恶乎知说生之非惑邪!予恶乎知恶死之非弱丧而不知归者邪?予恶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蕲生乎!”⑧这是说人不必畏惧死亡。庄子进一步又说明了死不但不可怕,而且和生一样,是自然的安排与规律,人要安然顺处。“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⑨所以要“不知说生,不知恶死,”“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庄子承认万物齐一,社会中的贵贱、富贫、荣辱、是非、名利、得失、生死都成为了可以退忘、遗弃的东西,这样,就可以在动荡之中不动心,永远保持虚静、逍遥的境界。

  五、有无合一与理想境界

  庄子认为走向逍遥莫过于安时处顺、委运任化。安时才能随顺事物的变化,精神体会到自由的满足,并通过化执的来实现对自身的超越。人生所面临的生死、贫富、穷达等问题,存在于现实界,属于有。但庄子超越并不疏离于现实,隔绝于现实。从庄子哲学的本质看,它不主张两方面的割裂。这意味着,庄子哲学是不离现实有而另求空,不离现实而求自由,这是安时即自由更深一层的义蕴。庄子哲学的这一义蕴,建立在它对道与万物关系的理解上。在庄子哲学那里,道无疑是超越的,它“自本自根”、“自古以固存”、“生天生地”,圆满自足,为万物之本;但又是非超越的,诚如庄子在《大宗师》篇中所说的那样,它“在太极之先”、“在六极之下”,既内存于万物,又遍存于万物。《庄子》外篇《知北游》对道体的这一特点说得更明白。道“不可闻”、“不可见”、“不可言”,但它又是“周遍咸”,“无所不在”,它存在于“蝼蚁”、“瓦盆”、“屎溺”等具体事物中。庄子这一本体论观念,决定着对规律与自由关系的特定理解。“体道”表现为对“物”的超越,但又不是离“物”而求超越,而是在“物”中求超越。“物”代表俗谛的有,无待的自由则是胜义谛的无。因而庄子所追求的理想的自由之境既超越于物,又不离物,它存在于现实之中。庄子主张有不离无,无不离有,即有即空,空有不二。这就意味着,必须不离规律而求超越,不离现实而求理想。也就是说,超越即在规律中,超越即在现象中,理想即在现实中。这就是”命”与“逍遥”的合一,规律与自由的合一,亦即安时处顺的根本义蕴所在。

  人的一生面临着种种问题,有些确实是人力无可奈何的,但追求自由乃人的本性所在。庄子正是从人类生存的根源处揭示了这一矛盾。对此,庄子主张“安命”,采取不执的人生态度。心不受外物所牵,即可享受自由的快乐。这种追求自由的方式,虽然在实然领域并没有消除矛盾。但在超然领域又可以说是一种真正的解决,正如佛教所言,烦恼即是菩提。一念悟即是佛。人生需要这种解决矛盾的方式,它可以化解人的结缚,平衡人的心灵,使人从欲望的牵引中解脱出来。庄子的心境说是一种真正的解决。它为人类如何生存指明了一条路径。在我们所处向市场经济大转变的现实社会之中,人们所缺乏的并不是一种对自身物质利益最大化追求的竞争意识,许多人溺于无止境的五欲的满足而不能自拔,他们真正缺乏的是从欲望的奴役下解放出来的逍遥自由的精神。这正是庄子所提倡的逍遥自由的精神境界的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关文章

神秘的普氏摆

摆球在电路所产生的电磁力作用下,作往复的单摆运动(即摆球在一平面内做往复的摆动).当观察者通过光衰减镜(右侧装深色镜片,左侧装浅色镜片)观看摆球时,由于深色镜片会延迟知觉(约0.01秒),单摆自左向右...
论文2013-02-03
神秘的普氏摆

体育小论文的格式范文【通用6篇】

体育小论文的格式范文 第一篇一、优化社会体育专业课程安排从目前我国学校对社会体育专业教学状况来看,社会体育专业的理论必修课的课程设置已经比较完善,必修课程中所包含的内容较为丰富,涉及到与社会体育相关的...
论文2014-06-01
体育小论文的格式范文【通用6篇】

谈意识能动性对声乐学习的指导作用论文【优选3篇】

对意识能动性最通俗易懂和最简单的解释就是一个字:“想”。但在多年的声乐学习与教学中发现,很多声乐学习者往往忽视意识在声乐学习中的作用,把歌唱当作一种纯粹的 “不假思索”的机械运动。 一、意识及其能动性...
论文2017-01-04
谈意识能动性对声乐学习的指导作用论文【优选3篇】

老子与《道德经》简说【优秀3篇】

老子,一韵之转即是李子.老的甲骨文就是一位拄杖老人,其责任是传承生命和文明.道是世界观、宇宙观,德是人生观.道、德合在一起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道德体系.中国传统思维特点就在于...
论文2018-03-02
老子与《道德经》简说【优秀3篇】

职称论文格式(精简4篇)

中文题名(二号宋体)(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题名不得使用非公知公用、同行不熟悉的外来语、缩写词、符号、代号和商品名称。为便于数据库收录,尽可能不出现数学式和化学式。)作者姓名(小四号仿宋体)作...
论文2019-03-05
职称论文格式(精简4篇)

论格里高利圣咏的形成与发展(优秀3篇)

摘要: 本文主要从宗教、历史及个人等方面论述了格里高利圣咏的形成,阐述了格里高利圣咏的基本特征,并简述了其发展及其重要意义。 关键词: 格里高利 圣咏 附加段 继续咏 宗教剧 在西方音乐的发展史上,...
论文2016-09-05
论格里高利圣咏的形成与发展(优秀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