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学原理在专业课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最新3篇】

创造学原理在专业课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 篇一

创造学原理在专业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创造学原理在专业课程中的应用情况,并分析其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通过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发现创造学原理在专业课程中的应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本研究为专业课程的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创造学原理;专业课程;学习效果;创造力;问题解决能力

引言:创造学是一门研究创造力和创造过程的学科,其原理和方法可以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在专业课程中,学生不仅需要掌握专业知识,还需要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将创造学原理应用于专业课程教学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创造力。

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了解创造学原理在专业课程中的应用情况。然后,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收集学生对创造学原理应用的感受和学习效果数据。最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创造学原理在专业课程中的应用效果。

结果:通过文献综述发现,创造学原理在专业课程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鼓励学生提出新颖的观点和想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组织学生进行创造性实践等。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创造学原理应用于专业课程中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讨论:创造学原理在专业课程中的应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创造性实践,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专业知识。然而,目前创造学原理在专业课程中的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对创造学原理的理解不足、教学方法的选择不当等,需要进一步完善。

结论:创造学原理在专业课程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创造力。然而,要实现创造学原理在专业课程中的最佳应用效果,需要教师有深入的创造学理论知识,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并给予学生足够的创造空间和支持。

参考文献:

1. Amabile, T. M. (1996). Creativity in Context: Update to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Creativity. Westview Press.

2. Csikszentmihalyi, M. (1997). Creativity: Flow and the Psychology of Discovery and Invention. Harper Perennial.

3. Sternberg, R. J. (2003). Wisdom, Intelligence, and Creativity Synthesize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创造学原理在专业课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 篇二

创造学原理在专业课程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摘要:本研究旨在评价创造学原理在专业课程中的应用效果,并探讨影响其应用效果的因素。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收集学生对创造学原理应用效果的评价和意见,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创造学原理在专业课程中的应用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并且对学生的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有积极影响。然而,影响创造学原理应用效果的因素较多,包括教师能力、教学环境等。

关键词:创造学原理;专业课程;应用效果;评价;教师能力;教学环境

引言:创造学原理在专业课程中的应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然而,目前对创造学原理在专业课程中的应用效果的评价还比较缺乏。因此,本研究旨在评价创造学原理在专业课程中的应用效果,并探讨影响其应用效果的因素。

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法,首先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学生对创造学原理应用效果的评价和意见。然后,通过实地观察收集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状态。最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评价创造学原理在专业课程中的应用效果。

结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对创造学原理应用效果持肯定态度。学生认为创造学原理应用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实地观察结果显示,教师在应用创造学原理时能够给予学生足够的发展空间和支持,但也存在一些教师能力不足和教学环境不利的问题。

讨论:创造学原理在专业课程中的应用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然而,要实现最佳的应用效果,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创造学原理知识和教学经验,并且能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同时,也需要学校提供支持和资源,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保障。

结论:创造学原理在专业课程中的应用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且对学生的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有积极影响。然而,要实现最佳的应用效果,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创造学原理知识和教学经验,并且能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学校也需要提供支持和资源,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Sternberg, R. J. (2012). The Assessment of Creativity: An Investment-Based Approach. Creativity Research Journal, 24(1), 3-12.

2. Kaufman, J. C., & Beghetto, R. A. (2009). Beyond Big and Little: The Four C Model of Creativity. Review of General Psychology, 13(1), 1-12.

3. Runco, M. A. (2007). Creativity: Theories and Themes: Research, Development, and Practice. Academic Press.

创造学原理在专业课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 篇三

创造学原理在专业课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

  摘要: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为目标,针对传统教学的不足,将创造学原理应用于机械类学生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对传统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探索,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将介绍这一改革的做法和效果。

  关键词:创造学原理;专业课程;创新能力;应用

  培养具有创新型的人才是时代的迫切需要,也是一个国家富强及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因素。工科类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的摇篮,培养工科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工程实践能力便是当前新形势下工科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而传统的课堂教学基本上是程序式和刻板化的,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灌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习惯性的忠于教材和教学大纲。很多实践教学往往演化成演示、观摩和简单体验,实际动手和操作环节流于形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形成了唯书本和考试的心态,重成绩和考核要点,轻应用和实践。这严重地扼杀了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导致理论与实践难以结合,理论教学的效果得不到及时的巩固和深化,学生创新能力及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变成流于形式。学校的培养和社会的需求严重脱节,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应届毕业生“知识不扎实、上手太慢”,这也给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带来一定的困难和压力。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以教研课题《创造学原理在专业课程中的应用研究》为依托,对我院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学生的专业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和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组合原理的应用

  组合就是一种“叠加”,它是创造学里最简单、最常用,也是最实用的一种方法和原理。恰当的组合可产生新思想、新方法、新点子或新品。爱因斯坦认为“组合作用似乎是创造性思维的本质特征”。常用的组合法有同类组合、异类组合、主体附加与重组组合四种类型。

  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组合原理的应用也是最多的。首先是在教学手段上将板书与多媒体教学相组合,将理论知识讲解与视频、动画等相组合;在教学内容上将课堂传授与课外自学、研读相组合;在教学形式上将老师讲授与师生研讨相组合。这些在教学形式、手段和内容上的同类或异类组合不仅节省了板书时间,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增加了课堂信息量,有利师生互动,提高了教学效果。

  主体附加是指原有的主体事物中附加新的组分或功能等。比如早期上软件类课程都是在普通多媒体教室进行,由老师演示,然后提供一定的上机课时。我们应用主体附加原理后,将教学地点改在机房进行。教室在讲解和演示的同时,学生可以在自己的电脑上同步操作演示,让同一个教学载体(机房)在同一时间段承担教学场所功能的同时附加了同步操作和演

示的功能,使学生能迅速掌握软件的基本知识和操作要领,明显提高了教学效果。

  重组组合,即打破旧组合,产生新的组合。早期制造类专业课中的《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数控机床》、《自动化制造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等课程有很多重合和交叉,同时部分内容如“机床设计”和“夹具设计”等内容又都介绍得不够系统和详细,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单独开设又没有足够的课时。课题组在多次研究和研讨后决定将课程体系重新调整,在保持现有课程数量的同时,对课程内容进行重组组合。如将数控技术和数控机床从其它课程中分离后重组,将夹具设计从《机械制造装备设计》中分离后和机床夹具设计重组等等,新的调整计划将在2009级学生中实施,根据新调整方案而编写的系列教材也将陆续编写完成。

  2逆反原理的应用

  逆反原理其实是逆向思维的具体体现。人们往往习惯于识别事物的某一方面属性而不会关注其相反方面的属性,与一般的做法、想法完全相反的做法和想法常常能够在教学、学习和研究中收到独特的效果。这也为逆反原理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很多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有点枯燥,教学中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而学生又很关注其成绩。常规的考试,学生为了获得比较高的分数,往往采取考前突击记忆和死记硬背往年试题,甚至冒险抄袭和作弊,这种学习方法本身便不可取,不利于学生真正的掌握知识。我们应用逆反原理“反谈琵琶”,改革考试或考核的形式和方法:

  (1)考核内容以知识的实际应用为主,减少记忆性的内容;

  (2)采取正向激励措施,将学生主动回答问题等课堂表现折算成成绩,激发其思考和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增加互动环节的比例。逆反原理的应用很好地改善了学生的学习风气,明显地提高了学习效果。

  3移植原理的应用

  所谓移植原理就是将某一领域里的概念、原理、方法、内容、结构、功能等运用到另一个领域中,解决目标问题或产生新的成果。

  我们在课程设计、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以及课外科技创新活动过程中,引入企业产品开发和项目管理的模式和方法。根据不同的项目,将学生分成若干课题小组,小组内部再按项目任务进行角色分工,协同完成项目任务。特别是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将两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实习中完成部分调研,使实习目的性增强,也更好地为设计服务。对于来源于生产和科研项目的真课题完全采用产品开发模式,在项目调研、方案设计、计算机仿真模拟、样机制造、调试和试验等多个环节对学生的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等进行全面的培养和训练,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效果。学生毕业后无论是在企业还是在研究生学习阶段都感到顺心应手,有利于他们顺利完成角色转变和层次过渡。

  4迂回原理的应用

  迂回原理是指在创造活动中如果受阻,可采取暂停在该问题上的僵持,或转入下一步行动或从事另外的活动,带着未知问题继续前进;或者试着改变一下观点,不在该问题上钻牛角尖,而注意其它与该问题有关的另一个侧面,等其它问题解决以后,该难题或许就迎刃而解。

  在专业课程的教学活动也非一帆风顺,常常会遇到各种棘手的难题。例如在毕业设计环节,经常遇到超级“大侠”级学生,对专业知识可谓“一窍不通”,独立完成毕业设计课题难度太大。按照正常情况应该先把落下的专业课程系统补习好,再完成毕业设计课题,但是时间上又不允许,且学生本身也没有足够的自信心。根据迁回原理,我们采取分步实施,交叉进行的办法,既要补习课程,又不能影响毕业设计课题的进度。我们将毕业设计课题进行细化和分解,划分成若干部分,分阶段完成,同时制定同步课程补习计划。让学生带着课题任务,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去复习相应的课程。将专业知识弥补、毕业设计、课程补考和专业工具书使用等任务融为一体,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克服畏惧心理,完成了专业知识补习和课程补考,还按期完成了毕业设计任务,顺利毕业。

  5还原原理的应用

  任何创造发明都有创造的起点和原点,就某一个层次或水平而言,其创造的原点只有一个,而且是唯一的,而创造的起点则可以很多。如果采取先还原到原点,再从原点出发解决问题,或者说是回到根本上去抓住问题的关键,往往能取得较大的成功,产生突出的成果。这便是创造学里所讲的还原创造原理。

  在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中由于课题类似或者相同,经常会出现抄袭现象,部分多人协作完成的.课题也会出现分工不明确,存在“任务扯皮”现象。而其“原点”便是课题相同或者任务有交叉,我们根据还原原理对课题设置进行改革,实行每人一题,便从根本上杜绝了抄袭和“任务扯皮”现象。

  与此类似,在很多课程的考试中,作弊问题也是屡禁不止,作弊的花样层出不穷,仅仅靠校规校纪里的处罚条例对作弊行为的作用已经很有限。根据还原原理,其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应该是使学生“无从作弊”,消除作弊的可能性。据此我们对考试形式和内容作了调整,大幅度减少客观题的比例,增加创新设计和综合分析类题型的比例,侧重考核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能力,甚至允许开卷答题。改革后,考试作弊的问题便从根本上解决了,监考也变得很轻松。

  6其它创造学原理的应用

  创造学的其它原理还有完满原理、群体原理和变性原理,其中,完满原理是“完满充分利用原理”的简称。人们只要对现存事物和产品做充分利用的分析,一般总能找到许多未被充分和完满利用之处,对这些“不方便”、“完善”、“不合理”和“不到位”进行研究并加以改进,就能获得“创造收益”。在教学活动中也是如此,如我们根据完满原理完善课件,使得课件图文并茂,更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对金工实习环节进行改革,增加基础理论介绍、视频演示和创新制作等内容,更加丰富了实习内容。教学活动的手段、形式、内容和方法等各个方面总是存在不完满的地方,任一方面的完善都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更有利于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群体原理的核心便是团队协作和人才共生效应。人与人在一起形成研究群体,彼此间往往会相互影响,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因而经常在一起商讨和研究问题对于任何一项工作都是很有益的。在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不仅教会学生使用635法和头脑风暴法进行团队学习和研究,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也常有互动和交流,达到教学相长,以促进教学方法和改进和完善。此外,我们还依据变性原理调整我们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7结论

  注重知识的灵活运用,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始终是我们开展教学工作的永恒主题。上述创造学原理在机械类学生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对于常见教学难题的解决,特别是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行了一些探讨和实践,也取得较好的效果。教学改革的成果曾获得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编著了教材5部,学生获得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智能机器人大赛等全国性奖励20余项,申请了近30项专利;完善了教学体系,优化了教学内容,构建了创新教育平台。但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改革永无止境,将创新教育全面落实到实处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参考文献:

  [1] 许俊.创造学原理与医院管理[J].当代医学,2004(9):21-22.

  [2] 王成军.创造学[M].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

  [3] 夏红英,卢丽刚.工科课程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27:162-163.

  [4] 王成军,沈豫浙.应用创造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5] 庄寿强.普通创造学[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1.

相关文章

公路工程概预算论文【推荐3篇】

在学习、工作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公路工程概预算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摘要:对公路工程概...
论文2018-03-08
公路工程概预算论文【推荐3篇】

视觉感官体验论文范文【精选6篇】

视觉感官体验论文范文 第一篇现实中普通人的可以眼见的特征很少显露在这样的艺术作品中,更不用说需要特意去观察、感受、体会和创造的视觉之外的感官经验。由科学发展带动思想解放的文艺复兴运动还是严格地描绘着视...
论文2018-05-04
视觉感官体验论文范文【精选6篇】

如何认识事后监督与主动监督的关系(精简3篇)

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相对于监督的事由,一般而言属于事后监督。但事后监督并不等于被动监督,相反,要履行好法律监督职责,必须强调监督的主动性。 加强法律监督能力建设,必须正确处理好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中...
论文2013-09-06
如何认识事后监督与主动监督的关系(精简3篇)

SSJ100采用泰雷兹的综合航空电子系统

苏霍伊商用飞机公司的SSJ100支线客机项目以国际通行的招标方式,选择了一批欧洲的飞机设备制造商为其提供机载设备.2005年的巴黎航展上,泰雷兹与苏霍伊商用飞机公司签署了1.2亿美元的合同,成为该飞机...
论文2015-05-06
SSJ100采用泰雷兹的综合航空电子系统

跨国公司的转移定价研究论文(优选3篇)

一、转移定价的内涵 (一)转移定价的含义 国际范围内还未形成被普遍接受的对转移定价的定义。在我国,姚梅镇教授认为,转移定价是指在进行内部交易的关联企业之间,根据逃避税收的需要来确定交易价格的做法。著名...
论文2019-04-02
跨国公司的转移定价研究论文(优选3篇)

探讨后现代教育思想下如何进行汉语言文学教学的论文【经典3篇】

[论文关键词]后现代教育思想 高等教育 汉语言文学教学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后现代教育思想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论,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上有着极大的借鉴意义,为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开辟了...
论文2017-04-08
探讨后现代教育思想下如何进行汉语言文学教学的论文【经典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