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唐武宗灭佛的原因论文(实用3篇)

篇一:浅论唐武宗灭佛的原因

唐武宗(815年-846年在位)是唐朝的一位皇帝,他在位期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限制和压制佛教,被后人称为“唐武宗灭佛”。那么,唐武宗灭佛的原因是什么呢?本文将从政治、经济和宗教因素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唐武宗灭佛的原因之一是出于政治考虑。在唐朝初期,佛教曾经得到了广泛的推崇和支持,许多皇帝都信奉佛教,并且对佛教寺庙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建和扶持。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佛教寺庙的规模逐渐庞大,佛教的影响力也逐渐扩大,开始对政权构成一定的威胁。唐武宗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采取了限制和压制佛教的手段,以减弱佛教的影响力,确保自己的权力不受侵害。

其次,唐武宗灭佛的原因还与经济因素有关。佛教寺庙在唐朝时期积累了大量的土地和财富,成为了一个庞大的经济实体。然而,这些土地和财富并不完全属于皇权,这就导致了皇权与佛教寺庙之间的经济矛盾。唐武宗灭佛可以将佛教寺庙的土地和财富收归国有,从而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加强皇权的经济基础。

最后,唐武宗灭佛的原因还涉及到宗教因素。在唐朝时期,佛教发展到了一个高峰期,佛教寺庙的数量和规模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然而,佛教的普及也导致了社会上的一些问题,比如僧人的行为不端和佛教教义的腐化等。唐武宗认为佛教寺庙成为了社会的一种负担,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因此决定灭佛。

综上所述,唐武宗灭佛的原因主要包括政治、经济和宗教因素。政治上,唐武宗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采取了限制和压制佛教的措施。经济上,唐武宗希望将佛教寺庙的土地和财富收归国有,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宗教上,唐武宗认为佛教寺庙成为了社会的一种负担,对社会进步不利。当然,以上只是对唐武宗灭佛原因的浅论,具体原因可能还有其他方面的因素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

篇二:唐武宗灭佛的原因探析

唐武宗在位期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限制和压制佛教,俗称“唐武宗灭佛”。那么,唐武宗灭佛的原因是什么呢?本文将从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三个方面进行探析。

首先,唐武宗灭佛的原因之一是出于政治因素。在唐朝时期,佛教的发展到了一个高峰期,佛教寺庙的数量和规模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佛教的影响力逐渐扩大,开始对政权构成一定的威胁。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唐武宗采取了限制和压制佛教的手段,以减弱佛教的影响力,确保自己的权力不受侵害。

其次,唐武宗灭佛的原因还与经济因素有关。佛教寺庙在唐朝时期积累了大量的土地和财富,成为了一个庞大的经济实体。然而,这些土地和财富并不完全属于皇权,这就导致了皇权与佛教寺庙之间的经济矛盾。唐武宗灭佛可以将佛教寺庙的土地和财富收归国有,从而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加强皇权的经济基础。

最后,唐武宗灭佛的原因还涉及到文化因素。在唐朝时期,佛教的普及也导致了社会上的一些问题,比如僧人的行为不端和佛教教义的腐化等。唐武宗认为佛教寺庙成为了社会的一种负担,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因此决定灭佛。

综上所述,唐武宗灭佛的原因主要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政治上,唐武宗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采取了限制和压制佛教的措施。经济上,唐武宗希望将佛教寺庙的土地和财富收归国有,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文化上,唐武宗认为佛教寺庙成为了社会的一种负担,对社会进步不利。当然,以上只是对唐武宗灭佛原因的浅论,具体原因可能还有其他方面的因素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

浅论唐武宗灭佛的原因论文 篇三

浅论唐武宗灭佛的原因论文

  在中国佛教史上,曾经发生了四次较大的灭佛事件。这就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后周世宗灭佛。这四次灭佛事件,有三次是发生在国家分裂时期的局部地区,只有唐武宗灭佛是发生在统一时期的全国范围之内。所以,唐武宗灭佛的影响远远超过其他三次,研究唐武宗灭佛的有关问题也就显得更为重要。本文正是基于这种想法而写的。

  唐武宗灭佛的原因,有关论着涉及者不少,专论者不多。于辅仁先生的《唐武宗灭佛原因新探》《烟台师院学报》,1993年第3期。一文,是近年来专文论述这一问题的大作,内容充实,很有深度,但其结论还难令人信服。故而在于先生的启发下,再来谈谈这个问题。

  灭佛不是为了查杀宣宗

  于辅仁先生认为:唐武宗“灭佛的根本背景是唐武宗与唐宣宗之间的权力斗争。……唐武宗与佛教的矛盾,实质上主要是与宣宗的矛盾。武宗毁灭佛教的原因,根本在于宣宗从宫中逃出之后,隐身于佛门。灭佛,就是为了查杀宣宗,毁灭他的栖身之所。”

  关于宣宗与武宗的矛盾,宣宗被迫隐身于佛门的事,主要见之于韦昭度的《续皇王宝运录》和尉迟■的《中朝故事》。这些资料,虽然司马光在《通鉴考异》中已明确表示“鄙妄无稽”而“不取”,但也不能否认今人不可据此再做结论。笔者认为,即使承认这个前提,于先生的结论也是值得商榷的。

  第一,于先生说:“武宗御宇初尚钦释氏,而在会昌元年六月突然改变了态度,于自己生日棒决入内斋与道士谈经的僧人,这很可能是由于武宗这时得到了宣宗逃入佛门的消息,从而才把佛教视为异己力量。”武宗是否得到了宣宗逃入佛门的消息,不得而知;但认为武宗初信佛,后信道,倒是言之有据。赞宁说:“武宗御宇,初尚钦释氏,后纳蛊或者议,望祀蓬莱山,筑高台以祈羽化。虽谏官抗疏,宰臣屡言,终不回上意。”《宋高僧传》中华书局版,第130页。不过,这种武宗初信佛教,后受人蛊惑而改信道教的观点,明显有为武宗辩护的意思。赞宁是北宋初年人,他的《宋高僧传》是在太平兴国七年(982年)奉敕编撰的。既是奉敕而作,无疑必须迎合皇帝的需要。五代十国时,赞宁是吴越僧人,宋统一全国后,他受赐紫衣,可见他颇受北宋皇帝的赏识。“所以书中往往流露出媚世之意,不叙高僧不事王侯的高尚事迹,不主张高蹈,这倒是实在有悖于慧皎当初名其书曰《高僧传》的初衷。”《佛教与中国文化》第167—168页。如是,他把武宗崇道灭佛之举归罪于蛊惑者,以减轻佛门对武宗的仇恨是可以理解的。

  事实上,武宗在会昌元年六月以前,甚至在未做皇帝的时候就是信奉道教的。《旧唐书·武宗纪》载:“帝在藩时,颇好道术修摄之事,是秋(开成五年秋),召道士赵归真等八十一人入禁中,于三殿修金录道场,帝幸三殿,于九天坛亲受法录。”既然是未做皇帝时即已崇道,又在开成五年(840年)秋刚做皇帝时即召赵归真等81人入禁中,当然就不是会昌元年(841年)六月突然改变态度才由信佛改为信道了。

  另外,于先生对所用资料的理解也欠确切。会昌元年六月十一日,在武宗生日这天,确有道士与僧人相对议论,“二个道士赐紫”。但棒决僧人却是六月十五日的事。因为六月十一日南天竺僧三藏宝月“入内对君王,从自怀中拔出表进,请归本国”。此事因越过主管部门右街功德使而直接上奏皇帝,故“犯越官罪”而于六月十五日“宝月弟子三人各决七棒,通事僧决十棒。”看来,僧人与道士相对议论,两个道士赐紫,和尚“总不得着”《入唐求法巡礼行记校注》,第391—392页。,可以视为排佛的信号,但棒决僧人是因为外国和尚违犯唐律而受惩处,二者不可同日而语。因此,于先生认为武宗“于自己生日棒决入内斋与道人谈经的僧人”是不符合事实的。

  第二,于先生认为“会昌二年、三年,武宗屡次下令对寺院僧尼加以勘问盘查,特别是严查沙弥、俗客、保外僧,后来又对寺院实行戒严式的管制,这可以看作是对在逃的宣宗之搜捕、追拿。”于先生所谈的灭佛事实,在《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都有记载。但把这些事实视为对在逃的宣宗之搜捕、追拿,显然不妥。

  宣宗生于元和五年(810年),到会昌二年(842年)他32岁。武宗应该知道宣宗的'年龄。如果这时搜捕宣宗,首先应该从三十多岁的僧人中去找。其次,于先生很重视的《中朝故事》中又明确说,宣宗“寻请为僧,游行江表间”。从长安到江表,又有一个地域的范围。按照常规,依年龄、活动的地域查找逃者,是最有力的证据,其他像入佛门的时间、在佛门中的地位等,都是弹性很大,容易弄虚作假的。

  《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载:会昌二年(842年)十月九日敕下:“天下所有僧尼解烧练、咒术、禁气、背军、身上杖痕、鸟文、杂工巧、曾犯淫养妻、不修戒行者,并敕还俗。”烧练,指合练金丹;咒术,即念咒语行术法;禁气,是修身练仙的法术;背军,指离开军队为僧的;身上杖痕鸟文,指受官刑的人;杂工巧,指各种特殊的手工技艺。这些内容,既没有地域、年龄的限制,也不符合宣宗的身份。宣宗即使隐身佛门,也不会加入这些非佛门主流的行列;他只有按照正统的僧人打扮自己,才容易隐藏下来。再者,《入唐求法巡礼行记》所载的武宗排佛敕文中都把僧尼相提并论,宣宗不可能隐身于尼中。这说明武宗的灭佛令根本没有针对宣宗的意思。

  会昌五年(845年),武宗敕下:从四月一日起,年四十岁以下僧尼还俗,从十六日起,五十岁以下僧尼还俗,从五月十一日起,五十岁以上无祠部牒者还俗。后来,外国僧尼也必须还俗回国。为了查杀宣宗,使包括外国僧人在内的全部僧尼还俗,至少所有的尼和外国僧是被冤枉了。即使宣宗隐身于僧中,僧还俗为民后,宣宗还可以隐身于民间,不能达到查杀的目的。如果真的要查杀宣宗,完全可以运用其他手段,如使认识宣宗的宦官或官员直接查找,或迫使与宣宗关系密切的人员提供线索等,都是更为有效的措施,何必一定要大海捞针呢?因此,把这看作“是对在逃的宣宗之搜捕、追拿”,很难令人信服。

  第三,于先生说:“灭佛过程中,对僧尼进行了残酷的、非理性的迫害与杀戮,仅会昌三年九月,为了追拿一个可能隐身于僧人中的小小逃犯,京兆府竟一次打杀新裹头僧三百余人。当时,僧尼几乎被剥夺了一切生存的条件,寺舍被拆毁,钱财被没收,衣物被烧毁。而一旦稍有违越,就构成犯罪,擅自出寺要被处死;不伏还俗要被决杀;自藏僧衣也要打杀……甚至无公验,新裹头僧都成了死罪。这种情况,恐怕只能用强烈的恐惧与仇恨来解释。而恐惧与仇恨的来源,恐怕正是武宗与宣宗之间势不两立的权力斗争。”武宗对僧尼进行残酷的迫害与杀戮,确是事实。但于先生所举事例,恰巧不能说明武宗与宣宗的矛盾。 会昌三年(843年

)四月,昭义节度使刘从谏死,刘从谏侄刘稹请求为兵马留后。武宗接受宰相李德裕建议,派成德节度使王元逵、魏博节度使何弘敬等率军征讨。九月,又对在京的昭义节度使进奏院采取了行动。

  进奏院是节度使驻京的办事机构。昭义节度使进奏院在平康坊,万年县领。当时,昭义节度使的押牙■孙在京。武宗派兵逮捕■孙,■孙走逃,只将其妻子儿女杀死。因为有人报告:“潞府留后押牙■孙剃头,今在城,僧中隐藏。”于是,武宗敕令两街功德使(元和二年后管理僧尼道士的官员)清查城中僧,“公案无名者尽勒还俗,递归本贯。”还对“近住寺僧不委来由者尽捉。京兆府捉新裹头僧,于府中打杀三百余人。”《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4。非常清楚,这次行动的目的是捉拿昭义节使押牙■孙,因B06AK锟赡芨仗攴⑽僧,所以,打击范围只限于新裹头僧,更不包括尼在内。这种有目的有范围的迫害僧人,当然和查杀宣宗无关。

  于先生大作的主要内容,是论证武宗即位后宣宗隐身佛门,随时有取代武宗的可能,故而武宗竭力想除掉宣宗。提出这个论题的根据是一条谶语。《入唐求法巡礼行纪》卷4载:道士奏云:孔子云:“李氏十八子,昌运方尽,便有黑衣天子理国。”臣等穷惟黑衣者是僧人也,皇帝受其言,因此憎嫌僧尼。意云:“李字十八子,为今上当第十八代,恐李家运尽,便有黑衣夺位欤。”于先生引用大量的资料论证后得出结论说:“唐武宗时期那句神秘的谶语极可能是有来历的,其中说的黑衣天子,须是暗指避入佛门的皇叔李忱(唐宣宗)。”于先生正是根据这个线索,认为武宗灭佛的原因是武宗与宣宗的权力斗争。这就是武宗迫害僧尼的原因。

  其实,这条谶语出之于道士之口,只能说明佛道之间的矛盾,不能说明武宗与宣宗的权力斗争。“恐李家运尽,便有黑衣夺位”,显然是说有以“黑衣”为标志的人要对李唐皇帝取而代之。如果宣宗代替武宗,只是李家内部由十八代到十九代的问题,根本没有必要“恐李家运尽”。这更进一步说明,武宗灭佛并非查杀宣宗。再者,以“黑衣”暗示佛教徒要改朝换代者并非始于唐武宗灭佛时。南北朝时,宇文泰就因为“自古相传,黑者,得也,谓有黑相当得天下,犹如汉末讹言黄衣当王,以黄代黑承运之象,言黑亦然。所以周太祖(宇文泰)挟魏西奔,衣物旗帜并变为黑,用期讹谶之言。”《广弘明集》卷8《叙周武帝集道俗议灭佛法事》。不难看出,这是宇文泰对北魏改朝换代的手段。

相关文章

跨境电子商务论文【优质6篇】

跨境电子商务是指分属不同关境的交易主体,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达成交易、进行支付结算,并通过跨境物流送达商品、完成交易的一种国际商业活动。以下是小编收集的跨境电子商务论文,欢迎查看!  跨境电子商务论文 篇...
论文2019-03-08
跨境电子商务论文【优质6篇】

镁和氯化铁反应的实验和讨论(最新3篇)

在化学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出现一些...
论文2017-02-08
镁和氯化铁反应的实验和讨论(最新3篇)

大学生论文答辩后的致谢词范文【精彩3篇】

大学生论文答辩后的致谢词1感谢冯*诺依曼先生,是他整出了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才使得我偿这些后人鸟枪换炮,由“剪刀加糨糊”的“学术土匪”晋级为“鼠标加剪贴板“的学术海盗”。计算机,将我们从枯燥的书本中解...
论文2018-04-02
大学生论文答辩后的致谢词范文【精彩3篇】

天然气管道施工论文

摘要: 文章以新建吴忠至中卫城际铁路为例,以杨滩村跨定武高速立交特大桥34#、92#门式墩盖梁施工实际为背景,论述了采用贝雷支架在高铁大跨度、跨天然气管道门式墩盖梁施工中的应用技术,为类似跨铁路、公路...
论文2019-01-05
天然气管道施工论文

UML用例建模在信息管理系统需求分析中的应用论文【精彩3篇】

需求分析阶段的任务是确定软件系统功能,用例建模是面向对象软件开发技术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从用户角度描述软件系统功能。以医学院临床管理信息系统为例,利用统一建模语言UML对系统进行抽象,建立用例模型;根...
论文2016-08-01
UML用例建模在信息管理系统需求分析中的应用论文【精彩3篇】

《南方周末》新闻特稿的采写特点及发展趋势论文(经典3篇)

论文关键词南方周末 特稿 采写特色 论文摘要《南方周末》(以下简称南周)特稿是中国式特稿典范。本文从采访视角、写作语言、叙述方式等角度对南周特稿的采写特点进行了深入地分析,总结了南周特稿内外部发展的局...
论文2013-03-05
《南方周末》新闻特稿的采写特点及发展趋势论文(经典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