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与环境状况的关系论文(优秀3篇)

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与环境状况的关系论文 篇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日益凸显。不平衡的经济发展对环境状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旨在探讨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与环境状况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首先,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导致了资源的过度利用。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一些地区过度追求经济增长,忽视了对环境资源的保护。例如,一些发展速度较快的城市过度开发土地,导致土地资源的丧失和生态环境的破坏。此外,一些地区过度开采矿产资源,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导致了环境问题的转移。为了追求经济发展,一些地区将污染产业转移到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这种转移使得资源贫乏的地区承担了环境污染的后果,进一步加剧了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同时,环境问题的转移也使得环境污染的解决变得更加困难,需要跨区域合作来共同解决。

最后,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加剧了环境不公平现象。由于资源分配的不均衡和环境污染的转移,一些地区的环境质量严重恶化,给居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这种环境不公平不仅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还阻碍了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解决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与环境状况的关系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政府应加强对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推动区域间的资源均衡配置。其次,政府应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鼓励企业采取环保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同时,应加强区域间合作,共同解决环境问题。最后,应加强对环境不公平的监管,保障居民的环境权益。

综上所述,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对环境状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应该加强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推动区域间的资源均衡配置。同时,应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鼓励企业采取环保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的良好状况。

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与环境状况的关系论文 篇二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平衡的经济发展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而不平衡的经济发展与环境状况息息相关。本文将探讨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与环境状况的关系,并分析其原因和解决方案。

首先,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导致了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一些地区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在资源利用上存在着困难。而另一些地区由于经济条件的优越,过度追求经济发展,导致资源的过度利用和浪费。这种不合理的资源利用造成了环境状况的恶化。

其次,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导致了环境污染的增加。一些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由于缺乏环保意识和措施,导致了大量污染物的排放。而另一些经济发展滞后的地区,由于缺乏环境保护技术和资金等条件,无法有效应对环境污染问题。这种环境污染的增加不仅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也对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威胁。

最后,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加剧了资源的不公平分配和环境的不平等。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一些地区资源得不到合理的利用,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不公平分配。同时,由于环境污染的不均衡分布,一些地区的环境质量严重恶化,给居民的健康和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这种资源的不公平分配和环境的不平等不仅阻碍了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

为了解决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与环境状况的关系问题,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首先,政府应加强对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推动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公平分配。其次,政府应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鼓励企业采取环保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同时,应加强区域间的合作,共同解决环境问题。最后,应加强对资源和环境的监管,保障公众的权益。

综上所述,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与环境状况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我们应加强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推动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公平分配。同时,应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鼓励企业采取环保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的良好状况。

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与环境状况的关系论文 篇三

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与环境状况的关系论文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不断改善。我国东南沿海等省市的经济发展迅速,然而我国西南地区、西北地区的经济状况比较差。这些地区缺乏便利的交通和大型的企业,当地居民的生活比较贫困。根据相关数据研究显示,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地理环境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政府应该建立完善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要对环境保护问题充分重视。本文具体研究了影响经济发展的环境因素,对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前景做出展望。

  关键词:区域经济;生态环境;改革开放

  环境状况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使我国经济的发展规律呈阶梯状变化趋势。便利的交通、发达的工业基础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然而我国沿海地区却拥有近70%的工业基础,内陆地区只有30%的工业基础。和内陆地区相比,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状况要好得多。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环境状况是引起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西部地区土地沙化问题严重、水资源短缺、经济增长效益低,这些问题是导致西部地区贫困的主要因素。想要促进我国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就应该采取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战略,要建立生态补偿制度。

  一、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

  (一)各地区经济生产总值的不平衡现状

  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够平衡,主要表现在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人均GDP产值的不平衡。我国的东部地区主要指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这10个省市。而西部地区则包括内蒙古、西藏、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四川、重庆、广西、云南、贵州这12个省市。以1995年、2000年、2005年这三年为例,东部人均GDP分别为8638元、14309元、25973元。而西部地区人均GDP则分别为2691元、4252元、8717元。[1]由此可见,西部地区人均GDP远远低于东部地区人均GDP产值,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非常严重。

  (二)各地区人均收入的不平衡现状

  在1995年、2000年、2005年这三年中,我国东部城镇居民的人均年收入分别为5700元、8342元、13621元,东部农村居民的人均年收入分别为2531元、3618元、5258元。而我国西部城镇居民在这三年的人均年收入分别为4053元、5704元、8782元,西部农村人口的人均年收入分别为1145元、1606元、2277元。通过上述数据我们不难发现,我国西部地区居民的人均年收入和东部地区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这是由于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形式主要以农业为主,而东部地区的经济形式则以发达的工业为主。东西部地区经济生产总值与人均年收入现状存在着不平衡,这个问题必须尽快解决,否则将会使我国贫富差距问题不断恶化。

  二、我国环境资源的总体概况与东西部地区的环境状况

  (一)我国环境资源的总体概况

  我国的资源不足且分布区域不平衡,很多地区自然资源丰富,而其他地区则严重缺乏自然资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很多地区的人民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却忽略了保护当地环境,最终引起了各种严重的环境问题。我国很多地区都有严重的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大气污染问题,这些环节污染问题不仅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发展,而且还对当地居民的健康状况产生了威胁。根据我国土地调查的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的土地面积为1.21亿公顷,而全国的2800个区县中,竟然有六百多个区县的人均耕地不足0.05公顷,这一数据远远低于联合国粮食农业组织规定的农民人均耕地标准。我国的水资源也同样紧缺,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2200立方米,只有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四分之一。我国很多地区的河流断流、湖泊干涸、湿地面积减少,导致我国每年缺水量达到400亿立方米。

  (二)我国东西部地区的环境状况

  我国东部地区的水利资源充足,有很多河流、湖泊以及水库设施,当地农民能够很好地发展农业、渔业。东部地区地势平坦,便于实现机械化农业生产,这将会大大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我国东部地区的环境状况要好于西部地区。东部地区自然条件优越、雨水充沛、而西部地区的环境问题则比较恶劣。我国西部地区有大量的沙漠,这些荒漠的面积几乎占国土面积的34.6%,仅西北五省和内蒙古地区的荒漠面积就占国土面积的27.3%。当地居民难以在荒漠环境中进行农业生产,这是导致西部地区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而且这些荒漠的面积还在持续增加,甚至会引起更加严重的沙尘暴。由于西部地区存在着大面积的沙漠,这将会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水土流失问题不仅使西部地区的农业生产遇到了很大的困难,而且还使西部地区的水资源严重欠缺。很多地方不断出现河流断流、草木枯死、土地沙化等严重的生态问题。西部地区的水污染问题也很严重,很多企业不注重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反而还向黄河中排泄大量的污水,致使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三、环境因素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制约

  (一)生态环境的恶化是导致贫困的主要原因

  贫困、人口、生态环境这三种因素互相影响,会使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陷入到一个恶性循环中。随着西部地区人口的增加,相应的人均耕地面积就会减少,当农业耕地无法负担众多的人口时,就会出现贫困问题。[2]为了解决贫困问题,西部地区的`村民就会不择手段地乱砍树木,村民这种靠山吃山的观念会严重损害当地自然环境。西部居民为了能生产更多的粮食,就会将很多林地变成农耕用地,破坏了当地的林地环境。由于失去了林地植被的保护作用,就会出现水土流失问题,导致当地风沙、旱灾、沙尘暴等恶劣环境问题的不断发生。这些恶劣的环境问题将会使西部地区出现大面积干旱,干旱气候的风蚀作用会不断地侵袭农耕土地,使粮食产量迅速下降。土地的不断荒漠化将使村民逐渐丧失仅有的农业耕地,最终陷入极端贫困的生存绝境。

  (二)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效益较低

  西部地区蕴含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为我国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能源。然而由于对煤炭、石油等资源的过度开采,西部地区的能源将不可避免地要面临着枯竭的危险。在我国很多草原地区,牧民是通过饲养大量牲畜来达到致富的目的,牧区草地已经难以供养更多的牲畜。由于风沙的侵袭,很多草原地区不断出现土地沙化问题,这对于依靠放牧为生的牧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灾难。

  (三)恶劣的环境状况危害着当地居民的健康

  西部地区蕴含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在对这些资源进行开采的过程中,一些企业只注重追求经济利益,对生态环境则疏于治理。我国西部地区对工业废弃物的处理能力很低,然而西部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硫含量却严重超标,将会严重危害当地居民的健康状况。我国黄河流域的内蒙古乌海地区废水污染问题严重,渭河、湟水河、北洛河等河流中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废水污染问题。陕西、内蒙古、四川、甘肃等地的很多企业在对矿山的开采过程中,不注意保护当地环境,致使矿山废石、废水随意排放,严重地污染了生态环境。如果将这些废弃物排泄到河流中去,就会严重影响到当地居民的农业生产,给居民健康带来巨大的威胁。

  四、促进东西部经济协调发展的具体措施

  (一)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生态环境的改善,西部地区在发展经济的时候要注重保护环境

,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的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是解决人民基本生存问题的有效手段,然而生态环境则是经济发展的大前提,是人民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为了促进东西部经济的协调发展,应该在西部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计划。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不损害子孙后代利益的情况下,将经济增长和自然环境的保护相互协调。西部地区应该继续实行退耕还林政策,要让沙漠地区出现更多的青山绿水。西部地区还要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确保水资源能够合理地利用。当地居民也要有良好的环保意识,不能滥砍滥伐,要保护林地植被,使水土流失问题不再发生。

  (二)转变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方式

  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方式主要以粗放型为主,这种生产方式具有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等缺点。某些西部的经济形式还是以农牧业为主,然而农牧业对当地经济的促进作用则非常缓慢。为了加快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就必须改变传统的经济形式,要依靠市场信息和科学技术来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我国应该加快生态技术的革新,促进环保生产技术的研发和创新,要在西部农村推广农业灌溉技术、土壤改良技术、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应该对废弃物进行循环利用,尽量减少废弃物的排放,要将有害废弃物的排放量降到大自然自净能力之内。[3]西部地区要逐步改变过去粗放型生产模式,要形成低投入、低消耗、高产出的集约型经济增长形式。

  (三)西部地区应该建立生态补偿制度

  生态补偿的概念主要有两方面内容,当企业在损害生态环境的时候,就应该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罚。如果企业对生态系统进行了保护,那么就应该对其进行利益补助。生态补偿制度的核心内容是让受益者支付生态保护费用,使受益者能够养成良好的生态保护意识。根据生态补偿制度中“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当污染企业在破坏生态环境的时候,还应该支付相应的环保资金。比如,一些化工企业会往河流中排泄污水,这将严重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当地的生态管理部门就可以根据规定,让化工企业缴纳排污费,再利用这笔排污费来治理河道污染问题。

  (四)建立完善的环境保护法规

  生态环境的保护离不开法律法规,法律法规能对污染企业进行有力的约束。然而,我国和环境保护有关的法律法规却不够完善,很多生态保护方面还存在着大量的空白。正因为如此,许多企业才利用法律的漏洞,大肆污染生态环境。为了有效治理我国的西部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我国应该制定完善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要明确各化工、石油、煤炭企业的环保责任。政府部门也要加强对污染企业的监管,如果发现污染环境的问题发生,就应该对污染企业进行严格的处罚。

  (五)加强政府部门的生态管理责任

  政府部门应该承担环保技术开发、环境质量、污染问题清除等责任,要认真落实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内容与精神。我国政府部门应该加强生态管理责任,要最大限度地平衡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关系。[4]政府部门要转变过去提供环保物资、直接投资环境治理工作的职能特点,政府部门应该鼓励外资、私人企业、社会资金多参与到环境保护工作中来。政府部门还应该对各种企业加强生态监督,要促使企业进行绿色化生产,应该注重开发再生资源。政府部门还应该加强环保宣传,要让公众都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要多发动群众来共同预防环境污染问题。为了更加有效地改善西部地区的环境状况,政府部门可以多引入社会力量的作用,让各种环境保护公益组织都加入到保护西部环境的行动中来。

  五、结语

  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的经济状况要优于西部地区。环境状况是导致西部地区经济贫困的主要原因,恶劣的环境不仅会引起水土流失、荒漠化等问题,而且还会严重威胁西部地区居民的健康状况。为了平衡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应该采取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策略,转变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方式,建立生态补偿制度。我国只有在不断完善环境保护法规的情况下,才能对污染企业进行严格的约束,使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好转。

  参考文献:

  [1]周聪.试论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与环境状况关系[J].甘肃科技,2013(5).

  [2]鲁西奇.论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汉江区域环境状况为主[J].中国社会史研究,2011(11).

  [3]郭卫东.论资源环境问题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兼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问题[J].辽宁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5).

  [4]张军扩,侯永志.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与30年区域政策发展问题回顾[J].中国地理科学,2011(4).

相关文章

先秦华夷之辩杂论文(通用3篇)

一、华夷之辩的“华”的意思 华夷之辩又可以称为夏夷之辩,主旨就是华夏族和夷族的区别。 “华”和“夏”指的是华夏族。“华”和“夏”有“华夏族”之意,这是后起的意思,那“华”和“夏”的本义是什么呢?历来的...
论文2017-03-07
先秦华夷之辩杂论文(通用3篇)

语言中的模因(通用3篇)

摘要:模因论是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模因仿照基因而得名,它指一些思想或观念通过人类文化加以散播,并一代一代地相传下来.模因实际上指文化基因,它靠模仿传播而生存,语言是它的载体之一.模因有利于语言的...
论文2019-03-02
语言中的模因(通用3篇)

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论文(精选3篇)

摘要: 对教育真谛的深度追寻,教学价值观念的嬗变,迫使人们重新审视既有的教学模式,重构具有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模式。生本教育观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知识、学生生命在生态课堂环境中的共振共生,整...
论文2014-09-02
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论文(精选3篇)

学前游戏教育论文范文23篇【精彩3篇】

学前游戏教育论文范文 第一篇一、传统声乐教学模式中的有利因素高师院校中的学前专业,广泛的存在着声乐小组课与集体课的教学模式。这些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对快速发展我国的声乐教学水平,提高演唱能力,改变了上...
论文2014-07-03
学前游戏教育论文范文23篇【精彩3篇】

法官释明应遵循的原则刍议【优质3篇】

法官释明权,是指在诉讼过程中,当事人主张或者陈述的意思不明确、不充分、不适当,法官询问、提醒、启发当事人,把不明确的予以澄清,把不充分的予以补充,把不适当的予以排除,这样的一种职权。最高人民法院在《关...
论文2014-04-04
法官释明应遵循的原则刍议【优质3篇】

前孔子时代之“仁”观论文(精选3篇)

内容提要: 在前孔子之时代,“仁”字的使用已经比较普遍,周王室、鲁、晋、楚、吴、郑、齐等国精英阶层都非常重视“仁”,“讲仁”已经作为一种风尚深入到个人品质、战争、治国等众多领域,使得“仁”成为一个普遍...
论文2017-06-01
前孔子时代之“仁”观论文(精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