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毕业论文(精选6篇)
体育教育毕业论文 篇一:体育教育对学生身心发展的积极影响
体育教育在学生的身心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体育教育,学生不仅能够获得身体上的锻炼,还能够培养自信心、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本文将从身体健康、心理素质和社交能力三个方面探讨体育教育对学生身心发展的积极影响。
首先,体育教育对学生的身体健康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通过参与各类体育活动,学生能够锻炼身体,提高体能水平。体育锻炼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体质,还可以预防和改善一些常见的健康问题,如肥胖、近视等。此外,体育教育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和兴趣爱好,为他们建立长期的身体锻炼习惯奠定基础。
其次,体育教育对学生的心理素质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体育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面对挑战和困难。在体育比赛中,学生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面对竞争和压力。通过不断尝试和挑战自己,学生能够培养出坚韧的意志和乐观的心态。此外,体育活动还可以释放学生的压力,提高他们的情绪管理能力。
最后,体育教育对学生的社交能力有着重要的培养作用。在体育活动中,学生需要与队友进行紧密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通过团队合作,学生可以学会相互支持和信任,培养出良好的人际关系。此外,体育比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让他们学会正确认识和处理竞争关系。
综上所述,体育教育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通过体育教育,学生能够获得身体健康、心理素质和社交能力的全面提升。因此,学校和社会应该重视体育教育的重要性,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体育教育机会和资源,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体育教育毕业论文 篇二:体育教育在学校中的价值与挑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体育教育在学校中具有独特的价值,然而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本文将从价值和挑战两个方面探讨体育教育在学校中的重要性。
首先,体育教育在学校中有着重要的价值。体育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他们的体能水平。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基础,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此外,体育教育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体育教育,学生可以学会尊重他人、合作共赢,培养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然而,体育教育在学校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首先,学校对于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在一些学校中,体育教育往往被其他学科所忽视,资源和时间的分配不均衡。这导致了体育教育的质量参差不齐,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其次,一些学生对于体育教育缺乏兴趣和参与度,往往将其视为一种负担。这可能是由于缺乏足够的体育设施和教师的培训不足所引起的。此外,体育教育在评价体系中的地位也相对较低,缺乏与其他学科相平等的地位和待遇。
因此,为了充分发挥体育教育的价值,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首先,学校应该加大对体育教育的投入,提供更好的教学设施和资源。其次,学校和教师应该加强对体育教育的培训和研究,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应该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将体育教育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使其在学校中得到应有的重视。
总之,体育教育在学校中具有独特的价值,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然而,体育教育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来克服。通过加大对体育教育的投入和改善教育环境,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体育教育,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体育教育毕业论文 篇三
一、教学目标比较
街舞作为公共体育的课程内容,其教学目标是大学生公共体育教学。首先,增强大学生的体质、促进身体健康发展。街舞在拉伸韧带的基础上,通过头颈部、胸部、腹部、髋部以及四肢的伸展和收缩,适度刺激头脑、肌肉、神经、腺体,使全身的各部位得到锻炼,增强骨骼支撑强度、提高关节灵活性和柔韧性、提升身体协调能力,促进身体新陈代谢,最终达到改善身体机能、增强生命耐力的目标。其次,提高大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提高体育运动的积极性。街舞具有运动舞蹈的活力性、健身的时尚性,符合大学生运动审美的标准,其作为一项新兴的高校体育教学科目,更加容易提高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让学生真正喜爱运动、乐于健身,实现体育教学“以人为本”、“快乐教学”的原则。最后,街舞可以放松身心,释放压力,提高学习效率,促进人际关系和谐。街舞不像体操有规定的动作,在形式上具有很强的自由性,可以根据自身对音乐的理解,对内涵的诠释尽情地发挥,达到释放压力,放松身心,提高学习效率,提升人际魅力的目的。社会街舞培训机构教学是以营利为目的的街舞教学,具有商业性质,它的最终目的在于:满足学员要求,最终获取利润。其教学目标是根据学员的需求制定的。较低水平的教学目标是健身,更高水平的教学目标是提高身体素质能力、身体协调能力、街舞舞蹈水平和艺术修养。虽然两者的教学目标都具有健身和娱乐放松的特点,高校公共体育街舞教学更基于体育本身的特点,主要通过教学达到增强大学生体质、促进身体健康发展,具有明显的体育特征;社会培训机构主要是通过教学达到学习者健身,提高街舞舞蹈水平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艺术特点。
二、教学内容比较
高校公共体育街舞课堂教学内容,包括基础理论和基本技术两个部分,以河北理工大学为例,基础理论教学一般安排3-4课时,基本技术课程25-26课时,其他学时安排体质健康标准、机动和考试。基础理论内容包括街舞起源、特点、分类等介绍。基本技术以CCTV-5《健身房》、《闻鸡起舞》为蓝本,教师编排固定套路为教学内容,内容几乎长期不变。由于教师街舞专业素质能力的限制、街舞专业教师配备力量不足,教学内容主要为教师擅长的单一舞种,或者一名教师教授多个舞种,限制了街舞教学的广泛性。社会培训机构课堂教学多为技术教学,以上海CASTER舞蹈工作室为例,基本课程为GIRL’SHIPHOP、LOCKING、POPPING、HIPHOP、HOUSE、WAACKING、JAZZ、BREAK—ING,舞种全面,每个课程设置一至多名教师,课程内容以套路为主,套路为教师自编,每节课教学的套路不同,创编性极强。但是其理论教学内容几乎为零,在全国知名街舞培训机构,在技术教学过程中穿插少量的理论教学,主要是教授舞蹈技巧和对音乐的理解。高校公共体育街舞教学的内容以有氧健身为基点,运动健身特点突出,舞蹈性不强,舞种单一、套路内容比较单一,创编性不强,理论教学比较薄弱。社会培训机构多为单纯性技术教学,舞种设置比较全面,但忽略了理论教学。
三、教学模式比较
公共体育街舞课程目前还未在高校广泛推广,教学模式以基础教学为主,教师教授街舞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技能。目前大部分高校街舞教学都是采取1-2套成套动作要求学生模仿,最终以是否完成这套动作学习为考评依据
。这种方式锻炼了学生的协调能力和模仿能力,达到了健身的作用,但是学生学习仍然停留在被动接受的阶段,对于达到快乐体育的目标相距甚远。另外,由于街舞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限制,擅长单一舞种和风格的教授,街舞课程在公共体育的教学成为受限制的、狭隘的街舞教学。社会培训机构的教学舞种繁多、风格多样,以Hiphop、Breaking、Jazz、Locking等为主,由多名教师担任教学。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自身的身体素质挑选合适自己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如把学生分为多组,通过团体合作创编套路进行竞争和比赛,提高学生对舞蹈的理解和创造的能力,同时也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社会培训机构的最具特色的形式“斗舞”,沿袭了街舞传统竞争习惯,以比赛的形式交流提高街舞技能,同时也是教学成果展示的一种形式。基础教学是街舞教学的核心,两者基础教学都是以教学的最基本形式而存在。高校街舞教学舞种风格单一,学生无法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和兴趣选择喜爱的舞种。社会培训机构教学舞种风格多样,以基础教学为主,“小团体教学”“斗舞”等形式探究式教学为辅。相比之下,基础教学能够达到锻炼身体素质,提高街舞技能的目的,基础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占据不可或缺的地位,但是单调的基础教学可能会导致学生产生倦怠的情绪,让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小团体教学”、“斗舞”等形式,激发学生热爱街舞的兴趣,促进学生探究街舞学习,将健身的教学效果转变为培养健身的习惯。
四、课程资源开发比较
公共体育街舞教材在教学中的缺失,致使理论教学相对薄弱。以合肥师范学院为例,理论教学为3-4个课时,内容为街舞相关知识,街舞技能教学和乐感培养。书面材料是教师上课使用的幻灯片和视频资料,大部分课程是基本技术、技能的实践教学。在课程内容上,按照1-2套规定套路来进行,课程内容陈旧,开发速度缓慢,创新能力较低。科研方面,关于街舞的课题研究几乎为零。社会专业街舞培训的理论教学主要是,乐感的培养和基本技术、技能,没有教材,通过口述的形式进行教授,课下视频交流频繁,形成了交流电子资料的氛围。在课程开发方面,街舞培训比较积极,尤其是课程内容的开发,自创和共同创编的套路不断更新,紧追街舞发展的前沿,对于街舞前沿的发展尤其是国外,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形成了未成文的研究氛围。二者在教学中都没有统一的教材,理论教学很薄弱,课程在高校的开发比较缓慢,技能教学内容陈旧,创新能力偏低,有相关科研但发展缓慢。而社会专业培训由于学习者的需要,在课程内容开发方面发展良好,但是一切理论教学和科研都是没有形成书面形式。仅仅靠技能传授,不能够达到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高度,高校需要更高层次理论与技能相结合的教学。
五、教师专业素养比较
街舞教学对于高校教师来说是一个新课题,街舞教学在高校公共体育发展比较缓慢。在大部分开设街舞课程的学校,基本是将街舞当做健美操课程的补充内容,但是健美操和街舞在动作结构、身体感觉和表现特点方面有着本质区别。街舞教师一般都非专业主项,擅长1-2个舞种,街舞的舞种繁多,仅仅是1-2套套路不能够满足学生学习的要求。街舞文化中某些元素与我们的传统教育观念相互抵触,夸张的打扮、宽松的衣着,总给人以疏于教育的感觉,在学习街舞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可能会受到街舞文化的影响。大部分高校教师在进修街舞技能的过程中能“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保持良好的教师形象,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社会专业培训街舞教师在专业技能素质方面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多年的学习和教学经验,舞种专攻,能在专业技能的提升上满足学生的要求,但是在文化素质方面还有所欠缺,穿着夸张、打扮入时,沾染一些社会不良习气,文化素养方面有待提高。专业素养是教师能够实现教学的重要方面,教学技能影响教学质量,高技能专业素养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发挥街舞教学的特点;教师不仅发挥技能传授的作用,一言一行也直接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高校教师作为大学生言传身教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指导者,教师本身的文化素养和行为方式更需要严以律己。
六、对高校体育街舞教学的启示与借鉴
(一)以“快乐体育”为导向,让学生爱上运动。高校街舞课程相对受欢迎,大学生对街舞有足够的兴趣,但是公共体育的街舞教学还没有能够与时俱进,枯燥的套路教学可能会引发学生懈怠的情绪,从而丧失兴趣。高校公共体育街舞教学的目标应遵循“快乐体育”的原则,让学生主动起来,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让学生真正爱上体育。
(二)丰富教学内容,因材施教。首先,高校公共体育街舞教学的内容比较单调,社会培训机构的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更具有新潮性,创编性。高校街舞教学应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更新套路内容,同时也避免教师反复教学造成的职业倦怠。其次,社会培训机构的教学内容比较复杂,高校街舞教学面对的是无基础的大众,内容不能过于复杂,避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最后,丰富舞种,高校街舞舞种比较单一,多舞种发展,采取不同学段分舞种教学,根据学生身体素质、兴趣因材施教。
(三)探究式教学代替传统教学模式。高校街舞的教学模式偏重于教,以基础教学为主,社会培训机构的教学形式比较丰富,包括分舞种教学、小团体教学、斗舞等各种形式,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编能力。高校街舞可以学习社会培训街舞的教学形式,形成特有的“探究式教学”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基础教学方法,增加启发式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创编,不限条件地启发教学,组合间变化、重复变化、改变动作变化、上下肢配合变化、单个动作的左右对称变化,鼓励学生将自己在生活中的感悟融入到街舞创编中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兴趣,真正达到释放心情的功效。
(四)开发课程资源,提高科研能力。目前高校的街舞教学,重点集中在街舞套路的教学,偏重技能,以及根据生理解剖特点为学生制定适合的教学方案,具有体育的科学性。社会培训的街舞教学更加注重街舞文化的熏陶,对舞种的细化,以及风格的多样有相应的教学,高校街舞教学应有偏重技能教学转向多方位教学,加强街舞文化的理论的教学,以及街舞技能及生理解剖特点的分析和教学,开发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教材的缺失是高校和社会培训共同存在的问题,加强街舞教学方面的科研是高校提高教学质量,推动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鼓励教师研究街舞教学的相关课题,提高教师在街舞教学、推广的科研能力,研究制定街舞课程教材,为街舞教学提供教学依据。
(五)提升教师专业技能,提高教师文化素养。高校街舞教师大多非专业街舞出身,专业技能比较受限制,舞种比较单一,社会培训机构舞种繁多,每个舞种都有自己的专业教师,教师专业技能较高,定期外出培训,教师间交流较多。高校教师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培养多个街舞教师,学习多个舞种,定期外出培训交流,教师主动自学、多练,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创编能力。街舞发源于美国黑人贫民对生活发泄的一种形式,穿着打扮夸张,带有痞性和消极色彩,街舞进入高校后,高校教师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街舞环境,摒弃街舞习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良好生活态度。
体育教育毕业论文 篇四
学校体育教育是我国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体育与终身体育的基础。在全面推广素质教育的今天,普通中学的体育教育频繁被提及重视,而同龄学生的中职学校体育教育状况却未见多大改观。
关键词:
中职学校体育,教育。
学校体育教育是我国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体育与终身体育的基础。中学阶段,青少年正处在成长的关键时期,必须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打下坚实的体育基础,使之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在全面推广素质教育的今天,普通中学的体育教育频繁被提及重视,而同龄学生的中职学校体育教育状况却未见多大改观。因此,我们必须对中职学体育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
一、中职体育教育的理念与目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及时实施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加快了中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和新课程设置的步伐。职业技术学校体育教学系统总目标是由新时期对人才的新要求而决定的。其目标是:增强学生体制,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培养学生从事体育运动的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较强的运动能力和良好的思想品质,是其成为具有现代精神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围绕这一总体目标,中职院校体育教学必须通过全面落实教学任务来完成,这就要求新的体育教学在完成目标过程中明确取向所在。上述理念的落脚点都是“学生”,这说明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着学生这个主体服务的。而学生的发展是建立在社会发展需要和社会可能为其发展所提供的条件的基础上,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学生体育发展的方向就是教育部颁发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它反映了社会发展与学生发展的共同需要,是我们选择教学内容和组织实施教学与评价的根本依据。
中职学校的学生年龄结构、身体发育情况等因素与普通中学无异,因此学生的体育发展方向也基本相同。普通中学片面追求升学率等原因,而忽略体育教育重要性的问题常被提及,在中职教育中同样有此类问题存在。中学体育教育应通过体育基础理论知识、体育文化知识和卫生保健基础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现代化体育观,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体育技能、提高其锻炼身体的能力,促进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中职院校的学生是面临毕业就直接进入社会的人群,大多数没有继续进入高校继续学校教育。对于他们,形成终身体育意识的任务就必须在中职教育过程中完成,因此中职院校的体育教学相比较而言更加责任重大。
完善而确实的中职学校体育教育要达到以下目标:
(1)对人体机能有一定了解,具备达到理想健康状况所需要的知识;
(2)学习各种促进和保持健康的锻炼办法;
(3)培养学生从事体育运动的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4)对体育运动有一定鉴赏能力;
(5)针对自己从事的专业,能在将来的工作中选择恰当的运动项目进行锻炼。
二、中学体育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上述中职体育教育目标为中不难发现,如今我国中职体育教育中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片面追求职业技能培养,重智育轻体育倾向突出
现行的职业教育状况下,体育教育在整个中职教育工作中处在了一个无足轻重的位置。虽然国家文件一再强调,课改中更加重视,但大多数学校将体育教育还放在可有可无的地位。一方面,很多学校一味地追求职业技能的培养,把考试课程放在第一位,对体育教学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对体育课的考察、监管力度不足。在这种思想的主导下,一些学校甚至随意更改教学计划,任意缩减体育教学课时;即使是课程表上安排的体育课时也通常得不到保证,由学校内部随机安排,被其他课程挤占挪用;有的学校毕业年级干脆取消体育课。另一方面,学生一般也都认为体育课无关紧要,只是个形式而已,于是经常性地借故不上体育课。这些一来,势必导致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大大缩短,体育教育水平始终得不到实质性的提高。
(二)场地、体育器材管理不善,影响体育教育质量
当前,鉴于学生人数较多、学校面积较小等种种原因,很多学校的体育教学在场地方面得不到保证。至于体育器材方面,则长期投入不足,致使常用体育器械残缺不全;部分冷门器械却又束之高阁,闲置不用,以致散失、破损。这些都导致整个学校体育教学质量下降。
(三)只抓考试项目及竞技体育,忽略普及体育运动
虽然明确了体育教学的对象是全体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也清晰地表明了实现全面素质教育的目标,但在现阶段的体育教学中往往无法做到这些要求。很多学校的体育课缺乏科学严谨的教学方案,长期处于一种“放羊式”的状态,降低了学生的体育学习效率和锻炼标准。另外,部分教师缺乏责任心,上课时教学目的、任务不明,授课内容呆板、枯燥、乏味——要么是重复的跑圈、跳远;要么就是以各项达标为导向。难以实现因材施教、快乐教学,也严重制约着学生的兴趣。而有一些体育老师为职称、评奖等目标,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各种比赛,导致只将精力投入到体育尖子身上,以出比赛成绩为主要目的,视普通学生体育教育为无物。
(四)只注重日常体育课中体育项目实践活动,忽视体育文化和卫生保健理论教育。
尽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保证一定课时的体育卫生保健理论教学内容,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体育老师往往受传统体育教学理念的影响而忽视这一部分,把利用每周有限的几节课对学生身体运动和体质发展进行相应的引导这一任务丢弃了。当代学者多主张体育课程不能只注意暂时的体育锻炼效果,还要注重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修养。学校专设的体育课,其根本职能就是对学生保护身体健康和科学地锻炼身体提供理论知识和方法的指导,由此可知,忽略了这部分的教学内容无疑使体育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
(五)体育教师专业技能老化偏科严重,不能很好的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
出于各种原因,中职学校体育教师普遍配备不足,部分教师除体育课外还兼带数个课程。而且目前各体育院校的教育过程中包含的运动项目尚局限于篮球、排、足球、田径、体操等传统项目,体育院校学生毕业直接在中职学校任教,缺乏时间和机会去学习培训新兴的运动项目。造成体育教师专业技能老化偏科严重。对近年来出现的一些如滑板、轮滑、街球、街舞等青少年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一是无法进行,二是无法沟通,更谈不上进行辅导。学生又对落后老化的体育课内容不感兴趣,导致学校体育教育出现教无所教,学无从学的尴尬局面。
三、改善中职体育教育状况的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逐步改善中学体育教育状况:
(一)改变思想观念,提高对体育教育功能的认识,摆正体育教育工作的位置。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各学校要认真贯彻实施国家教委颁发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严格施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配合国家全民健身计划的执行,认真重视体育教学工作,加大对体育课的考察、监管力度。学校在教学安排方面要保证体育课课时,与其他学科平等地进行教学、考核,同时利用课余时间,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使得从学生到家长、从教师到领导,以至全社会都重视体育教育,培养学生终生锻炼身体的习惯。
(二)加大对体育教育的投入,保证体育教学的场地和器材供应。
一方面,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各个中学要保障体育场地的面积,购置必备的体育用品和器材,为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体育设施和器材的维修、保养、使用等各项制度,充分应用已有的体育设施和器材,使之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保障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
(三)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培养,提高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首先,要在思想上积极引导,营造重视体育、关心体育教师成长的氛围,从而使他们热爱本职工作,重教敬业,钻研业务。其次,要多渠道、多层次地提高体育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尤其是青年教师与学生的思想更易交流,在留意观察学生喜爱的运动基础上,多给青年教师学习进修的机会。改进体育教师的技术技能,与时代接轨,以便更好的引导学生在他们喜欢的体育运动上进行正确的身体锻炼。从而带动全体体育教师自觉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水平,为学校体育工作多做贡献。
(四)把体育教学真正纳入学校正常轨道,坚决杜绝“放羊式”体育课。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围绕体育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找出传统体育教学不合理的成分,针对体育教学目标有效确定、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教学方法的正确运作及学习效果的科学评价等几个方面,为学生的充分发展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其次,加强体育教学研究和体育活动的指导,切实保证学生体育锻炼有一定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使“放羊式”体育教学方式得到真正的改变。第三,在体育教学中的教师规划制度、考勤制度、听课制度等方面给予政策和制度上的正规化和合理化,全面量化体育教学的质量,体育课堂的常规检查也应该予以重视。
(五)适当增加体育文化和卫生保健理论课时数,提高教学质量。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研室和各体育教师应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系统地制定每学期理论课教学内容,完整详细的在教案中反映出来,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体育文化和卫生保健理论教育。体育教师在平时的实践课中也要结合运动项目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育理论知识的传授从而使学生宏观地把握体育的本质,了解体育锻炼对身体和心理的良好影响,更进一步自觉地运用课堂内所学的健身方法指导自己课外体育锻炼。这将大大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产生深远的影响。
(六)重视培养学生终生体育的态度和能力,使学生体验到运动的乐趣。
在学校体育教育实施过程中,要以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贯穿始终,使学生们懂得体育锻炼在人一生中的重要性,促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青少年时期体育习惯的养成,可以终身受益,培养锻炼能力要比提高运动技术及体能水平更为重要。使学生热爱体育,在体育活动中获得愉快的享受,从而激发其长期参加身体锻炼的兴趣和欲望,建立坚持体育锻炼的健康生活方式,才是体育教育的终极目标。因此,培养学生终生体育的能力,绝不能简单地把它降低到提高某种运动能力的水平,而是要是学生具备身体基本活动能力、运动能力、自我锻炼能力、自我评价能力和适应能力,具有终生从事体育活动的本领。这就赋予了体育教学不单单是教与学的过程,而是怎样使人生生活更美好、更有价值的深层引导,在这一层面上,体育教师的内在修养的提高更显得尤为重要。
现代体育理念是由终身体育思想和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培养所组成。培养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养成自觉锻炼的良好习惯,具备体育锻炼的能力是终身体育的基础。更为重要是通过锻炼,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一项或几项特长,并建立以休闲健身,趣味性比较强的项目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进过去以技能为中心的教学体育,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中职体育教育与普通中学及高等教育中中的体育教育相比,任务同样重要,而责任却更加重大,时间更为紧迫。如今,国家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新的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也已经广泛实施,中职学校体育教育正面临着从未有过的机遇和挑战,任重而道远。因此,我们必须正视已经出现的问题,脚踏实地的为学生,为国家的将来,也为了体育教师的职业操守做出改变。实现中职学校不断求新、求变、求异的办学特色。将职业教育真正办成适应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需要的教学体系
体育教育毕业论文 篇五
一、对人文体育观的解读
我们先对“人文”这一概念进行剖析,对于“人文”这一观念全球都对其有自己的解读,但是通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虽有有不同但是归根结底对“人文”的理解还是都比较一致。“人文”主要包括两层意思:其一便是人性,即以人为本;其二便是如何加强对人的培养与教育,即我们所说的文化育人。对于所谓的体育的人文观,众多学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至今无法达成一致,但是主要的思想与内容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学校的体育教育除了要提高学生的体质之外,还应加强对学生的心灵方面的教育,要做到身心相结合,做到二者并重和谐统一。当然根据奥林匹克精神,体育教育首先的作用就是要塑造学生良好的体魄,提升学生的体质,塑造学生良好的姿态。但是人文化的体育教育则要求体育教育除了锻炼学生的体魄之外,还应该要通过体育教育使学生获得健康的心灵和良好的道德和高尚的情操。第二、基于人文观视角的体育教育应强调体育教学活动过程中要对学生这个“人”的因素进行足够的考虑与尊重。即在实践中便是尊重学生的合理的权力,尊重学生的个性以及价值观和人生观等等。这就是我们所熟知的“以人为本”,学生作为“人”这个因素,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结果,更是检验教育成败与否的试金石,因此作为“人”这个因素是体育教育的目的也是体育教育的落脚点。因此我们认为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当中应对学生充分的尊重与理解,落实到实践过程中就是要因材施教,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其个性、需求、人生观价值观等众多方面存在差异。
二、当今高校体育教育人文观缺失的现状分析
1、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传统旧式的教育理念,人文观的体育教学观念缺失众所周知现如今很多高校的体育教学模式仍然采取传统的旧式教育模式,而这种教育模式最典型的特征就是非常的机械化,比较注重实践,轻视理论。体育实践课因此占有绝对的课时比例,忽视了体育理论知识的传授。在课堂教学当中适当的加强体育理论的教学会使得学生更好地参加体育实践,从而推动实践的发展,使学生能迅速的掌握实践知识掌握体育技能,缩短所需花费的时间。同时大学体育教育内容相对较空洞,缺乏实用性以及缺乏对不同学生的针对性,理论知识的匮乏,单纯的降调实践,强调体育的目的是增强体质和提升身体素质,这样的教育模式注定是要失败的。没有理论的指导,将会使得实践当中事倍功半,不仅达不到增强体质的目的,甚至有可能因为缺乏理论的指导,使自己缺乏必要的知识,从而在实践过程中使自己受伤,这样反而达不到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
2、教学模式落后,机械性严重,并且忽视了作为“人”的本体价值由于受传统旧式教育理念的影响,我们的高校体育教学的机械化非常严重,还是停留在传统的以老师、课程和教材这三个要素为主的时代。体育当中过分注重教师的作用,还是一位强调以教师授课为主,忽视了作为体育教育的最终对象——学生。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当中并不是被动的机械的服从,如果这样认为的话那么体育教育最终是不成功的。传统的教育模式过于注重教师的作用,完全忽视学生的作用。这二者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二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学生的参与度,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认可度等等一系列的因素将会影响授课的质量。这种模式的体育教育理念把体育教学看做一种附属机制,一种完全用来满足社会需求的工具,彻底忽视了人性的需求和人的主体性,完全弱化了体育教育的内在价值。
三、高校体育教育人文化模式的创建
1、全面推进与落实体育教育的人文化与素质化作为高校体育教育的一线工作者教师必须要树立人文精神人文观,要把学问、学习、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要掌握良好的知识结合和科学化的思维方法以及良好的人文底蕴,从而来能启发学生进行创新学习。学生作为教育过程中的另一方主题同样也应该树立合理的发展与成长观。当今的体育人才除了要有过硬的扎实的体育学理论知识做底子外,还应当掌握良好的专业技能,使得二者能完美的协调统一。更为重要的是还应该要具备一定的人文底蕴。因此要有自己有崇高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有高尚的人生追求,修生养性建立良好的健全的人格,同时还要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2、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教学模式要始终围绕学生体育教育的最终落脚点便是学生,因此要纠正这种错位的意识,认为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模式,要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去发展体育教育。我们在实践体育教育时,应首先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次在在教学当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只能发挥指路人和领航者的作用。要努力启发学生,带着思辨精神,勇敢的质疑知识,勇敢的进行辩论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同时课堂应加大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教师在体育教育过程当中应对学生做到充分的尊重和关怀,并且引领学生追求正确的价值观。更进一步的要针对学生不同的特质,因材施教。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不断的进行摸索,不断的学习新知识不断地进行教育的创新,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
体育教育毕业论文 篇六
一、现期中学体育教育特点
(一)中学生对体育的看法
中学生处于12岁至15岁的青春期阶段,特别是男生对体育课非常感兴趣。男生经常一到体育课,都迅速到操场集合,但是男生在上文化的时候则兴趣比较低。女生恰巧相反。女生不爱上体育课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男生好动,女生好静。在课余时间女生更喜欢看小说、画画、唱歌等文艺活动,对体育的兴趣不高。2.体育课上的活动项目女生不喜欢,体育课一般就是跑步、跳远、跳高,这些女生都不喜欢,女生喜欢的体育项目则是跳皮筋和踢毽子,但是这类项目在体育课上没有。3应试教育下,借用体育课学习语文、数学,在北京中考中,体育分数只有30分,一般都能够得20分以上,所以即使体育优等生和差等生的分数开不来距离,但是语文、数学、英语则不同,均是120分的满分,这类优等生和差等生的分类距离则差很多,所以不仅是女生,男生也会借用体育课来学习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男生喜欢的体育项目。首先是篮球,很多男生都非常喜欢打篮球,看球赛;其次是足球,足球对场地的要求比较严格,所以也只是大家踢得玩玩,不会按着非常标准规则来判定,但是可以训练学生的身体素质,减轻学习压力等好处。除此之外,还有街舞、体育等运动。可以看出来,男生喜欢的运动都是有一定的技巧性和难度性,但是中学体育课上的项目则是单调无味的。
(二)中学体育教育的缺点
不同的体育项目训练不同的技能。例如长跑以训练学生的耐力为主,短跑以训练学生的爆发力为主,舞蹈以训练学生的协调性为主。每种体育项目都能够训练学生不同的能力,但是现今中学体育教学几乎以田径和体操为主,田径是跑步、跳远、三级跳等项目,体操则是练习上午时期的课间操。对于中学生每天上午做课间操这点我还是非常肯定的,这样可以良好的训练中学生的素质,但是在上体育课的时候还是训练体操,则显得有些乏味。站在学校的角度来说,田径和体操的确可以非常好的训练学生的能力,同时田径和体操对空间的要求不高,也不会对学生造成伤害,其它球技运动容易对学生造成身体伤害。
二、对体育教育的改进
(一)增加体育教学项目
除了田径和体操之外,学校可以增加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竞技类项目。增加体育项目的多样化,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特别是增加女生喜欢的项目,或者购买皮筋、毽子,让女生自己发挥,让中学生,特别是女生运动起来。学校还应该安排教师教授学生这些竞技类运动,男生可以教授篮球、足球,女生教授羽毛球、乒乓球。虽然街舞、武术、舞蹈也可以运用到中学体育教学当中,但是目前实施难度比较大,全国也没有几家中学将这些体育项目运用到中学教学当中,反而大学当中运用了不少。所以目前,在中学当中我们应该教授好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这类有优势的项目。
(二)进行时间合理划分
中学一节体育课45分钟,每周2节体育课。体育教师都将这些课程的时间占满不给学生自主活动,或者只留给学生少部分的时间自主活动。体育教师可以将时间进行合理划分,给时间让学生自主活动,只要学生在运动就行。现在例举两个方案。方案一,一周2节课,前一节课安排原有的田径和体操,后一节课让学生自由活动,只要学生运动起来,不管是什么运动都可以。方案二,第一节课前半节课,训练田径,后半节课,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第二节课前半节课,训练体操,后半节课,让学生自由活动。上述两个方案仅供参考,不同的老师针对不同的情况可以调整,或者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教导学生,尽量让学生运动起来。
(三)增加活动场地
由于操场是露天的,体育课的主要场地是在操场,当遇到雨天的时候,学生就只有在教室内自习了,如果学校有室内体育场,雨天的问题则会解决,平时室内体育场也可以开放让学生自己训练。但是室内体育场只能运用于篮球、羽毛球和乒乓球了,女生喜欢的跳皮筋和踢毽子更不需要占用场地,对于跑步和足球则难以满足,这样对增加很高的成本,同时雨天的机会并不会天天都会发生,室内体育场更多的是预备场地,投入和得到的并不是正比。所以一所学校建一栋室内体育场就可以满足需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