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改编曲《百鸟朝凤》的民族风格论文(经典3篇)
钢琴改编曲《百鸟朝凤》的民族风格论文 篇一:钢琴改编曲《百鸟朝凤》的音乐特色
摘要:《百鸟朝凤》是一部中国著名电影,其主题曲以其深情动人的民族风格而闻名。本文将探讨钢琴改编曲《百鸟朝凤》的音乐特色,包括旋律、和声和节奏等方面的民族元素。
关键词:钢琴改编曲《百鸟朝凤》;民族风格;音乐特色;旋律;和声;节奏
导言
《百鸟朝凤》是一部由中国导演娄烨执导的电影,讲述了一个琴师在寻找失散多年的儿子过程中的故事。该电影的主题曲《百鸟朝凤》以其深情动人的民族风格而广受赞誉。本文将从旋律、和声和节奏等方面探讨钢琴改编曲《百鸟朝凤》的音乐特色。
一、旋律的民族风格
钢琴改编曲《百鸟朝凤》的旋律充满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特色。旋律中经常运用琵琶音阶和古筝音阶,营造出古典而富有东方韵味的音乐氛围。此外,曲中还融入了一些中国传统民乐的演奏技巧,如滑音和颤音等,使得旋律更加细腻动人。
二、和声的民族风格
钢琴改编曲《百鸟朝凤》的和声运用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和声体系。其中常见的和弦结构有属七和弦、小调和弦和六度和弦等,这些和弦的运用使得整个曲子具有一种深情而又庄重的氛围。此外,曲中还有一些和声上的模仿,如模仿传统乐器的音色和演奏风格,使得整个和声更具中国特色。
三、节奏的民族风格
钢琴改编曲《百鸟朝凤》的节奏也充满了中国传统音乐的韵律。曲中常见的复拍子和三连音等节奏元素,使得整个曲子具有一种明快而又富有活力的节奏感。此外,曲中还有一些节奏上的变化,如加入了一些断奏和速度的变化等,使得整个节奏更加丰富多样。
结论
钢琴改编曲《百鸟朝凤》通过旋律、和声和节奏等方面的民族元素,成功地将电影的情感和故事表达出来。旋律的民族风格使得曲子充满了东方的韵味,和声的民族风格使得整个曲子具有一种深情而又庄重的氛围,节奏的民族风格使得曲子具有一种明快而又富有活力的节奏感。总之,钢琴改编曲《百鸟朝凤》的音乐特色使得这首曲子成为了一部优秀的民族风格音乐作品。
参考文献:
娄烨. (2013). 《百鸟朝凤》. 北京: 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钢琴改编曲《百鸟朝凤》的民族风格论文 篇二:钢琴改编曲《百鸟朝凤》的文化意义
摘要:《百鸟朝凤》是一部中国著名电影,其主题曲以其深情动人的民族风格而闻名。本文将探讨钢琴改编曲《百鸟朝凤》的文化意义,包括对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对中国音乐文化的推广。
关键词:钢琴改编曲《百鸟朝凤》;文化意义;传承;推广;中国传统音乐;音乐文化
导言
《百鸟朝凤》是一部由中国导演娄烨执导的电影,讲述了一个琴师在寻找失散多年的儿子过程中的故事。该电影的主题曲《百鸟朝凤》以其深情动人的民族风格而广受赞誉。本文将从传承和推广的角度探讨钢琴改编曲《百鸟朝凤》的文化意义。
一、对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
钢琴改编曲《百鸟朝凤》通过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融入其中,成功地传承和发扬了中国传统音乐。曲中运用了琵琶音阶和古筝音阶等中国传统音乐的特色,使得曲子充满了东方的韵味。此外,曲中还融入了一些中国传统民乐的演奏技巧,如滑音和颤音等,使得曲子更加细腻动人。这种对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使得这首曲子成为了一部优秀的民族风格音乐作品。
二、对中国音乐文化的推广
钢琴改编曲《百鸟朝凤》通过其深情动人的音乐特色,成功地推广了中国音乐文化。这首曲子在电影中的运用,使得观众对中国音乐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此外,钢琴改编曲的形式也为更多的人提供了接触和了解中国音乐文化的机会。这种对中国音乐文化的推广有助于增加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促进文化交流和交融。
结论
钢琴改编曲《百鸟朝凤》通过对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对中国音乐文化的推广,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它不仅传承了中国传统音乐的优秀传统,也推广了中国音乐文化,增加了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因此,钢琴改编曲《百鸟朝凤》在文化传承和推广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娄烨. (2013). 《百鸟朝凤》. 北京: 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钢琴改编曲《百鸟朝凤》的民族风格论文 篇三
钢琴改编曲《百鸟朝凤》的民族风格论文
内容摘要:中国的钢琴音乐以其清新的艺术格调,独特的民族风格赢得了中外听众的喜爱。钢琴改编曲《百鸟朝凤》是真正中国化的钢琴作品,它继承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从内容到结构、节奏到和声,情景以至演奏技法部带来浓郁的民族特色,迥然有别于欧洲传统钢琴音乐作品。
关键词:《百鸟朝凤》 民族风格
中国的钢琴音乐已发展近一个世纪,其作品无论是从音乐素材到表现内容,还是从作曲技法到演奏方法,都充分反映了中国人民的生活风貌及审美情趣。它以清新的艺术格调,独特的民族风格引起了中国乐坛的普遍关注,尤其是根据中国传统音乐改编的钢琴曲,更是以其浓郁的民族特色和现代气息赢得了广大听众的喜爱。本文就作曲家王建中改编的钢琴曲《百鸟朝凤》中所蕴涵的民族风格作一初步论述。
一、内容与结构
《百鸟朝凤》原是一首鲁西南吹打乐合奏曲,在民间又被称为“鼓吹乐”或“鼓乐”,主要流行于山东、河北、河南、安徽等地。后来唢呐演奏家任同祥等将其整理改编成了唢呐独奏曲,唢呐曲以热情欢快的旋律与百鸟和鸣之声,描绘了生机勃勃的大自然景象,充满活泼、粗犷的生活气息。1973年,著名作曲家王建中又将唢呐独奏曲改编为钢琴独奏曲。
钢琴改编曲《百鸟朝凤》保留了原唢呐曲的旋律特色,又融合进新的音乐审美、思维方式将其重新演绎。众所周知,音乐作品的特点是通过具有地域、民族特点的各种音调、节奏和调性色彩来渲染情绪、营造氛围,从而刻画形象、揭示内涵,这样才能使欣赏者与演奏者心意相通,产生共鸣并获得美的享受。钢琴曲《百鸟朝凤》就是对生活画面、风俗民情的一次充分展示,它在唢呐曲的基础上,运用钢琴倚音、颤音、琶音、泛音和刮奏等手法模仿鸟鸣和自然界的各种音响色彩,描绘了北京乡村质朴豪爽的乡民娶亲迎亲的场面和自然界百鸟争鸣、生机盎然的情景,展现了一幅韵味独特的风俗音画。结构上,原唢呐曲节奏较自由,常有即兴发挥,各家所奏结构都不尽相同,但大体是带前奏与尾声的AB循环体结构,即:前奏、A、B、A1、81、A2、B2、A3、B3、A4、A5、B5、尾声,音乐内容始终与节奏的变化联系在一起,与北宋时的“缠达”形成十分相似。其音乐分为旋律部分(主部)和模仿鸣叫声部分(插部)两种。旋律部分有北方民歌旋律音调的特点,模仿部分是模拟各种鸟叫,穿插其间。最后有一段结束音乐,称为“谢板”。钢琴曲《百鸟朝凤》为多段体结构,这是在中国传统音乐结构特点的基础上来安排整体布局的,乐曲共分五段,中间有三处插入鸟鸣声和蝉鸣声,全曲结构图式如下:小节段落速度1-281每分钟60拍29-872每分钟120拍88-133鸟鸣声(1)自由134-1733每分钟120拍174-186鸟鸣声(2)自由187-2324每分钟60拍渐快至每分钟132拍233蝉鸣声自由234-2935每分钟120拍。钢琴曲《百鸟朝凤》与有明显分段的传统音乐不同的是:传统音乐的`分段感很强,而钢琴各段落间的衔接、转换则极富逻辑性,自然而紧密;速度总是由慢而快、由缓至急。整首乐曲技巧华丽、一气呵成。
二、节奏和声
节奏是音乐历史中最早出现的表现形式,它直接源于生活,是音乐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之一。只有节奏才能将音乐中的各种材料有序地、按照逻辑组织起来,形成性格鲜明的主题。音乐作品中,无论是旋律、和声,还是调式,最终都需还原到音乐的时间流程里,以节奏的形式给人留下最直观的印象。因此,节奏的运用直接决定着音乐的基本性格。
中国传统音乐的记谱对指法、演奏方法和音高都有明确的标记,但对节奏的记录却很含糊。古人认为,乐曲的节奏是需要演
奏者自己决定的,它给演奏者留下了极大的创造余地,也给欣赏者营造了自由的想象空间。钢琴曲《百鸟朝凤》的节奏十分自由随意,它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节奏特点。如第186小节标有Piacere(随意处理)记号,音乐为散板节奏,无节拍;然后是标有Tempogiusto-Vivace记号的一段,要求速度渐快至急速;紧接着是模拟蝉鸣声的一段,速度是Tempo rubato(弹性速度),节奏自由;第五段是乐曲的高潮部分,速度为Prestissimo(最急板),其间还通过menomosso(稍慢)、rit(渐慢)、allargando(宽广的)等速度力度要求使主要旋律出现,并多次运用同音重复的手法,使乐曲在平静中达到力度高潮,这正是中国民间音乐常用的一种制造高潮的手法,也是表现变化丰富而极具情趣的旋律所必须的(谱例见《王建中钢琴作品集》第57-61页,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和声的选择与运用直接影响着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作品内容反映的深度,也直接决定着作品的风格与流派。钢琴曲{百鸟朝凤)综合运用了传统的功能和声与民族的色彩和声,使乐曲的民族特点十分鲜明。如乐曲中多次出现的四五度叠置及各种五声纵向结合,纵向结构的横向展开,则有大量平行四五度进行;再如,从88/小节开始,音乐出现鸟鸣声,由两只布谷鸟的叫声(第92—106小节)到野鸡(第107—114小节)、黄鹂(184-186小节),再到蝉鸣(233小节)及至各种鸟鸣声的出现,作曲家以变化音、颤音与小二度、纯五度的叠置来渲染群鸟争鸣的场面,将乐曲推向高潮,使全曲在热闹欢腾中结束(谱例见《王建中钢琴作品集)第54-59页,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
三、情景与演奏
中国艺术倾向于重表现、重象征,要求艺术家着重于寻求总体的“意境”与“神韵”,而不是局限于描述单个具体对象的精确性。中国音乐讲究“情景交融、富有意趣”,乐曲多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钢琴曲《百鸟朝凤》通过对各种鸟鸣的生动模仿,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表达了人们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积极乐观的情绪和生活态度,这就对演奏技法提出了特别的要求。
大量有效果的装饰音的巧妙运用是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重要创作手法,更是民族风格、民族韵味得以形成的基本因素之一。演奏中国钢琴改编曲,应准确理解作品的内容和情绪,为了正确体现作品的民族韵味,演奏者应从中国传统音乐中吸取养分,并通过适当的演奏技法将之表现出来。钢琴是外来乐器,采用十二平均律制,音高固定,因此不能像中国传统乐器那样做出细微的音高变化;同时,钢琴的音色虽然可以通过触键的变化产生音色差别,但不能像我国民族乐器那样用不同的演奏手法产生各种音色效果,如二胡《赛马》中二胡模仿的马叫声;再如唢呐可以模仿小孩啼哭、母鸡下蛋等等。因此,钢琴在表现中国民族音乐时必然存在着局限性,所以演奏中国钢琴改编曲时,应在传统的钢琴技法上结合新的音色技法。音色技法是钢琴在表现音乐的民族韵味时采用的一种新的技法,如演奏中国传统音乐改编的钢琴曲时需借鉴、模仿某些民族乐器的演奏手法,寻求某种合适的钢琴触键方式和演奏技巧,从而产生音色联想,其目的是为了把作曲家蕴涵在作品中的中国音乐的音色风格表现出来,使听众能从钢琴音乐中体会到民族音乐的神韵。
唢呐音量大,音色明亮、粗犷,擅长表现热烈奔放的场面和兴奋、欢快的情绪,尤其善于模仿人声及其他动物的鸣叫声。唢呐的演奏技巧有:滑音、颤音、吐音、花舌音、气拱音、气顶音、三弦音、箫音等。要想生动逼真地模仿出唢呐的音色效果,就必须采用音色技巧。钢琴曲《百鸟朝凤》中最精彩的是大量装饰音的运用,通过创造性的装饰音、不协和音、半音进行等钢琴织体,在传统钢琴演奏技法上结合新的音色技法,生动地描绘出各式的鸟鸣声,惟妙惟肖地再现出唢呐演奏法的趣味。如22-26小节的小二度装饰音,是一种唢呐上的微分音效果;再如乐曲高音区多次出现的以单倚音模仿唢呐的“叠音”技巧,要求弹奏时音色清脆明亮,情绪诙谐调皮,体现出唢呐的音色特点(谱例见《王建中钢琴作品集》第51页,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同时,在弹奏整首乐曲时要注意手指触键离键的灵敏度,弹奏要均匀整齐,声音清楚干净,音色清亮透明。此外,还需注意弹奏的气息,注意每一个音和各音之间的关系。
钢琴改编曲《百鸟朝凤》是真正中国化的作品,它继承了中国传统音乐的风格特点,从内容到结构,节奏到和声、情景以至演奏技法,都带有浓郁的民族风格,迥然有别于欧洲传统钢琴音乐作品。乐曲模仿了唢呐的乐器表现功能,生动表现了各类飞鸟鸣禽的叫声,活泼欢快,诙谐爽朗,富有生活气息,闪耀着鲜明的中国音乐风格,向人们展现出东方音乐的迷人魅力。
参考文献:
[1]《中国音乐的历史与审美》 修海林、李吉提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中国钢琴文化之形成与发展》卞萌著,华乐出版社,1999.
[3]《论王建中的钢琴改编曲》魏廷格,《中国音乐学》 (季刊)1999年第2期.
[4]《中国钢琴作品织体的民族风格六议》匡方,《黄钟》,2000年第2期.
[5]《王建中钢琴作品集》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