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模式转型背景下的无锡城乡一体化发展论文(精选3篇)
苏南模式转型背景下的无锡城乡一体化发展论文 篇一
随着中国城镇化的推进,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逐渐凸显。无锡作为江苏省的重要城市,也面临着城乡发展不平衡的挑战。在苏南模式转型的背景下,无锡城乡一体化发展成为了无锡市政府的重要战略目标。本文将探讨无锡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对策。
首先,无锡城乡一体化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过去几年中,无锡市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地区的投入,推动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现代化。同时,无锡市政府还推出了一系列措施,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并提供就业机会。这些举措有力地促进了无锡城乡一体化发展。
然而,无锡城乡一体化发展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相对滞后,不仅影响了农民的生活质量,也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其次,农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速度过快,导致城市人口过剩和城市资源的短缺。此外,城乡发展差距也导致了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很多农民工只能在城市的低端行业从事体力劳动,缺乏技能培训和职业发展的机会。
针对以上问题,无锡市政府应采取相应的对策。首先,应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其次,应制定更加全面的城乡规划,避免城市过度扩张和农村过早衰退。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和就业指导,提高其就业技能和竞争力。
综上所述,无锡城乡一体化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无锡市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制定全面的城乡规划,避免城市过度扩张和农村过早衰退;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和就业指导,提高其就业技能和竞争力。只有这样,无锡城乡一体化发展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果。
苏南模式转型背景下的无锡城乡一体化发展论文 篇二
随着中国城镇化的推进,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无锡作为一个典型的城市,面临着城乡发展不平衡的挑战。在苏南模式转型的背景下,无锡城乡一体化发展成为了无锡市政府的重要战略目标。本文将探讨无锡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对策。
首先,无锡城乡一体化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过去几年中,无锡市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地区的投入,推动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现代化。同时,无锡市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并提供就业机会。这些举措有力地促进了无锡城乡一体化发展。
然而,无锡城乡一体化发展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相对滞后,不仅影响了农民的生活质量,也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其次,农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速度过快,导致城市人口过剩和城市资源的短缺。此外,城乡发展差距也导致了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很多农民工只能在城市的低端行业从事体力劳动,缺乏技能培训和职业发展的机会。
针对以上问题,无锡市政府应采取相应的对策。首先,应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其次,应制定更加全面的城乡规划,避免城市过度扩张和农村过早衰退。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和就业指导,提高其就业技能和竞争力。
综上所述,无锡城乡一体化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无锡市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制定更加全面的城乡规划,避免城市过度扩张和农村过早衰退;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和就业指导,提高其就业技能和竞争力。只有这样,无锡城乡一体化发展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果。
苏南模式转型背景下的无锡城乡一体化发展论文 篇三
苏南模式转型背景下的无锡城乡一体化发展论文
提要本文阐述“苏南模式”转型大背景下的无锡城乡一体化发展状况,包括无锡城市化动态演化特征、城市化中的突出问题、城市化动力机制,以及乡村城镇化等。
关键词:苏南模式;城市化;城乡一体化
一、引言
苏南是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发源地,无锡则是“苏南模式”的核心区域。改革开放30年来,“苏南模式”内涵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不断转型创新。研究“苏南模式”的转型过程背景下的无锡城乡一体化的推进过程,在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具有很强的典型意义。
二、无锡城乡一体化的实证研究背景——苏南模式转型
(一)转型的必要性。
进入20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发生了变化,传统“苏南模式”发展面临着诸多新的挑战,尤其是国家经济体制市场化改革对“苏南模式”发展产生了一系列冲击。从本质上讲,传统“苏南模式”在计划经济的框架下孕育,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形成,具有明显的过渡性质,其本身有着难以克服的弊端。传统“苏南模式”中,大部分企业产权模糊,政企不分,企业布局分散,结构不合理,浪费资源,客观上造成企业抵御外来竞争的能力参差不齐,同时由于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主观因素影响,加上客观上竞争的加剧,技术投入不足,工艺设备落后,社会负担较重。另外,苏南模式单方面追求经济增长造成环境污染,能源、土地资源严重短缺。新时期下,“苏南模式”急需转型。
(二)转型的主要方向
1、乡镇企业产权结构转变。突破“集体为主”所有制框框的束缚,放手实施乡镇企业产权制度的大面积改革改制,大中型企业大多转制为股份合作制或有限责任公司,中小企业除转制为股份合作制、有限责任公司外,多数通过拍卖或转让,改制为私营企业。乡镇企业的“老板”就由原来的乡镇政府担当转换为由产权所有者的代表或私营企业主自主负责。通过企业产权结构的转变,不仅减小了企业的社会负担,也更有利于乡镇企业运作。
2、产业结构转变。苏南地区大力调整了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组织结构、技术结构和区域结构,改变传统工业结构的“小、低、散、弱”格局,改善地区内产业同构和重复竞争情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优化调整经济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长期以来以轻加工业为主体的产业格局发生了历史性转变,经济集约化、规模化、国际化、市场化程度日益提高,企业竞争和发展已进入到一个以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为导向的新时期。
3、社会结构转变。在社会结构转变上,主要是打破原先的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无锡从区域统筹发展的角度,强化以城带乡、以工补农的调节机制,加大了政府对“三农”投资的力度,大力推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等八件实事建设。此外,在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也实行城乡统筹,基本达到无缝对接。“苏南模式”的社会结构转型有力地促进了无锡的城乡一体化发展。
(三)苏南模式的积极效应——突破城乡二元结构。
中国乡镇企业的发展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大创举,为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为乡村城市化与城乡一体化理论和实践做出过巨大贡献。苏南模式以乡镇企业从集体为主的单一所有制结构向多元化混合所有制结构的转变为突破口,以放活重构微观基础为契机,突破城乡二元分割,由乡而城,放大扩展其积极效应,这一过程正好与当时无锡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提高工业化水平,推进现代城市功能建设,不断增强其对周边腹地辐射带动功能作用的过程逐步对接。由此,无锡开始了以大中城市为依托,加快从城乡二元到城乡统筹的`历史性变革。
三、无锡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状况
(一)城市化动态演化特征
1、工业化是带动城市化发展的主导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无锡市城市化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工业投资拉动工业化发展,以工促农有效地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因此工业投资成为地方城市化的主要动力之一。对无锡市历年GDP产业结构进行分析,可以清楚地发现第二产业一直是无锡发展的主导产业,并且其在产业结构中的比例仍然不断提高。其中,无锡乡镇企业通过转型改制发展也逐步做强做大,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无锡城市化发展。
2、异地城市化和乡村城镇化明显。无锡市历来为农民工最有好感的城市,大量外来人口居留无锡地区,他们中70%以上从事非农产业,分散在镇区和村,异地城市化对无锡实际城市化水平有显著影响。
另外,无锡城市化最显著的特色即乡村城镇化。“苏南模式”下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为社区提供资金用于
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是乡村城镇化的直接推动力。可以说,没有苏南乡镇企业的发展就没有苏南农村的城镇化。(二)城市化过程中的突出问题
1、城乡发展不平衡。
无锡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在许多领域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和问题,突出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城乡收入水平上存在差距。城乡居民收入剪刀差是城乡二元结构的最为集中体现。无锡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依旧很大,2010年无锡城乡收入比达到1.98;二是城乡社会保障上存在差距。无锡市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已基本建立,但与城镇居民相比,在保障的标准上还存在一定差距;三是城乡生态环境上存在差距。无锡农村环境普遍较差,与城市环境的改善形成较大反差。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生活垃圾处置、生活污水接管、河道综合整治等方面的任务还相当艰巨;四是城乡功能建设上存在差距。由于财政体制和基础条件的原因影响,农村的规划建设、生活设施、科教文卫等方面的功能建设不同程度地落后于城市,特别是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方面的公共服务功能;五是城乡文明素质方面存在差距。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也是影响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广大农民的现代文明素质还要进一步提升,勤劳致富意识、竞争进取意识、民主法治意识还要进一步培训强化。
2、城市化质量不高。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以来,无锡城市化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城镇人口、非农产业、空间集聚成效明显,特别是伴随“苏南模式”转型,城镇空间拓展速度前所未有。但与此同时,无锡城市化发展也面临资金不足、能源短缺、耕地流失、环境恶化、空间结构不合理等一系列问题。如何在速度调整与质量提升之间寻找一个恰当的阈值是当今城市化战略选择的一大难点。
3、镇村经济模式下反集聚的制度障碍。
在镇村经济主导作用下,产业与居住选择的地方根植性导致生产与就业的本土化。村办企业的发展使农村剩余劳动力缺少城镇化的动力。村办企业的发展使城镇与乡村在就业、生活水平等方面存在的差距缩小,甚至出现逆差。当小城镇无力吸收农村劳动力就业时,村办企业作为城镇就业的“蓄水池”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这种“蓄水池”效应一经发挥,便有很强的惯性,最终导致村办企业职工在城镇就业压力缓解并需要人口向城镇集聚时没有进入城镇就业的愿望。因此,镇村经济的组织制度模式在为乡镇村庄发展和本地农民谋取大量福利的同时,人口与土地、村办经济的联系惯性从客观上成为无锡城市化人口与产业集聚的一大制度障碍。
此外,耕地保护问题、环境恶化问题、城中村改造难题也成为无锡城市化进一步向前发展直接面临的困难。
(三)未来城市化发展动力机制。
推动城市化发展有多种方面的因素,而影响无锡市未来城市化发展的动力因素则主要概括为两个方面:增长动力和调整动力。
增长动力包括工业化、农村发展、区域发展三方面。经济增长被认为是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其中工业化则是城市化的直接动力。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这就表明应当把农村发展放到城乡一体化的新视野中来认识,农村发展也应成为城市化的增长动力。农村发展包括农村经济增长、农民增收等多方面,农村发展好了有利于城乡间经济要素的流动与集聚,有利于城乡统筹、城乡互动发展,从而推进城市化发展。此外,区域发展方面,无锡处在苏锡常都市圈中,苏锡常都市圈的区域结构,以及无锡市本身突破传统围绕中心城发展的空间局限,形成了背靠太湖、依托区域、面向江海的大都市区区域发展态势等不同层次上均反映了都市区区域整合发展的必然趋势,区域整合发展必然有利于区域中各城市的城市化发展。
调整动力包括:政策调整、行政区划调整、空间结构调整、发展模式调整等四个方面。政策制度在中国是城市-乡村转型的关键,对城市化起着关键的和决定性的作用。人口、经济、行政区划以及土地政策的调整改进对于城市化起着重要的影响。无锡行政区划调整包括:一是通过撤销都市区邻近地域的县(市)设立市辖区,解决了市县同城的矛盾,扩展了中心城市的发展空间,消除了中心城与下辖县(市)的无谓竞争;二是通过乡镇合并,部分解决了“分散式集聚”伴生的相关问题,推进了集中型城市化建设;三是通过自然村缩并,建设新型农村集中住区,统筹城乡建设。以上措施有些已经实施,并发挥了巨大作用,有些正在实施,其潜力也多有正面的预期。空间结构重组则主要是城市内部空间重组以发挥更大的城市空间效益。由于能源、环境的制约必须进行发展模式的调整,从传统“苏南模式”向“新苏南模式”调整,实践证明,发展模式的调整在无锡城市化进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四)乡村城镇化。
曾有学者提出,乡村城镇化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主要动力;小城镇是城乡一体化的载体;乡镇企业是城乡一体化的中坚。乡村城镇化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无锡城市化进程中的突出特点即乡村城镇化,无锡城市化的成功之处也在于以小城镇建设为重点的乡村城镇化发展。无锡的乡村城镇化主要就是发展小城镇,尤其是建制镇的发展。加快发展小城镇,才能更好地促进和引导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中,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到小城镇定居、就业,使农业人口的职业转移与居住空间转移相结合,发挥小城镇特有的经济、人口等集聚效应,从而对整体城市化进程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无锡的乡村城镇化尤其注重规划,无锡的小城镇建设,每个乡镇都有规划,一些重点小城镇规划还纳入了整个无锡市建设的总体规划,确保了城镇化的科学和规范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陈承红.从“苏南模式”到“新苏南模式”的创新发展——科学发展观在无锡的生动实践[J].学术论坛,2008.
[2]王景新,李长江,曹荣庆.明日中国:走向城乡一体化[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3]谷人旭,钱志刚.苏南农村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0.
[4]王海卉,朱东风,王兴平.论转型期城乡一体化发展——以无锡市锡山区为例[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