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思维的方法【精彩6篇】
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篇一:培养多元化的兴趣爱好
创造性思维是指通过独特、新颖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或创造出新的事物。在现代社会中,创造性思维已经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可以帮助个体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脱颖而出。那么,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呢?本文将从培养多元化的兴趣爱好的角度来探讨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首先,培养多元化的兴趣爱好可以提供丰富的思维素材。当我们涉猎多个领域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从而发现新的解决方法。例如,一个对音乐、绘画和科学都感兴趣的人,在解决问题时可以借鉴音乐的和谐感、绘画的创造性表达和科学的逻辑思维,从而产生更为独特的解决方案。
其次,多元化的兴趣爱好可以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联想能力。当我们从一个领域转移到另一个领域时,可以通过联想将两个看似毫不相关的概念联系起来,从而产生新的想法。例如,一个对摄影和餐饮都感兴趣的人,在设计一道菜式时可以运用摄影中的构图原则,使得菜品更具艺术感,吸引顾客的眼球。
此外,多元化的兴趣爱好还可以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灵活性。当我们在不同的领域中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和经验后,可以更加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和经验来解决问题。例如,一个对运动、音乐和心理学都感兴趣的人,在帮助他人解决问题时可以运用体育中的团队合作原则、音乐中的节奏感和心理学中的情绪管理技巧,从而找到更为全面和有效的解决方案。
最后,多元化的兴趣爱好还可以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坚持力。当我们对多个领域都感兴趣时,会更容易保持对学习和创造的热情,从而持续地进行思考和实践。同时,多元化的兴趣爱好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挫折和困难,因为我们可以从其他领域中找到灵感和动力,继续努力。
综上所述,培养多元化的兴趣爱好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来培养创造性思维。通过涉猎多个领域,我们可以获得丰富的思维素材,培养联想能力和灵活性,同时也可以培养坚持力。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地尝试不同的兴趣爱好,培养多元化的思维方式,从而更好地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篇二:培养逆向思维的能力
创造性思维是指通过独特、新颖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或创造出新的事物。在现代社会中,创造性思维已经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可以帮助个体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脱颖而出。那么,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呢?本文将从培养逆向思维的角度来探讨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首先,培养逆向思维可以帮助我们打破常规的思维模式。在解决问题时,我们常常会受到传统思维的束缚,循规蹈矩地思考问题。而逆向思维则可以帮助我们反其道而行之,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例如,当我们面临一个困难的挑战时,可以尝试反向思考,即假设我们已经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然后倒推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其次,培养逆向思维可以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挑战能力。当我们面对一个问题时,常常会陷入思维的固化状态,难以找到新的解决方法。而逆向思维可以帮助我们以全新的角度审视问题,挑战传统的思维模式。例如,当我们面临一个看似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可以尝试逆向思考,即假设问题已经解决,然后找到导致这个结果的因素,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此外,培养逆向思维还可以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创新能力。当我们习惯性地按照既定的思维模式来解决问题时,很难产生新的想法。而逆向思维则可以帮助我们打破思维的局限,从而产生新的创意。例如,当我们需要设计一个新产品时,可以尝试逆向思考,即思考如何设计一个与传统产品完全相反的产品,从而激发创新的灵感。
最后,培养逆向思维还可以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冒险精神。当我们习惯性地按照传统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时,很难面对未知和风险。而逆向思维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勇敢地面对新的挑战和冒险。例如,当我们面临一个困难的任务时,可以尝试逆向思考,即假设我们已经成功地完成了这个任务,然后勇敢地去尝试和实践。
综上所述,培养逆向思维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来培养创造性思维。通过打破常规的思维模式,挑战传统的思维模式,培养创新能力和冒险精神,我们可以更好地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地培养逆向思维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发展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篇三
文中提出了创造性思维的五种方法,即相关法、正向思维法、逆向思维法、转向法及放松法,并简要阐述了各种方法的具体运用和要求.
作 者:杜长鸿 俞青荣 作者单位:杜长鸿(青海大学农牧学院动物科学系,) 俞青荣(青海省委办公厅,)
刊 名: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英文刊名: JOURNAL OF QINGHAI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 20xx 19(6) 分类号: B80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 方法 创造性思维的方法2
二十一世纪可能是创造的伟大时代。那时,机器将最终取代人去完成所有单调的任务,计算机将保障世界的运转。而人类则最终得以自由地做非他莫属的事情——创造。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取决于人类饱含生机的创造力。创造性思维正是探求和创造新知识的思维形式和思维方法。创造性思维由于对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兴趣,成为理论界关注的课题。教育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要有效地培养出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教师首先要先转变教育思想、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所谓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指具有创造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人才,而其核心是创造性思维。所以,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的核心就是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一、逻辑思维的培养
一、逻辑思维活动的能力
集中表现为应用内涵更博大、概括力更强的符号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高度抽象的能力。确切地说,学生实现认识结构的组织,是思维过程的最关键环节和最本质的东西。提高逻辑思维活动的能力,是对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自我开发。
1.为了提高学生的逻辑活动的能力,则必从概念入手。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构成概念的基本条件,揭示概念中各个条件的内在联系,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此基础上建立概念的结构联系。
2.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归纳法,善于分析、总结和归纳。由归纳法推理所得的结论虽然未必是可靠的,但它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功能对于科学的发现是十分有用的。
3.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类比法,善于在一系列的结果中找出事物的共同性质或相似处之后,推测在其它方面也可能存在的相同或相似之处。
二、发散思维的培养
发散思维有助于克服那种单一、刻板和封闭的思维方式,使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点:
1.采用“变式”的方法。变式教学应用于解题,就是通常所说的“一题多解”。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能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考,扩展思维的空间。
2.提供错误的反例。为了帮助学生从事物变化的表象中去揭示变化的实质,从多方面进行思考,教师在从正面讲清概念后,可适当举出一些相反的错误实例,供学生进行辨析,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引导学生进行多向思维活动。
三、形象思维的培养
形象思维能力集中体现为联想和猜想的能力,它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品质之一,主要从下面几点来进行培养:
1.要想增强学生的联想能力,关键在于让学生把知识经验以信息的方式井然有序地储存在大脑里。
2.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努力设置情景触发学生的联想。在学生的学习中,思维活动常以联想的形式出现,学生的联想力越强,思路就越广阔,思维效果就越好。
3.为了使学生的学习获得最佳效果,让联想导致创造,教师应指导学生经常有意识地对输入大脑的信息进行加工编码,使信息纳入已有的知识网络,或组成新的网络,在头脑中构成无数信息的链。
四、直觉思维的培养
在数学教学过程我们应当主动创造条件,自觉地运用灵感激发规律,实施激疑顿悟的启发教育,坚持以创造为目标的定向学习,特别要注意对灵感的线形分析,以及联想和猜想能力的训练,以期达到有效地培养学生数学直觉思维能力之目的。
1.应当加强整体思维意识,提高直觉判断能力。扎实的基础是产生直觉的源泉,阿提雅说过:“一旦你真正感到弄懂一样东西,而且你通过大量例子,以及与其他东西的联系取得了处理那个问题的足够多的经验,对此你就会产生一种正在发展的过程是怎么回事,以及什么结论应该是正确的直觉。”
2.要注重中介思维能力训练,提高直觉想象能力。例如,通过类比,迅速建立数学模型,或培养联想能力,促进思维迅速迁移,都可以启发直觉。我们还应当注意猜想能力的科学训练,提高直觉推理能力。
3.教学中应当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帮助学生建立直觉观念。
4.可以通过提高数学审美意识,促进学生数学直觉思维的形成。美感和美的意识是数学直觉的本质,提高审美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事物间所有存在着的和谐关系及秩序的直觉意识。
五、辩证思维的培养
辩证思维的实质是辩证法对立统一规律在思维中的反映,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1.辩证地认识已知和未知。在数学问题未知里面有许多重要信息,所以未知实际上也是已知,数学上的综合法强调从已知导向未知,分析法则强调从未知去探求已知。
2.辩证地认识定性和定量。定性分析着重抽象的逻辑推理;定量分析着重具体的运算比较,虽然定量分析比定性分析更加真实可信,但定性分析对定量分析常常具有指导作用。
六、各种思维的协同培养
当然,任何思维方式都不是孤立的。教师应该激励学生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并在例题的讲解中穿插多种思维方法,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等,以达到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的。
总之,我们要利用各种思维相互促进的关系,把学生的思维习惯逐渐由“再现”导向“创造”,用已掌握的知识去研究新知识,引导他们总结规律,展示想象,大胆创新。创造性思维既有别于传统教育所注重的逻辑思维,又并非单纯意义上的发散思维,它是由逻辑思维、非逻辑思维、直觉思维和辩证思维所构成的有机的整体,并且是一个人创造力的核心。数学教学应该尽快地转变思想,从传统的教育模式向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教育模式转变,从传统教育所强调的逻辑思维向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创造性思维转变。这个过程将是漫长的,我们将继续探索下去。
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篇四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新课改的要求,更是时代的要求。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我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应该有与之相适应的,能促进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教学方式。就目前来说,数学创新教学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开放式教学:
这种教学在通常情况下,由教师通过开放题的引进,在学生参与下解决,使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本质,品尝进行创造性数学活动的乐趣。开放式教学中的开放题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结果开放,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结果;二是方法开放,学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三是思路开放,强调学生解决问题时的不同思路。
2、活动式教学:
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是让学生进行适合自己的数学活动,包括模型制作、游戏、行动、调查研究等,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数学、理解数学、热爱数学。
3、探索式教学:
采用“发现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形成、规律的发现、问题的解决等过程。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应当在数学教学中充分有效地结合上述三种形式(当然不仅限于这三种形式),通过逐步培养学生的以下各种能力来实现教学目标: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敏锐的观察力是创造思维的起步器。那么,在课堂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第一,在观察之前,要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第二,要在观察中及时指导。比如要指导学生根据观察的对象有顺序地进行观察,要指导学生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要指导学生及时地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等。第三,要科学地运用直观教具及现代教学技术,以支持学生对研究的问题做仔细、深入地观察。第四,要努力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只有学生感兴趣的学习,学生才会积极主动的参与。
二、培养领悟力。
数学领悟力是可以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逐步成长起来的。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应该善于启发学生认识和理解所学的知识,并能熟练的掌握数学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通过培养学生的领悟能力,优化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让学生达到“真懂”的地步。
三、培养想象力。
想象是思维探索的翅膀。数学想象一般有以下几个基本要素。第一,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丰富的经验支持。第二,要有能迅速摆脱表象干扰的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第三,要有执著追求的情感。因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首先要使学生学好有关的基础知识。其次,根据教材潜在的因素,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另外,还应指导学生掌握一些想象的方法,像类比、归纳等。
一个懂得如何学习的学生在课堂上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一个好的教师也应该懂得怎样来培养和保护学生的想象力。有时候,学生的想象力可能是“天马行空”,甚至是荒唐的,这时候教师还要注意引导:解题是否浪费了重要的信息?能否开辟新的解题通道?解题多走了哪些思维回路?思维、运算能否变得简洁?是否有方法的创新?能否对问题蕴涵的知识进行纵向深入地探究,梳理知识的系统性?能否加强知识的横向联系,把问题所蕴涵孤立的知识“点”扩展到系统的知识“面”?为什么有这样的问题,它和哪些问题有联系?能否受这个问题的启发,得到一些重要的结果,有规律性的发现?能否形成独到的新见解,有自己的小发明?等等。通过不断地想象,让学生的思维能够持续飞翔,从而不断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四、培养发散思维。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比如训练学生对同一条件联想多种结论;改变思维角度,进行变式训练;培养学生个性,鼓励创优创新;加强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等。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开放性问题的出现,不仅弥补了以往习题发散训练的不足,同时也为发散思维注入了新的活力。下面是我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一个例子,事情缘起于一本教辅读物的一个练习题:
五、培养(诱发)学生的灵感。
在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捕捉和诱发学生学习中出现的灵感,对于学生别出心裁的想法,违反常规的解答,标新立异的构思,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新意,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同时,还应当应用数形结合、变换角度、类比形式等方法去诱导学生的数学直觉和灵感,促使学生能直接越过逻辑推理而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六、培养讨论习惯。
创新教育要求师生之间形成民主平等的和谐气氛,要为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最大的空间,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的基础上,进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和教学体系。在课堂教学中,允许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展开讨论,这能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讨论的过程实质是相互竞争、相互诱导、相互激活的过程,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在讨论中一旦被触发,有如激流奔放,甚至可以形成汹涌的创新思维浪潮。如对习题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的讨论,对数学实际问题的讨论等,均能吸引学生思考,拓宽思维的空间,激活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思考问题,进而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篇五
今天,我们以站在世纪之交的门槛上,迎面扑涌而来的是知识经济的澎湃大潮。面对知识经济,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很强调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能不能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关键就取决于能不能抓好教育,取决于我们所培养出来的学生有没有创新精神。《决定》指出,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素质教育评价的核心就是创造性的评价。
培养创造性思维教学的目标的顺序是:第一,态度和能力;第二,实用技能;第三,知识。那么在我们教学的平台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呢?
一、造一个自由、安全、民主、和谐、相互尊重的人文环境是创造性思维教学的首要条件
学期初听六年级一节语文课,在教室里,教师在不停地引导,激发学生能开口讲,结果学生只是在静静地听,静静地看,在看老师在台上如热窝上的蚂蚁。学生如同局外人一样,并不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对老师讲的内容不会提出质疑,他们只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到底我们的学生缺了什么,变得呆如木鸡。我们的教育怎样了?学生是学校的主人,但主人却不拥有自由。我们的学校中讲究的是规范、有序。这种大规模培养
人才的方式要求学生必须统一步调,渐渐使学生形成循规蹈矩的思维模式。经过多年的规范教育的培训,我们的学生已经习惯于听从老师,牢记课本,考试要符合标准答案,思维不敢越池半步。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顺从听话与创造力有负相关。而中国的传统观念
却把惧怕老师看成是学生应有的行为。顺从听话成了好孩子的标准,这应该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深思。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首先就要创设一个自由、安全的人文环境。所谓自由就是尽量减少对学生行为和思维的限制,给其自由表现的机会。所谓安全,就是不对学生的独特想法进行批评和挑剔,使其消除对批评的顾虑,获创造的安全感。只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才不必考虑迎合教师,敢于表现自己,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其创造的动机才会得到增强、创造的潜能和睿智才会得到发挥。
创造性是鼓励出来的,是培养出来的。
创与造两方面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所谓创就是打破常规,所谓造就是在打破常规的基础上产生出具有相似意义的东西。不打破常规,无所谓创;不造出具有现实意义的东西,只能是天花乱坠的想入非非。其次,创造性或创造力是能打破常规去产生出具有现实意义的东西之特性或能力,要培养学生这种创造的特性和能力,就要鼓励学生创,如果我们事先以把创扼杀在摇篮中,哪有造呢?没有对常规的挑战,就没有创造,而对常规的挑战第一步就是提问。在教学中老师要确立:没有提问,就没有回答。一个好的提问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允许并鼓励学生提问,一个爱提问的孩子,一定是个积极学习的孩子,学习积极性是学好各门功课地动力。
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提问的方法有很多:一、创设情景法,如《狼和小羊》在板贴凶恶的大灰狼问:这是什么?再板贴温柔的小羊问:这是什么?在这两幅图之间写上一个和字,问:看黑板,你们有什么疑问?这时学生就会有很多疑问。二、抓课题质疑,如让学生读课题,想想读了课题后你想到了什么?三、抓重点词语进行质疑,如《画鸡蛋》围绕不耐烦进行质疑。四、抓在故事结果进行质疑,延续故事,如《我要的是葫芦》。
二、放飞学生的想象,允许学生持有和老师不同的意见,不用标准答案禁锢学生的想象是创造思维教学的发展
我们的教学应该放飞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不应禁锢他们的思想,不用僵硬的标准答案套住学生活跃的思维。要能创,首先必须有想象力。没有想象力,不可能打破常规,只要想出常人想不出的东西,才有可能干出常人干不出的事情。从这个意义上说,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前提。然而,儿童的幻想世界又是想象力的发源地和摇篮。因此,保护孩子的想象力,鼓励孩子的创新,是培养创造力的基础。同时,孩子的实践能力有限,如果一味地强调造的要件,就会抑制甚至扼杀孩子的创造热情和创造力。在作文
教学中,更要有意识的、大力表扬引导学生写出一点新的内容,发表一点新思想,吐露一点新见解,构思新颖一点,语言清新一点,文风活泼一点。如命题作文《春》班里一部分学生都是写景,一部分学生写事;其中一学生从春入手,写到春兰空调,还说自己家以前生活怎样不好,后来爸爸工资提高,一家人买了台春兰空调,一台不够还买两台。从中反映改革的春风对中国人民生活的影响。这样大力提倡学生有新见解,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就得以培养。
在教学中,教师应处理好学生与教师的地位,不要让学生感觉到你总是高高在上,应和学生一起玩乐和探索,用正确的人格去影响学生。老师要指出学生的错误,也允许学生指出老师的错误,或者持与老师不同的观点。老师应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去理解孩子五花百门、天真而又正确的想法,如果让孩子察言观色去寻求所需要的答案,努力是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与老师一致,关注老师的态度和喜好,这样就使孩子丧失自我,放弃自己的思考,被动地、机械地学习。如《小小的船》,在课堂上潇洒地一挥,一轮弯月跃然上了黑板。问学生:你们看这是什么?他们齐刷刷地说:月亮。,再追问:小朋友,你们看着个月亮像什么呢?,如果老师只想学生答出课文的'答案小小的船,而这时学生又偏偏不答出这个答案,这时老师必定给脸色学生看,引导他们答出老是心中的答案,长此以往,学生的语言就会苍白无力,枯燥无味。所以在课堂上,允许学生胡言乱语。
三、学生充分利用语言、文字、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和别人分享成果是创造性思维教学的深化
加德纳认为在现实生活中,正常人都或多或少拥有语言智力,内在智力或内省能力,人际智力,运动智力或身体智力,空间或视觉智力,逻辑或数学智力,音乐智力这七种智力,只是每种智力的发挥程度不同或彼此间组合方式不同而已,正因为以上差别导致个体差异。目前,人们仅从语言智力、逻辑或数学智力和品行等方面,片面对学生下差生定义,对学生是不公平的,它并不能代表人的全部,社会不仅需要作家、数学家、科学家,也同样需要音乐家、运动员、画家、建筑师、摄影师、工人、农民和服务员,社会岗位没有贵贱之分,只有职责不同,大家都是社会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
传统的考试只重视语言能力和逻辑数学智力的考察,但在某种程度上,禁止学生用其他方式来表达个人思想,这就限制了学生体验成功感的途径。有时候,学生能够掌握概念,但无法仅仅通过语言来表达他们的理解。在这种情况下,允许学生使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学生充分运用语言、文字、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他们才能够展示自己的知识。否则,这些知识就得不到认可和奖励。目前而言,有些学生的这些能力还没有发展得很好,克服个人在单一能力形式中的不足,需要长期的努力和耐性,而个体在其他能力方面获得成功,可以增强他的学习动机。当学生能够选择自己感觉最满意的方式,用发展得最好的能力方式来表现他所学的知识的时候,他的能力将获得提高。如《秋天里》创设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让学生用各种各样方式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喜欢唱歌的同学,把创编的歌曲唱给大家听;喜欢画画的同学,把秋天画成一幅画,展示给大家看;表达流畅的同学把你找到的秋天说给大家听。
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养成独立研究的习惯是创造性思维教学的目的
人的创造力和创造性是培养出来的,既然要培养,就要从小开始培养。这种培养,不但要有内在的成长连续性,还要有外在的培养环境的持续性,同时创造力与人的个性和独立性是分不开的,个性的发展和独立性的培养又必须始于幼年。学校是孩子的社会,学校生活是孩子的社会生活,在学校里我们要利用所有的条件增强学生的社交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学习与人共处。我们的语文教学不在独立进行,而是要联系其他学科和社会生活。我们可以根据语文的特点开展多种活动,让孩子在活动的过程学习独立思考。
在语文教学上有许多方法可以培养学的独立思考能力,一、语文教学应与其他学科相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如《春蚕》中学生对蚕的一生有很多疑问,老师就鼓励学生利用自然课,向自然老师多了解春蚕,也鼓励学生饲养蚕观察蚕的成长过程,从中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这样学生就不光只是在课堂上受到教育,而且在生活实践受到启发教育。二把冗长的课文分析,改变成指导学生把课文变成表演课本剧。如《惊弓之鸟》把繁琐的课文分析改成辩论的课堂。如《画杨桃》让学生根据课文的理解对杨桃写生,然后运用课文的语句对同学或自己的图画进行评价。创设情景让学生扮演角色,进行有趣地复述课文。如《太阳》让学生扮演小科学家,介绍太阳。又如《鲸》让学生扮演导游介绍鲸的特点。这样不但了解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从中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三、布置一些特色作业,拓展思维,提高对作业的兴趣。如学完《三棵银杏树》后,把银杏树的花、果、枝用图画表现出来或对银杏树作研究,写出研究报告。又如学了《海底世界》后让学生写一旅游公司招揽生意的旅游海报。
学生的创造力不是一下子就能形成的,要从低年级起经过长时间的反复训练才能形成。我们要利用各种教学手段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在实践的过程中培养独立性,不断完善个性,使我们的下一代茁壮成长。
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篇六
一 问题的提出。
今天,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在于创造。通过创造,使社会处于日新月异的变化中,这正是我们时代的特色。正因为如此,美国 、日本教育界早在廿余年前就提出,把培养创造性人才作为培养21世纪人才的目标。日本这对于我们的教育改革,无疑是一种启示。而今天的幼儿则是将来世界建设的主力军。那么,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新世纪人才,是我们当代幼教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
创造性思维的宗旨是标新立异,创新独白,独具慧眼,别出心裁,想别人没想到的,做别人没有做出的,以创造性思维面向一切。从20xx年9月开始,我们在幼儿园尝试着进行了“在各项教育活动中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的研究。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 确定理论依据、研究对象、时间和方法。
u 理论依据:以《幼儿园工作规程》为指导,遵循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
u 研究对象:以大班48名幼儿为实验对象。
u 研究时间:20xx年9月~20xx年6月。
u 实施方法:教师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比如,《幼儿园工作指导纲要》,《幼儿教育》,《幼儿尝试教育法》等,并把它们作为指导思想,指导具体实践活动。在语言、计算、音乐、美术、体育、游戏、科学等教学活动中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三 具体做法:
1. 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研究。
首先,我们组织教师学习《幼儿园工作指导纲要》、《幼儿尝试教育法》等方面的理论知识,领会其中的精神实质,吸取其中的精华。再结合本园的实际情况,灵活地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各科教学活动中去。
2. 培养兴趣,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兴趣是幼儿认识世界的动力。让孩子试一试是激发幼儿发现问题的兴趣的有效手段。幼儿天生好奇心强,喜欢看一看、试一试。让孩子通过看一看、做一做、摸一摸、练一练来激发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习知识技能的兴趣。比如,我们在教常识课“认识磁铁”时,一上课就发给幼儿几块磁铁和各种各样的铁制品、塑料制品、陶瓷制品等等,让孩子们自己摆弄,他们积极性很高。
很快就津津有味地玩起来了,许多孩子为自己的发现兴奋不已,争着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其他伙伴。这时教师应及时的引导幼儿一面观察,一面提出问题:“小朋友们,你们发现了什么?”孩子们争着说:“有的东西可以吸起来,有的东西吸不起来。”教师引导幼儿将吸起来的东西放在一边,吸不起来的东西放在另一边。
许多孩子惊喜地发现:铁制品都能吸起来,不是铁制品的就吸不起来。这时,老师对孩子的肯定,让孩子在试一试中饱尝了发现的快乐。激发孩子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兴趣正是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是孩子发明创造的开始。
3. 创设环境,提供材料,发展创造性思维。
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就有意识地安排一些可以“摆一摆”、“拼一拼”、“动一动”的活动,让幼儿通过眼、脑、手、口多种感官器官协调活动,创造性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操作中掌握所学的知识。例如,在进行“水的系列活动”的主题中,我们拟定了许多可操作的活动,有“水会流动”、“水的附着力”“水的浮力”、“怎样使水往高处流”、“水的三态”等12个课题。
在这些活动设计中,我们就着重创设了操作环境,提供了丰富的材料,让幼儿发挥想象,掌握新知识。如其中有一节课是:“怎样使浮的东西沉下去,沉的东西浮上来?”我们给每组幼儿准备了一个盛水的大盆,盆里有许多浮的、沉的物品,旁边的篮子里有许多辅助材料,例如:“橡皮泥”、“牛皮筋”、“易拉罐”、“牙膏皮”、“小汽车”等。幼儿在活动中跃跃欲试,情绪高昂。他们有的将浮着的海面和橡皮泥用牛皮筋绑在一起,有的将沉的弹子放入木船中......他们在没有压力的、轻松的气氛中,解决了问题,每当自己获得成功时都会情不自禁地叫起来,“我把弹子浮起来了.”不知不决中,幼儿掌握了所学的知识。
当然,在不断操作过程中,幼儿一定会遇到难题,这时,需要老师的积极引导,帮助有困难的幼儿解决难题,帮孩子树立自信心。
四 实验的结果:
经过一年多的教学研究,我发现他们比同龄的幼儿爱提问题、爱动脑筋,勇于创新,想象力丰富,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有了较大的发展。这一能力的发展体现在幼儿生活的各个环节。
在美术活动中,想象力丰富,并且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想人家没想到的,画人家没画过的,例如,画房子,一般幼儿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能画出现实生活中的房子;而富有创造力的幼儿则能脱离现实进行创作,能画出想象力较丰富的作品,如水果房子、宇宙飞船房子等。
在计算活动中,幼儿学习了相邻数以后,能自己学习4~9的相邻数,学习了4组成以后,熟练地掌握了5~9的组成的排列顺序。
在音乐活动中,幼儿能模仿以学的歌曲创编歌词,自己能根据歌词的意思,给歌词编配动作。
在体育活动中,幼儿能想出一个体操圈的多种玩法,一个沙袋的多种玩法。
21世纪是什么世纪?不是原子能的世纪;而是人的智能潜能的世纪、创造教育的世纪、创造性思维的世纪。创造性思维是人类特有的宝贵财富,它为人类的进步和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我们为了适应飞跃发展的社会,必须用创造性思维来教育下一代,培育出具有创造性思维的儿童,使他们为人类文明的明天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