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论文【精选3篇】
浅谈中国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论文 篇一
中国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外出打工等原因,长期在乡村寄宿亲戚或由亲戚照顾,与父母分离的儿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城乡差距的扩大,留守儿童问题日益突出。这些留守儿童常常面临着心理问题,本文将从心理角度探讨留守儿童所面临的问题。
首先,留守儿童的情感问题是其心理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与父母分离,留守儿童常常感到孤独和无助。他们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爱,导致他们的情感发展受到抑制。他们可能会感到孤独、焦虑和无助,不能得到及时的情感支持和安慰。
其次,留守儿童的认知问题也是其心理问题的重要方面。由于缺乏父母的指导和教育,留守儿童的认知能力常常滞后。他们可能无法正确理解和处理一些问题,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同时,由于缺乏父母的监督,留守儿童可能会产生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如懒惰、不负责任等。
此外,留守儿童还可能面临着自尊心和人际关系的问题。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支持,留守儿童的自尊心可能受到打击。他们可能会感到自卑和不被重视,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产生怀疑。同时,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留守儿童可能缺乏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机会,导致他们在社交活动中遇到困难。
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我们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帮助他们健康成长。首先,政府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支持,提供更多的帮助和资源。其次,学校和社区应该建立相应的心理健康服务机构,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此外,父母也应该尽力保持与留守儿童的联系,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综上所述,中国留守儿童面临着诸多心理问题,包括情感问题、认知问题以及自尊心和人际关系问题。为了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关爱。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克服心理问题,健康发展。
浅谈中国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论文 篇二
中国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留守儿童由于与父母长期分离,面临着许多心理困扰。本文将从留守儿童的焦虑情绪和心理健康问题两个方面来探讨他们的心理问题。
首先,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着焦虑情绪。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留守儿童常常感到不安和担心。他们担心父母的安全和健康,担心他们会忘记自己,甚至担心父母不再爱自己。这种焦虑情绪会给留守儿童带来很大的压力,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其次,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是其心理问题的重要方面。由于与父母的分离和缺乏关爱,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常常受到影响。他们可能会出现抑郁、孤独和自卑等问题。长期以来,留守儿童可能无法得到适当的心理支持和疏导,导致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
针对留守儿童的焦虑情绪和心理健康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帮助他们。首先,学校和社区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相应的心理支持和疏导。其次,政府和社会组织应该加大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服务的投入,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此外,父母也应该尽可能地保持与留守儿童的联系,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综上所述,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主要体现在焦虑情绪和心理健康方面。为了帮助他们克服这些问题,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关爱。只有这样,留守儿童才能够摆脱心理困扰,健康成长。
浅谈中国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论文 篇三
关于浅谈中国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论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谈中国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作者简介:刘泓阳,女,民族:满族,籍贯:辽宁省本溪,所在学校:沈阳师范大学,专业:应用心理学。
摘要:留守儿童是近些年来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群体,本该是天真无忧、承欢膝下的这些孩子因为远离父母,已经出现了很多心理上的问题。且这些问题已经不仅仅存在于个别儿童,而是已成为了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普遍关注。本文通过调查研究,阐述这些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产生原因,以及呼吁我们的社会、学校、家长应该如何能够改善这一现状,让孩子们能够生活的更加快乐幸福。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教育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发展,大批农民加入到了劳动力转移的大军中。在他们为了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添砖加瓦的同时,他们的子女却留在了农村,由父母一方或者祖父母、亲戚等代为抚养。这些本该是由父母亲自养育的儿童长期与祖父母、外祖父母等共同生活,缺乏了正常的管教和亲情的沟通,许多儿童无法享受正常的学习生活,他们的性格、人格、品格以及其他方面可能存在着一些不健全甚至畸形的因素。由此引发的学习下降、心理畸形、社会问题等等都要求我们全社会尤其是教育工作者对她们进行特殊关注,使他们能够全面健康的发展。
一、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表现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心理健康问题。普遍表现为隐性、不容易发觉,但是可能会对他们的一生都造成很严重的影响。
1、自卑心理障碍
父母本该是孩子最坚强的保护和依靠,但是这些远离父母的留守儿童,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越是内向的孩子,这种问题越明显。有的父母将孩子托付给亲属,孩子的敏感纤细的心理会让他产生寄人篱下之感,只会觉得自己低人一等,说话做事思前想后、畏首畏尾,长期下去很容易给孩子造成抑郁的心理障碍。
2、孤独孤僻心理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在成长期所有遭遇的“成长的烦恼”无人关注也无人倾听,不仅如此,他们内心所产生的的一些错误的意识由于缺乏父母的正确引导也可能导致他们无法融入社会。周宗奎等研究发现,留守儿童在人际交往方面表现出一定的自我封闭性,部分孩子在父母外出后有严重的失落感,一段时间内不爱与人说话交往,变得自闭而又孤僻。
3、逆反心理
少年期儿童普遍存在逆反心理,对人和社会的对抗情绪比较严重,较为严重的还有可能出现拉帮结派、抽烟喝酒、逃学打架等“学坏”的行为。那么当出现了这些情况时,这些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没有得到父母的关怀和劝阻,无法认识到自己的行为的错误,甚至会觉得这样的'方式是引发父母关注的一个方法。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对于无法照顾孩子的所产生的负罪感,往往通过“物质+放任”的方式来补偿,留守儿童在这种高自由度的环境下根本无法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反而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花钱摆阔等陋习。
4、厌学心理
儿童的学习主动性是在幼年开始形成的。缺乏父母管教、长期受祖父母溺爱的留守儿童很难在这样的情况下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家里的老人文化水平较低,负责接管他们的亲人也不会生活学习面面俱到,不能为他们解决学习上遇到的问题。由此他们会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最终产生厌学的情绪。甚至有的儿童会认为,自己的父母没有很高的文化水平,也去了大城市赚钱,因此也会产生读书无用的思想。
二、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针对留守儿童存在的诸多心理问题,我认为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家庭抚养方式。
在留守儿童的父母离家打工期间,他们或者与他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即“隔代监护”;或者与亲戚、朋友、邻居等生活在一起,即“委托监护”;再有一些大一点的孩子能够自己独立生活,甚至照顾弟弟妹妹,属于“无人监护”。那么无论哪一种生活方式,这些孩子的身心都已经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影响。首先,对于“隔代监护”这一群体,这些老人本就年事已高,操劳一辈子到了老年还要照顾这些孩子,由于身体等原因各方面都不能够像年轻人那样有精力。而且隔代人往往更容易对孙子孙女溺爱,舍不得管教也会让孩子养成不良习惯。其次,对于“委托监护”。家庭环境
对于儿童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种“寄人篱下”很难让孩子从心底产生家的温暖。一些孩子在学习生活上遇到问题时,也存在与这些寄养家庭难以明说的障碍,很可能给以后留下阴影。第二,学校教育模式。
这一代外出打工的父母大多数都是因为自己吃到了没文化的苦,他们努力拼搏的很大原因也是为了让孩子能够得到好的教育,以后不要走上自己的路。大多数留守儿童也表示自己愿意接受教育,喜欢学习,甚至学习成绩也比较优秀,但是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却缺乏校方的关注。首先,尽管学校是直接面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实施单位,但是多数农村学校注重应试教育,片面强调升学率,而忽略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及心理健康的教育。第二,学校教育的无奈和放任。据调查,留守学生中48.4%的学生成绩较差,39.6%中等偏下,10%成绩较好,仅有2%成绩优秀,还有的学生辍学。虽然教师的关注、关爱、集体的温暖可以抵消留守学生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但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缺乏专职的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问题学生学校通常施以惩罚性的教育,当教师知道他是“难以管理的”,就听之任之,难以真正走到学生的心灵深处。
第三,来自外界的影响
留守儿童的心理较他人更为敏感,因此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比如来自于他人的看法,一些社会偏见可能会认为,他们普遍缺乏家教,甚至影响了老师、同学对待他们的态度,这种态度会给这些孩子的心理造成很大影响。另外,网吧、游戏厅等这些游乐场所,对于缺乏父母管教、又不愿与人沟通的留守儿童来说就是一个快乐的所在,沉溺于其中影响学习、甚至结交不良朋友,都与这些场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因此,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应该采取措施,充分重视起对于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心理情况的重视。首先,学校应该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的环境,不仅重视知识的教育,也要关照他们的心理情况,教师对于学生应该一视同仁,对于留守儿童给予更多关注;其次,我们也应该为这些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让在外打工的父母多跟孩子沟通,也让监护人注重这方面的引导。总之,我们应该从社会、学校、家庭各个方面入手,为了每个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让他们有一个健康预约的环境,成长为身心健康、积极向上的国之栋梁。
参考文献:
[1]徐群:《关注留守儿童教育与创建和谐新农村》,《现代农业科技》,2007年第11期;
[2]常青、:《农村留守儿童人格特征研究——以江西玉山县为例》,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3]方铭琳:《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机制》,《中国农村教育》,2007年第10期;
[4]田景正:《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