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精神教育的内涵论文【实用3篇】
人文精神教育的内涵论文 篇一
人文精神教育是指通过培养人们的人文精神,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和人文修养,使其具备高尚的人文情操和人文品质的一种教育方式。人文精神教育的内涵包括了丰富多样的内容,下面将从人文关怀、人文思维和人文价值观三个方面来探讨其内涵。
首先,人文精神教育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和关爱。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人们往往忽视了与他人的真正沟通和关心。而人文精神教育通过培养人们的同理心和关怀之心,使他们能够更加关注他人的需要和情感。这种关怀体现在日常的互动中,例如帮助他人、关心他人的困难和喜悦等。通过这样的教育,人们可以培养出一种亲人亲友间相互关怀的人文情怀。
其次,人文精神教育注重培养人们的人文思维能力。人文思维是指通过深入思考和理解人类文明的本质,以及人类在社会、历史和文化中的角色和地位。人文思维能力不仅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还能够培养人们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人文思维的培养,人们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世界,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革。
最后,人文精神教育追求的是一种高尚的人文价值观。人文价值观是指在人类社会中,被广泛认同和尊重的一种价值观念。这种价值观念要求人们尊重他人的尊严和权利,关注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并追求人类共同的幸福和进步。通过人文精神教育,人们可以接受并内化这种高尚的人文价值观,使其成为自己行为的准则。这样的教育有助于培养社会公民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使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综上所述,人文精神教育的内涵包括了人文关怀、人文思维和人文价值观三个方面。通过这样的教育,人们可以培养出关心他人、思考问题和追求高尚价值的品质和能力。只有通过人文精神教育的引导和培养,才能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进步。
人文精神教育的内涵论文 篇二
人文精神教育是指通过培养人们的人文精神,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和人文修养,使其具备高尚的人文情操和人文品质的一种教育方式。人文精神教育的内涵涉及众多方面,如审美能力、文化传承、人文关怀等等。下面将从审美能力、文化传承和人文关怀三个方面来论述其内涵。
首先,人文精神教育强调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审美能力是指人们对美感的敏锐和辨别能力。通过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可以提高他们对艺术和美的欣赏和理解。这种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让人们感受到美的力量和魅力,还能够增强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鉴赏水平。通过人文精神教育的引导,人们可以发展出独立的审美眼光,从而更好地欣赏和创造美的作品。
其次,人文精神教育注重文化传承。文化传承是指将人类的文化遗产传承给后代,使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继承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通过人文精神教育的引导,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自己的文化传统,从而培养出对文化多样性的尊重和包容心态。同时,人文精神教育还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最后,人文精神教育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和关爱。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中,人们往往忽视了与他人的真正沟通和关怀。而人文精神教育通过培养人们的同理心和关怀之心,使他们能够更加关注他人的需要和情感。这种关怀体现在日常的互动中,例如帮助他人、关心他人的困难和喜悦等。通过这样的教育,人们可以培养出一种亲人亲友间相互关怀的人文情怀。
综上所述,人文精神教育的内涵涉及审美能力、文化传承和人文关怀等多个方面。通过这样的教育,人们可以培养出高尚的人文情操和品质,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革和发展。只有通过人文精神教育的引导和培养,才能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进步。
人文精神教育的内涵论文 篇三
人文精神教育的内涵论文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人文”一词最早见于被古人视为“儒家六经”之首的《周易》“责卦象辞”中:“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川在中国近代“人文”一词在新的外来思想观念影响下又扩大了它的内涵,从我国古代的外在人际关系的“伦常道德教化”,发展为对人的内在“人性”、“人情”的教化、熏陶,以适用新的时代文化精神的需要。
在当代文化中“人文”一词的内涵又顺应时代的需求,进一步拓展为对人的精神家园主要是尊严、情感、理想等的向往、追求、归依等等。当代人文精神可以说是一种比较自由的人文精神,它最基本的本质是摒弃了几千年来中国封建社会对个人价值的漠视,而把人看作天地万物间的高于一切的最高价值来尊重,肯定每个人存在于这个世界上都有独一无二的价值和意义。为了进一步弄清人文精神教育的内涵,还必须先明确什么是人文精神,简单地说,就是现在人们经常说的“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包含着三个层面的意义。一是要以人的生命为本,二要以人的发展为本,三要以人的自我实现为本。人的需要是多层次多维度的,其中最高层次的当属自我实现这一维度。人文精神泛指人文科学体现出的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是一种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思想,主要包括人的信念、理想、人格和道德等。人文精神追求人生美好的境界、推崇感性和情感,着重想象性和多样化的生活。人文精神乃人所派生、反过来又影响人。人的一切社会属性都与人文精神有密切的关联。人的社会属性包括德性、理性、创造性、经济物利性、阶层性、情爱性、超越性等因素。人的力量、尊严、理想、价值等主要由这些因素所决定。我国在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形成了朴素的人文精神,如《诗经》中许多诗篇反映的人们最基本的人性、人格的关注等。
典型的人文精神是指那些在人类文化史上影响巨大、由社会大群体广泛体现的人文精神,如我国春
秋战国时期思想上比较自由、百家争鸣时出现的人文精神(如仁爱、贵民、兼爱、君子理想、独立人格、个性自由等思想主张与行为)。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的根基相当深厚。成中英强调“我们的文化传统自先秦就肯定了人的重要性以及自主性,因此表现了强烈的人文主义精神”。〔幻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亦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是一种人文精神,从而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界定为“人学”。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教育培养了中国特有的人文精神内涵,它重视个人情操、气节及人际和谐等道德内容的修养,强调做人的伦理责任和社会责任等。当然,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文精神形态有自身的侧重点,国内外其它类型的人文精神形态也会有其侧重点,如西欧文艺复兴时期以反对神权、强调人性、人权及人的尊严与价值为侧重点的人文精神,美国惠特曼倡导的以自由、民主为侧重点的人文精神,中国近代五四运动期以倡导民主、科学为侧重点的人文精神等,这都是由不同的历史环境条件所决定的。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确定为三个层次,即“三性”:
一、理性,就是对知识、真理、科学等的探索,是一种广义的科学精神;
二、人性,即对人的关注、尊重以及对人的主体性的肯定,是一种广义的人道主义精神;
三、超越性,即对生存意义、信仰、幸福等社会终极价值取向等问题的反思,是一种广义的宗教精神。另外在中学阶段,人文精神主要表现在:从感性的层次来讲,是对人的理解,对人的容忍,对人的接纳,对人的尊重,对人的爱护和关怀;从理性的层面来讲,是对人终极价值的追寻,对人类命运的忧患.
1、人文精神教育首先是一种人格教育.
如果没有健全的人格,人文精神教育就无从谈起。人类对人文精神的探索,也是从人格开始的,是从伦理道德开始的。只不过后来走向了人文精神的反面—无论是我国的“克己复礼”还是西方中世纪宗教对人性的摧残便是明证.
如果把人格归属于德育范畴,那么我们还可以说,除此之外,人文精神教育与品德教育的外延还有很多交叉的地方。也是从这个角度看,人文精神教育与素质教育是融通的`。当然还应该指出的是,品德教育应该具有人文性,但人文精神教育不仅仅是品德教育.
2、人文精神教育是对“整体的人”的尊重,对他人的尊重,对生命的尊重.
在人类社会的早期,人是被分为三、六、九等的。处于底层的人的生命是得不到尊重的,其命运可能不及上等人的一条狗,弃之如尘土。随着社会的发展,从“刑不上大夫”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到如今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对普通人,特别是生活于社会阶层底层的人的生命的重视程度得到了提高。这从一人侧面反映了人文精神的进步.
但是,对他人的尊重,对生命的尊重,特别是“同样的尊重”,还远远没有做到。在现实世界,人与人的不平等,对他人人格、精神乃至生命的践踏,比比皆是。因此,对“整体的人”的尊重,作为人文精神的基石,还需要大力弘扬。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文精神,要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也是不可能的.
3、人文精神教育是对人类生存的意义的探寻.
我们可以把这个世界分为“事实”、“价值”和“意义”三个基本要素。事实是我们可以观察和感觉的各种各样的物质实在与社会事件等,既包括了自然的事实和事件,又包括了社会的事实和事件。价值是我们根据自身的需要所设计的对这些事实和事件的有用性进行评价的规范系统。意义则是我们对于这些价值规范及其指导下的日常实践活动的总体反思,是对一个人或整个社会实践价值规范体系合理性的寻根究底的拷问.
人文精神就是对我们个体的人或整体的人的存在意义的不断拷问。在忙碌的人生旅途中,是不是应该经常坐下来休息一下,在“事实”与“价值”的基础上,反思一些“意义”性的问题,如“我们为什么生活?”、“我们活着为了什么?”“我们应该如何与他人相处?”诸如此类对人类终极价值的追寻。如果没有这样的反思,就不可能形成清晰的人文精神世界.论文服务网
4、人文精神教育是对“个体的人”的个性、自由的理解、接纳.
随着科技发展,人口的增多,我们生活的世界越来越小,属于个人的私有空间越来越小。同时,随着人类人文精神的日益丰富与发展,人的价值追求、生命追求越来越人性化。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以及蕴含于背后的人文精神各不相同。作为人文精神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就应该承认这种差异,尊重这种差异。人文精神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对每个人“精神自由”的尊重.
特别在我国,历来强调精神世界的趋同性,对变化、创新,社会集体无意识里是持反对意见的。因此,随着改革开放,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尊重每个人的自由、个性,更显重要。从这一点来讲,我们似乎也可以说,“人文精神教育”与“创新教育”也是有相通之处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人,必然是具有鲜明人文精神的人.
5、人文精神教育是对万物世界的宽容与爱护.
人类已获得了空前的改造自然、决定万物命运的能力。在与自然的竞争中,人类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种“地球主人”的集体无意识随处可见。曾听过一堂课,一位老师问小朋友:“看见嶂螂我们应该怎样?”许多小朋友马上回答:“要消灭它们!”“为什么?”“因为它们不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嶂螂应不应该消灭,这里不作讨论,我们要重视的是消灭它们的理由:因为不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对我们有害!我们已然把自己居于万物主人的地位,并且把万物分成对我们有用与有害两类,有用的让它存在,有害的,消灭它们!何等的霸气!我们这个存在的世界经过了亿万年的自然进化,其存在肯定有其必然性与合理性,一个物种的淘汰应该由自然决定,而不应该由我们人类决定,否则我们人类也必然遭遇报复。这样的情况己经出现在我们人类面前:大量物种正在消亡,生物链的平衡已经十分脆弱,各种因人灾而诱发的天灾频频出现。因此,对自然万物宽容与爱护,不把我们人类的意志强加给它们,这也应该是我们人文精神教育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