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舌尖上的安全更受保障论文【推荐3篇】
浅谈舌尖上的安全更受保障论文 篇一
近年来,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凸显,人们对于舌尖上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下,舌尖上的安全更受保障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舌尖上的安全更受保障的重要性以及实现的途径。
首先,舌尖上的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食品安全问题不仅会导致食物中毒等身体健康问题,还可能引发慢性疾病的发生。因此,确保舌尖上的安全意味着为人们提供健康的食品,保障他们的身体健康。
其次,舌尖上的安全问题与社会稳定密切相关。食品安全问题一旦引发社会恐慌,不仅会导致人们对食品的信任度降低,还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因此,确保舌尖上的安全可以维护社会的稳定,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实现舌尖上的安全更受保障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首先,政府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要加强力度。加大对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环节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提高食品安全监管的效能。其次,企业要加强自身的食品安全管理,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卫生安全。同时,消费者也要提高食品安全意识,选择正规渠道购买食品,注重食品的保存和烹饪方法。
除了上述措施外,科技的发展也为舌尖上的安全提供了新的手段。例如,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对食品的生产、运输、销售等环节进行实时监测,确保食品的安全性。同时,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预测和预警,及时采取措施避免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综上所述,舌尖上的安全更受保障对于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实现舌尖上的安全需要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努力,并借助科技手段提高食品安全监管的效能。只有这样,才能让人们在享受美食的同时更放心、更安心。
浅谈舌尖上的安全更受保障论文 篇二
近年来,舌尖上的安全问题备受关注,人们对于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也日益提高。舌尖上的安全更受保障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本文将从食品加工、农药残留、食品添加剂等几个方面探讨舌尖上的安全保障问题。
首先,食品加工环节是影响舌尖上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食品加工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设备不卫生,就容易导致食物受污染。因此,加强食品加工环节的卫生管理,提高操作人员的素质和意识,是确保舌尖上的安全的重要步骤。
其次,农药残留问题也是舌尖上的安全保障中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药的使用可以有效地防治病虫害,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然而,过量使用农药或者使用禁用农药会导致农药残留超标,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风险。因此,加强对农药的监管,推广有机农业,减少农药的使用量,是保障舌尖上的安全的重要措施。
另外,食品添加剂也是令人担忧的问题。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加工过程中起到了增香、增色、保鲜等作用,但不合理的使用和过量使用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因此,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的监管,限制其使用量,提倡使用天然食材代替人工添加剂,是确保舌尖上的安全的有效途径。
综上所述,确保舌尖上的安全更受保障需要加强食品加工环节的卫生管理,减少农药残留问题,控制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同时,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也要共同努力,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只有这样,才能让人们在享受美食的同时更放心、更安心。
浅谈舌尖上的安全更受保障论文 篇三
浅谈舌尖上的安全更受保障论文
粮食安全战略是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食品安全战略则事关百姓日常生活和健康,日益触动人们的神经。在我国,粮食与食品安全正日益成为被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粮食安全是首要任务
在2013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粮食安全成为国家一号战略;2014年12月22-23日举行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推进农业现代化,要坚持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2014年曰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在“2014中国粮食与食品安全战略峰会”开幕式上指出,农为邦本,食为政首。尽管当今人类的经济活动已高度非农化,人们粮食之外的消费需求日趋增加,但粮食的小可替代性永远小会改变,农业的基础地位也永远小会改变。粮食安全与能源安全、金融安全并称为当今世界的`三大经济安全。粮食安全战略是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在迈向高收入国家的进程中,如何与时俱进地树立新型国家粮食安全观,构建高效、开放、可持续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显得十分关键。
众所周知,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发展也进入亟须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新阶段。虽然我国粮食实现了“十连增”,但粮食安全的基础并小稳固:一方面,国内农业生产成本持续上涨,农产品价格却弱势运行,导致农业比较效益持续走低,而国际市场大宗农产品价格下降,导致进口持续增加,成本“地板”与价格“天花板”严重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另一方面,我国农业生态环境受损严重,耕地、水资源使用日益紧张,粮食生产遭遇生态资源两道“紧箍咒”,粮食可持续增产的压力前所未有,保障粮食安全的难度越来越大。
中国社科院农发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将围绕“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而其最终的目的是要保障中国的粮食安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就此提出的五条具体措施最终都是围绕着粮食安全这一主题而来。
而就粮食安全与食品安全的关系,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罗云波表示,“粮食安全的定义,就是保证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够有足够安全的和富有营养的食品。”罗云波认为,粮食安全的概念和指标或许需要与时俱进的调整。粮食安全要考察的小仅是禾本科植物的量,更要有食品安全和营养保障。而食品安全应该是一个重要指标。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持续向好
据了解
,2014年农业部和各级农业部门积极依法履行职责,全面强化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呈现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全年未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蔬菜、畜禽和水产品合格率分别为96.3%、99.2%和93.6%,总体保持在较高水平。制度机构建设成效显著。农业部配合全国人大法工委修订《食品安全法》,协调保持《食品安全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两法并行、相互衔接。根据新的食品安全监管职责分工,与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联合印发了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形成监管合力,同时开展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工作。
深入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农业部深入开展农药和农药使用、“瘦肉精”等7个专项治理行动。全年共检查生产经营单位141万家,向司法机关移送案件79起。查获假劣农资2.6万吨,为农民挽回直接经济损失4.7亿元。
风险防范初步形成相对完整的体系构架,应急处置及时有力。农业部例行监测范围扩大到153个大中城市、86个品种、94个参数,抽检样品4万多个,基本上涵盖了主要城市、产区和品种、参数。依托现有检测中心,在主产区认定145家风险评估实验站,将“菜篮子”和大宗粮油等12类农产品纳入评估范围。修订《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预案》,进一步明确责任分工和应对程序,及时妥善处置和化解舆情风险。
农业标准化工作持续推进。在标准制修订上,农业部会同卫计委发布了2014版农残国家标准,基本覆盖了我国常用农药品种和常见农产品和食品种类。“三品一标”认证持续推进。
基层监管能力稳步提升。目前全国有86%的地市、71%的县市建立专门的监管机构,同比提高11和21个百分点。有序推进质检机构能力验证和机构考核,己竣工验收的市县质检站项目有一半通过计量认证,近三分之一通过了机构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