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工作若干思考论文【精选3篇】
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工作若干思考论文 篇一
随着中国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在这些地区也逐渐受到重视。然而,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西部地区的高等学校在师资力量、教育资源和科研能力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为了提高西部地区高等学校的整体素质,中央政府实施了对口支援政策,旨在通过资源共享和经验交流,帮助西部地区高等学校加快发展。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这一政策进行思考和分析。
首先,对口支援政策能够促进西部地区高等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通过与发达地区高校的合作,西部地区高等学校可以引进更多优秀的教师和科研人员,提升自身的师资力量。同时,发达地区高校的教师也可以到西部地区进行交流和任教,为当地教育提供更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经验。这种师资队伍的合作交流有助于提高西部地区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
其次,对口支援政策还能够促进西部地区高等学校的教育资源共享。发达地区高校拥有更多的教育资源,包括图书馆、实验室、科研设备等。通过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可以与发达地区高校进行资源共享,充分利用这些教育资源。这不仅可以提高西部地区高等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条件,还能够提供更多学习机会和资源平等化,使西部地区的学生能够享受到更好的教育。
最后,对口支援政策还能够促进西部地区高等学校的科研能力提升。发达地区高校在科研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资源,通过与之合作,西部地区高等学校可以借鉴其科研模式和方法,提升自身的科研水平。同时,西部地区高等学校在地方资源和特色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以与发达地区高校进行合作研究,共同探索适合西部地区发展的科学研究领域。这种科研能力的提升有助于推动西部地区的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
综上所述,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工作是中国中央政府为了促进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而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师资队伍的合作交流、教育资源的共享和科研能力的提升,对口支援政策能够有效地促进西部地区高等学校的整体发展。然而,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政策细则和加强政策执行,以确保对口支援政策的有效实施,从而更好地推动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
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工作若干思考论文 篇二
随着中国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对口支援政策的实施对于提升西部地区高等学校的整体素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和解决。
首先,对口支援政策在资源配置上存在不平衡的问题。发达地区高校拥有更多的教育资源和先进的教学设备,而西部地区高等学校则相对匮乏。在对口支援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资源的均衡配置,避免资源过度集中在发达地区,而忽视了西部地区的需求和发展。同时,还需要加大对西部地区高等学校的资金投入,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以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平等。
其次,对口支援政策在师资队伍合作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虽然对口支援政策可以促进西部地区高等学校引进优秀的教师和科研人员,但由于发达地区高校的吸引力和优势,许多优秀的人才更倾向于留在发达地区,而不愿意到西部地区工作。因此,我们需要加大对西部地区高校师资队伍的培养和支持力度,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机会,吸引更多的人才到西部地区工作。
最后,对口支援政策在教育体制和管理机制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创新。西部地区高等学校在办学模式、课程设置和管理机制方面存在一些局限和不足,需要借鉴和吸收发达地区高校的先进经验,进行改革和创新。同时,还需要加强对西部地区高等学校管理人员的培训和能力提升,提高其管理水平和能力,以适应快速发展的教育需求。
综上所述,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工作是中国中央政府为了促进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而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和解决。通过资源均衡配置、师资队伍合作和教育体制改革,我们可以进一步提升对口支援政策的效果,推动西部地区高等学校的发展。
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工作若干思考论文 篇三
关于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工作若干思考论文
[摘 要]“对口支援”是党中央为缩短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差距,扩大内需,保持中西部地区的政治和社会的稳定,作出的两部大开发的重要决策。“对口支援”工作应与西部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对口支援工作的衔接工作应更细化,应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更为深入地开展。
[关键词]“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校工作
为缩短东、西部地区的明显的经济差距,扩大内需,保持中西部地区的政治和社会的稳定,党中央作出了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决策。为了更好地推动西部大开发的实施,积极发展西部地区的高等教育,加快开发中急需人才的培养步伐,教育部也及时启动了“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的计划”。笔者作为“对口支援”工作中华南理工大学对广西大学进行对口支援的第一批学员而参与到此次活动中,深感荣幸,收获很大,以下就是本人的一些感想和体会。
一、“对口支援”工作有利于年轻教师专业知识深造和提高
作为一名基础课教师,年年月月地重复着相同的课程,同时由于是基础课,所上的班级较多,所以工作量也是不小的,还有很多的课后作业,因此我们无暇进行专业知识的深入学习和参与科研工作,日积月累,也就容易造成基础课教师知识面狭窄,教学与实践相脱节的局面,不利于教师本身的发展,同时对学生的教育也存在很大的缺陷。“对口支援”计划使年轻教师可以抽出时间来认真学习,从而达到自我提高的目的。在进修课程的同时也可以阅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本专业的科技文献及著作,听取关于学科前沿动态的学术报告等。进修的过程,不仅是重新作为一名学生,课堂中听讲,做笔记,课后认真整理,总结所学习的知识,力求更进一步理解教材的体系结构和内容组织的思路,因此在经过了教学环节的锻炼之后再有机会进修学习,真的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口支援”工作为我们基层教师提供了很好的拓宽知识面,提高自身素质的机会。
二、“对口支援”工作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在进修的过程中,可以观摩到先进高校的资深教师的先进的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技术手段,能极大地提高年轻教师的教学水平、业务素质。而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生要学的知识越来越多,各门课程的学时也不可能太多,所以在学习课程内容以外,还可以学习到老师讲课时对内容的编排处理,以及讲课的技巧,留意老师如何在讲授课程的同时提高学生应用基本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的教学知识,对自身的教学水平是一个很大的提高,同时,在听课的过程中,也能体会到无论老师的讲授如
何的精彩,作为学生在繁重的学习任务下不断接触新知识时的费解以及疲惫的感受,因而也会不断反思,学会换位思考,不应一味责备学生,而应致力于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教学水平,使自己讲授的课程更通俗易懂,以及考虑如何增加与学生的互动,改善课堂气氛。“对口支援”工作在促进对教师的教学水平的同时,为青年教师适时缓下脚步、沉淀总结提供了条件。三、“对口支援”工作应更侧重于实践与科研
除了对青年教师的教学和进修上的“对口支援”,笔者认为对口支援工作更应侧重于实践和科研能力的提高方面。只有通过良好工程训练,使青年教师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更好地与实践相结合,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科技高速发展的步伐,使教学更好服务于社会需要;只有真正地置身于科研工作中,才能很好地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培养自我创新精神,使青年教师逐渐向了解学科发展最新动态的宽口径复合型的高层次教学、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靠拢,从而成为推动整个学校乃至整个西部开发的蓬勃发展的新生力量。因此,在“对口支援”对象的选择方面应更为严格,应挑选精力充沛、专业知识扎实、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强烈的科研热情的青年教师作为培养对象,鼓励和支持他们参与到实际的工程实践和科研工作中,使其有条件逐渐发展成长为本学科领域的学术骨干乃至学科带头人,从而带动被援高校自身建设的良性循环。
四、“对口支援”工作的衔接工作应更细化
在“对口支援”过程中,信息的不畅也是我们的最大感受之一。例如,支援高校最近的相关专业正在进行哪些比较靠近学科前沿的工程实践或者科研项目可以参与,参与需要哪些知识准备;支援高校在哪些领域有哪些资深专家;受援高校在相关学科中缺乏的是哪些类型的人才,希望得到哪些方面的援助;等等。没有相关信息,进修的青年教师就无法进行进修学习的前期准备。故应加强支援高校与受援高校之间的信息交流,根据需要定期更新和公布支援高校相关信息以供查询。此外,应设立相应的.职能部门为支援高校和受援高校之间提供具体的联系方式,能够为学校与学校、学院与学院、进修教师与导师之间提供沟通和交流的途径,只有建立通畅的联络渠道,互通有无,才能使项目能够顺利实施,才能更好更快捷地使受援高校的师资队伍得到提高,使支援项目收到成效。另一方面,进修教师应在进修前确立自己的方向和预期目标,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才能在进修期间不致于迷茫而虚耗时光。同时,半年的进修期限制有点太僵化,应视实际情况而适当增减。
五、“对口支援”工作应更深入广泛地进行
除此之外,“对口支援”应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更为深入地开展。比如,管理方面,派出人员学习支援高校的先进管理运作经验,也申请支援高校派遣优秀的管理人员到受援高校进行交流指导。实验室建设方面,可派出实验员到支援高校的学科重点实验室参观培训,学习到实验室的建设和实验创新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同时,不应只有进修访问的单调的支援方式,也可以是申请支援高校向受援高校派出优秀的经验丰富、学识广博的教师进行支教,指定青年教师跟随学习的方式,另外,还可组织学生到支援高校的对口专业学习和实验,对口教研室的教学交流、教学研讨和教学实践,观摩互访,邀请资深教授前来开设与本专业发展相一致、反映学科前沿最新动态专题讲座等等。更高层面的,如受援高校争取到与支援高校的工程实践、科研项目、实验室建设、教学资源共享等多方面的深入合作及交流,相信会对受援高校的发展和进步有更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六、“对口支援”工作应与西部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结合
教育应更好地服务于经济,才能适应社会发展规律,被社会所认同,从而为自己谋得更为宽广的发展空间。因此,“对口支援”工作的定位应该明确:应充分考虑西部高校所处地区的地方特点,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以此为立足点与支援高校就受援高校的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内容设置、学科建设等问题进行探讨,从而制定详细的师资队伍培养方案、援助计划及目标。同时,可结合西部高校所处地区的工农业的发展趋势、发展中存在问题、资源利用等方向来共同商讨和申报科研项目,力求使“对口支援”工作紧密围绕着西部大开发的主题,使科研活动能为地方发展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缩短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同时尽早尽快地输送出适合当地经济发展的有用人才,实现高校教育与社会需要的良好对接,从而逐渐形成两者相辅相成、共同进步的喜人局面。
与时俱进,把握好西部开发过程中国家对西部高校的政策倾斜的良好机遇,及时地引进东部地区的先进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管理经验,逐渐找到适合西部高校特点、能够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我们的当务之急。大家齐心协力,出谋献策,相信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工作定能在国家和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稳步推进,取得更好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