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青年如何培养正确的幸福观-兼评《道德生活论》论文(经典3篇)
当代青年如何培养正确的幸福观-兼评《道德生活论》论文 篇一
幸福是每个人追求的目标,特别是对于当代青年来说,他们面临的压力和困惑更多。而正确的幸福观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如何培养正确的幸福观?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当代青年需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价值观是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总和,它决定了个人对于幸福的认知和追求。《道德生活论》中提到,幸福是指一个人全面发展的结果,而全面发展则需要建立在正确的道德观念基础上。因此,当代青年要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坚持善良、诚实、宽容、公正等价值观,这样才能培养出正确的幸福观。
其次,当代青年需要关注内心的成长。幸福并不仅仅是外在的物质享受,更重要的是内心的满足和成长。《道德生活论》中提到,人的幸福源于内心的平静和满足。因此,当代青年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情感、智慧和意志,通过阅读、思考、反思等方式来提升自己的内在修养,从而达到真正的幸福。
此外,当代青年还需要积极面对挑战和困难。幸福并不意味着没有困难和挑战,相反,它需要人们克服困难和挑战才能获得。《道德生活论》中提到,困难和挑战是人生的必经之路,只有经历过才能体会到真正的幸福。因此,当代青年要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这样才能培养出正确的幸福观。
最后,当代青年需要学会感恩和分享。幸福并不是自私地追求个人利益,而是通过与他人分享和帮助他人来实现的。《道德生活论》中提到,幸福是通过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和共同进步来实现的。因此,当代青年要学会感恩和分享,尊重他人的需求和感受,主动帮助他人,这样才能体会到真正的幸福。
综上所述,当代青年要培养正确的幸福观,首先需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内心的成长,积极面对困难和挑战,学会感恩和分享。只有通过这些努力,才能真正地体会到幸福的滋味。
当代青年如何培养正确的幸福观-兼评《道德生活论》论文 篇二
《道德生活论》是一部经典的哲学著作,其中关于幸福观的论述对于当代青年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将结合《道德生活论》的观点,探讨当代青年如何培养正确的幸福观。
首先,当代青年应该明确幸福的含义。幸福并不仅仅是物质享受的积累,更重要的是人的内心感受和生活状态的平衡。《道德生活论》中提到,幸福是指一个人全面发展的结果,它包括了个人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交关系和自我实现等多个方面。因此,当代青年要正确理解幸福的含义,不将其简单地等同于物质的追求,而是注重全面发展和内心的满足。
其次,当代青年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正确的幸福观需要建立在正确的道德观念基础上。《道德生活论》中提到,幸福是与道德生活密切相关的,只有通过遵循道德规范和价值观,才能实现真正的幸福。因此,当代青年要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坚持善良、诚实、宽容、公正等价值观,这样才能培养出正确的幸福观。
此外,当代青年还需要注重内心的成长和提升。幸福不仅依赖于外部的物质条件,更重要的是内心的满足和成长。《道德生活论》中提到,人的幸福源于内心的平静和满足,这需要个人通过学习、思考和实践来提升自己的内在修养。因此,当代青年要注重培养自己的情感、智慧和意志,通过阅读、思考、反思等方式来提升自己的内在修养,从而达到真正的幸福。
最后,当代青年应该积极面对挑战和困难。幸福并不意味着没有困难和挑战,相反,它需要人们克服困难和挑战才能获得。《道德生活论》中提到,困难和挑战是人生的必经之路,只有经历过才能体会到真正的幸福。因此,当代青年要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这样才能培养出正确的幸福观。
综上所述,当代青年要培养正确的幸福观,需要明确幸福的含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注重内心的成长和提升,积极面对挑战和困难。只有通过这些努力,才能真正地培养出正确的幸福观,并实现自己的幸福人生。
当代青年如何培养正确的幸福观-兼评《道德生活论》论文 篇三
当代青年如何培养正确的幸福观-兼评《道德生活论》论文
[摘要]:本文从《道德生活论》"幸福"这一范畴概念的阐述入手,探讨幸福的真实内涵,分析历史上人们对幸福的三种不同理解,得出幸福的定义,并由此作为切入口,探讨了当代青年培养正确幸福观的社会条件和现实任务,分析了在培养当代青年正确幸福观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幸福、道德、至善、圆满
自人猿相揖别以后,人类就一直在苦苦追寻着幸福的真谛。什么是幸福?如何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这个问题早已成为一个现实的人终其一生不断思索的难题。东南大学高兆明老师在他的《道德生活论》中系统地对幸福这一范畴进行界定,并阐释了幸福与高尚的道德生活双向互动关系,分析了个人幸福的社会条件。我认为,该书中对幸福具体而深刻的阐述对当代青年正确幸福观的养成具有不可忽略的启示意义。
一.幸福的真正内涵
《道德生活论》在阐述幸福这一概念时,开宗明义地指出:"幸福是(至)善的主观体验。追求(至)善即追求幸福。(至)善的实现即是幸福的实现。"[1]"至善就是人生的圆满,善是通向圆满之路。"[2]幸福对于个体而言就是人生的某种圆满,对于人类而言就是社会的某种至善。
"人类在对幸福的永恒追求中进步。人类的一部发展史就是这样一部对幸福的追求史,就是一部通过对幸福追求而不断探究人的存在意义、存在方式、存在内容的反思史。这种现实的、活生生的探究史表现在理论形态上,就是幸福思想的发展史,这也即意味着幸福思想的发展史从一个特定侧面反映了人类自身的文明进化历程,揭示了人类自我批判、自我提升、趋向圆满的求索历程?quot;[3]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中,很多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都对幸福作出了自己独特的理解。"德行即幸福这是人们对幸福最古老的认识之一"[4]、"道德即幸福"是中西方文化的.主导观点。早在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就明确提出这一观点。?quot;基督教叔父"之称的塞涅卡更是反复强调,"快乐不应是追求德性的目的,德性本身就是幸福"。[5]这一观点认为,道德本身就是幸福,有德就有幸福,失德便无幸福可言,因此,道德高于幸福,道德是幸福的唯一途径,人一旦到达道德上的完美,幸福便纷至沓来。这一观点在西方以古希腊的斯多葛派和基督教伦理学为代表。他们认为,幸福不在于感官的快乐,而在于德性,感官的快乐和财富是身外之物,只有灵魂的完善才能得到永恒的快乐。中国的儒家则认为,幸福主要存? 谟谌说哪谛模?堑赖峦晟频慕峁??quot;反身而诫,乐莫大焉",只有道德修养和践履,才能成为道德上的圣人,也才能得到至上的幸福与快乐,所谓"仁者无忧","人不堪其忧,回不改其乐。"这种观点把德性本身当作人生的出发点和归宿,把幸福
当作追求的结果,把精神上尤其是道德上的需要看作是真正的幸福。"德行即幸福强调在幸福中精神升华的意义,弘扬了人的理性、灵魂、精神在人生价值中的作用,这一点是合理的。但将幸福与德行等同,轻视人的现实物资生活,它的逻辑归宿必然是轻视人的肉体存在,否认人的现实物资生活权利的正当性、善性,在现实生活中难免成为少数统治者奴役人民的精神工具。"[6]这种观点的极至发展便是禁欲主义的幸福观?quot;我们乃是因希望而得幸福。"[7]"幸福即道德"是西方思想传统的突出特点。古希腊思想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宣称,"幸福是至善",[8]"幸福是心灵合乎完全德行的活动。"[9]这种观点认为,幸福就是道德,人们获得了幸福,也就是获得了道德,有幸福的人也就是有道德的人,因而幸福要高于道德,幸福是人生的最高目的,道德的意义就在于帮助人们实现这一目的。这种传统的特点就在于把幸福看作是人生的最高目的,凡有助达到这一目的的才是道德的,幸福主要是人们实现的物质欲望的满足。这样观点往往与利己主义相联系,从人的"自爱自保","趋利避害"的本性出发,论证追求幸福尤其是个人幸福的合理性。费尔巴哈认为,"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