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中的成语【经典3篇】
《汉书》中的成语 篇一
《汉书》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史书,其中记载了众多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同时也涵盖了许多成语。这些成语不仅仅是语言的精华,更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汉书》中的一些常见成语以及它们的来源和含义。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非常著名的成语——"四面楚歌"。这个成语出自《汉书·项羽本纪》中的一句话:“四面楚歌而内通秦者,乃楚之耆贤耳。”这句话描述了项羽在巨鹿之战中溃败后,四面受敌,陷入绝境,没有了外援。后来,这个成语就被用来形容处境困难,四面受敌的局面。
另一个常见的成语是"守株待兔"。这个成语出自《汉书·董仲舒传》中的一段故事。故事中,有一个农夫无意间种下了一根树苗,而后他就坐在树旁守株待兔,希望能够捉到兔子撞死在树上。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劳而获是不可能的,只有通过努力才能获得真正的收获。因此,这个成语被用来形容那些不努力工作,只靠等待运气的人。
还有一个有趣的成语是"画蛇添足"。这个成语出自《汉书·程邈传》中的一段故事。故事中,程邈画了一条蛇,但是后来他认为画得不够完美,于是在蛇的脚下加上了一双脚。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过分追求完美反而会适得其反。因此,这个成语被用来形容那些不懂得克制,反而做出多余的事情。
通过这些成语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汉书》不仅仅是一部史书,更是一部包含着丰富文化内涵的作品。这些成语既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又能够启发我们在生活中的思考。因此,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和学习这些成语,让它们成为我们语言表达的一部分。
《汉书》中的成语 篇二
《汉书》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史书,它不仅记载了历史事件和人物,还包含了许多成语。这些成语不仅仅是语言的精华,更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汉书》中的一些成语及其背后的故事和含义。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非常著名的成语——"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个成语出自《汉书·董仲舒传》中的一句话:“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欲飞迟。”这句话形容了秋天的天空和水面的景象,意味着一片宁静和和谐。后来,这个成语就被用来比喻人们的心境宁静,和谐统一。
另一个常见的成语是"一曝十寒"。这个成语出自《汉书·孔光传》中的一句话:“一曝十寒,百炼成钢。”这句话形容了炼钢的过程,意味着只有经历了反复的曝晒和冷却,才能最终变成坚固的钢铁。后来,这个成语就被用来比喻只有经过反复的锻炼,才能取得成功。
还有一个有趣的成语是"无庸置疑"。这个成语出自《汉书·贾谊传》中的一句话:“虽有庸人处高位,然无庸置疑者。”这句话意味着虽然有一些不称职的人占据了高位,但是没有人怀疑他的能力。后来,这个成语就被用来形容毫无疑问,完全可信的事物。
通过这些成语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汉书》不仅仅是一部史书,更是一部包含着丰富文化内涵的作品。这些成语既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又能够启发我们在生活中的思考。因此,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和学习这些成语,让它们成为我们语言表达的一部分。同时,这些成语也是我们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书》中的成语 篇三
安徽 鲍亚民
【朝令暮改】
《汉书·食货志上》:“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王念孙《读书杂志·汉书四》:“‘朝令而暮改’,改,本作得,言急征暴赋,朝出令而暮已得。非谓其朝令而暮改也。”后以“朝令暮改”形容政令多变。
【一顾倾城】
《汉书·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延年侍上起舞,歌曰: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后遂以“一顾倾城”形容美女的眼波,亦以喻女子的美貌。
【三人为众】
《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序》:“三人为众,虽难尽继,宜从尤功。”颜师古注引孟康曰:“言人三为众,虽难尽继,取其功尤高者一人继之,於名为众矣。”后多作“三人成众”。谓数目达到三人即可称为众人,已不算少数。
【不足挂齿】
不值得一提。语出《汉书·叔孙通传》:“此特群盗鼠窃狗盗, 何足置齿牙间哉?”
【千钧一发】
千钧重物用一根头发系着,比喻万分危急或异常要紧。语本《 汉书·枚乘传》:“夫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上悬无极之高,下垂不测之渊,虽甚愚之人,犹知哀其将绝也。”
【千载一弹】
典出《汉书·王吉传》:“吉与财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财公弹冠’,言其取舍同也。”吉,字子阳。后以“千载一弹”极言彼此交情深厚,甚为难得。
【卑之无甚高论】
《汉书·张释之传》:“释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文帝曰:‘卑之,毋甚高论,令今可行也。’”本谓要多谈当前可行的'事,不要妄发过高的空论。后用来表示见解一般,没有什么独到之处。
【南户窥郎】
《汉书·广川惠王刘越传》:“昭信谓去(刘越孙刘去)曰:‘前画工画望卿舍,望卿袒裼傅粉其傍。又数出入南户窥郎吏,疑有奸。’”后因以称女子偷看男子。
【匡鼎解颐】
《汉书·匡衡传》:“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 人颐。”颜师古注:“如淳曰:‘使人笑不能不止也。’”后以“匡鼎解颐”谓讲诗清楚明白,非常动听。
【不屈不挠】
形容顽强斗争,在敌人或困难面前不屈服,不低头。语本《汉 书·叙传下》:“乐昌笃实,不桡不诎。”
【不学无术】
《汉书·霍光传赞》:“然光不学亡术,闇於大理。”亡,通“无”。本谓霍光不能学古,故所行不合于道术。后用以泛指缺乏学问、本领。
【不避斧钺】
谓不怕杀头。斧钺,古代用以杀人的武器。钺,形似斧而大。语出《汉书·赵充国传》:“愚臣伏计孰甚,不敢避斧钺之诛,昧死陈愚,唯陛下省察。”
【屯毛不辨】
《汉书·沟洫志》“河复北决於馆陶,分为屯氏河”唐颜师古 注:“而隋室分析州县,误以为毛氏河,乃置毛州,失之甚矣。”后因以“屯毛不辨”喻不能分辨相近或相似的事物。
【目不窥园】
《汉书·董仲舒传》:“扞仲舒呴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 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后遂以“目不窥园”形容专心致志的苦学精神。
【相反相成】
谓相互对立的事物有相互依赖、相互促成的一面。语出《汉书 ·艺文志》:“仁之与义,敬之与和,相反而皆相成也。”
【画眉举案】
西汉张敞为妻描画眉毛,见《汉书·张敞传》。东汉孟光为夫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