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校企合作教育论文(最新3篇)
美国的校企合作教育论文 篇一:助力学生就业的校企合作教育模式
校企合作教育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教育培训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就业机会和职业发展前景。在美国,校企合作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首先,校企合作教育模式在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与企业合作,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和培养方案,使学生能够具备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同时,企业合作也为学生提供了实习和实践的机会,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职场环境和工作要求,提前适应职业生涯的挑战。这种校企合作教育模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还能够有效地缩小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为企业提供更为合适的人才选择。
其次,校企合作教育模式有助于促进学术研究与实践的结合。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使他们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解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企业的参与也能够为学术研究提供更为具体和实用的问题,推动学术研究与实践相结合的发展。这种学术研究与实践的结合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能够促进科学研究的创新和应用。
最后,校企合作教育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创业精神。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实际的工作环境和职业要求,了解职业生涯的挑战和机遇。这种接触能够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使他们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能够更好地适应职业生涯的变化和发展。同时,校企合作还能够为学生提供创业的机会和平台,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培养他们成为具有创业精神的人才。
总之,校企合作教育模式在美国的高等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促进学术研究与实践的结合,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创业精神。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种校企合作教育模式将会在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得到应用和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和职业发展机会。
(总字数:635字)
美国的校企合作教育论文 篇二: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的成功案例与经验借鉴
校企合作教育是高等教育领域的新兴模式,通过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与职业发展机会。在美国,校企合作教育模式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成功的案例,其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首先,美国的校企合作教育模式注重市场需求和贴近实际。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学校会与企业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确保所教授的知识和技能符合市场需求和企业的实际需求。另外,学校也会积极地与企业保持沟通和合作,及时了解行业的发展动态和人才需求变化,以便及时调整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这种贴近实际的教育模式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其次,美国的校企合作教育模式注重实践教学和职业导向。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展实习和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职业生涯的挑战和要求,提前适应职业生涯的发展。学校还会与企业合作开展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和职业咨询,帮助他们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这种实践教学和职业导向的教育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创业能力,为他们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美国的校企合作教育模式注重合作共赢和双向互动。学校与企业之间不仅仅是简单的合作关系,更是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学校与企业会共同制定合作协议和合作计划,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另外,学校还会积极与企业保持沟通和交流,了解企业的需求和问题,为企业提供人才支持和解决方案。这种合作共赢的教育模式能够促进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良好互动和共同发展,为学生和企业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发展空间。
总之,美国的校企合作教育模式在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促进学术研究与实践的结合以及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创业精神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其成功案例和经验对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校企合作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我们应该积极借鉴和学习美国的经验,加强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的推广和应用,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和职业发展机会。
(总字数:651字)
美国的校企合作教育论文 篇三
美国的校企合作教育论文
摘要:总结美国合作教育的基本模式、特征及其影响,从经济、文化、及合作教育自身运行体系四个方面分析美国校企合作进行合作教育成功的原因,可以从加强法律保障、完善国家制度、转变人才培养目标等方面得到启示。
关键词:美国;校企合作;合作教育
合作教育是美国校企合作中所采取的最为典型、最为成功的一种教育模式。自1906年辛辛那提大学教授汉曼·施奈德首次提出这一教育模式以来,美国的合作教育至今已走过一百多年的历史。在合作教育模式不断完善与有效运行的过程中,形成了合作教育的基本模式和特征,并产生了积极而深刻的影响。
美国合作教育的基本模式、特征及影响
(一)美国合作教育的基本模式
美国合作教育的模式主要是交替模式。交替模式开始于20世纪初,主要是学生的学习与工作时间交替进行,一般以周、月或学期为单位时间,学生平均每周的工作时间大约是40小时。在工作期间,学生与企业达成协议,并取得相应的报酬。到20世纪60年代末,出现了“半天交替制”,即学生一般在学校接受半天的理论学习,下午或晚上进入企业进行实践性的兼职工作,而且可以获得应有的报酬,这样学生每周工作的时间大约为20小时。这种“半天交替制”除了适用于全日制学生外,对那些超过传统入学年龄或有着不同学习要求的学生有着特别的意义,其普适性与方便性大大增强。
(二)美国合作教育的特征
实用性——理论联系实际开展合作教育的美国职业院校,从招生、专业设置、教学到实习,一切都以企业的需要为中心,培养目标为企业所需的合格实用的专门人才,教学均在企业的参与下开展。对学生而言,一方面,可以认识到学习关系到未来工作的重要性,自觉地将课堂理论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避免一味被动地接受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学生在生产实践中可以把握最新科技动态,跟上科技发展速度,进行具体问题情境分析,研究如何解决问题,从而增强其社会适应性。同时,学生在工作中的责任心与义务感也可以得到培养。对企业而言,参与合作教育的全过程,可以密切关注学生的各项情况并不断做出调整以便有效录用,省却不必要的职前培训经费及时间成本。
广泛性——各方紧密联系、全程参与美国合作教育的开展并非仅仅是学生、学校及企业三方的事情,其所涉及的部门与人员相当广泛,而各部门与人员之间也并非相互独立,而是各方互相配合,达到合作教育的有效运行。学生是合作教育的主体,学校必须结合本校及学生的实际,围绕企业需求进行招生、课程设置、管理方式的选择等一系列工作。企业更要参与其中,为学生提供资金投入、实习场所、教学设备等。各级及家长进行监督与支持,新闻媒体也进行积极的宣传,银行在经费上给予强力保证。可见,各部门各司其职,又有机统一,使得美国的合作教育得以有序进行。
本土性——合作教育服务于本社区美国各社区学院进行的合作教育均以服务本社区经济为宗旨,学校与当地企业进行合作教育,围绕当地企业的需求不断进行各方面调整。学校招生也以本地区学生为主,既帮助其实现就业,又服务于本社区经济发展。学校同时为企业提供新型研发技
术,引导本地企业更好地发展。美国合作教育的这种本土化理念使得合作教育在专业设置、教学、教师要求等方面具有灵活多样的形式,适用性也更强。(三)美国合作教育的影响
合作教育这一教育模式在美国取得了显著成效。统计数字表明,97%的合作教育大学毕业生认为结合工作实际的教育是他们事业成功的源泉;80%的合作教育毕业生表示他们就业的单位就是他们上大学期间实习过的单位;63%的毕业生认为他们的就业机会确实比别的毕业生多,而且所从事的职业大多是在学习期间最后去实习的那些单位提供的;40%的毕业生承认不管工作有何变动,其职业总是与在校期间获得的工作经历密切相关;占合作教育项目毕业生总数一半以上的人从事着令人羡慕的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还有15%的毕业生考上了研究生,得以继续深造。
美国合作教育成功的原因
(一)美国经济发展的需求
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及市场人才结构不断变化,要求美国的职业教育必须培养专业知识与技能并重的高素质人才,尤其是美国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以来,各企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不再只是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更要求具备很强的.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这样才能不断给企业注入新鲜血液,增强企业的生命力。在这种情况下,为顺应经济与市场的需求,担负高技术人才培养重任的职业院校通过与企业紧密联系进行合作教育,无疑对学生、企业、学校三方都是正确的选择。
(二)美国实用主义的文化价值取向
美国作为一个多种族国家,其文化必定呈现出多样性特征,各种文化聚集到一块,虽有冲突,但更多地是相互借鉴与不断融合。美国文化的最典型特点是实用性,实用主义的文化价值取向左右着美国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是美国实用主义的代表人物杜威将实用主义这一文化意识推向了高潮,直接应用到了教育领域之中。在美国,几乎每个社区至少拥有一所社区学院,美国人并不为进入社区学院学习,然后成为一名技术人员而感到羞耻,相反,在美国,高级技术工人的待遇往往更高,地位也更突出。美国人的这种强烈的实用主义文化价值观,使得校企合作教育的开展变得更加容易。
(三)美国联邦的积极支持与宏观调控
在美国的校企合作中,联邦起了积极的引导与协调作用,不仅通过税收减免、财政补贴、设立专项资金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吸引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更通过具体立法规定、保障了美国合作教育中各方的权利与职责以及需承担的后果。1994年5月4日,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签署了《学校至职场机会法案》,简称stwoa。该法案要求各州建立“学校至职场机会”教育体系(stwoa,1994,sec.1)。该体系包括三个核心组成部分:以企业为基地的学习活动(注重实际工作经历、现场辅导、掌握技能、工作培训等),以学校为基地的学习活动(注重学术性和实践性的教学大纲及内容的融合)和连接性活动(把学生和雇主联系起来的各种活动,以及帮助学生获得附加训练的活动)。该项法案的签署及实施,对规范、促进美国的校企合作起到了极大的指导作用,也有力地保障了合作教育模式的适用性。
(四)美国合作教育自身运行体系的有效运转
合作教育部在每所进行合作教育的学校中均设有自己的合作教育部,在这个部门有两类人:一是承担合作教育课程教学的教师;一是沟通学生、学校与企业三者关系,起承上启下作用的项目协调人。项目协调人对外代表学校一方与用人单位联系、谈判和签约,组织校企进行合作教育;对内是学生的顾问和辅导员,根据学生的特长、学校开设的专业及社会劳动力市场需求,为学生选择专业、确定方向,并安排学生外出实习。项目协调人通过有序地安排学生的课堂教学和外出实习,协调、解决学生学习和工作中出现的各种实际问题,保证合作教育的顺利进行。即使在学生上岗后,项目协调人仍要经常去工作单位进行监督与指导,并征求工作单位对学生的意见,不断协调与改进学生、学校和工作单位三者之间的合作关系。
制度保障对学校而言,每一所开展合作教育的学校都需制定正规的合作教育计划,包括合作教育的模式、招生标准等,并要做出标准的书面说明。对学生而言,学生在参与合作教育的过程中对应承担的责任与应享受的权利都要知晓,如学生参与实习工作的正式文件、来自学校及雇主的对学生的评价等均应加以保存。对雇主而言,雇主需要平等地满足自己的最大利益,学校需向雇主提供书面说明或有利于合作的共同信息材料,雇主还可以获得评价学生工作的权利等等。可见,完善的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美国合作教育的顺利进行。
评价体系在美国的合作教育中,对学生的评价并非只由学校一方或学校与学生双方做出,企业参与到对学生的评价中,更能显示出合作教育的成功之处。学校与企业对学生的评价不会因学生所在地点分散而受到影响,学生在工作期间,学校依然会进行监督、指导并做出评价,企业同样会对学生接受课堂教学的过程进行观察、评价。学校与企业共同从理论知识和实践两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判断其在合作教育中的表现。
对我国校企合作开展合作教育的借鉴
校企合作已越来越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的主要办学形式和发展趋势,如何通过合作教育保证校企合作的有效开展显得至关重要。美国合作教育的许多地方值得我国借鉴,如对开展合作教育的法律保障、国家制度的保障、培养人才的本土化目标、自身完善的运行体系及评价体系等等,都值得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加以借鉴,不断改善、调整,以形成我国独特的校企合作教育模式,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有观.美国的合作教育[j].世界文化,2003,(3):16.
[2]徐平.美国合作教育的基本模式[j].外国教育研究,2003,30(8):1-4.
[3]陈国平.美国合作教育的几个特点[j].职教论坛,1997,(12):48.
[4]顾玉炎.美国大学管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8:169-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