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课文阅读 学写文学评论【经典3篇】
篇一:《红楼梦》:一部经典之作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杰作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该小说由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精美的描写和丰富的人物形象而闻名于世。通过阅读这部作品,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曹雪芹的才华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红楼梦》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为主线,描绘了一个富贵家族的兴衰史。小说中的每个人物都栩栩如生,他们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和情感世界。贾宝玉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他深深地爱着黛玉,但最终却无法和她在一起。黛玉则是一个聪明而敏感的女孩,她对宝玉有着深深的情感,但她的命运却注定了他们不能在一起。小说中的这对情侣形象鲜明,情感真挚,让人为之动容。
除了爱情故事,小说还展现了社会的丑恶和人性的复杂。贾府是一个虚伪和腐败的世界,贾宝玉和黛玉都身处其中,他们虽然有着美好的情感,但最终都无法逃离这个世界的束缚。曹雪芹通过这样的描写,对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刻的剖析,让读者深思。
此外,小说还描绘了一系列丰富的人物形象,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故事和命运。贾母是一个慈祥而睿智的老人,她在家族中保持了道德的良知,并为贾府的兴衰负有责任。王熙凤是一个聪明而狡诈的女人,她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惜牺牲他人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使小说更加丰富多样,也更具有艺术感染力。
通过阅读《红楼梦》,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曹雪芹的文学才华和对人性的深刻理解。他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人物形象,刻画了一个充满爱情和丑恶的世界,让读者对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部作品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学的经典之作。
篇二:《1984》:一部警示人性的伟大作品
《1984》是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的一部政治寓言小说,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之一。通过阅读这部作品,我感受到了奥威尔对权力和人性的深刻洞察,以及他对极权主义的警示。
小说以一个虚构的世界为背景,描述了一个极权政府对人民的控制和监视。在这个世界里,人民被剥夺了自由和隐私,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受到政府的监视和操控。主人公温斯顿·史密斯是一个反抗者,他试图逃离这个压迫的世界,但最终却被政府抓捕并洗脑。小说以令人震撼的结局结束,让人对权力和人性产生了深深的思考。
奥威尔通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对极权主义进行了深刻的揭示。他描绘了政府的恐怖统治和对人民思想的控制,让读者感受到了权力的腐败和人性的脆弱。小说中的政府通过恐怖手段控制人民,不仅剥夺了他们的自由,还摧毁了他们的思想和灵魂。这种描写让人们对权力的滥用产生了深深的警惕。
此外,小说还通过温斯顿的思想和情感描写,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温斯顿是一个思想自由的人,他对政府的统治和对个体的压制感到不满。他试图反抗,但最终却被政府打败。这个形象既让人感到悲哀,又让人对人性的脆弱产生了深深的思考。
通过阅读《1984》,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奥威尔对权力和人性的深刻洞察。他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复杂的人物形象,警示人们对权力的警惕和对个体自由的珍视。这部作品不仅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也是对人性的警示和对极权主义的批判。
结合课文阅读 学写文学评论 篇三
结合课文阅读 学写文学评论
[作者] 张日铣
[内容]
结合文学课文的阅
读学写文学评论,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同时,在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也很有作用。我曾在这方面做过一些探索,现就高中三、四册小说单元的教学为例谈点体会。先让学生明确这是带着写作任务的研究性阅读,必须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作品,为此必须掌握足够的资料;要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生活经历和创作道路,了解要评论的作品的写作背景,了解与此作品相关的其他作品,了解前人的评价,等等。学生除了调动先前学过的各种知识外,还得去查找、收集。教师要指点门径,还要提供一些资料,《教学参考书》也不妨交给学生,以利于学生知人论世,能更全面正确地把握作品。但由于学生初学写作文学评论,教学时间又不宽裕,资料要够用而精简,不必贪多务得,细大不捐。
接着要帮助学生利用资料,分析作品,比较前人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最好是独立的、新的观点,新的思想,但对中学生来说要求不能太高,只要有感悟,明确地提出某种看法即可。教师不要直接灌输,要避免把自己赞赏的某种观点直接塞到学生头脑里,然后由学生移到作文本上,形成千篇一律的“听课笔记”。
学生感悟的观点往往不止一个,要说的话似乎很多,但一时又无从下笔。这时,要告诉学生,我们对评论的对象固然要全面把握,无论人物、环境、情节、主题、结构、语言,等等,均应全面审视,并有整体的认识,但作为一篇短小的评论,不必也不应面面俱到,所以选题要小一些,角度要新一些。一般可以从阅读赏析过程中自己最感兴趣、触动最深的地方入手,也以可从整理前人的评价中自己最为赞赏或最想反驳的观点着眼,带着问题再去研究作品,分析寻觅,使自己的.观点更集中、更准确、更鲜明。教师也可拟一些题目加以启发,我曾拟过一些,如:
震撼人心的发问
———濒死的祥林嫂
鲁四的怒斥和短工的淡然
———祥林嫂死后的悲剧
惶急、愤慨与无奈
———《祝福》中的“我”
从逆来顺受到手刃仇敌
———林冲的心灵里程
兼窥《水浒》的主题风雪造就的豹子头
———浅谈《风雪山神庙》中景物描写的作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