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新民歌流行化与原生态民歌的论文(实用3篇)
浅析中国新民歌流行化与原生态民歌的论文 篇一
中国新民歌是近年来在中国音乐界兴起的一种音乐流派,它融合了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方流行音乐的元素,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歌词内容吸引了广大听众的喜爱。然而,新民歌的流行化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争议,其中之一就是与原生态民歌之间的关系。
原生态民歌是指传承自中国农民和工人阶级的民间音乐,它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文化传承的功能。原生态民歌通常以自然、劳动和爱情等主题为基础,歌词朴实真挚,旋律简单动人。然而,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音乐市场的变化,原生态民歌逐渐被新民歌取而代之。
中国新民歌的流行化与原生态民歌之间存在着一些冲突和矛盾。首先,新民歌在音乐风格上更加现代化和商业化,它更注重曲调的流行度和商业效益,而原生态民歌则更注重传承文化和表达真实感情。这使得新民歌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原生态民歌的纯粹性和自然性。
其次,新民歌的流行化也给原生态民歌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和替代。随着新民歌的流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追求新民歌的音乐风格和时尚形象,而对于原生态民歌的兴趣和了解则逐渐减少。这使得原生态民歌面临着被遗忘和淘汰的风险。
然而,我们也不能完全否定新民歌的流行化对于中国音乐发展的积极影响。新民歌的流行化使得中国音乐更加多元化和国际化,它吸引了更多的年轻人参与音乐创作和表演,推动了中国音乐产业的发展。同时,新民歌也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原生态民歌的一些元素和特色,使得中国音乐在传承中获得了新的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新民歌的流行化与原生态民歌之间存在着一些冲突和矛盾。尽管新民歌的流行化给原生态民歌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和替代,但它也为中国音乐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应该在保留和传承原生态民歌的基础上,推动新民歌的创新和发展,实现中国音乐的多元化和繁荣。
浅析中国新民歌流行化与原生态民歌的论文 篇二
中国新民歌是近年来在中国音乐界兴起的一种音乐流派,它融合了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方流行音乐的元素,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歌词内容吸引了广大听众的喜爱。然而,新民歌的流行化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争议,其中之一就是与原生态民歌之间的关系。
原生态民歌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原生态民歌通常以自然、劳动和爱情等主题为基础,歌词朴实真挚,旋律简单动人。它不仅是中国农民和工人阶级的精神寄托,也是他们生活和情感的真实写照。然而,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音乐市场的变化,原生态民歌逐渐被新民歌取而代之。
新民歌的流行化与原生态民歌之间存在着一些冲突和矛盾。首先,新民歌在音乐风格上更加现代化和商业化,它更注重曲调的流行度和商业效益,而原生态民歌则更注重传承文化和表达真实感情。这使得新民歌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原生态民歌的纯粹性和自然性。
其次,新民歌的流行化也给原生态民歌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和替代。随着新民歌的流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追求新民歌的音乐风格和时尚形象,而对于原生态民歌的兴趣和了解则逐渐减少。这使得原生态民歌面临着被遗忘和淘汰的风险。
然而,我们也不能完全否定新民歌的流行化对于中国音乐发展的积极影响。新民歌的流行化使得中国音乐更加多元化和国际化,它吸引了更多的年轻人参与音乐创作和表演,推动了中国音乐产业的发展。同时,新民歌也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原生态民歌的一些元素和特色,使得中国音乐在传承中获得了新的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新民歌的流行化与原生态民歌之间存在着一些冲突和矛盾。尽管新民歌的流行化给原生态民歌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和替代,但它也为中国音乐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应该在保留和传承原生态民歌的基础上,推动新民歌的创新和发展,实现中国音乐的多元化和繁荣。
浅析中国新民歌流行化与原生态民歌的论文 篇三
浅析中国新民歌流行化与原生态民歌的论文
摘要:民歌是我们中华民族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然而,民歌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迁却产生了一些变化。在当今社会,“新民歌”已经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它的出现让我们距离原生态民歌越来越远了。原生态民歌的生存环境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对于新民歌流行化这种现象,国内传播界和音乐界已经纷纷嚷嚷传出多种说法。论文首先介绍了民歌、新民歌、原生态民歌的定义和新民歌的发展概况,接下来阐述了中国新民歌流行化的概况,最后重点讲述了原生态民歌的保护和发展。
关键词:民歌;新民歌;原生态民歌;新民歌流行化
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民歌这种艺术形式正伴随着历史的步伐发展并被传承下来。民歌是民族文化的精粹,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性格、气质、心理素质、风土人情和审美情趣等。
我国各地的原生态民歌有着悠久的传统,众多的民族、丰富的民族语言和独特的民族风俗风貌,孕育了令人叹为观止的民族艺术。我们应该保护民歌原有的生存环境,让民歌在属于自己的生态空间发展。
一、民歌的概念
民歌,是人类灵魂最真切的一种声音,是最大众化的音乐形式。它是各民族民间音乐生活中,由群体世代口头传唱并不断加以提炼而成的一种具有变异特点、地域风貌和民族特色的非专业音乐创作的音乐类型。我国是一个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不同的民族,语言声调不同,地理环境不同,生活习俗、民间风尚不同,也使民歌的旋律调式、吐字行腔和韵味、感情表达的风格各有不同,形成各民族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色彩。同是一首山歌,地处西北高原的民族音调则跌宕起伏、高亢洪亮,而在江南平川的鱼米之乡音调则悠扬婉转、清新秀丽。由于社会环境和生产方式的改变,民歌出现了两个不同的“分支”——原生态民歌和新民歌。
1.原生态民歌的定义
“原生态”一词是来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普遍使用于生物科学领域的一个术语。它已经成了音乐领域描写“原汁原味”民歌的时髦词汇。它是“原生物”和“生态”两个名词的复合。它们复合后置于民歌之前,就赋予民歌一种新的含义。即以口头方式传播于特定民族、地域传统习俗生活中的民间歌唱。
显然,“原生态民歌”一词的人文含量比我们习惯上说的“传统民歌还要大一些,宽泛一些。它不仅包括:①民族语言和地区方言;②口头的自然传承方式(家族、村寨、社区等);③特殊的歌唱方法和地域民族风格。
原生态民歌是人类发展历程中一种民间原始文化的记载,是中华民族“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饱满的文化内涵,它和历史文物一样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原生态民歌最重要的特点是声由心发、质朴自然、个性鲜明、不拘一格,地域特征尤为显著。
2.新民歌的定义
新民歌是指现代社会在传统民歌基础上、由人民群众创造的、具有民族风格的、跟上时代音乐脚步的歌曲。
二、原生态民歌与新民歌的关系
原生态民歌与新民歌既相互联系,又有着本质差异。
1.原生态民歌与新民歌的联系
①原生态民歌是新民歌之源。新民歌脱胎于原生态民歌,是在原生态民歌基础上的改编和再创作。这种改编于再创作有些有明显的原生态模型,有些则没有,但都遵循原生态民歌的原有风格。可以说,没有原生态民歌就没有新民歌。
②原生态民歌与新民歌都具有民歌的一般特征。一般来说,这些特征包括歌曲的取材、旋律、曲调等。
2.原生态民歌与新民歌的区别
从概念出发,原生态民歌与新民歌在创作与传承方式、演唱方法上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此外,二者在表现手法、社会功能和创作目的等方面也是很不一样的。
①表现手法不同。新民歌的表现手法较原生态民歌更为丰富。在原生态民歌的基础上,新民歌可以增加和声和复调;可以用民族唱法,也可以增加美声演唱方法;可以用地道的方言演唱,也可以用普通话演唱;可以用民族乐器进行伴奏,也可以用钢琴甚至是管弦乐器进行伴奏。相比之下,原生态民歌的表现手法则比较简单。
②社会功能和创作目的不同。新民歌所推崇的是歌曲的表演功能,原生态民歌强调的是歌曲的生活功能。原生态民歌在传唱的过程中很大程度上带有自娱自乐的特性,而新民歌则不同,从本质上说,它具有明显的娱他性。
③歌曲内涵不同。原生态民歌是群众集体的口头创作,不体现具体某一位作曲者的`个性特征,很多民歌作者本身就是演唱者,歌声饱含着演唱者的个人情感。而新民歌是由作曲者个人或少数几个人完成的,歌手的演唱必须以曲谱为依据,歌声中表达的不是自己,而是作曲者。
④使用的语言不同。原生态民歌作为群众集体口头创作,全部使用方言和口头语,而新民歌以文字形式形成曲子,比较多地使用书面语言。我国各地方言和口语十分复杂,它们与当地群众的思想和情感表达方式存在着天然的和谐,其中有很多内容是我们的文字所无法承载的,有些话老百姓说的出来,而我们的文字却无法表达,自然也就无法载入到新民歌作品之中了。
三、中国新民歌流行化的概况
1.中国新民歌在当代的发展概况
二十世纪中期以来,新民歌这种艺术形式,在旧民歌的基础上有所变化,发展了新的音乐语言和新的时代音调,使中国民歌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
2.中国新民歌流行化产生的原因
新民歌流行化是当今音乐界和社会界存在的一种热门现象。这种新民歌在传媒力量的巨大攻势下,有着广泛的接受群体,并在人们的生活中普遍流行。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其一,民歌的本质是乡土性、集体性、口头性的统一,民歌的这些本质导致其在现代社会中将遭受许多挑战。乡土性是指民歌与民风民俗的一致性,而现在西方民俗越来越多地进入我国,使我国民俗越来越淡化;集体性是指许多民歌的创作、加工、流传都是由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自然地产生的,其歌词及曲调都是由群众集体改编。而现在,随着大众传媒的快速发展,这个似乎已经变得不可能了;口头性是指民歌都是在民间祖祖辈辈口头流传下来,而在电视、广播、网络普及的今天,我们学习唱歌几乎很少使用口头相传的形式。
其二,随着社会环境和生产方式的改变,生活在现代化都市的人们,很难有机会真正体验原生态民歌充满质朴个性的文化传统及其丰富内涵。比如土家族的哭嫁歌,从最早产生它是一种对封建婚姻礼教的不满和控诉,后来成为一种风俗,成为一种不唱不行、不哭不行,你如果不会哭,人家就觉得你会嫁不出去。但这个风俗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到现在为止几乎没有了。对传统民歌——山歌而言,在目前这个现代化社会里,择偶也并不是通过互相对山歌了。
其三,随着汉语普通话的推行、流行文化的冲击,原生态民歌赖以生存的文化生态环境受到破坏,一些传统民歌失去了演唱环境。一些民歌的功能丧失,附着在这一功能上的文化也随之萎缩。这些因素在加速原生态民歌衰亡的同时也加速了新民歌流行化的速度。由于现代教育的推进,少数民族的语言受到汉语普及的影响,呈现萎缩的状态。”这给原生态民歌造成致命的打击。 其四,在这个文化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里,人们的审美需要、审美能力、审美交流、审美意识形态等所处的审美关系都已经发生变化,主流意识形态对待民歌的态度也不同于以前了。这必然影响人们对待民歌的态度和方法,并进而影响民歌的发展。新民歌由于加入了高科技的灯光、音响等辅助手段,旋律更加好听。从而使得这种新的演唱形式更容易贴近群众,而且通俗、自然、亲切。
3.中国新民歌流行化的表现形式
第一,采用现代流行风格演唱民歌(亦民歌翻唱)。上世纪八十年代成立的黑鸭子组合是中国第一个和音演唱组合。她们用现代流行风格演唱了许多优秀的民歌,由于他们的二次演绎,使得老歌新唱的民歌一度在人们中间广泛流传。翻唱后的新民歌,虽然跟上了现代音乐的步伐,但它却在无形中削弱了原生态民歌独有的艺术魅力。
第二,一些音乐人根据民歌素材创作新民歌。以腾格尔、“彝人制造”为代表的少数民族流行歌手,不断推出《蒙古人》、《天堂》、《彝人回家》等创作民歌。同时,有些作曲家借助人们熟悉的原始民歌素材,运用现代的思维方式和作曲技法,创作出了很多新的大型声乐作品。这些优秀的新民歌声乐作品,时时闪现着原来民歌的韵致,使人听来耳目一新。
四、中国新民歌流行化对原生态民歌的影响
新民歌流行化对原生态民歌具有正反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新民歌流行化对原生态民歌具有保护功能,它可以通过舞美设计,艺术地再现某一历史阶段的原生状态,让过去的原生态民歌“复活”在世人面前,同时它在表现张力强、结构严谨等方面对原生态民歌具有借鉴意义;另一方面它将削弱原生态的区域性特征,渐而使原生态民歌失去其独特的演唱风格、独有的美学内涵,以及它独具的艺术魅力。
原生态民歌正面临消亡的危机,这个事实让我们心痛。民间文化载负一个民族的记忆,失去了记忆就意味着失去了我们的根,失去我们脚下的土地。现在,中国几千年来言传身授的民族民间原生态文化传统正面临着急剧的流变和消失:多种艺术形式濒临失传。因此,保护原生态民歌已成当务之急:
一、加强对传统经典民歌的宣传。鼓励广大群众演唱本地民歌,体会它的民族精神。
二、要擅于发现和挖掘更多的优秀的原生态民歌歌手,让他们尽可能的搜集这些将要失传的民歌,让民歌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继有人。阿宝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一首放羊的曲子被他带上了舞台,给了观众一个听觉的冲击。这种借助媒体传播原生态民歌就是一个很好的保护手段。
三、通过政府成立专门的文化生态保护区,设立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基金,保护原生态民歌的生存环境。同时,可以尝试将自然旅游区的开发与文化旅游区的开发相结合,国家和地方政府以文化事业经费及地方旅游业收入,保护和扶持原生态文化艺术。
四、加强音乐教育,努力提高全民音乐素质。学校音乐教育可以在采用指令性规范教材统一教学水准的同时,规定一定量的自主性教学课时,由学校和老师立足于本地区本民族原生态民歌,专门进行地域特色民歌教学,使少年儿童不仅熟悉本民族民歌,而且会唱原生态民族歌曲,从而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
五、要广泛收集整理优秀的原生态民歌。由于原生态民歌具有原创性和不可再生性,一旦失去,将不可能再现其原貌。很多地方民歌传统曲目只有少数年老的会唱,这些民歌很可能会随着这部分人的去世而失传。所以,我们必须抓紧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尽可能多地记录下现存的原生态民歌。
六、要注意保持地方传统特色。客观地说,借鉴和吸收外来音乐对发展本地原生态民歌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在吸收融合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保持原生态民歌原有的特色,使之成为某一地方原生态民歌的标志。
新民歌流行化也许会对原生态民歌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同时产生的破坏也是不可避免的,这其中的尺度还要由音乐工作者来好好把握。我们之所以要如此关注原生态民歌,不仅因为它是我国的文化瑰宝,而且还因为它维系着新世纪中国文化事业的整体走向。我们要留住“民间艺术的根”,这是我们中华民族每个炎黄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愿我们大家都携起手来,为传统文化,为原生态民歌,做我们该做的一切。希望“原生态民歌”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伍国栋.中国民间音乐[J].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
[2]平客.中国“新民歌”的探寻之路[J].新世纪周刊,2005,(30)。
[3]丁先红.质疑“新民歌”“新民乐”[J].人民音乐,2002,(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