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神记梦境描述之文化内蕴与文学价值(优选3篇)
搜神记梦境描述之文化内蕴与文学价值 篇一
《搜神记》是中国古代小说中一部具有独特魅力的作品,其中的梦境描述不仅展现了丰富的文化内蕴,还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梦境作为小说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通过描绘人物的梦境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也以夸张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梦境是一种虚幻的存在,它超越了现实的束缚,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使得小说更具有艺术性。
在《搜神记》中,梦境描述着重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内蕴。通过描绘梦境中的场景、人物和情节,读者可以感受到古代中国人对于自然、宇宙和人生的独特理解。比如在小说中,有一个梦境描绘了人物进入了一个神秘的花园,花园里有各种奇特的植物和动物,给人一种异域风情的感觉。这种梦境描绘展现了古代中国人对自然的崇拜和对异域文化的向往,反映了古代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另外,梦境中还多次出现了神仙、妖怪等神话中的人物形象,这些形象代表着古代中国人对于超自然力量的追求和对于神秘世界的想象。通过这些梦境描述,读者可以感受到古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除了文化内蕴,梦境描述在《搜神记》中还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梦境可以在小说中创造出一种虚幻的氛围,使得故事更加丰富多彩。梦境世界中的人物和情节常常是离奇而荒诞的,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感官体验,这种艺术手法使得小说更具有吸引力。同时,梦境还可以用来表达作者对现实的批判。在《搜神记》中,梦境中的人物常常具有超凡的能力和智慧,而现实中的人物却往往愚笨无能。这种对比使得读者对现实社会产生了思考,也让读者对小说中的人物更加感兴趣。
综上所述,《搜神记》中的梦境描述不仅展示了丰富的文化内蕴,还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通过描绘梦境中的场景、人物和情节,读者可以感受到古代中国人对于自然、宇宙和人生的独特理解,同时也可以享受到小说带来的艺术享受。梦境描述在《搜神记》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使得小说更加精彩纷呈,也让读者对古代中国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搜神记梦境描述之文化内蕴与文学价值 篇二
《搜神记》作为中国古代小说中的一部重要作品,其梦境描述不仅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还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梦境作为一种文学形式,通过抽象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对人性的探索,使得小说更具有思想性和艺术性。
梦境描述在《搜神记》中展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描绘梦境中的场景、人物和情节,读者可以感受到古代中国人对于宇宙和生命的独特理解。在小说中,梦境常常以超凡脱俗的方式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感悟。比如在一个梦境中,人物梦见了自己化身为神仙,拥有了无穷的力量和智慧。这种梦境描绘展现了古代中国人对于超自然力量的追求和对于神秘世界的向往,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宇宙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同时,梦境中还出现了许多神话中的人物形象,如仙女、妖怪等,这些形象代表着古代中国人对于神秘世界的想象和对于超越现实的渴望。通过这些梦境描述,读者可以感受到古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除了文化内涵,梦境描述在《搜神记》中还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梦境作为一种虚幻的存在,它超越了现实的束缚,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在梦境中,人物的行为和情节往往是离奇而荒诞的,这种艺术手法使得小说更具有吸引力。同时,梦境还可以用来表达作者对现实的批判。在《搜神记》中,梦境中的人物常常具有超凡的能力和智慧,而现实中的人物却往往愚笨无能。这种对比使得读者对现实社会产生了思考,也让读者对小说中的人物更加感兴趣。通过梦境描述,作者成功地将现实与虚幻相融合,使得小说更具有思想深度和艺术价值。
综上所述,《搜神记》中的梦境描述不仅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还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通过描绘梦境中的场景、人物和情节,读者可以感受到古代中国人对宇宙和生命的独特理解,同时也可以享受到小说带来的艺术享受。梦境描述在《搜神记》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得小说更加思想性和艺术性,也让读者对古代中国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搜神记梦境描述之文化内蕴与文学价值 篇三
搜神记梦境描述之文化内蕴与文学价值
《搜神记》梦境描述之文化内蕴与文学价值
· 张辟辟(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湖南长沙 410081)
关键词:《搜神记》;梦;文化内蕴;文学价值
摘 要:《搜神记》通过形象地记梦及其与现实相合或相悖的叙述过程所彰显出的“奇”、“怪”之美,不仅隐含着“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的生死观、崇善劝恶的儒家伦理道德、至善至美的人间真情、君权神授的政治意图等丰富的文化内蕴,而且形成了多样化的人物设置、缜密的故事结构、悬念与伏笔相互照应的叙述技巧、虚实相生的梦境描写和人物心理刻画等艺术技巧,其文学价值对其他志怪小说、唐代传奇以及宋以后的小说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图分类号〕I206.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535(2010)03-043-4
梦境描写古已有之,先秦至汉代史书如《左传》《国语》《史记》《汉书》之类,诸子如《墨子》《庄子》《淮南子》之属,均有不少片段。魏晋小说尤其是志怪小说则多完整篇章。本文仅以《搜神记》为例略加钩稽探讨,以揭示梦境之丰富文化意蕴与独特文学价值。
一、《搜神记》梦境描写的文化内蕴
一提到梦,论者往往会联想到弗洛伊德有关释梦的心理学理论。《搜神记》作者以史家的“实录”态度来记怪异之事,来证明“神道之不诬”,所记之梦主要为小说中人物之梦,又往往以具有神秘色彩的梦占形式出现,反映了某些经长期积淀形成的集体无意识与伦理政治观念。它或通过神谕表达对生死不可移易的无奈,或通过梦境来表达惩恶劝善之理念,或通过人鬼沟通宣扬人间至美之情,或通过梦境表达君权神授的政治意念,昭示着复杂的社会文化心理。
1、梦境所隐含的生死不可移易的无奈
在《搜神记》中,干宝常把对生死不可移易的无奈寄寓于梦境之中。人之生死本属自然规律,对死亡之无可奈何,是任何时代任何人群都无法开解的心结。将生死看作冥冥之中已有的不可改变的设定,不仅意味着人们对生死这一自然规律无法改变的深刻认知,也暗示着当时人们生存状况的险恶和在灾患与死亡面前的脆弱无力。魏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人们饱受天灾、饥馑与疾疫之苦,加上战乱频仍,政局变化莫测,人祸不断,险象环生,人们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更容易对死亡之事疑神疑鬼,并将之同各种神秘梦境联系起来。
《搜神记》第258条〔1〕记武威太守张奂之妻梦见自己带着张奂的'官印登楼唱歌,张奂请人占梦,占者预测其即将出生之子张猛未来之命运说:“夫人方生男,后临此郡,命终此楼。”后果如占梦者所言,张猛长大后继承了张奂的武威太守之职,因杀死州刺史邯郸商,“州兵围急,猛耻见擒,乃登楼自焚而死”。这个故事看似张猛之命运、结局冥冥之中早有定数,实际上反映了汉献帝时代边将作乱的史实。张猛杀州刺史来扩充自己的势力范围,最终导致兵败自杀,乃情势之必然。第93“蒋山祠(一)”条记刘赤父梦见自己被招为神蒋侯的主簿,他以“母老,子弱,情事过切。
乞蒙放恕”,对庙祝叩头至流血,最终也没有改变即将死亡的命运,反映了在权势面前普通人无法支配自己命运的艰危处
境。历史上不少人面对死亡都采取过道家的“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悬解”〔2〕(P103)和“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2〕(P150)的达观态度,道教徒尤其如此。第260条记道教徒吕石同弟子戴本、王思为徐伯安神座,吕石昼卧,梦到上天于北斗门下见外鞍马三匹,于是告诉弟子大家都死期将至,还没有替徐伯安好神座就要弟子赶紧回家同亲人诀别。第二天三人果然同日而死。面对死亡,吕石知道无力抗争,就从容面对,并抓住时机让弟子们同家人告别,所持的就是道家的安时处顺态度。
2、梦境所隐含的惩恶劝善理念
借梦境来惩恶劝善,是《搜神记》记梦的一大特点,也是这部小说最富于史官精神、伦理意蕴之处。这方面的内容比较复杂,有谴责前代失德之君者,有谴责失节之臣者,有表彰良臣孝子劝人行善行孝者,种种梦境所涉之伦理,基本上没有脱离儒家伦理的范围。
第259条所记汉灵帝是汉末臭名昭著的失德之主,他在位期间虚听谗妒之说,处置了宋皇后,对无辜之罪曾不证审,导致王悝之死等等,引起了群臣的不满。作者安排他死前梦见桓帝怒斥他,说“上帝震怒,罪在难救”,结果献帝“既觉而恐,寻亦崩”。从表面上看,灵帝之死是上帝的旨意,然而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献帝梦见桓帝谴责,可以理解为他平时在道德舆论的压力下对自己平生所作所为深感恐惧,以致死前恶梦缠身;也可以理解为作者有意借此警告现实中的昏君乱主:如果失性乱德,至死也会不得安宁。
第248条记贾充伐吴时,一日忽失所在,帐下都督周勤大白天梦见贾氏被百余人引入一径。醒后周勤去找贾充,竟然见到所梦之道。沿此道再寻,则见贾充被引至一府舍,被府公声色俱厉地训斥,并预言其家人不得善终。
后果如府公所言,“谧死于钟下,服金酒而死,贾午考竟用大杖终”。贾谧乃贾充外甥,贾后即晋惠帝之皇后贾南风,贾午乃贾充小女儿,他们都曾权倾一时,在政局变乱中都不得好死。贾充本人为人阴险,曾经参与司马氏代魏之密谋,后又指使部下成济杀死魏帝曹髦,臣节有亏。府公斥责贾充本身就隐示着人们对他的不满,而梦中预示更具有警示意义:失节之臣必然没有好下场,灾祸不及于其身,则及于子孙。这种因果报应分明彰显着人们对贾氏一门的不满和对其终遭灾祸的庆幸与快意。
相反,对良臣孝子,《搜神记》则极力借梦境予以表彰。如第241条记何比干为汉武帝时之廷尉正。据《后汉书·何敞传》李贤注引《何氏家传》,何比干为何敞之六世祖,曾以仁恕之道抵制酷吏张汤。执法公平,全活数千人。
何比干白天梦见贵客车骑满门,醒后有一老妪来他家避雨,送给他符策990枚,说:“公有阴德,今天锡君策,以广公之子孙。”后来他的子孙果然屡膺荣位。知晓何氏家史的人都清楚,并非上天偏爱他们,而是因为何氏有着良好的家风:何敞之父何宠东汉初曾为千乘都尉,后借病隐居不仕;何敞是一位儒者,正道直行,关心民病民瘼,官至汝南太守,这才是何氏子孙享受荣禄的原因。梦境之说,既出于《何氏家传》,则可以理解为何氏以此说激励子孙行善。
第98“赵公明参佐”、第262“徐泰梦”等都是勉励世人行孝的故事。王祐当死而得免,是因为他对年岁已高的老母行孝感动了赵公明;徐泰的叔父当死而竟得全活,是因为徐泰平时对叔父的孝行感动了司命官,这些故事的劝勉之意昭然若揭。
中国大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