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世界的本质和灵魂的论文【经典3篇】

教育世界的本质和灵魂的论文 篇一

教育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在教育世界中,本质和灵魂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本质是指教育的基本属性和特征,而灵魂则是指教育的核心价值和意义。本文将探讨教育世界的本质和灵魂,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和互动。

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它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道德品质。教育的本质是通过学习和教育活动,使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潜能,成为有能力和责任心的社会成员。教育的本质是多样的,可以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各种形式,但它们的共同目标都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

教育的灵魂在于启发人的内在潜能。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教育的灵魂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面对未知的挑战和困难。教育的灵魂是开放的、多样的,它不仅仅是传统的课堂教学,还包括实践、实验、讨论、互动等多种形式,通过这些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育的本质和灵魂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本质是教育的基础,灵魂是教育的动力。没有本质,教育就会变得空洞和虚无;没有灵魂,教育就会变成机械的、生硬的。教育的本质提供了目标和方向,而灵魂则提供了动力和意义。只有将本质和灵魂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价值和目标。

在实践中,教育的本质和灵魂需要相互配合和协调。教育者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发展。教育者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教育者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和空间,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特长和潜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本质和灵魂。

总之,教育世界的本质和灵魂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人的全面发展,而灵魂在于启发人的内在潜能。本质提供了目标和方向,灵魂提供了动力和意义。只有将本质和灵魂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价值和目标。教育者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有能力和责任心的社会成员。

教育世界的本质和灵魂的论文 篇二

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它的本质和灵魂是构成教育世界的两个重要方面。本质是教育的基本属性和特征,而灵魂则是教育的核心价值和意义。本文将探讨教育世界的本质和灵魂,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和互动。

教育的本质在于传承和创新。教育是一种传承和创新的过程,它通过传授知识和技能,将社会的文化、科学、道德等传承给下一代,同时也通过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教育的本质是多样的,可以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各种形式,但它们的共同目标都是传承和创新。

教育的灵魂在于培养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道德品质。教育的灵魂是通过学习和教育活动,使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潜能,成为有能力和责任心的社会成员。教育的灵魂是开放的、多样的,它不仅仅是传统的课堂教学,还包括实践、实验、讨论、互动等多种形式,通过这些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育的本质和灵魂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本质是教育的基础,灵魂是教育的动力。没有本质,教育就会变得空洞和虚无;没有灵魂,教育就会变成机械的、生硬的。教育的本质提供了目标和方向,而灵魂则提供了动力和意义。只有将本质和灵魂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价值和目标。

在实践中,教育的本质和灵魂需要相互配合和协调。教育者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发展。教育者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教育者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和空间,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特长和潜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本质和灵魂。

总之,教育世界的本质和灵魂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教育的本质在于传承和创新,而灵魂在于培养人的全面发展。本质提供了目标和方向,灵魂提供了动力和意义。只有将本质和灵魂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价值和目标。教育者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有能力和责任心的社会成员。

教育世界的本质和灵魂的论文 篇三

教育世界的本质和灵魂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教育伦理;教育世界;本质;规范

  论文摘要:教育伦理成为当今高等教育、成为整个教育世界的话题,表明了它对教育世界的重要。教育伦理是教育世界的本质和灵魂,是教育世界的规范,是把握教育世界的实践精神。研究和加强教育论理建设,无疑有利于中国教育。

  教育伦理成为当今高等教育、成为整个教育世界的话题,表明了它对教育世界的重要。而要把教育伦理探讨清楚,必须对教育伦理的本质是什么、在教育世界有着怎样的意义这两个问题搞清楚;搞清楚这两个问题,教育伦理的探讨才能真正实现对教育世界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教育伦理:教育世界的本质

  1、教育伦理是教育世界的本质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的本质是育人。教育伦理作为人们在培养人的活动中的伦理道德,不是从某种空洞的道德理念推导出来的,也不是人的头脑先天固有的善良意志,而是产生和形成于人们现实的教育活动过程中,是一定社会的教育活动关系在人们教育观念中的伦理化反映。

  一定的教育伦理是由一定的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关系决定的。教育作为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面临着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多重制约关系。教育作为联系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重要中介,它面临着两种制约力量和适应对象,它既与社会发展有着必然的本质联系,又与人的发展有着必然的本质联系。这些方面的本质联系,便构成了教育活动的客观依据。因此,教育活动既要受社会发展的制约并为社会发展服务,又要受人的发展制约并为人的发展服务。教育伦理就是使各种冲突和制约尽可能达于一致,使教育活动更加顺利和有效的一种和谐精神。

  教育伦理对教育活动关系的反映是以伦理方式进行的。一定的教育活动关系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去反映,不同的反映方式的角度与范式是不同的。譬如,教育观念对教育活动关系的反映就是通过教育目的、教育质量规格和教育效益这样一些范畴去反映的。与一般教育观念不同,教育伦理则是以伦理化的方式来反映社会教育活动关系的。这表现在它是以善恶关系为范式去反映一定社会教育活动关系中所体现出来的价值要求,揭示人们在一定社会教育活动关系中应该与不应该、正当与不正当的行为规范;教育伦理对教育活动关系的反映不是一种纯客观的反映,而是包含着教育主体的价值追求的一种理想化的反映,包含着对教育现实活动关系的一定超越,它所揭示的主要不是一种实然理念,而是一种应然理念,表达的是一定教育主体对一定教育活动关系和人们的教育行为的一种优化的要求。教育论理是教育实践的内在本然,是教育世界的本质。

  2、教育伦理是教育世界的精神。

  教育伦理不是一个专门的概念,而是教育活动所具有的基本道义精神、教育活动所遵循的道德前提。教育伦理在本质上是从伦理角度对教育本质进行的分析、把握和规定,是对教育进行的伦理界定。这一界定的前提是:人类社会的任何领域都有伦理道德在起作用,教育领域也是如此;教育有多种多样的属性和前提,其中伦理属性和道德前提是首要的、前提性方面。从这两个基本前提出发,要确立教育的伦理属性问题,关键的是要解决两个问题:

  第一,人类社会不同领域伦理要求的异同。

  这个问题的实质是如何看待人类社会伦理要求的统一性和特殊性之间的关系。在每一个社会里,都存在着一些对每个社会领域都适用的共同伦理要求;人类社会的每个领域,又都有各自相对独立的伦理要求,即是说,在符合人类社会共同伦理准则的基本前提下,每个社会生活领域的具体伦理要求是各具特色、各有内涵的。特定领域的具体伦理要求,体现着特定行业的特色,在其他领域并不一定适用—经济领域的商品交换活动要遵循三条重要伦理原则:等价交换、讲求信义和诚实无欺,这些规则是在商品交换活动中必须遵守的,在其他活动中就不适用,师生关系就不能讲等价交换,而在军事上就不可能对敌人讲诚实。这种个性化的行业性伦理要求或规范,是某领域(行业)区别于其他领域(行业)的重要标志,也是某领域能成为社会生活专门领域的前提,它的存在具有必然性。20世纪60年代以后,各种应用伦理学如雨后春笋般兴起,现代社会各个专门领域的伦理规范不断出台,这更有力地证实了个性化的行业伦理的存在。在t定社会条件下,不同社会领域既遵循一些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共同伦理规范,又有着体现本行业特色的行业伦理准则。这是讨论教育伦理特性间题的一个大前提。既然不同社会领域都具有一些特定的伦理标准,那么,作为特殊社会活动的教育领域也必然存在着自己的伦理标准和道德前提。

  第二,不同区域的教育活动之伦理基础的异同。

  伦理道德具有社会历史性,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理。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善恶观念从一个民族到另一个民族,从一个时代到另一个时代变更得这样厉害,以致它们常常是互相直接矛盾的。”这就是说,善恶观念是不断变化的,变化的原因就是社会历史条件。教育善恶观念和标准也是如此。对同一教育现象,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阶级、不同种族和国家的人常常会有不同的善恶是非评价。既然如此,教育活动还存在什么共同的伦理前提和道义精神吗?应该说,有差异性,但也有共同性,差异性表现为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不同区域教育活动的不同特点,共同性表现教育活动都必须遵循伦理精神。

  教育伦理的共同性,源于教育的基本规定性。教育作为和人类共始终的`事业,它面对着人类社会的永恒问题,即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这是教育的基本问题,教育必须尽力解决这一问题,使自然个体社会化,为个体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创造条件,同时,通过个体社会化而实现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教育的基本价值在于它是人类文明发展、完善的社会形式,是个体生存、发展、升华的重要途径。教育的这种基本价值,是教育成为教育的根本,也是教育伦理的出发点。不同时代、不同阶级、不同地域的教育尽管有各种不同的内容和形式,但它们总要以自己的形式体现教育的基本规定性,总要面对共同的基本问题来提出伦理要求,从而也就必然具有共同性。教育伦理正是基于教育基本问题而形成的伦理约定,是教育活动的基本前提。

  二、教育伦理:教育世界的规范

  这是教育伦理之本质的、核心的问题,是教育伦理研究的最终归结,因为这个问题是研究教育伦理的终极目的。在复杂的理论探讨中必须时刻明确,教育伦理是调节人们之间教育活动关系的行为规范,探讨教育伦理的目的最终在于明确教育伦理是教育世界的规范,在于为教育世界建立规范。作为对一定社会教育活动关系的伦理化反映,教育伦理就是调节人们之间教育活动关系的一种行为规范,它规定着人们在教育活动中应该怎样来处理教师与学生、教师个体与教师群体、教师与教育领导者、教师与学生家长、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等之间的关系,通过设定一定的善恶标准,规定人们在教育活动中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

  教育伦理成为规范是教育世界各种关系的必然产物。人们的一切教育行为都是人与教育条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条件的关系主要是人与物化条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是一个教育成员之间的复杂关系。只有有效地调节和处理这种关系,才能保障教育活动正常而有效地进行,达到教育世界活动的目的。教育活动中人们之间的关系调节有两种基本方式,即教育法制、教育政策、教育制度等政治规则的调节和伦理道德、习俗等非政治制度的调节。教育法律、教育政策、教育制度等政治规则对人们教育关系的调节具有首要的意义,同时,教育伦理调节也是不可或缺的。因为政治的规则对人们教育行为的调节范围、程度和效果都是有限的,离开一定的伦理约束和教育主体的道德自律,特别是离开了教师主体的道德自律,没有任何法律和教育制度能够有效地对所有的教育行为进行调节。

  教育伦理规范具有价值属性。教育伦理作为调节人们之间教育活动关系的行为规范,与一般的教育活动规范不同,它是一种善恶规范,是一种价值取向,它以善恶为尺度去规定人们哪些行为是应当做的,哪些行为是不应当做的,引导和约束人们教育行为应以善律教的价值取向,从而保障教育活动的有序进行,以实现受教育主体的全面发展。

  教育伦理规范具有自律性。教育伦理是教育主体内化的规范,即教育规范作用的发挥依赖于教育主体内在的自律。只有当一种教育伦理规范被人们真心诚意地接受,转化为主体一种自我的意志和信念,形成一种良心时,才能得到有效的实施。作为一种内在的善恶规范,教育伦理对人们教育行为的调节是非强制性的。它不像法律那样,通过一种强制性的实施机制来约束人们的教育行为,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它是通过社会舆论、教育引导和自觉地方式来唤起人们内在的道德良知,促使人们自觉地去调节教育活动中相互之间的关系和行为。

  教育伦理规范具有多样性。教育活动中,人们之间的关系是多层次、多方面的,教育伦理对教育活动关系的调节也是多方面的:就教于世界的现实教育活动而言,教育伦理规范要至少关乎五个方面:第一,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学业务的调节,如教师个体与学生个体之间的关系、教师个体与学生群体之间的关系、教师群体与学生个体和群体的关系等等,如尊师爱生、民主平等就是这种关系的调节规范;第二是教师之间工作关系的调节,如教师个体与教师群体之间的关系,教师的这一群体与另一群体之间的关系,如关心集体、尊重同事、团结互助就是这种关系的调节规范;第三是教师教学和科研工作中的矛盾关系,其调节规范有严谨治学,勇于探索等;第四是普通教师与教育工作领导者之间的关系的调节,如关心教师、民主管理、强烈的责任感等是其调节规范;第五是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的调节,如尊重家长、爱护学校、主动联系、相互配合等是这种关系的调节规范。

  三、教育伦理:把握教育世界的实践精神

  教育伦理是一种实践精神。教育伦理对一定社会教育活动关系的伦理化反映是在人们的客观教育活动过程中实现的,也是在客观教育实践过程中产生和形成的。人们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形成了现实的教育关系,也就产生了种种教育矛盾和冲突,为了调节这些矛盾和冲突,使教育活动按照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要求的既有目标,去有序、高效地进行,这就产生了一些行为规范来约束彼此行为。这些规则通过教育实践的不断攀炼和推广,逐步为人们所认可,并被固定下来,进而转化为人们内在的一种自律意识,也就构成了一种现实的教育伦理。同时,随着教育实践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教育实践方式的变化发展,教育伦理的内容和形式也相应地变更和完善。因此,教育伦理不仅是调节教育活动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也是教育主体把握教育活动的实践精神,它确定着教育主体对教育价值取向的选择,体现着教育主体行为的精神态度,是主体把握教育活动的特殊方式。

  1、教育伦理把握教育世界的性质

  教育伦理把握教育世界是价值把握,使教育活动满足人的生存发展和社会的需要,促进人格完善和发展。教育主体包括教育者、被教育者和社会。教育总是,自觉的有目的活动,人们在进行教育活动之前,对于把受教育者要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有了预期的理想,据此组织教育活动,使受教育者走向预期的理想,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在提出和论证教育目的的过程中,对努力实现什么,舍弃什么,就要根据主体对教育的需要,依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念,就要在各种目标之间进行比较、权衡和选择,从而提出自己的教育目的,进而进行教育活动。教育活动的价值选择就是由一定的教育伦理意识所规定,或者说教育伦理就是体现在人们教育活动目的中的价值精神。

  2、教育伦理把握教育世界的路径

  教育伦理把握教育世界是通过对教育主体的把握和对教育课题的把握实现的。

  第一,从对教育者和社会主体的把握看,在不同社会关系和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人们,各自根据不同需要,按照自己的期望和人才价值标准,去确定教育活动的意义:或教育的经济价值,或教育的政治价值,或教育的文化价值等,都是教育伦理的价值精神的不同表现。正确的教育伦理能引导教育主体作出合理的价值选择,促成教育行为获得最佳效益和最有利于人的发展行为。

  第二,从对受教育者个体的把握看,受教育者个体随着经验的增长,自我意识的发展,对于自己应成长为什么样的人,进行自我选择、自我设计,提出自己的理想目标。他们在进行自我选择和设计时,必须依赖于一定价值原则,如主体性原则、全面发展原则、社会需要原则等,这些原则是指导受教育者进行教育活动的基本实践准则。

  教育伦理是教师主体在教育活动中的精神态度。这种主体精神态度,如勤奋、敬业、进取、奉献等,不是基于一种利益原则,而是主体对自己意志、品德和行为的一种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促进教育活动高效和优化的一种意识。这是一种伦理精神,这种伦理精神主要是针对教师自身教育行为的一种品性要求,它调节教师自身的教育行为方式,激发教师内在能动性的发挥,从而促进教育活动优质高效地进行。支配教师主体教育行为的这种伦理精神,来自于两个方面:

  第一,是教育活动的客观要求,是教育职业特点和教育活动方式对教师主体精神和行为的一种要求。譬如勤奋、进取精神是体现教育职业特点的基本伦理精神,为人师表、敬业、奉献是教育职业活动方式的美德,这是因为教育职业本身就责成一个教师孜孜不倦地提高自己,随时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量。教育职业要求人们依靠勤奋来实现教育活动的目的,教育职业要求人们的教育行为要“精”,而达于精的方式就是“敬”。专注事业,勤于探究,才能精益求精,才能适应教育职业化的要求。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人才市场的竟争要求人们必须具有开拓进取精神,否则,就会被淘汰。

  第二,使教育主体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制约。教育伦理精神是教育主体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教育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状态。勤奋、进取、敬业、乐于奉献等积极的伦理精神,是积极进取人生观和追求自我完善和发展的价值观在教育活动中的具体表现。

  3、教育伦理是把握教育活动的特殊方式。这种特殊的把握教育活动的方式,是从教育主体的价值尺度出发以善恶标准来约束社会教育活动中的教育现象和人们的教育行为,把社会教育活动区分为两个部分,即善的与恶的、正当的与不正当的、应该的与不应该的。并通过肯定前者而否定后者,确定教育的方向。

  这种对社会教育活动的把握也是一种评价方式,它通过有意义和无意义、有价值和无价值、善和恶等予以评价对象,一要对一定的教育制度和教育行为进行辩护,说明其合理性并认同其存在的价值;二要对一定的教育现象进行贬斥和批判,揭露其非正义性和不合理性。通过这种评价方式,形成一定的伦理环境和道德氛围,促成社会教育活动和人们的教育行为朝着有利于教育的社会价值和人的价值相统一的要求目标发展并进行选择。

  四、教育伦理调整教育世界的特点

  教育伦理在调节的对象和内容上具有特殊性。一般社会道德调节的对象和内容十分广泛,涉及社会生活各个层次和方面,其中主要又是对日常社会生活中人际关系的调节;而教育伦理调节的对象是社会教育领域的生活,调节的内容是人与人之间的教育利益关系,促成人们教育活动的优化。

  教育伦理在道德要求层次上具有特殊性。道德要求有不同的层次,一般层次和高级层次。一般层次要求是对社会全体成员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即社会公德,这种基本的道德标准是不违规、不损人;高级层次要求则是在进一步要求社会中的优秀成员要有一种利人之心,有自我牺牲精神。教育伦理提倡并侧重在高级道德层面上。教师要遵循“廉洁从教”规范,就要求教师要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因为教师职业作业种育人的职业,不能以从事经济活动的心理来从事教育活动,也不要求学生对自己付出的劳动从物质利益上作出回报,而必须自觉培养以事业为重、以学生为重的宽广胸怀。可见,教育伦理的道德要求层次上的特殊性,这是由教育职业的特殊性和教育活动的特殊性质所决定的。

  教育伦理功能和价值上的特殊性。表现在教育伦理具有显著的提高人的价值的特点。

  教育伦理的基本功能是培养人。通过培养人为社会生产服务、为经济服务、为政治服务、为文化服务等等,教育伦理的价值最终要落实到人的培养上,通过培养人去实现教育的经济价值、政治价值和文化价值等。而一般的社会伦理虽然也是培养人,但主要功能和价值不在经济和文化上,大多侧重于政治上,或者是超经济、超文化的。同时,教育伦理作为教育活动中一种道德规范和价值精神,其主要功能和价值之一就是要优化教育发展,通过教育,使人们德、智、体全面发展,提高人的培养质量和规格。

  五、结语

  一切社会、一切社会行为都需要伦理的约束,教育世界、教育行为同样、而且更需要伦理的约束。研究教育伦理,对于研究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中国高等教育乃至整个中国教育事业,建立合理、和谐、优质的中国高等教育和中国教育,无疑利于国民、利于民族、利于社会、利于中华文化的发展。

相关文章

试题库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优秀3篇)

传统化的出题方式,需要多个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专家,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通过对教学大纲的反复推敲,根据大纲要求组织试卷,最后做出一份满足考试要求的试卷。这种出卷方式工作量巨大,而且在试卷难易程度、试...
论文2015-01-01
试题库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优秀3篇)

浅谈双连拱隧道施工技术与施工方法(最新3篇)

随着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建设的发展,双连拱隧道由于其不仅能满足上、下行车分离的要求,而且具有接线难度小、占地少、环境保护好,在平面线路、洞口位置等选择的自由度大的特点,在500m以下的短隧道设计中已普遍...
论文2013-09-01
浅谈双连拱隧道施工技术与施工方法(最新3篇)

浅谈初中英语词、句、文双向教学方法 论文(通用3篇)

英语课堂教学中现存的问题之一是词汇教学。如何更好地教授词汇是英语教师应该研究的一个课题。 &nb...
论文2017-03-03
浅谈初中英语词、句、文双向教学方法 论文(通用3篇)

以失败为话题议论文(通用3篇)

以失败为话题议论文(一)《成功与失败》世间所有事物的结果无非只有两种,一种是成功,而另一种就是失败。失败可能是人人都不愿得到的结果,但是失败也能激发人的毅志,使人慢慢走向成功,而成功是人人都想得到的成...
论文2015-06-05
以失败为话题议论文(通用3篇)

初中教师师德论文【推荐3篇】

教师自身行为的道德规范,直接和间接地影响学生和社会,对于学校工作的和谐开展、社会新人的培养和社会进步的推动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加强师德修养是十分必要的。接下来小编整理了初中教师师德论文,欢迎阅读!  ...
论文2018-02-05
初中教师师德论文【推荐3篇】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与建筑造价的论文(优秀3篇)

1.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和建筑造价之间的关系 建筑工程造价是在整个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所需要花费的资金的总和,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之前企业和施工单位就需要对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需要花费的资金进行一个大体...
论文2014-01-07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与建筑造价的论文(优秀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