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专会计毕业论文范文(最新3篇)
大专会计毕业论文范文 篇一
标题:大专会计专业学生就业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对大专会计专业学生就业状况进行调查,并分析了影响其就业情况的因素。调查结果显示,大专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率较高,但就业质量和薪资水平相对较低。本文提出了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对策,包括加强实践能力培养、拓宽就业渠道、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等。
关键词:大专会计专业、就业状况、调查、对策
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行业需求量不断增加,大专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也越来越广阔。然而,现实情况却不尽如人意,许多大专会计专业学生在毕业后面临着就业困境。本文旨在调查大专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状况,分析影响其就业情况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正文: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某大专会计专业学生进行了调查,共收集了200份有效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专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率为80%,相对较高。然而,就业质量和薪资水平相对较低,仅有30%的学生月薪超过3000元。
分析发现,导致大专会计专业学生就业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 实践经验不足:许多大专会计专业学生在校期间缺乏实践机会,无法真正掌握会计实务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就业渠道单一:大专会计专业学生主要通过校园招聘和中介机构寻找就业机会,就业渠道相对狭窄。
3. 缺乏综合素质:大专会计专业学生在就业竞争中往往面临与本科学生的竞争,但由于综合素质相对较低,导致竞争力不足。
为了提高大专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本文提出以下对策:
1. 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学校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鼓励学生参与实习或校外实践活动,提升其会计实务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拓宽就业渠道: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校企合作项目,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同时,学生也应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招聘活动,拓宽自己的就业渠道。
3. 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学生应注重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等。同时,还应不断学习和更新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职业竞争力。
结论:通过对大专会计专业学生就业状况的调查和分析,本文认为加强实践能力培养、拓宽就业渠道和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是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有效对策。希望本研究能为大专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大专会计毕业论文范文 篇二
标题:大专会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对大专会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建设的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调研结果显示,大专会计专业学生在职业道德建设方面存在一些缺陷,主要表现为道德观念不够强烈、职业操守不够严谨等。本文提出了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建立监督机制等对策,以提高大专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
关键词:大专会计专业、职业道德、调研、对策
引言:职业道德是会计专业学生必备的素养之一,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然而,大专会计专业学生在职业道德建设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旨在调研大专会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建设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正文: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某大专会计专业学生进行了调研,共收集了150份有效问卷。调研结果显示,大专会计专业学生在职业道德建设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 道德观念不够强烈:部分学生对职业道德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
2. 职业操守不够严谨:部分学生在实习或工作中存在不负责任、不认真细致等问题,缺乏严谨的职业操守。
3. 缺乏职业道德教育的机会:学校在职业道德教育方面的投入不足,缺乏相关的教育机会。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对策:
1.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学校应加强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开设相关课程或专题讲座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提高职业道德意识。
2. 建立监督机制:学校和企业应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对学生的实习或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不良职业行为。
3. 提升师资水平:学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和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职业道德教育服务。
结论:通过对大专会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建设现状的调研和分析,本文认为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建立监督机制和提升师资水平是提高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有效对策。希望本研究能为大专会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大专会计毕业论文范文 篇三
毕业论文题目: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1 管理会计教学的现状分析
管理会计是一门应用型新兴学科,目前在许多高校,它已经被列为财务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但就我国管理会计在实践
中的应用广度与深度而言,目前我国高校管理会计的教育已经不能适应企业管理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相关统计表明,目前我国管理会计的人才缺口约有300多万。依据我国高校的管理会计教学现状,管理会计课程在实践化的过程中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具体体现在课程的内容设置不合理、课程教学缺少经典案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尚不健全、考核方式传统单一等方面。
1.1 课程的内容设置不合理
目前高校使用的多数管理会计教材均以传统的管理会计内容为主,主要包括变动成本法、本量利分析、经营预测与决策、标准成本法、全面预算等内容,只有部分教材浅显地涉及了近年来管理会计发展的新领域,如作业成本法、经济增加值、平衡计分卡等内容。而关于其前沿学科中如代理理论、组织行为学等相关内容却很少涉及。同时,由于管理会计同传统的财务会计课程内容存在重合现象,如成本会计在管理会计中也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多数高校在课程设置上删减了管理会计课程中的这部分相关内容,由此导致了各学科间系统性紊乱。此外,目前的管理会计课程在内容上未能与时俱进,体现管理会计职能的拓展,缺少目前先进的数据处理软件的相关应用问题。
1.2 课程教学缺少经典案例
由于我国的管理会计教材多是依据西方管理会计体系编写的,在实践中,这些教科书上的方法并不能完全适用于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比较好的管理会计的案例大都来自国外,缺乏适应性,而一些由我国企业在长期经验
积累中创造的实际运用方法,并没有在管理会计的课程教学中被采用。
同时,在管理会计的课堂上,教师主要以课堂授课的方式为主,仅仅是对课本知识的梳理和讲解,很少采用案例教学、课堂讨论交流的方式,这不利于学生对本课程兴趣及课堂积极性的开发。
1.3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尚不健全
我国管理会计的后续教育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诸如尚未推行管理会计职业化资格证书考试
、尚未建立完善的管理会计师资格认证制度等问题。目前国际上针对管理会计的资格考试,如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证(CMA)在我国尚缺乏普及,知名度不高,报考的人数较CPA偏少。由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欠缺,我国高校目前也缺乏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管理会计实践经验的教师,从而很难在学生中有效开展管理会计实践活动指导。
1.4 考核方式传统单一
在管理会计的课程考核方式上,目前我国高校还是较多地采用传统的期末笔试考试形式,这样容易促使学生产生平时不学习考前突击复习的消极应试心理。这样,即使在课程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由于是凭借短时记忆,学生们并不能真正掌握和理解这些知识。
2 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构想
2.1 进一步完善教学改革机制
在这一方面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做法,调动全社会的力量积极参与到管理会计的课程教学改革中来,搭建校企合作的平台,建立高校与相关企业间的定向合作关系。这种方式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实际接触到企业管理会计的实际工作,切身体会和理解管理会计的职能,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将高校人才培养的重心转移到实践创新能力上来。
2.2 开展多元化的授课方式,增加案例和软件化教学
管理会计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它的教学重心应该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应用能力。通过在课堂上加入引导性案例的形式,能够使学生们带着问题去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将效果证明性案例插入到教材章节中,则可以增强教材的生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采用方法应用性案例教学的方式,则可以借助高度简化的案例贴近实际,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本文将在第三部分详细阐述案例教学在管理会计教学应用中的意义。
此外,通过增加软件化教学的方式,能够丰富管理会计的授课内容,使得授课方式更加多元化,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跟上时代的步伐。如教会学生如何运用ERP财务软件及Excel来进行数据处理,正确快速地计算出净现值、内含报酬率等指标,既可以避免复杂的计算、节省时间,同时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日后更加高效地进行企业预测决策、控制、规划、业绩评价等实践活动服务。
2.3 提升教师队伍的素质
面对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高校在教育活动中应加强对于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两方面的教学力度,而想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离不开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目前我国的现状而言,由于尚未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管理会计方面的专业型人才不足,各高校管理会计教师队伍的素质还有待提高。可以通过实现人才持证上岗、给予教育工作者更多再学习再深造的机会、加大对于专业型管理会计人才的聘用力度等方式来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
2.4 改革成绩考核制度
我国高校目前的成绩考核方式多偏重于期末笔试考试,这一方式容易忽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了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结合,高校应当改革成绩考核制度。可以依据课程学习进度及社会实际应用需求建设题库,从而使得考试内容与实际工作需求密切集合。在考核周期上应该将期末考试的内容融入到日常教学活动中,使学生随学随用,不断巩固所学知识。在考核形式上可以增加课堂PPT展示、案例分析、小论文写作等方式,从而增强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和自己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案例教学在管理会计教学应用中的意义
3.1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与传统填鸭式教学
模式相比,案例教学更加生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如通过在课堂上加入引导性案例的形式,能够使学生们带着问题去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又如将效果证明性案例插入到教材章节中,可以增强教材的生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通过案例分析,能够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去直面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感觉到在以后自己创业的过程中将会懂得如何正确地做出决策。因此,通过案例教学可以将教学模式多样化,改变学生的角色,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3.2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案例分析的基本步骤是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继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来解决问题。开展案例教学,是将企业的各种真实管理场景搬到课堂上,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可以从当事人的角度进行思考分析,努力寻求提高企业价值的方法。通过分析案例中企业的经验与教训,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增强对理论知识的认识理解,培养自己的判断能力,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和建议,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可以充分拓展自己的思维,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由于案例分析倡导多向性、发散性的思维方式,鼓励学生发散思维,不求唯一答案,从而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及想象力。
3.3 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案例教学的方式要求教师在教学之前要事先对案例进行调查、研究与分析,在这样一种实践化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熟练掌握教材中所授内容,同时又不能仅局限于这些内容,而需要从多方面考虑理论知识的运用。同时,案例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从多角度分析总结
问题。因此,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对管理会计学的教师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能够督促教师不断地学习深造,因而也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