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美术教学内容及特点研究论文(优秀3篇)
校外美术教学内容及特点研究论文 篇一
标题:校外美术教学内容及特点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对校外美术教学内容及特点的研究,探讨了校外美术教学的重要性、内容设置和特点,以及对学生的影响和意义。本研究旨在为教育者和家长提供有关校外美术教学的相关信息,以促进学生的艺术发展和全面成长。
关键词:校外美术教学;内容设置;特点;学生影响
引言
校外美术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对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造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限制了学生的创意发挥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校外美术教学则提供了更多的自由空间和实践机会。本文将通过研究校外美术教学的内容设置和特点,探讨其对学生的影响和意义。
一、校外美术教学的内容设置
校外美术教学的内容设置应当兼顾学生的兴趣和实际需求。首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通过观察和感知真实的事物,学生可以提高对形象和色彩的理解和表现能力。其次,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学生可以通过绘画、雕塑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培养自己的创作能力。最后,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鉴赏能力。学生应当了解和欣赏不同类型和风格的艺术作品,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
二、校外美术教学的特点
校外美术教学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它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学生可以在校外美术教学中亲自动手制作艺术品,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作能力。其次,它提供了更多的自由空间。学生可以在校外美术教学中自由发挥创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最后,它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校外美术教学不仅仅注重学生的美术技能的培养,还注重学生的情感、思维和社交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三、校外美术教学对学生的影响和意义
校外美术教学对学生的影响和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促进了学生的创新和创造力的发展。通过校外美术教学,学生可以不受传统教学方式的限制,自由发挥创意,培养自己的创作能力。其次,它丰富了学生的艺术素养。校外美术教学使学生接触到更多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形式,提高了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最后,它促进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高。校外美术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促进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结论
校外美术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对学生的艺术发展和全面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研究校外美术教学的内容设置和特点,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其对学生的影响和意义。教育者和家长应当重视校外美术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自由空间,促进他们的创新和创造力的发展。同时,我们也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感知能力和审美意识,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和综合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艺术发展和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 王琳. 校外美术教学的内容设置与实施策略[J]. 美术教育,2018(2):33-35.
2. 张伟. 校外美术教学对学生创造力的影响研究[J]. 艺术教育,2019(3):46-49.
3. 李瑞. 校外美术教学的特点及其对学生的影响[J]. 教育研究,2020(6):58-61.
校外美术教学内容及特点研究论文 篇三
校外美术教学内容及特点研究论文
摘要:针对校外美术教学内容进行研究与探索,同一课题采用不同的授课方式,在同一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扩展及延伸,提升课程的有效性,使学生在教学中体会到不同的画种与画法去绘制同一内容及同一课题,充分体会校外教育的自由性和广泛性,达到拓展教学空间及教学思路的目的。促进美术教学的多元化,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能力。
关键词:校外美术;教学特点;多样;创新
一、探究校外美术教学特点
1.美术教学的多样性
美术教学的范围广泛,美术是集欣赏、艺术设计、手工制作、绘画手绘、装饰等于一体的多元素的学科。美术教学重点在于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与价值观。美术是思想与情感的表达。
2.美术
校外美术课堂开设的课程丰富多彩,含国画、油画、版画、沙画、水彩、水粉、面塑等多种类、多元素的课程,这些对学生进行了全面的培养,是对美育的要求的一种完美体现与表达,使艺术内容与表现方法达到统一。既能使学生钻研艺术内容,加深理解,又能使他们了解艺术的表现方法,掌握表现的技能和技巧。
二、校外美术不同授课形式的结合与实施
1.用水粉课、线描课、蜡笔课不同形式表现秋天
在校外美术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秋天的颜色,根据季节的特点发现秋天的美丽,同时将秋天这一主题课—树叶的学习方法进行系列的同一课题不同教学方法的尝试。开展《树叶拓印画》《树叶纹理黑白画》《树叶上的小瓢虫》系列课程,用水粉拓印树叶的形式,重点在于让学生学会观察及分析树叶间不同的纹理,根据树叶的不同的纹理特点,用黑白画线描的形式描绘并装饰,重点在于提升认识并学会用点、线、面的形式表现画面中的黑、白、灰,采用树叶及昆虫相结合的形式,用蜡笔进行树叶画法的系统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树叶画法的印象,从树叶画的拓展到树叶的黑白画、到树叶上的小瓢虫,再到稻草人一课,作为秋天的色彩系列教学内容。《树叶拓印画》一课用水粉拓印的形式将树叶拓印在纸上,同时通过不同的颜色组合形成美丽的画面;《树叶纹理黑白画》一课,用线描的形式进行树叶的描绘,学会观察,从整体到局部,同时用黑白画的形式进行树叶的装饰,体现画面的黑白灰,将画面统一;《树叶上的小瓢虫》一课,将树叶一课同秋天的小瓢虫相结合,用蜡笔上色的形式进行描绘,将前两节课所学的绘画知识在这一课中进行升华,同时考察了学生前两节课的学习成效,达到用不同形式进行展现的目的。通过三节树叶课的.学习,学生对树叶的基本轮廓、树叶的纹理走势、树叶的不同质感进行了分析与总结、感受与探索,将美丽的秋天表现在自己的画面中,充分体现了感受—认知—表现的过程。通过同一课题不同授课方式方法的学习,将树叶这一课题进行了扩展与延伸。
2.用手工剪纸课、刮画课、蜡笔水粉结合课的不同形式表现狮子
在校外美术教学中,尝试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与题材学习狮子的表现形式。第一课先用手工课的形式对狮子进行造型;第二课采用刮画的形式,通过观察狮子的照片、分析狮子的动态关系及关注狮子生活的环境进行学习;第三课用蜡笔和水粉笔进行学习。在这一课题上,学生体验了多种绘画表现语言。通过三节有关狮子的课程的学习,学生对狮子的造型、狮子的动态以及画面的整体造型有了深入的认识,从画面的效果看有了明显的提高,通过有关狮子的同一课题,用不同方法进行教学,学生的绘画能力及绘画兴趣得到充分调动,通过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和接触了许多新的绘画方式,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3.用线描课、绘画与手工相结合课、彩泥制作课的不同形式表现青花瓷
在校外美术教学中,尝试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与题材学习青花瓷的表现形式。中国的青花瓷在唐宋开始萌芽,到了元代后期,由于国际上对青花瓷的大量需求,并且得到了来自于波斯的优良青花料苏麻离青,中国的青花瓷器才开始成熟并被规模生产出来。第一课,采用简单的单色线描及一次性餐盘的形式进行教学,重点学习单色线条在画面中黑白灰的变化,利用一次性圆形餐盘,在盘子上设计鱼形的纹样,单鱼、双鱼等,利用点线面的结合形式丰富画面内容;第二课,采用设计、绘画、剪、贴的形式进行绘画,重点学习青花瓷的纹理特点。通过青花瓷课的学习,学生对青花瓷的历史、表现形式及美感从不同的形式进行表现,从简单的绘画到剪纸,到手工装饰进行了多种方式的学习与体验,在课堂中改变了单一的绘画形式,提高学生对青花瓷花样的理解,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同课不同教学方式的教学方法,在提升学生绘画能力的同时,教师也提高了自己的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余洋.中小学美术教学论[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
[2]钟启泉,崔允淳,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