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师范美术教育课程设计与中小学美术课程接轨的论文【优选3篇】
高校师范美术教育课程设计与中小学美术课程接轨的论文 篇一
标题:高校师范美术教育课程设计的重要性及实施策略
导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美术教育在中小学课程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为了使高校师范美术教育与中小学美术课程接轨,我们需要重视课程设计的重要性,并制定相应的实施策略。
课程设计的重要性:
1.适应社会需求:艺术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更是为了培养创造力和创新思维。通过合理的课程设计,可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于美术教育的需求。
2.提高教育质量:课程设计是美术教育的基础,合理的课程设计可以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使他们成为有创造力和创新思维的艺术人才。
3.加强师资培养:通过课程设计,可以提高师范生的教育能力和专业素养,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教授中小学美术课程。
实施策略:
1.加强师资培养:高校应注重培养师范生的艺术教育能力,提供专业的教育培训课程,帮助他们理解中小学美术课程的要求,并掌握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2.制定符合实际的课程标准:高校师范美术教育课程应根据中小学美术课程的需求制定相应的课程标准,确保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相匹配。
3.建立合作机制:高校与中小学之间应建立紧密的合作机制,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研究和制定美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4.注重实践教学:高校师范美术教育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供学生与实际教学环境接触的机会。
结论:
高校师范美术教育课程设计与中小学美术课程接轨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为社会培养创造力和创新思维的艺术人才。通过加强师资培养、制定符合实际的课程标准、建立合作机制和注重实践教学等实施策略,可以有效地实现高校师范美术教育课程与中小学美术课程的接轨。
高校师范美术教育课程设计与中小学美术课程接轨的论文 篇二
标题:高校师范美术教育课程设计中的问题与对策
导言:
高校师范美术教育课程设计与中小学美术课程接轨是实现整个美术教育体系协调发展的重要一环。然而,在实际的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也面临一些问题。本文将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问题一:课程内容与实际需求不匹配
在目前的高校师范美术教育课程设计中,存在着一些理论性过多、实践性不足的问题。这导致师范生在教学实践中难以应对实际需求,无法很好地教授中小学美术课程。
对策一:制定实用性强的课程标准
高校应根据中小学美术课程的实际需求,制定实用性强的课程标准。这样可以确保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相匹配,师范生在课程设计中能够掌握适宜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巧。
问题二:师资培养不足
由于师范美术教育的特殊性,高校师范美术教育课程设计需要配备高水平的师资力量。但目前存在着师资培养不足的问题,导致师范生在教学实践中缺乏相应的指导和支持。
对策二:加强师资培养
高校应加大对师范生的师资培养力度,提供专业的教育培训课程,帮助他们理解中小学美术课程的要求,并掌握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同时,高校还应加强与中小学教师的合作,提供实践教学的机会和指导。
问题三:课程评价体系不完善
在高校师范美术教育课程设计中,课程评价体系相对薄弱。这导致师范生无法对自己的教学效果进行准确的评估和改进。
对策三:建立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
高校应建立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包括对师范生的实践教学进行评价和指导,对教学成果进行定期评估和改进。这样可以提高师范生的教学能力和教育素养,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教授中小学美术课程。
结论:
高校师范美术教育课程设计与中小学美术课程接轨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任务。通过制定实用性强的课程标准、加强师资培养、建立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等对策,可以解决课程内容与实际需求不匹配、师资培养不足和课程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实现高校师范美术教育课程与中小学美术课程的接轨。
高校师范美术教育课程设计与中小学美术课程接轨的论文 篇三
高校师范美术教育课程设计与中小学美术课程接轨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高校师范美术教育课程设计课程标准中小学美术课程
论文摘要:我国高校师范美术教育课程的编写逐渐从单一的绘画,向多门类、多方面、多层次发展,结合高校师范课程,所培养的应是走进学校的美术教师,而现阶段高校美术课程设置与中小学美术课程脱节较严重,这就要从高校的课程设置着手,调整高校师范美术的课程结构,加强教学实践,使其与基础美术教育课程相接轨。
美术课程设计,通常是指学校设置美术课程类型和对不同的美术类型课程的教学目的、内容、进程、评价等设计的总体方案。
1、高校师范美术教育课程的教育目标和意义
高校师范院校承担着中小学的师资培养任务。因此,做一个热爱美术教育事业、甘当人梯的普通老师是师范类高校的教育目标。其次,其专业设置面广,无论是国画或是油画,无论是实践还是理论,无论是工艺还是实习等均为必修课,其目的是使师范生根据教学目的及其特点,全面掌握美术知识和技能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高师课程设置应该以各门美术技能专业为主,与教育学、心理学、中外美术史等相结合,形成立体交叉思维、教育模式。
通过自己的实习,发现在中小学美术课堂中折射出的问题更严重。走进中小学的课堂,发现现在的中小学除课堂正式教学外,兴趣班开设的也较多。除了素描色彩之外大多都有版画、泥塑、陶艺、书法、篆刻、手工制作、拼贴、剪纸,小学还有儿童画创作课。
2、怎样使高校美术教育与中小学美术教育相接轨呢?
(1)首先大学教学与课程设应该与社会的发展及教学的更新相适应。课程设计应紧追时代的发展的步伐,课程的开设应具有鲜明的预见性,把学生培养成多元化的全能人才,以适应社会的发展。所以,大学应该不断地进行课程更新以切实与中小学美术教学相配套。比如,开设一些多媒体、手工的操作实践课、vidio(影视制作)、电脑设计课,学习flash动画等相关课程。针对小学涉及一些手工制作、拼贴、剪纸,儿童画创作等课程。这样高校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将来才能运筹于中小学美术教育这片领地。
除了教学设施与方式要配套外,还要提高美术学科大学生的综合素养。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要在力求精通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拓宽知识面,适应当今对基础教育理论的扩充,以最大限度地扭转美术学科大学生综合素质低的这一现状。
(2)调整高校师范美术教育课程结构,加强教学实践
a、要修订高校师范美术教育专业的`课程目标
综观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现行的美术教育课程计划,可以发现高校美术教育课程仍偏重技能性训练方面的内容,如造型表现训练的课时占很大比例;美术创作至今仍然是师范类毕业生的重头戏,也是评价其能力的重要标准。很明显该课程计划还是以培养专门从事艺术作品创作的艺术家为方向的,仍然保留着专业美术院校课程设计的痕迹,在目标上有大同小异之感。现在把美术创作定为是评价毕业学生能力的课程科目,就不如改为以美术课堂教学的形式来评价学生的能力,更符合《标准》对美术教师素质和能力的要求。
因此,高校师范美术教育的课程目标的制定,应该注意这些方面问题:既注重以美术教育学科为中心,又要兼顾实用艺术、综合艺术和人文知识的教育;既要注重各类艺术的审美和艺术表现过程的教育,又要兼顾基础技能的训练;既注重比较宽泛的艺术学科知识的教育,又要兼顾学生独特美术个
性需求的发展。同时,还必须对学生从事美术教育必需的教学组织、实施和教育科研的能力进行培养和锻炼,使高校师范美术教育的课程目标清晰化,才能够设置出适应当前中小学美术课程改革要求的课程体系,才能防止高校师范美术教育办学方向偏离轨道。b、重整高校师范美术教育的课程体系,加强教学实践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高校的美术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很大程度上偏向专业美术院校的课程设计,多以专业画种或美术门类为设置主线。高师教育是以多门课程为基础,技法课和理论课相结合,与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相互结合、渗透、融会的一种学科。
这样的体系难以与《标准》[1]的目标要求、课程结构和内容相适应。对于美术教育专业的教学实践尤为重要。《课程标准》[3]指出“学习内容应适应高中学生的实际能力,不宜过高、过难,过于专业化”。《标准》规定的美术课程,其内容和量及涵盖的面更为宽阔。教师除了应具有造型艺术的知识及技能外,还涉及了实用艺术、表情艺术和综合艺术的知识。所以,高校师范美术教育的课程体系应该减少单独开设的技能课程的门数,把一些技能课程、史类课程和相近课程进行合并,以确保有课时空间来调和课程结构。合并后的技能课程其知识性、体验性的掌握,比技能性掌握更重要。如版画与雕塑、油画与水彩,其体验的过程比技能的掌握更重要;技能传授,教师的演示比口述更重要。比如说有48学时的雕塑课程或48学时的版画课程,那在这个时间里能够培养雕塑艺术家、版画艺术家出来吗?不能。
3、通过课程调整对高校师范美术教育体系的要求与建议
通过课程的改革调整使高校课程同基础教育美术课程接轨,这就要求高校师范美术教育的课程体系应走出过于专门化的美术教育,尤其是专门技术化的狭小天地。从纯艺术领域到实用艺术领域,从理论领域到技术领域,从审美领域到创造领域,从普通教育领域到艺术教育领域都应涉及,从而建立一套完备的课程体系,使其更加完善与发展。
由于调整后课程体系容量大,在课程内容的难度上和教学方式、教学方法上要与专业美术学院拉开距离,从而才能保证教育科目的课时和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常锐伦:《美术学科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钱初熹:《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2月版次
[3]钟启泉:《课程与教学论》,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5月版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