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德育论文【优秀3篇】
中学德育论文 篇一
标题:培养中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
在现代社会中,中学德育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中学德育不仅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环节。培养中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对于他们的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至关重要。
首先,中学德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道德判断能力。在日常教育中,学校应该通过教育活动和课程设置,引导学生认识到什么是正确的道德行为,以及如何根据不同情况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例如,在课堂上可以通过讨论案例、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辨别是非,提升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
其次,中学德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责任感。学校可以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参与公益事业等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帮助他人和关爱他人的重要性。这样一来,学生会逐渐形成对他人的关心和尊重,培养出积极向上的道德情感和责任感。
此外,中学德育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学校可以通过制定严格的纪律规定,要求学生自觉遵守规则,从小事做起,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同时,学校还可以通过开展班级自治活动,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只有学生具备了良好的自律和自我管理能力,才能更好地遵守道德规范,做一个守规矩、守法律的人。
综上所述,中学德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学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道德判断能力,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责任感,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只有这样,中学德育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品德高尚、有责任心的青年人。
中学德育论文 篇二
标题:中学德育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作用
中学德育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学校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术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通过中学德育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首先,中学德育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良好品德。学校应该通过开展道德教育课程和活动,让学生了解道德规范和道德价值观,培养他们的道德修养。例如,可以通过教授经典文化、讲述先进事迹等方式,引导学生向优秀的人物学习,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只有学生具备了良好的品德,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才。
其次,中学德育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学校应该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的需要和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让他们了解社区的需求,懂得为社会作贡献的重要性。这样一来,学生会更加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具备良好的公民意识。
此外,中学德育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各类团队活动和课外社团,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协调和沟通。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班级文化节、运动会等活动,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只有具备了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学生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与他人和谐相处。
综上所述,中学德育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良好品德、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中学德育可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学德育论文 篇三
与其他学科相比,德育是看不见摸不着,其效果也是潜在的。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中学德育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学德育是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外部社会要求的道德标准内化为个人品德意识行为的一个过程。赏识教育是一种正面的、积极的教育理念及方法。一方面,在德育中优化了评价功能,能及时明确的褒贬学生的品德与言行,强化其积极方面,消除其消极方面,帮助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另一方面,赏识教育强调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发挥及个体培养。美国心里学家威鲁姆斯认为,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30%,而受激励后,其能力是原先的3-4倍。这表明,获得别人的认同及肯定是人们共同的心理需要,一旦满足就会产生积极向上的源动力。
一、赏识教育的提出及内涵
赏识教育的理念在古代就已见雏形,早在《礼记。学记》中,"教也者,长善而救其者失也".《左传。襄公十四年》善者赏之,过者匡之。在这里"赏"就是表扬、赞赏。近代,我国教育学家陶行知用"四块糖"的故事中也有赏识教育理念的体现,他是中国最早把赏识理念应用于儿童的教育家。赏识教育在我国的推进,源于周弘先生的成功实践。赏识教育是他作为普通的父亲在培养聋哑女儿周婷婷的过程中探索与提炼出的一种教育方法。并且周弘先生将之由家庭教育推广到了学校教育及社会人际关系中。
赏识,是对他人获取正确认识并对其积极向上的方面加以赞赏的行为。赏识教育可以定义为:以鼓励表扬为手段,从孩子的实际需要出发,以尊重孩子价值为前提,唤醒孩子的主体能动意识及自身发展潜能。让每个孩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赏识教育的本质是"爱",是充满生命力和爱的教育。它源于教师内心的爱,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是一种关于自我价值的意识,一种源于其内心的力量。
二、赏识教育融入中学德育的四个支撑点
(一)树立正确的赏识教育理念--理论支撑
第一,正确对待赏识与批评的关系。中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对于有些事情的理解是片面的,理性认识欠缺,自控力与判断力有限,在他们的成长中,行为难免有所偏差。因此,适当的批评同样会激励学生进步,如果一味"赏识"而不敢批评,就会扭曲学生的认识。时间一久,通常会导致学生无法建立正确的是非观,无法接受批评以及未来将会出现的挫折与失败,不利于学生成长。因此,两者相辅相成,不可替代。既要充分赞赏学生的闪光点与成绩,又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度指出其缺点及不足。
第二、赏识要有度,不滥用。赏识教育的实质是教育工作者对受教育者真诚的爱与尊重。赏识的方式是激励与表扬
。如果单纯地只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随意激励,学生会不信任老师,赏识成为一种虚伪的赏识,失去了应有的教育意义,不仅起不到想要的效果,而且还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与自尊心。因此,赏识必须要到位,符合学生实际情况。要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实事求是正确客观分析,根据事实需要进行表扬与鼓励,不能随意夸大和滥用。第三、坚持因人而异。每个学生的个性以及家庭成长背景不一,应从实际出发,综合考虑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外互动、人际交往、个性等因素来运用赏识教育。尤其对不自信、学习困难、性格懦弱的学生尤其要留意。
(二)提高德育教师整体素质--人力支撑
赏识教育的成功关键在于教育者自身的素质,赏识教育既是受教育者不断接受和完善的过程,也是教育者不断成长累积的过程。提高教师素质,首先要维护德育工作者的合法利益,改善其工作条件与生活条件。其次要赋予教师尊严,确保教师保持稳定向上的心态,激发其敬业、爱心的职业道德。再次要给予教师赏识,营造人性化的环境,促进教师心理健康。
(三)建立科学的赏识评价体系--制度支撑
由于受升学率、量化考评等影响,学校最关心的仍然是学习成绩,科学评价应该做到以下几方面:第一,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后,从评价差异中,肯定成绩及闪光点,分析不足,制定学生个性化发展方案,在评价中渗透赏识教育的激励功能。第二,评价目标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建立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共同参与的互评模式,达到量评与质评的统一。第三,评价结果要重视教师在德育过程中的付出,不仅仅将学生考试成绩作为教师晋级评优的唯一标准。此外,不应将评价看做最终目的,而应该看成是促进学生成长发展的手段。
(四)以校园文化为依托,建设和谐校园--环境支撑
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能够陶冶学生情操,使其身心愉悦。因此,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首先,建设学校优美的自然绿化环境,给学生以美感。通过校园美丽的一景一物来感染学生。其次,营造健康向上的校风及教风,加强素质教育,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与质量观,开展师德活动,以生为本,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获得教育。再次,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合唱比赛、诗歌朗诵、画展、讲故事比赛等,给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充分挖掘学生个体潜能力,认识自我,克服障碍,树立信心。最后,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发挥校园文化的凝聚功能。
参考文献
[1]赵娣。赏识教育与中学德育创新[D].苏州大学。2012.
[2]万云波。论赏识教育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2012(3).
[中学德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