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研究论文(优秀3篇)
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研究论文 篇一:提高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效果的策略探讨
摘要:高校体育理论课作为培养学生运动素养和理论知识的重要环节,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果。本文通过分析目前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提高教学效果的策略,包括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运用多媒体技术、采用案例教学等。希望这些策略能够在实践中得到有效应用,提高高校体育理论课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效果;学习氛围;多媒体技术;案例教学
引言:高校体育理论课是培养学生运动素养和理论知识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和健康意识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一些问题,如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内容抽象难懂、教学方法单一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我们需要探索一些有效的策略,以提高高校体育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
学习氛围是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效果的重要因素。在体育理论课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引入有趣的案例、实践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投入感。
2.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如图像、视频、音频等,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3. 鼓励学生互动交流:可以设置小组讨论、辩论等学习活动,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促进知识的共享和碰撞。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在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生动,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具体而言,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运用多媒体技术:
1. 制作教学幻灯片:可以将教学内容制作成幻灯片形式,通过图像、文字、动画等多种手段呈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 使用教学视频:可以利用摄像设备录制教学视频,将复杂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直观的图像和动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3. 创造互动学习环境:可以利用电子白板、网络平台等工具,创造互动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考。
三、采用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一种以实际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学习的实用性和深度。在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进行案例教学:
1. 选择典型案例:可以选择一些典型的实际案例,如体育明星的训练方法、运动损伤的预防与治疗等,让学生通过分析和讨论,掌握相关理论知识。
2. 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解决案例中的问题,提供相关的理论知识支持,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鼓励学生分享经验:可以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实践经验和案例,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和交流。
总结:通过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运用多媒体技术和采用案例教学等策略,可以有效提高高校体育理论课的教学效果。这些策略需要在实践中得到充分的应用和完善,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研究论文 篇二: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高校体育理论课作为培养学生运动素养和理论知识的重要环节,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果。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抽象难懂、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方法单一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本文通过分析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了一些对策,希望能够解决这些问题,提高高校体育理论课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问题;学习兴趣;教学方法;对策
引言:高校体育理论课是培养学生运动素养和理论知识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和健康意识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抽象难懂、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方法单一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我们需要找出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提高高校体育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内容抽象难懂的原因与对策
教学内容抽象难懂是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中的一个普遍问题。其原因主要包括教材内容设计不合理、教师教学方法不当等。针对这些原因,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 教材内容设计合理化: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对教材进行合理的选择和设计,使其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 教师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化: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习效果。
二、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原因与对策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是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中的另一个常见问题。其原因主要包括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式枯燥等。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 丰富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引入有趣的案例、实践活动等方式,丰富教学内容,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投入感。
2. 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与讨论、辩论等活动,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三、教学方法单一的原因与对策
教学方法单一是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中的另一个问题。其原因主要包括教师教学经验不足、教学资源匮乏等。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 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教师可以通过参加教学培训、交流经验等方式,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技能,丰富教学方法。
2. 利用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网络平台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总结:通过分析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我们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提高高校体育理论课的教学质量。这些对策需要在实践中得到充分的应用和完善,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研究论文 篇三
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通过对
湖南长沙十所高等院校30个教学班近一学期公共体育课教学模式的试验调查,探索高等院校公共体育课加强体育理论课教学的现实意义和体育理论教学的重要作用,提升学生对体育课学习的兴趣,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关键词:高等院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改革
如今,国家倡导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因此,作为学校教育一部分的体育教育,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且对学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作为学生接受教育的最高阶段的高等院校教育,则对学生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阶段,大部分学生的学校体育生涯将走向终结,他们将要离开校园,走向社会。因此,既要做到巩固好基础教育阶段的相关体育教育成果,又要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培养自觉进行体育运动的习惯,以期达到终身体育这一目标。按照教育学原理,体育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环节,通过理论教学指导实践运动,在实践运动中发展理论知识。没有理论体系的教育指导或没有实践过程的科学运动都不能视为完整的教育。体育理论课教学作为体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占据着重要位置。通过体育理论课教学,可以使学生学会运动卫生常识、体育运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以及各种预防运动伤病的方法,帮助他们健康的生活。因此,体育理论课学习不仅能够指导学生更加科学的进行体育锻炼,培养学生自觉锻炼的意识,而且对增强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我们以往的体育教学中,往往将实践教学置于主要地位,而忽略了对理论课的教学,且存在着诸多问题,已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新的形势下,高等院校体育理论课教学的研究和改革对体育教育和人才培养具有深远意义。
1、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以湖南长沙地区十所高等院校为研究对象,选择40个教学班(非体育专业)约1500人,调查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及了解程度,明确体育理论教育与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及终身体育间的关系。
1.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大量查阅国内外近些年来有关高校体育理论课方面的资料,学习借鉴其中比较先进的研究成果,为本次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和事实依据。(2)问卷调查法。结合本次研究的目的和需要,以及调查对象的特点,我设计了调查问卷,并对问卷作了相应的信度、效度检验。发放调查问卷1496份,有效回收1294份,有效回收率为86.5%。(3)数据统计法。通过计算机应用统计软件将收集的相关调查数据进行处理,并且对得出的量化指标进行分析。
2、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采用的调查所涉及9项研究分别是参加体育锻炼频率统计、增加体育理论教学内容必要性调查、体育课程开设看法统计、体育理论教学内容看法调查、经过一学期教学后,体育活动认知调查、体育理论教学作用调查、本学期课程安排满意度调查、在教学内容中增加体育知识讲座调查、体育课收获调查。(1)体育理论课教学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影响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教学前,仅18.50%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增加体育理论课教学内容,58.05%的学生对增加体育理论课教学内容没有任何建议或意见,23.45%认为没有必要增加体育理论课教学内容,按照传统教学安排即可。经过一学期的教学,有63.98%学生表示喜欢本学期体育理论课教学内容,并有36.16%的学生将会“科学锻炼,持之以恒”。同时发现经过一学期的教学指导,有超过90.0%的学生根据自身条件主动参加锻炼。(2)体育理论课教学对学生自身素质的影响通过体育理论课教学前后学生锻炼频率及体育课收获度对比,学生自身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教学前,53.81%的学生偶尔参加体育锻炼,一周内至少一次锻炼的学生不足47%。教学后,49.01%的学生认为在体育理论课教学中学到了体育知识与技能:40.82%的学生认为经过体育理论课教学后身体素质得到提高,8.17%的学生认为本学期体育理论课教学内容满足的自身需求:仅有2%的学生认为教学没有效果。通过教学统计,超过90%的学生自身素质明显提高。对比教学试验前学生的平均体育锻炼频率,越来越多的学生增加了锻炼次数,平均锻炼频率提高,学生体育素质平均水平增加。(3)体育理论课教学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影响教学前,71.89%的学生关于体育课程的开设只是听从于学校的安排,没有概念性的认识。经过一学期的教学,84.89%的学生满意教学试验安排,并且95.34%的学生对体育教学中增加理论知识表示赞同。这表明,通过对学生体育理论知识的指导和对体育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绝大多数学生的体育意识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通过教学还表明,经过一学期的体育教学,超过84%的学生肯定了体育理论课教学的作用,加强了对体育精神的理解并对以后热衷于体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结论
(1)适当加强体育理论课教学可促进学生科学体育观念的形成与提高通过制定符合学生特点的体育理论课教学方式,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体育知识,在大脑中形成正确、科学的体育观念,从而从根本上认识到体育运动的意义和价值,感悟到体育所带来的乐趣。有了体育理论课教学的基础,学生在体育实践过程中,能够将感性认识进一步抽象化,进一步体会到体育运动的内在魅力,并且享受到体育带给我们的乐趣,激发学习体育理论知识的动力,自觉全身心的投入到体育运动中去。(2)适当加强体育理论课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在教学过程中,适度加强体育理论课教学,传授体育相关知识,提出趣味问题,激活学生集体中面对同一问题产生的多种疑问,从而引导学生开发思维,共同思考,相互质疑,相互辩论,实现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既开发了学生的思维,又学到了相关的体育知识,潜移默化中激起了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3)适当加强体育理论课教学可巩固和发展学生的运动兴趣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对理论知识的了解、巩固对学生兴趣的形成、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具备一定的体育理论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抽象概括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能力,从而迅速高效的进入学校状态,更快速的掌握运动技能,提高学习效率,增强自信心,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4)适当加强体育理论课教学对学生运动技能的形成起着促进作用运动技能的形成,需经历泛化、分化、巩固和自动化四个阶段。作为学生学习第一阶段的泛化阶段,是我们常说的感性认识阶段,属于认知期;分化阶段身体初步建立动力定型,是由感性到理性再回到感性的学习过程,重要了解运动技能的内在规律。泛化阶段和分化阶段是运动技能形成的基础,在这两个阶段中,如果学生能够具备较好的体育理论知识,不仅有助于对系统的运动技能信息进行统筹分析,而且对运动技能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指导及推动作用。
4、建议
(1)教学观念上:高等院校领导和一线体育教师要尽快转变教育观念,从思想上提高对体育理论教学的重视程度;(2)师资建设上:各高校加强体育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体育理论素养;(3)教学内容上:教材的选择要适当统一、符合实际,教学内容确保系统、科学;(4)教学方法上: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对体育理论知识进行讲授;(5)侧重性上:L将体育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做到各有侧重、合理搭配,进一步实现现代化体育教学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杨成伟,唐峭峻,普春旺.论高师公共体育课理论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9).
[2]吴明智,曾吉,李智伟.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2(4).
[3]高军.对我国高校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的调查与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1).
[4]段长波,刘珂青.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的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7,(15).
[5]夏万峰.普通高校体育理论教学的现状分析[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9,11(5).
[6]张建新.浅析现代大学体育教育[J].科技信息,2009,(35).
[7]高卫哲,张寻.构建体育教学模式若干问题的理性思考[J].成人教育,201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