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操纵的成因、手段及治理论文【优质3篇】
利润操纵的成因、手段及治理论文 篇一
引言:
利润操纵是企业在财务报表中通过人为手段对利润数据进行虚增或虚减的行为。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原则,也扰乱了市场秩序。本文将从成因、手段和治理角度对利润操纵进行探讨。
一、成因:
1. 经济动机: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降低融资成本或满足股东预期,可能会选择利润操纵。
2. 监管不力:监管机构在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审核和监督方面存在漏洞,给了企业利用的空间。
3. 内部控制不严:企业内部控制机制薄弱,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和制衡,容易出现利润操纵行为。
二、手段:
1. 收入操纵:企业通过虚构销售收入、推迟确认收入或隐藏减值损失等手段来操纵利润数据。
2. 费用操纵:企业通过虚增费用、拖延确认费用或转移费用等手段来操纵利润数据。
3. 资产操纵:企业通过虚增资产价值、隐藏资产减值损失或滥用资产减值准备等手段来操纵利润数据。
三、治理:
1. 完善监管机制:加强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审核和监督,提高监管机构的执法效能,降低企业利润操纵的风险。
2. 强化内部控制: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建设,建立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提高内部控制的严密性和有效性。
3. 提高信息透明度:企业应主动披露财务信息,提高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全面性,增强投资者对企业的信任。
4. 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企业应注重长期可持续发展,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增强社会责任感,减少利润操纵行为的发生。
结论:
利润操纵是一种违背财务报告原则的不良行为,其成因主要包括经济动机、监管不力和内部控制不严等方面。而利润操纵的手段主要包括收入操纵、费用操纵和资产操纵等方法。为了治理利润操纵,需要完善监管机制、强化内部控制、提高信息透明度和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等方面的努力。只有通过多方面的治理手段,才能有效减少和预防利润操纵的发生,维护市场秩序和投资者利益。
利润操纵的成因、手段及治理论文 篇二
引言:
利润操纵作为一种违背财务报告真实性的行为,对企业和市场都带来了不良影响。本文将从成因、手段和治理三个方面对利润操纵进行深入研究。
一、成因:
1. 股东压力:企业股东对企业盈利能力有较高的期望,为了满足股东的预期,企业可能选择利润操纵。
2. 绩效考核:企业管理者的绩效往往与企业利润挂钩,为了达到绩效目标,管理者可能会采取利润操纵的手段。
3. 法律法规缺陷:当前的法律法规对于利润操纵的制裁力度不够,给了企业利用的空间。
二、手段:
1. 假借他人之手:企业通过与他人签订虚假合同、设立关联公司等方式,将利润转移给他人,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
2. 财务数据操纵:企业通过虚构收入、虚增费用、隐藏减值损失等手段,对财务数据进行调整,从而操纵利润。
3. 资本市场操作:企业可能通过发布虚假信息、操纵股价等手段,来影响投资者对企业的判断,实现利润操纵的目的。
三、治理:
1. 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利润操纵的立法工作,提高利润操纵的违法成本,增强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2. 强化监管机构的监督:监管机构应加强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审核和监督,及时发现和处理利润操纵行为。
3. 增强企业内部控制: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加强对企业财务数据的监督和管理,减少利润操纵的发生。
4. 加强投资者教育:提高投资者的财务知识和风险意识,增强投资者对企业财务信息的判断能力,减少利润操纵对投资者的影响。
结论:
利润操纵是一种有害的行为,其成因主要包括股东压力、绩效考核和法律法规缺陷等方面。而利润操纵的手段主要包括假借他人之手、财务数据操纵和资本市场操作等方法。为了治理利润操纵,需要完善法律法规、强化监管机构的监督、增强企业内部控制和加强投资者教育等方面的努力。只有通过多方面的治理手段,才能有效遏制利润操纵的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和投资者利益。
利润操纵的成因、手段及治理论文 篇三
利润操纵的成因、手段及治理论文
一、利润操纵的动因
利润操纵的动因主要是企业通过利润操纵最终实现自身利益(经济的和非经济的)的最大化。具体地说:
1、国有企业通过“调高”利润,以“完成”承包利润,通过“凋低”利涧,以“藏匿”利润和资产,达到偷逃税费的目的,或为下年完成经济指标留下空间。
2、上市公司在初次发行阶段,证监会要求公司有连续3年盈利,为了能上市,就需要进行财务包装:在配股阶段,证监会要求上市公司净资产盈利率近3年平均不低于10%,且每年达到6%才能配股,为实现配股,上市公司也要进行财务包装;股票市场流通价格同市场(投资者)对其预期盈利信息密切相关,从而促使一些公司通过财务包装这一"捷径"达到抬高股市价格的目的。
3、为给会计信息使用者以各会计期间前后一致、稳定增长,即所谓的“利润平滑”感觉而调节盈余。有的企业盈余变化很大,给人以不安全的感觉,有的企业损益情况不能与本行业或国家整体经济状况同步,给人以不可理解的感觉。由于人的风险厌恶感,使这类公司在资本市场缺乏吸引力。而管理者为了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让投资者以为企业的业务发展稳健,往往会进行盈余调节,以丰补歉,给人以稳中有升的感觉。
4、由于会计信息的不对称性,经营者无法将他们所掌握的内部信息传递给资本市场(投资者),采取人为调节利润的手段传递信息。
5、在目前资产所有者(出资人)对企业经营者(代理人)业绩评价方法和奖励机制下,公司当局通过操纵,虚盈利润来骗取政绩,捞取经济利益。
此外,行政干预、财务会计主体多元化、社会审计监督不健全也是造成利润操纵的原因。
二、利润操纵的手段
1、从会计确认基础的主观性来看,权责发生制是会计确认的基础,该理论虽然较好地解决了收人与费用的配比问题,但在确认过程中加入了主观的方法,为固定资产折旧、无形及递延资产价值的确认和摊销等加入了主观因素。采用稳健性原则,要求会计人员在反映带有不确定因素的经济业务时要采取审慎的态度,其中夹杂较大成分的主观判断。这种主观性确认可以被企业利用进行利润操纵。
2、从会计计量理论来看,目前的计量理论客观上造成财务成果的扭曲,主观上又常被利用利润操纵。首先是计量单位问题,会计的四大假设之一就是货币计量假设,货币计量本身就具有局限性。一是这一假设是以币值稳定为基本前提,而一旦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会计所描述的财务成果就会受到扭曲,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二是当前有不少尚难用货币计量但对决策有用的信息被排除在财务报表甚至财务报告之外,如人力资源、商誉等无形资产。其次是计量属性问题,目前最基本和常用的是历史成本法,而历史成本由于通货膨胀或物价下跌、技术进步等原因造成重置价值与历史成本差异很大,以此为基础
计算的损益难以提供可靠的信息。一些企业正是利用计量理论的这些问题,在对资产进行评估时故意背离重置价,大幅度增加或减少资产重估价值,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