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几点思考论文(通用3篇)
办好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几点思考论文 篇一
标题:培养创新意识,推动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发展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培养目标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如何办好这一专业,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从加强实践环节、改革课程设置和提升师资队伍几个方面进行思考,以期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首先,加强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校应该加大对实验室建设的投入,提供先进的实验设备和仪器,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同时,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开展校企联合实训项目,让学生能够接触到真实的工程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改革课程设置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另一个重要途径。传统的课程设置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需要根据行业和科技的发展动态调整课程内容。应该增加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相关的课程,如创新设计、科技创新管理等,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创新理论和方法,并通过实践项目锻炼实践能力。此外,还应该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选修课程,培养个性化发展和创新思维。
最后,提升师资队伍也是办好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关键。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保障。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与评价,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同时,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行业背景的专业人士,拓宽教师队伍的来源,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指导和行业经验分享。
总之,办好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需要在加强实践环节、改革课程设置和提升师资队伍等方面下功夫。只有通过培养创新意识,才能推动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发展,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篇二
标题:拓宽就业出路,提升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竞争力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其培养目标之一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技术人才。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变革和科技的发展,传统的就业出路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本文将从创新创业教育、产学研合作和国际交流几个方面进行思考,以提升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竞争力,拓宽学生的就业出路。
首先,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途径。学校应该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投入,开设相关课程,组织创新创业竞赛和项目,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同时,学校还应该与企业合作,提供创业孵化平台和资源支持,帮助学生实现创业梦想。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学生可以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
其次,产学研合作是提升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学校应该积极与企业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开展科研项目和技术转移。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生可以接触到真实的工程问题,学习先进的工艺和技术,提升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校还应该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提高科研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科研机会和平台。
最后,国际交流是培养学生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重要途径。学校应该积极开展国际交流项目,与国外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学生交流和合作研究。通过国际交流,学生可以了解国际化的工程和工艺发展趋势,学习先进的理论和技术,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同时,国际交流也有助于学生拓宽就业出路,增加就业竞争力。
总之,拓宽就业出路,提升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竞争力需要在创新创业教育、产学研合作和国际交流等方面下功夫。只有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就业出路,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为学科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办好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几点思考论文 篇三
办好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几点思考论文
自1994年我校开设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以来,十多年间,我校化工专业蓬勃发展,培养了千余名合格的毕业生。我校化工专业分两个专业方向培养,分别是煤化工专业方向和高分子化工方向,大三第二学期由同学们自愿选报专业方向。据统计,报高分子化工专业方向的学生不足11%,为了了解同学们的想法,我们对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同学们选择专业方向的主要依据是考虑到就业的便利。近年来我国,尤其是西部,陕西、山西、宁夏等地煤化工行业较热,结合我院生学来源,超过一半的学生在考虑就业时倾向回原籍工作,于是参照往届同学的经验,大多选择了煤化工方向,无暇顾及到自身的兴趣。不少同学对这两个方向都不甚了解,对我国化工行业了解甚少,选报哪个方向都无所谓。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反映对专业的培养计划不了解,培养计划在实施过程中课程的设置和安排不尽合理,课程安排有前松后紧的现象。这些不解和困惑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从侧面反映出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建设上亟待解决一些问题。
基于以上分析,我认为我校要培养满足市场需求的化工专业人才应该从下面几点来开展工作。
1 调整培养计划,进行培养规范的整体设计
专业规范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是高等学校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为基础,在改革实践过程中对有关专业的课程体系、知识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相应的参考指标进行整体设计,专业规范对专业人才设定培养规格,拟定培养目标。在高等院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对人才培养规范进行整体设计,是开展专业建设与深化改革的重要入手点[1]。
应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制定化工专业的专业规范非常有必要。自1999年以来,高校外延发展迅速,新增高校、新增专业多了,人才培养难度更大,要求更高。另外,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教育质量呈多元化,亟需制定专业规范,一般高校工科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定位决定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框架。
2 加速进行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认证工作
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性行业,为了让高校能更好的为社会服务,高等院校为化工行业提供主要人力资源,教育部自2006年启动了化工专业认证试点工作,目前已有6个专业点进行了试点工作[2]。化工行业对人才的评价标准和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了解本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现出较好的人文素养。(2)数学、自然科学基础较好,工程基础知识扎实,掌握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掌握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具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专业信息的能力。(3)具备化学与化工实验技能,有工程实践经历,具备计算机应用能力,接受过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方法的基本训练,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术手段分析并解决工程问题。(4)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流利,人际交往能力突出,有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5)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和国际视野。与以上标准相对照,我校在培养化工人才方面还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和不足。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结合行业要求分析,我校化工专业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教师队伍中普遍经历单一,缺乏工程师经历。(2)实践教学环节不完善,学生工程实践能力较弱,创新创业能力不足,学校与工业界联系不够紧密。(3)缺乏对学生的团队精神的系统训练。(4)毕业生的调查与跟踪机制不够完善等。除此之外,缺乏科学的学生考评机制,缺乏毕业生跟踪与反馈体系。因此要针对这些问题,以专业认证为契机,有目的的开展工作。
3 灵活设定培养方向
专业方向的设置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础,开设什么样的专业方向,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专业人才,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否符合社会的需求,这个问题关系到一个专业的前途命运。在充分利用我校资源的同时,在专业方向设置上体现差异,强化特色,做到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在开设专业方向的问题上,要避免与周围同区域、同等水平的院校趋同,以减少资源的浪费,避免在人才培养上出现重复和过度竞争,充分体现差异[3]。
4 优化各级结构,提高培养质量
当前,大学生毕业后难就业已经成为社会主要关注的问题,也是每所高校所面临的最为严峻的挑战。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国家宏观上的一些制度和政策的支持外,高校还应该根据市场所需人才,有针对性的提高培养质量。提高培养质量,既要从宏观上把握高等教育的.结构,明确学校、院系和学科的定位,满足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对高等教育的要求,另外,要从微观上、从学校本身把握高等教育的内部结构,理顺专业结构、学科结构与理论结构,使我们培养的人才和社会需求相一致[4]。
我国的高等教育逐渐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阶段,大学之间的功能也由以前的趋同转向为逐渐分化,这就使得学校的专业定位显得尤为重要。我校化工专业应根据主要生源地的用人需求,将培养的方向和层次准确定位,针对培养什么样规格的人才,满足哪些领域的社会需求等这些问题开展广泛的研究,谨慎决定。此外,认真处理好专业建设中适应与对口的关系,在一般的学校,学生是直接面对市场就业的,应该将专业设置得窄一点,对
口性更强一点[4]。通过以上论述可以看出,要想扩大我校化工专业在西部地区的办学影响力,还需要我们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提升认识水平,根据市场的需求,提高培养质量,能够很好的在地方经济建设中发挥主要作用,扎扎实实做好专业建设工作。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一定会成为西部最具影响力的王牌专业,为我国化工行业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