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本科论文范文模板【推荐6篇】
农业本科论文范文模板 篇一
标题:农业技术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农业技术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并分析其机制。通过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我们发现农业技术在提高农作物产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结构分为引言、方法、结果和讨论四个部分。引言部分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目的。方法部分详细描述了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的过程。结果部分展示了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的结果。讨论部分对结果进行解读,并分析了农业技术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机制。本研究的结果对于农业生产的提高和农业技术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农业技术;农作物产量;影响机制
引言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其发展水平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农民的生活水平具有重要影响。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农业技术的不断创新,农作物产量得到了显著提高。然而,农业技术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机制尚不明确。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农业技术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并分析其机制。
方法
本研究采用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首先,我们选择了几个农业生产发达地区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当地农业技术的应用情况和农作物产量的水平。其次,我们收集了相关的农业技术和农作物产量的数据,并进行了统计分析。
结果
通过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我们发现农业技术在提高农作物产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农业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减少产量损失。其次,农业技术可以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农作物的生长条件。此外,农业技术还可以提高农作物的种植密度和栽培技术,进一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
讨论
农业技术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主要通过提高农作物的生长条件和减少产量损失来实现。农业技术的应用可以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土壤肥力,从而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更好的条件。此外,农业技术还可以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减少产量损失。因此,农业技术的应用对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结论
本研究表明农业技术对农作物产量具有显著的影响。农业技术的应用可以改善农作物的生长条件,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因此,在农业生产中应积极推广和应用农业技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促进农业发展。
农业本科论文范文模板 篇二
标题: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平衡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平衡关系。通过对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本文发现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和冲突,但又是相互依存的。本文结构分为引言、方法、结果和讨论四个部分。引言部分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目的。方法部分详细描述了调查和分析的过程。结果部分展示了调查和分析的结果。讨论部分对结果进行解读,并提出了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平衡的建议。
关键词: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平衡
引言
农业生产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也是对环境影响最为直接和显著的行业之一。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农业生产的扩大,农业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环境保护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因此,研究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平衡关系对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
本研究采用调查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首先,我们对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了解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和环境保护的措施。其次,我们收集了相关的数据,并进行了统计分析。
结果
通过调查和分析,我们发现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和冲突。一方面,农业生产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和破坏,如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导致土壤和水体的污染,农田的围垦和农作物的种植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另一方面,环境保护对农业生产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如农药和化肥的限制使用,耕地保护和生态环境修复的要求。因此,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之间需要进行平衡。
讨论
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平衡关系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的措施实现。首先,加强农业生产的管理和监管,推广绿色农业技术和可持续农业模式,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其次,加强环境保护的力度,保护耕地和生态环境,修复受损的生态系统,提高生态环境的质量。此外,政府、农民和科研机构应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平衡。
结论
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是相互依存的,需要进行平衡。我们应加强农业生产的管理和监管,推动绿色农业技术和可持续农业模式的应用,减少农业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同时,我们也要加强环境保护的力度,保护农业生产所依赖的耕地和生态环境,修复受损的生态系统,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农业本科论文范文模板 篇三
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不足体现
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仍出现较多不足之处,具体如下。
(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制约着农业经济增长
当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这种问题如若不引起注意,则将会在发展之中进一步的制约着农业经济增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制约着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基础设施建设无法达到合理化,有其在整体布局上,致使基础设施建设的计划难以与当地实际发展性相符合。例如河南省栾川县的面子工程,从此事件背后反映出的社会现实,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但尚未农业经济发展起到任何促进作用,还铺浪费,花费了众多建设资金,这种资金的浪费,将会影响其他建设的发展,进而对农业经济起着制约作用。
(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效率低,影响农业经济增长
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开展进程中,出现众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效率低下的问题,就目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而言,其建设的特殊性导致了其在运营过程中的效率普遍不高。尤其体现在贫困地区,受到建设规划,以及农村当地发展的制约,导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难上加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要做好先进科技与技术的引用,另外一方面还要做好相关的监督工作。在国家投资建设中,出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效率低下,从而导致农业招商引资的困难,使得农村第三产业发展不顺,影响农业发展整体形象,既浪费了国家经济资源,也影响了农业经济的有效增长。
(三)政府扶持力度不够,阻碍着农业经济增长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难以脱离政府扶持而独立进行,但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部分地区存在政府扶持力度不够的问题,政府扶持力度不够将直接影响政策的实施,导致政策落实不到位,政策落实不到位将导致农村建设无法进行拓展,管理方法不到位,致使豆腐渣工程屡见不鲜,从而影响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造成农村基础建设无法发挥其原本功能,并桎梏了农业经济的发展与增长。
(四)机械化难以普及,基础设施建设破坏耕地
当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由于各地区农村实际情况不同,因此其规划也存在较大的区别,在整体计划之中,可以看出国家大力发展机械化,以其为减轻农民负担,造福农民,但这种计划并没有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进行开展。有些山区地区农村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进行机械化建设,当地政府投入众多,但这些机械化建设,在实际难以运行,至此造成经济运行缺失,基础设施资源浪费的现象。有些地区甚至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之中,大力开垦农地,致使周边地区耕地遭到严重的破坏,农村耕地遭到破坏直接影响农业收入,因此这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中的不足体现,制约的当地的农业经济发展,阻碍当地农业经济增长。
二、优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经济增长
(一)加强技术引导,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效率
农业本科论文范文模板 篇四
农业机器人的工作,所谓的农业机器人主要是一种从不同程序的软件进行控制,以便能够对各种作业进行很好的适应,能够对农作物的种类进行适应和感觉,对于环境变化进行适应,比如说视觉检测以及演算等等人工智能新一代的无人自动操作的机械。
伴随着当前电子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农业机械的安全工作也会从农业机械自身一部分安全工作转向一种无人操纵的安全工作、农业机器人不断发展,农业一定会变成一种高度的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农业机械安全工作想要得到良好,必须要对各种各样的困难进行克服,并且要在不断尝试的方法以及方案中保证持续前进,对当前我国农业技术水平以及农业生产条件进行综合考虑,因此,想要农业机械安全工作必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想要农业机械安全工作必须要根据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现实条件以及实际情况,以便能够提升农业作业精度以及农业作业的效率,节约生产能源和资源,提升农业生产的安全性,将其作为标准,对不同类型的安全工作途径与措施在这些方面效果进行公正和公平的评价,接着按照一定的顺序来选定一个安全工作的途径与措施,呈现阶段式的农业机械安全工作进程。
农业机械的安全工作还要将农业生产高效率以及高精度作为目标,将农业生产成本降低,进而节约农业生产的资源,实现安全生产,提升农产品品质,以便能够很好地满足人们自身农产品消费以及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需求。如果人们片面追求高度的安全工作,并且过于追求高端和尖端的技术,进而研制以及开发那些不符合实际情况,价格昂贵安全工作的设备以及技术,这是十分不可取的方法。农业机械安全工作一直都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担任着主角,社会的不断发展已经对机械化农业的生产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也就是农业机械安全工作。
在农业机械安全工作控制系统开发的过程中最大的困难就是在农产品流通、农产品加工以及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缺少能够准确、迅速以及非破坏性对农产品以及农作物活动、生物学性状的一种传感器,因此,必须要对自然环境下研究以及开发数据处理技术和数据处理装置,特别是那些能够从培养液以及田间检测出发育、生长的一种传感器,这一农业机械安全工作装置的开发对于作物生产设施化以及工厂化已经成为了一种必要和必须。除此之外,还要开发一个相应参数的控制装置,这已经成为了一种必须和必要。
农业机械安全监理一直都是农业机械化工作的重中之重,伴随着我国农机保有量不断增加,我国农机安全监管工作也就变得更加重要。想要做好农业机械安全工作,必须要提升人员的素质,加强体系的不断建设,创新宣传的方式方法。本文中,笔者首先对农业机械安全工作进行了分析,接着又探讨了做好农业机械安全工作途径与措施。
农业本科论文范文模板 篇五
农业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设计)名称主要栽培措施对薏苡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一、 研究或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薏苡为禾本科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同时也是中国古老的粮药兼用作物。薏苡为一年生或多年生的C4草本植物。它的别名有薏苡仁、薏仁米、水玉米、六谷子、珍珠米等30多种。薏苡的营养价值堪称禾本科作物之王。薏苡以其丰富的营养、独特的药理作用以及其粮药作物的两栖性,日益受到广泛的关注。
薏苡的产量和品质均与栽培技术有密切的联系,栽培密度、基肥用量、追肥用量、微肥用量和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是影响薏苡产量和品质的主要栽培因素,为了提高薏苡的产量,开展主要栽培措施对薏苡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薏苡产量高低除受群体影响外,还受个体生育状况的制约,对薏苡农艺性状进行调查,可以有效分析植株个体生育状况及生产效能。对薏苡农艺性状的调查研究,掌握薏苡的生长期习性,从而进一步了解其产量形成的影响因素,确定栽培方案。
结合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旨在找到薏苡的最优栽培措施组合,为薏苡在贵州优质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二、 研究或设计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薏苡(Coix Lacryrma-jobi L.)是中国古老的药食兼用作物,属于禾本科(granneae)薏苡属(Coix),为一年生或多年生的草本植物[1-2]。它的别名有薏米、薏苡仁、薏仁米、水玉米、六谷子、药玉米、草珠、苡米、珍珠米等30 多种[3]。
薏苡具有健胃、强筋骨、去风湿、清热解毒、防癌等药用功能,以其丰富的营养、独特的药理作用以及粮药作物的两栖性,成为人们经常食用的保健食品[4], 薏苡因其植株生物产量高,也可用做绿肥、饲料,有“生命和健康之禾”之称[5],薏苡的栽培、育种、营养保健及药用成分、食品开发等方面已有研究报道[6-7]。
薏苡品种资源在我国十分丰富,除栽培品种外,南方尚有许多野生薏苡。薏苡雌雄同株,异花授粉,种间极易杂交,因此,各类型遗传杂合性十分丰富,果实品质、大小、硬度、颜色等方面也易发生变异,可形成一系列栽培品种。所以近几年育种研究较为活跃,如江苏、辽宁等省已初步育出几个优质高产的薏苡新品种。
在栽培技术方面,针对影响产量的主要问题,如黑穗病防治、合理施肥、改旱作为水栽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效。江苏省昆山市改旱作为水栽,薏苡平均亩产达到250-320kg,高于国内其它省区平均亩产150kg的水平。杨念婉等[8]的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和播期对薏苡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林炎照[9]的试验结果表明,在提高薏苡每株粒数和百粒重的基础上,要协调好株数与粒数的矛盾,才能获得高产薏苡。xxx群等[12]对薏苡的育苗方式、播种期、密度、施肥量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赵杨景[11]就薏苡钾肥施用量做了试验研究。有关专家对薏苡N、P、K元素的需要也进行了研究,得出三大要素对薏苡茎、叶干重影响的顺序为:N>P>K,对根重的影响顺序为N>P>K;缺N时产量极低,缺K空壳率高,千粒重下降。对薏苡黑穗病的防治研究较多,主要以高温烫种处理种子效果最好。中国农科特产研究所于1994年采用合理密植、因需施肥、种子消毒、人工授粉等综合措施进行薏苡的栽培试验,达到了高产的效果,经测产,薏苡每公顷产量5400kg,实际产量达到每公顷2200kg的产量证明薏苡有极大的增产潜力。钱晓晴等[10]研究了薏苡干物质和养分的积累与施肥的关系,人们对薏米的平衡施肥栽培技术研究不多,农民广种薄收,效益却较低。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以有机肥之长,补无机肥之短,合理配伍施用,是促进作物生长发育和提高作物产量品质不可缺少的措施,两者不可相互代替[13-14]。一些研究还表明,在开花期空气相对湿度不足50%,气温低于30℃,花粉很快丧失生活能力,这可能是南方热带薏苡种植区和北方干旱种植区产量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相关专家也对生长调节剂对薏苡株高的矮化方面进行了研究。
薏苡在我国栽培应用历史悠久,但生产发展却十分缓慢,其原因有三:一是平均产量低,高产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二是化学与药理学系统深入研究不够,人们对薏苡功效的认识不足;三是薏苡米出价高机械不配套,加工米质不过关。薏苡应是开发前景十分好的重要谷类作物之一,第一、薏苡具有高产的潜力,如果栽培措施得当,加上收割、运输、脱粒损失减少,每公顷产量可达5000kg以上。第二、薏苡仁蛋白质含量比大米,玉米高近一倍,有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并富含锌元素等人体缺乏的无机元素,因此被誉为“世界禾本科植物之王”。第三、由于薏苡源是水生植物有较强的抗涝特性,因此可以充分利用其他作物不能利用的自然资源。可以在低洼易涝地栽种,掌握适合本地区栽培的主要栽培措施,并能获得高产。
在贵州有关薏苡栽培技术的研究报道还比较少,为了提高薏苡在贵州的产量和效益,开展主要栽培措施对薏苡农艺性状和产量影响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三、 主要研究或设计内容,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和思路:
1 研究内容
(1)主要栽培措施对薏苡农艺性状的影响
通过物候期记载,出苗率调查,干物质积累量、叶绿素含量测定、有效分蘖数、有效穗数、穗粒数和百粒重等农艺性状指标的测定,研究主要栽培措施对薏苡农艺性状的影响。
(2)主要栽培措施对薏苡产量的影响
成熟后按照小区分别单打单收,统计产量,分析主要栽培措施对薏苡产量的影响。
2 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通过正交试验研究,找出薏苡栽培的适宜密度、追肥用量和生长调节剂,确定最佳栽培措施。
3 解决问题的思路
选择对薏苡农艺性状和产量影响较大的`播种密度、追肥用量和生长调节剂为试验处理因素,分别设置三个水平,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实验设计方案,开展主要栽培措施对薏苡农艺性状和产量影响的研究,从中选出最优栽培组合。
4 试验方案(研究思路)
4. 1 试验处理与水平
(1)密度A:行距固定为35厘米,通过调节株距控制密度,株距分别为A1:20cm、A2:30cm、A3:40cm。
(2)追肥量B(利用复合肥控制纯氮量),出苗后30天和60天各追施50%。B1:120公斤/公顷,B2:150公斤/公顷,B3:180公斤/公顷三个水平。
(3)生长调节剂C,出苗后45天喷施一次生长调节剂,出苗后60天喷施磷酸二氢钾。C1:助壮素,C2:多效唑,C3:缩节胺磷酸二氢钾?。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三因素三水平L9(33)正交试验设计方案(表1,表2),设三次重复,完全随机区组排列,三个区组,每个区组9个小区,共27个小区。小区面积(×)。
5 测定项目及方法
(1)记载各处理的生育时期。出苗期、分蘖期、抽穗期等。
(2)出苗率调查
(3)生长发育动态观测。出苗后每隔15天每小区随机抽样10株测定株高。
(4)干物质积累量测定。出苗后每隔15天每小区随机抽样10株,烘干测定干物质积累量。
(5)植株氮磷钾养分含量测定(做了吗?是用什么方法做的?)。
(6)成熟期考种,收获前每小区随机抽取20株进行考种,主要包括株高、有效分蘖数、有效穗数、穗粒数、百粒重等。
(7)产量测定
(8)品质测定:蛋白质含量,直链,支链淀粉测定(测定了吗?如果没有就不要写)。
田间布置图;
重复三 重复二 重复一
9(处理) 1(处理) 7(处理)
2(处理) 4(处理) 5(处理)
1(处理) 3(处理) 9(处理)
5(处理) 6(处理) 1(处理)
8(处理) 2(处理) 4(处理)
7(处理) 9(处理) 6(处理)
4(处理) 5(处理) 3(处理)
6(处理) 7(处理) 8(处理)
3(处理) 8(处理) 2(处理)
重复之间留50厘米的走道,处理之间留30厘米的走道。
6 数据处理
通过Excel 和 DPS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四、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所必须具备的工作条件及解决的办法:
农业本科论文范文模板 篇六
摘要 5-7
ABSTRACT 7-8
第一章 导论 12-32
选题背景 12-15
农产品市场的激烈竞争促使合作社纵向拓展业务领域 12
农业现代化需要农业合作组织创新发展 12-13
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需要合作社加强纵向控制 13
发达国家合作社朝纵向一体化方向发展趋势明显 13-14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纵向一体化发展实践需要理论指导 14-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16
研究目的 15
研究意义 15-16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6-28
国外研究综述 16-22
国内研究综述 22-27
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总体评价 27-28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28-31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图 28-29
研究方法 29-30
数据获得 30-31
论文主要创新之处 31-32
第二章 农民专业合作社一体化理论基础 32-44
纵向一体化理论 32-36
纵向一体化的概念及类别 32-33
纵向一体化与范围经济:古典经济学视角 33
纵向一体化与交易成本:制度经济学视角 33-35
纵向一体化与社会分工:分工视角 35-36
农业的一体化理论 36-40
农业的基本特性 36
农业一体化概念的提出 36-37
农业一体化的主要形式 37-38
农业一体化的经营组织模式 38-40
农民专业合作社纵向一体化 40-43
农民专业合作社纵向一体化的概念 40-41
农民专业合作社纵向一体化的类型 41-42
农民专业合作社纵向一体化作用 42-43
本章小结 43-44
第三章 农民专业合作社纵向一体化发展现状分析 44-53
国外合作社纵向一体化经营情况 44
国内农民专业合作社纵向一体化现状 44-51
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纵向一体化情况基于宏观数据 44-46
农民合作社纵向一体化的主要形式——基于调研数据 46-50
农民专业合作社纵向一体化取得的基本成效 50-51
本章小结 51-53
第四章 农民专业合作社纵向一体化水平测度 53-64
纵向一体化测度理论与方法 53-55
价值增值法 53
主辅分离法 53
投入产出法 53-54
里昂惕夫指数 54
Davies-Morris 指数法 54-55
定性评价法 55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指标体系构建、权重确定及测度模型 55-60
指标体系构建 55-57
指标权重确定 57-60
测度模型 60
数据整理及实证分析 60-63
数据整理 60
实证分析与结果讨论 60-63
本章小结 63-64
第五章 纵向一体化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经济绩效影响分析 64-72
合作社经济绩效影响因素研究假设 64-66
纵向一体化与合作社经济绩效 64-65
合作社治理与合作社经济绩效 65-66
理事长特征与合作社经济绩效 66
政府支持与合作社经济绩效 66
影响合作社经济绩效的理论模型构建及计量方法选择 66-68
理论模型构建 66-67
计量方法选择——二元 Logistic 模型 67-68
影响合作社经济绩效的变量统计性描述及实证分析 68-70
变量统计性描述 68-69
实证分析 69-70
本章小结 70-72
第六章 农民专业合作社纵向一体化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合作社角度 72-84
合作社纵向一体化影响因素研究假设 72-74
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合作社纵向一体化 72-73
交易成本与合作社纵向一体化 73
自身特征与合作社纵向一体化 73-74
外部环境与合作社纵向一体化 74
合作社纵向一体化影响因素理论模型及计量方法选择 74-75
理论模型构建 74
计量方法选择——Tobit 模型 74-75
合作社纵向一体化影响变量统计性描述及实证分析 75-82
模型变量及统计性描述 75-77
计量结果与讨论 77-82
本章小结 82-84
第七章 社员参与合作社纵向一体化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社员角度 84-95
研究假设 84-87
社员个人及家庭特征 85
社员信息化特征 85
社员生产特征 85
社员入社特征 85-86
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意识 86
交易成本 86-87
村庄特征 87
理论模型构建及计量方法选择 87-88
理论模型构建 87
计量方法选择——有序 Probit 模型 87-88
变量统计性描述及计量结果分析 88-93
变量统计性描述 88-90
估计结果分析 90-93
本章小结 93-95
第八章 农民专业合作社纵向一体化模式比较和边界讨论 95-111
基于产业角度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纵向一体化模式比较 95-103
合作社不同纵向一体化模式比较原则 95-96
基于产业角度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典型纵向一体化模式及案例分析 96-103
基于产业角度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典型纵向一体化模式比较 103
农民专业合作社纵向一体化演进路径 103-105
农民专业合作社纵向一体化模式选择的原则 105-109
与合作社所经营农产品的产销特性相适应 105-109
建立在合作社自身实力基础之上 109
农民专业合作社纵向一体化边界讨论 109-110
本章小结 110-111
第九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111-117
研究结论 111-113
政策建议 113-115
提高对合作社财政扶持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促进合作社发展 113-114
促进合作社管理规范化,严格监督各项法律、政策的落实 114
合作社应制定纵向一体化发展规划,建立有效风险规避机制 114-115
更加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着重培育农产品知名品牌 115
加强宣传和培训,提升合作社负责人和社员的素质和水平115
本文研究不足及展望 115-117
参考文献 117-124
附录 1:合作社理事长调查问卷 124-131
附录 2:合作社社员(农户)调查问卷 131-138
致谢 138-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