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口碑研究论文范文【优质6篇】
【营销口碑研究论文范文 篇一】
标题:营销口碑对品牌声誉的影响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营销口碑对品牌声誉的影响。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和实证研究,发现营销口碑对品牌声誉具有显著的影响。营销口碑能够有效地提升品牌声誉,增加消费者对品牌的好感度和信任度。同时,本研究还分析了营销口碑对不同类型品牌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建议。
关键词:营销口碑,品牌声誉,消费者好感度,信任度,管理建议
1. 引言
品牌声誉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重要资产之一。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消费者通过分享自己的消费体验和观点,形成了大量的营销口碑。营销口碑指的是消费者之间基于消费体验和观点的信息传播,可以通过口头传播或者社交媒体平台进行传播。因此,研究营销口碑对品牌声誉的影响对企业的品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2. 相关文献综述
过去的研究表明,营销口碑对品牌声誉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消费者通过口碑信息获取产品和品牌的信息,从而形成对品牌的好感度和信任度。营销口碑还能够增加品牌的知名度和曝光度,提高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认知度和认可度。此外,营销口碑还能够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促进销售增长。
3. 实证研究
为了验证营销口碑对品牌声誉的影响,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并使用统计分析方法进行了数据处理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营销口碑对品牌声誉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消费者通过接触和传播口碑信息,增加了对品牌的好感度和信任度。此外,我们还发现营销口碑对不同类型品牌的影响存在差异。
4. 管理建议
基于研究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几点管理建议:
- 建立积极的品牌形象,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以促进消费者对品牌的好感度和信任度。
- 建立和维护积极的营销口碑,通过社交媒体等渠道积极引导消费者传播正面的口碑信息。
- 针对不同类型品牌的特点,制定差异化的营销口碑策略,以更好地满足不同消费者群体的需求。
5. 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营销口碑对品牌声誉的影响进行探讨,发现营销口碑对品牌声誉具有显著的影响。营销口碑能够提升品牌的好感度和信任度,增加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认可度和认知度。管理者应该重视营销口碑的建设和维护,以提升品牌声誉和市场竞争力。
【营销口碑研究论文范文 篇二】
标题:社交媒体对营销口碑的影响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社交媒体对营销口碑的影响。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和实证研究,发现社交媒体对营销口碑具有显著的影响。社交媒体能够促进口碑信息的传播和扩散,增加消费者之间的互动和参与度。同时,本研究还分析了社交媒体对不同类型品牌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建议。
关键词:社交媒体,营销口碑,口碑传播,消费者互动,管理建议
1. 引言
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和普及,消费者之间的互动和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交媒体成为了人们获取和分享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也成为了营销口碑的重要来源和传播平台。因此,研究社交媒体对营销口碑的影响对企业的品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2. 相关文献综述
过去的研究表明,社交媒体对营销口碑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社交媒体能够促进口碑信息的传播和扩散,增加消费者之间的互动和参与度。消费者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分享自己的消费体验和观点,形成了大量的营销口碑。此外,社交媒体还能够增加品牌的曝光度和知名度,提高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认知度和认可度。
3. 实证研究
为了验证社交媒体对营销口碑的影响,我们进行了一项实证研究。通过对不同社交媒体平台上的口碑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我们发现社交媒体对营销口碑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社交媒体平台能够提供便捷的信息传播和互动参与机会,促进口碑信息的传播和扩散。此外,我们还发现社交媒体对不同类型品牌的影响存在差异。
4. 管理建议
基于研究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几点管理建议:
- 建立并维护积极的社交媒体形象,提供有价值的内容和互动参与机会,以促进消费者之间的口碑传播和参与度。
- 针对不同社交媒体平台的特点,制定差异化的营销口碑策略,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参与行为。
- 监测和分析社交媒体上的口碑信息,及时回应和处理消费者的反馈和互动,以提高品牌的形象和信任度。
5. 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社交媒体对营销口碑的影响进行探讨,发现社交媒体对营销口碑具有显著的影响。社交媒体能够促进口碑信息的传播和扩散,增加消费者之间的互动和参与度。管理者应该充分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建立和维护积极的品牌形象,以提升品牌声誉和市场竞争力。
营销口碑研究论文范文 篇三
[摘要]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倾向于将口碑、口碑传播和口碑营销等同使用。本文对这三个概念的含义进行了详细的辨析,认为口碑指的是顾客对企业的看法,口碑传播指的是将这种看法传递给其他顾客的过程,口碑营销指的是以口碑传播为途径的营销方式。并提出了一种对口碑营销中的顾客进行有效识别和管理的框架。
[关键词]口碑口碑传播口碑营销概念辨析
近期口碑营销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研究学者和实践者的追捧。但在复杂的口碑营销渠道(marketingchannels)过程中,人们经常将口碑、口碑传播和口碑营销混为一谈,不加区分。笔者认为这不利于口碑营销的发展,更不利于从定量的角度来挖掘出顾客在消费流程中的显性和隐藏价值,也不利于做好口碑营销中的顾客识别工作。由此,本文对这三个关键概念进行了详尽的探讨,并提出了一种对口碑营销中的顾客进行有效识别和管理的框架。
一、口碑内涵及种类分析
Rosen认为:“口碑是关于品牌的所有评述,是关于某个特定产品、服务或公司的所有的人们口头交流的总和”。他还指出,口碑与传统的营销方式不同,口碑使市场营销的重点再次发生转变,从个体顾客的关系转变为顾客之间的互动性。
国内学者们通常将口碑等同于顾客推荐,指的是是关于某一组织的信用和可信赖度、经营方法、服务等方面的信息,它可以通过社会公众相互之间的传达,从一个顾客传播到另一顾客,形成的对某一产品或服务长期的、统一的、稳定的看法。它不能产生于某一次购买或服务,而是企业长期努力的结果。良好的信誉和口碑是企业长期获得客户的根本保证。
为方便比较,笔者认为可将口碑简单理解为顾客对企业产品、品牌、服务或信息等一种个人的看法、评论或意见。
口碑可以划分为正向口碑(positiveWOM)和负向口碑。Arndt指出,正向口碑往往会增加企业盈利能力,负向口碑往往会减少企业盈利能力。Reichheldetal.证实正向口碑不但能够减少营销费用,而且能够增加来自于新顾客的收入和回报。Singh指出负向口碑往往导致顾客的抱怨,Solomon则进一步证实负向口碑将会减少企业广告的可靠性。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口碑推荐是一把双刃剑(doubleedgedsword),企业应该要充分利用口碑推荐的正向“放大器效应”,减少负向口碑,从而增加顾客终生价值和股东价值。
二、口碑传播内涵及特征分析
传播(communication)是传播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不同学者有着不同的看法,形成了共享说、交流说、影响说、符号说等学术观点。传播的优秀在于传播人通过有意图地控制传播内容,从而对被传播人施加影响。结合口碑和传播的定义,笔者认为口碑传播指的是“借助顾客与某企业、产品、品牌或服务发生关系时,将自己对某种产品或服务形成的口碑,通过顾客之间相互交流和传诵,传递给其他顾客的过程。”
此外还有很多学者对口碑传播给出了多种不同的定义。
Anderson将口碑传播定义为:“个体之间关于产品和服务看法的非正式传播,包括正面的观点和负面的观点,但不同于向公司提出正式的抱怨或赞赏。”Kennedy认为:“口碑传播指的是消费者之间的任何信息交流,从朋友或邻居之间的闲谈,到咨询公共出版的消费者调查结果。”黄孝俊和徐伟青则认为:“口碑传播是指一个具有感知信息的非商业传者和接收者关于一个产品、品牌、组织、和服务的非正式人际传播。”从上述定义中可看出口碑传播主要具有四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同其他的传播渠道相比较,口碑传播最典型的特点是通过非正式渠道进行传播,在顾客之间进行双向互动。Filser指出,口碑传播是在顾客之间最重要的非正式的交流工具之一,是真正意义上的双向交流(two-waycommunication)。
第二,传播者和接收者都是顾客,与企业无经济利益关系,传播信息较其他营销渠道获得的信息(如广告、赞助等)更具客观、可靠和可信性。
第三,有利于降低顾客的感知风险,有利于减少顾客与企业之间广泛存在的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为潜在顾客了解商品的价值、未来风险等提供了参考依据,尤其对于昂贵的商品而言。
第四,口碑传播是无形且不为企业所控制,并且在不同行业中,顾客的传播意愿并不一样,导致潜在顾客增长的速度也不一样。通过口碑传播能够潜意识地影响其他顾客的认知模式,减少企业现金流的随机波动和损失,增加企业价值。
三、口碑营销内涵及意义分析
所谓的口碑营销是由生产者、销售者以外的个人,通过明示或暗示的方式,不经过第三方处理加工,传递关于某一特定产品、品牌、厂商、销售者以及能够使人联想到上述对象的任何组织或个人信息,从而使被推荐人获得信息、改变态度、甚至影响购买行为的一种双向互动的传播行为。可简单理解为“通过购买者以口口相传的方式将商品的有关信息传递给购买者的家人、朋友和在工作与生活中交往的人,从而促使其购买决策的形成的一种营销方式”,即凡是以口碑传播为途径的营销方式,都可称之为口碑营销。
由此可见,口碑营销是以满足顾客需求、赢得顾客满意和顾客忠诚、获得正向口碑、与顾客建立起良好的关系以及提高企业和品牌形象等为目标。为实现该目标,企业在开展口碑营销之前,就应该要有一个全面清晰的战略部署。即在制定口碑营销战略目标和定位时,需要事先考虑到顾客的异质性(heterogeneity)和风险性(risks)的影响,考虑到正向口碑和负向口碑引起的顾客价值的差异性,考虑到将长期、中期和短期口碑营销策略搭配组合,考虑到渠道成员、意见领袖、媒体、竞争对手、顾客等因素的影响。通过与顾客角色互换,形成一种可执行、可控制、可衡量和易被顾客理解的一种口碑营销渠道。
四、有效识别和管理口碑营销中的顾客
口碑营销有利于企业盈利,有利于增加企业流动资本回收速度和提高企业固定资产的变现率,有利于延长顾客与企业交易的生命周期,减少顾客流失率,增加CLV,有利于企业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形成企业的品牌资产(brandequity);有利于企业内部文化建设,形成一支满意的、忠诚的、作风硬朗的和高效率的团队,使企业得到越来越多的顾客的认同。
但是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获取持续竞争优势(SCA),必须要完成从交易导向(transactionoriented)向关系导向(relationoriented)转变的战略转型。从理论上讲,虽然同顾客建立良好的关系固然重要,但是企业资源毕竟有限,要求企业同所有顾客都建立关系是不现实的。此外,还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素,有可能导致企业投入在维系与顾客关系上的资金成为沉没成本,一旦与顾客的关系破裂之后,投资就丧失了其价值。因而,在复杂的营销渠道(marketingchannels)过程中,如何辨认哪些顾客才是企业的关键顾客(keycustomer),如何将有限的资源分配到合适的顾客身上,这就需要通过计算顾客终生价值(,CLV)来挖掘出顾客在消费流程中的隐藏价值。因此,在口碑营销中也有必要借助CLV的思想,有效地进行顾客识别和管理工作,从而帮助管理者决策。Stahl,.提出了一个将CLV和股东价值(SHV)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概念模型,并提出要准确评价CLV,应该满足五条原则,值得借鉴。考虑到顾客间的异质性、口碑推荐意愿和口碑推荐价值的差异性,横轴按照口碑推荐强度高低划分,纵轴按照口碑推荐价值是否大于零划分,从而将顾客划分为四种类别:正向推荐产生较少和较多的正向口碑价值,以及负向推荐产生较多和较少的负向口碑价值。并且,产生正向口碑推荐价值的顾客,无论推荐价值大小,都要比产生负向口碑推荐价值的顾客要好。对于产生负向口碑推荐的顾客而言,往往会给企业造成无形的损失,阻碍其他潜在顾客购买,故对于负向口碑的顾客要加以特别注意。企业应该仔细倾听问题顾客的抱怨,尤其要注意产生较多负向口碑价值的顾客,找准问题所在,对症下药,想法设法消除其不满,化解其怨愤,避免其负面影响,并进一步大胆革新,从而挖掘出新的商机。
五、结束语
总之,口碑是企业拥有的一项特殊无形资源,通过口碑传播有利于顾客简化决策流程,缩短做出购买决策的时间,通过口碑营销,有利于企业增加销量,降低获得新顾客成本、关系成本和维系成本等,使公司利润上升。因而,口碑、口碑传播和口碑营销这三个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能等同使用,更不能随意调换,需要根据不同的使用目的来有针对性地选用,同时需要准确地对口碑营销中的关键顾客进行有效识别并加强管理。
营销口碑研究论文范文 篇四
一、口碑传播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人际要素
1·传播双方的主动性。口碑传播不同于大众传播,对于前者而言,传者和受者均为主动的参与者,而后者则为独立的参与者(Arndt,1967)。口碑传播中发生的双向沟通一般源于受者向传者主动咨询信息或传者向受者自发传递信息。通常消费者在购前决策阶段主动搜寻口碑信息的驱动力是多方面的:购买决策所需的产品或服务信息不完备;现有的大众传媒信息有言过其实之嫌;渴求他人的直接使用经历,等等。受者在主动搜寻口碑信息的过程中,传者有选择地把口碑转化为口碑信息,使得受者更容易接受(Arndt,1968)。因此,与那些被动的或非主动搜寻的口碑信息相比,被主动搜寻的信息会对因变量(传者的口碑对受者购买行为)产生较大的影响,受者的这种主动行为是购前决策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消费者的购后评价阶段,当产品效用或服务质量完全符合甚至超过消费者预期时,他或她就会感到十分愉悦、激动,进而产生进行正面口碑宣传的冲动。当然,若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令消费者不满、抱怨时,负面的口碑传播也会发生。传者的口碑信息真实、生动,再加上主动的面对面传播,对受者无论在消费前还是消费后都会产生一定的感染力。由于传者和受者在口碑传播过程中所处的市场地位相同,传者通过整合自己的亲身经验而形成的口碑信息恰恰是受者所渴求的,所以口碑信息往往被消费者在购前视为“金玉良言”,而在购后则萌发同感。当受者的主动搜寻行为与传者的主动传播行为对接时,互动信息对受者的行为影响就更大。
3·传播双方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的兼容性。口碑传播双方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会影响口碑信息的选择、整合和传播方式,进而影响口碑信息的传播效果。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受者搜寻口碑信息的主动性和所选择的搜寻途径会有所不同。Bruce(2000)在跨文化口碑传播研究中发现,在日本的文化背景下受者对口碑信息搜寻的主动性要强于美国文化背景下受者的搜寻主动性。崇尚集体主义的日本人习惯把自己置于群体之中,在购买决策之前总是倾向于从身边的人那里搜寻相关的消费经验。而美国人具有独立自主、自强好胜的个性,他们往往更乐于通过广告、企业营销活动提供的信息来自行决定是否接受某产品或服务。对待不期而至的口碑信息,日本消费者表现出惊喜和欢迎,他们尤其重视与自己关系亲密的人的建议,如家庭成员、朋友和长期的贸易合作伙伴等。而美国消费者多半相信自己的判断能力,对他人的推荐婉言相拒。Bruce(2000)在研究中还发现,处于同一文化背景下传者和受者之间发生口碑传播的可能性要大于处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双方之间的传播,且前者的传播影响强于后者。根据交易费用理论,人们总是尽可能地减少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风险和成本,于是无论是传者还是受者都注重与同文化背景、彼此熟知的人建立互动的口碑传播。因此,相通的文化与口碑传播的影响呈现一种正相关关系。同理,由于价值观决定了人们对事物的判断和评价,具有相同价值观的传播双方容易达成共识,而彼此价值观相左的人很难有一种互通有无的传播关系;即便有,最终也会在双方的纷争中瓦解。总之,文化背景和价值观的兼容性决定了传者选择口碑信息和传播渠道与受者预期之间的匹配性,从而能产生较强的人际影响力。
二、口碑传播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非人际要素
1·受者的感知风险。信息采用和诊断理论指出,对信息的诊断依赖于特定的情境。当消费者可依据的信息不完备、不清晰或信息产生的特定情境比较模糊时,对已有信息的诊断就会增强,这表明信息受者存在可感知的风险。Arndt(1967)认为,当口碑传播活动较少时,消费者需要承受的风险就更大。为了尽可能地降低这种风险,消费者频繁通过口碑传播获得关于产品和服务的信息。Murray和Schlacter(1990)也强调,与接受有形产品相比,消费者接受服务更具风险性。Zeithaml和Bithner(1996)也认为,消费风险主要存在于服务之中,之所以服务消费具有更高的风险,因为服务是无形的,无标准的,常在没有保证的情况下“售出”。另外,对于不同服务的消费,受者所面临的感知风险也是不同的,如医疗具有比餐饮更高的感知风险。Arndt(1967)发现,能够感知风险的人较不能感知风险的人更倾向于主动地搜寻口碑信息。Murray(1990)的研究发现,口碑是减少风险的最重要的信息来源,并且对消费者行为产生很重要的影响,因为口碑能拥有更多澄清和反馈的机会。以后的一些学者也认同并强调了这种观点,他们认为,在一个低风险的情境中,口碑对购买决策的影响显得不那么重要,而在一个高风险的购买决策下口碑则具有相当大的影响作用。
2·传者的专门知识。根据Bristor(1990)的描述,专门知识是指信息源的可信度。这种专门知识往往被认为能产生劝说作用,因为受者一般通过回想和复述自已的想法去检验信息源的真实性。传者的专门知识是由其工作、社会经历所决定的。从受者的角度看,口碑信息的传者通常具有一定的阅历和独特的工作地位,以及较高水平的专门知识,因此也能够保证提供的信息在很大程度上是正确的。传者的专门知识会影响受者搜寻口碑信息的主动性,如果传者的专门知识水平较高,试图通过口碑获得信息的受者会更主动地向他们搜寻信息。传者的专门知识还具有影响受者购买决策的作用。例如,某一个口碑传者是特定产品或服务领域的行家,那么他的口碑信息就能够影响受者的购买决策。因此,传者的专门知识直接地影响受者的购买决策(Gilly等,1998)。Mitchell和Boustani(1994)在研究专门知识的作用时发现,那些具有专门知识的专家获取产品知识的能力很强,而这些知识对产品受者的选择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同时,专家能积累知识,并能从中推导出可行的方案。这对处于服务购买环境中的受者是极其有用的。因而,此时的受者对专家口碑的依赖性明显增强,即专家的口碑信息对受者的购买决策会产生显著的影响。
3·受者的专门知识。受者的专门知识水平不仅能影响自身的购买决策,还能影响其感知风险和主动搜寻口碑信息。有关学者在研究产品环境时构建了一种专门知识与搜寻口碑信息努力程度的关系。Brucks(1985)的研究报告指出,许多研究发现,信息受者的专门知识水平与搜寻信息的努力程度呈负相关。Brucks(1985)曾假设具有大量专门知识的受者比不具备或只具备少量专门知识的受者更容易快速处理和获取信息,然而实际调查结果却与此相反。Gilly等(1998)进一步指出“多数的证据支持这种负向关系”,与对产品具有低专门知识的人相比,专门知识水平高的人主动搜寻产品信息的可能性要低。Bloch、Sherrell和Ridgway也曾进一步支持了这项调查结果,指出那些被认为具有专门知识水平高的人通常在购买前对信息搜寻作出极少的努力。正因为这些人对产品已经具备了专门知识,于是在选择购买产品之前,已感觉没有咨询其他人的必要。与此相反,那些具有较少产品信息和经历的消费者常怀疑自己选择产品的能力,即由于专门知识的匮乏,他们不得不从别人那里寻找有关产品的信息。还有,受者专门知识和感知风险之间也存在联系。“从信息经济的角度看,那些具有较少产品经历的人有可能感知更多的风险。”(Gilly等,1998)具备目标品牌的消费者比那些较少或没有目标品牌的消费者更不易受口碑影响。由此可以推导出,当受者的专门知识水平较高时,口碑信息对他们的影响就较小,反之亦然。
三、企业营销创新的新内涵
鉴于上述口碑传播对购买行为的影响力要素的分析,笔者认为,企业在现实的营销工作中应充分运用口碑传播这一廉价高效的传播方式,对现有的营销方式进行创新,争取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地说,企业应重视和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营销活动:
1·基于受者主动搜寻口碑信息的整合营销传播。由美国D·E·舒尔兹教授提出的整合营销传播理论认为,在营销可控因素中,产品、订货、通路等是可以被竞争者仿效甚至超越的,唯独产品的品牌价值难以替代。而产品的品牌价值与消费者的认可程度有关,即消费者是如何看待企业产品的品牌。可见,企业对营销的产品须进行有效传播,能使消费者认可并产生偏好。其实,整合营销传播的目的是影响消费者的态度,鼓励消费者作出某种行为反应,最终促使其产生购买行为。当前的整合营销传播活动,虽然有别于由内而外的传统营销传播活动,强调以消费者为出发点的整合传播,但经常是传者向受者作出的主动行为,传者主动刺激,而受者被动反应。以店铺商品陈列、促销、POP广告、公关和直销等为典型的传播手段,虽能在整合条件下充分发挥其传播实力,但这些手段毕竟是企业首动的行为,消费者对其心存疑虑,因而很难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促使消费者购买行为。在现实中,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更多地受口碑信息的影响。美国动机研究事务所在研究消费者购买商品的动机后发现,许多消费者认为,促成其购买特定商品的主要原因是商品的质量,而消费者购前对该商品质量的了解主要源于亲朋好友的口碑信息。因此,笔者认为,现有的整合营销传播方式应更多地建立在口碑传播的基础之上,才能激发受者的主动性。企业可以通过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使消费者(受者)与企业及其现有客户(传者)之间形成专业知识的差距,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就会产生向企业及其现有客户搜寻商品或服务信息的主动性,企业也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向受者传播相关信息,从而提高营销传播的有效性。此外,当消费者难以作出购买决策时,尤其是购买服务的决策时,企业可以有意识地向消费者暗示有关掌握充分信息和正确决策的重要性,使消费者了解购买决策所具有的风险性。消费者一旦感知到决策风险就会产生获取口碑信息的欲望并产生主动搜寻口碑信息的行为。
2·基于满意消费者的主动口碑传播。事实上,口碑传播在很大程度上是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交流。一个处于产品或服务信息不对称情境下的消费者会主动向身边有过该产品或服务消费经历的人寻求口碑信息。这些人对产品或服务的切身体验能揭示特定产品或服务的真实情况,从而降低潜在消费者的购买风险。由此,已有产品或服务消费经历的消费者对潜在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会产生重大影响。一个满意的消费者自然会对搜寻信息的潜在消费者传递正面的口碑,而一个不满意的消费者也会毫不掩饰地向其他消费者流露不满和抱怨。当消费者感知的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超过其预期时,他或她会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和兴奋,主动成为企业的“义务口碑宣传员”,受其影响,潜在消费者降低了购买风险,继而产生了购买行为。可见,消费者满意是其进行正面口碑传播的前提。企业唯有有效地经营使消费者满意,才能创造主动的口碑宣传者,激励消费者传播正面信息。消费者满意程度越高,其口碑传播的积极性越强,传播的口碑信息也越多。企业欲使消费者满意,首先要了解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的期望,然后提供超过其期望值的高质量的产品或服务,使消费者充分感知其价值。具体而言,企业可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让消费者获得超出产品常用的价值;也可以增加产品的特色,使消费者拥有全新的体验、愉悦身心;还可以借助一些促销手段,鼓励消费者购买并传播相关信息。例如,DELL公司注重“消费者体验”,让消费者置身于生产制造的全过程,也让其切身享受消费的乐趣,从而形成“以自己希望的价格,在自己希望的时间,以自己希望的方式,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的强烈消费欲望。体验式消费所带来的感受越深刻难忘,形成的口碑传播就越生动形象,感染力也会越强烈刺激。
营销口碑研究论文范文 篇五
一、口碑营销的内涵
口碑营销(WordofMouthMake-ting)是一门沟通的学问和艺术,是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消费者与营销人员之间的一种积极、互惠的沟通方式(口碑营销协会,2004)。菲利普·科特勒给口碑营销的定义是:口碑是由生产者以外的个人通过明示或暗示的方法,不经过第三方处理、加工,传递关于某一特定或某一种类的产品、品牌、厂商、销售者,以及能够使人联想到上述对象的任何组织或个人信息,从而导致受众获得信息、改变态度,甚至影响购买行为的一种双向互动的传播行为[1]。
二、口碑营销与现代营销的关系
对于企业而言,企业直接面向广大消费者的营销传播在铺天盖地的促销噪声影响下已越来越难以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和兴趣,而以消费者人际关系为基础的消费者口碑传播逐渐受到企业的重视。口碑营销与传统营销方式与营销理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1、口碑营销与营销4P的关系
一直以来作为大众营销战略基本要素发挥作用的4P(Product、Price、Place、Promotion),面对这个一对一营销的时代,各个要素都分别开始呈现出质的变化。
综上可以归纳为:大众产品、价格、宣传促销差异化产品、价格、宣传促销一一对一的产品、价格、宣传促销(即口碑营销)。
2、口碑营销与整合营销
1990年,美国西北大学劳特朋教授提出了4C理论:Consumer(顾客欲望与需求)、Cost(满足欲望与需求的成本)、Convenience(购买的方便性)、以及Communication(沟通与传播),即整合营销。
整合营销传播是一种主动的信息传播模式,在引起消费者“注意”的基础上,更加强调了对于消费者购买产品的“诱导”。整合营销传播的目的在于使公司所有的营销活动在市场上按客户需求来开展,从而对特定沟通受众的行为产生实际影响或直接作用。口碑传播这一新兴的营销传播方式,依靠其有别于传统媒体传播的特点,其作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和顾客所了解和认同。
3、口碑营销与CRM的关系
CRM要求企业一对一地接近顾客,使顾客对企业抱有好感。顾客并不只是因为便利才想要得到商品和服务的,企业还必须要将这种商品和服务的信赖感、亲切感等信息明确地传达给顾客。而能够传达这种信赖感、亲近感的手段就是口碑传播。只有将信息散布源头的企业传播出的纵向信息流,与和企业之间没有直接联系的顾客传播的横向信息流联系在一起,才能使消费者对这一企业的商品和服务产生信赖感。通过口碑传播,信息将得以线向面逐步扩大。
三、消费者的口碑营销价值观
口碑营销传播的传者是口碑营销的关键。对传者的价值观进行分析,有助于开展有效的口碑营销。
营销口碑研究论文范文 篇六
当下,很多快餐店支出的广告费越来越高,而广告的效果却越来越不明显,尤其对于中小快餐企业来说,巨额的广告费难以负担。而口碑营销作为一种低成本的营销方式,能帮助弱势快餐企业提升品牌形象,增加销售量,进一步扩大市场。若是快餐连锁店做好口碑,则无论是做直营连锁还是特许连锁,都会加大扩张的规模和速度。因此,本文以星巴克为例来探讨快餐店的口碑营销策略,希望能带来借鉴。
星巴克口碑营销案例分析
星巴克是全球著名的特色咖啡烘焙商和零售商,同时销售各种蛋糕、三明治、馅皮饼、饮品、茶等食品。到目前为止,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设有星巴克连锁分店,数量已超过12000多家。
坚持质量为本星巴克始终坚持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存之本,无论是价格高还是价格低的产品。即使到了今天,星巴克已经成为世界上著名的快餐连锁企业,但仍然不敢对产品的质量有丝毫的忽视。星巴克公司里有一支专门的采购队伍,他们和很久以前的咖啡商一样常年在拉美、非洲等咖啡种植地旅居,经常和当地的咖啡种植者联系,甚至帮助咖啡种植者改善咖啡豆的品种,企盼每年都能够为公司购买到品种优质的咖啡豆。所以,星巴克的咖啡品质优良、口味纯正。
另外,星巴克很少做广告,即使做广告每年的广告投入也不到销售额的1%,因为星巴克的管理者们认为星巴克优质的产品和门店就是最好的广告,如果门店里的产品品质不好的话,做再多的广告也是无济于事的。
服务优良 星巴克进行互动式服务,公司对员工进行了很多的岗前培训,让他们学会有关咖啡的种植、品尝、挑选、文化等知识甚至还有关于咖啡的奇闻异事、食品的知识等,使每个员工对咖啡、蛋糕、三明治等食品都很在行,可以应对顾客的提问,还能和顾客一起开展有关咖啡、食品的讨论。这样在增加顾客对咖啡、食品的了解的同时,企业也可以间接了解顾客的兴趣爱好、顾客的疑问等,再有针对性的制定营销策略。而且这样还可以巩固和顾客的关系。
在有的连锁店里,星巴克还提供一项特殊服务――咖啡教室,当几个人一起去星巴克喝咖啡的时候,门店就会特地为这几个顾客配备一位专业的咖啡师,顾客可以与之交流并学会很多知识,例如关于如何识别不同的咖啡、自己怎么泡咖啡……这样一来,就使得很多人喜欢结伴一起去星巴克。
有些顾客不喜欢和工作人员太过接近,星巴克还设置了自助式服务,让顾客享受自由的感觉。如咖啡杯有大中小三种,奶和糖浆也有很多种,顾客可以自己自由挑选搭配。
为了保证服务质量,星巴克还建立了“神秘顾客制度”。所谓的神秘顾客实际上就是检查人
员,只不过从餐厅经理、一般员工到公司总经理都不认识这些检查人员,他们经常假装成顾客到各个门店去消费,借机考察各个门店员工的服务质量、服务态度和技能水平。所以,星巴克的员工时刻都不敢大意,每时每刻都给顾客提供最好的服务。
借助员工开展口碑营销 星巴克重视与顾客关系的同时也很重视与公司员工的关系。星巴克提供的是服务类产品,顾客在门店的体验至关重要,顾客体验的效果除了产品、环境,很大程度上还有员工提供的服务。所以,星巴克决定提高员工的士气,为此,公司做了很多的措施。如,为兼职员工提供医疗保健、把计划中的广告费变成员工的福利、加大培训力度使员工能力和技能水平提高、为员工提供股权让员工成为合作伙伴等等。这些措施使得公司员工的跳槽率大大降低,忠诚度明显上升,最终表现在高质量的服务水平上。
注重顾客感受 星巴克创造了一个轻松的环境,在这个环境里,有咖啡、服务、灯光、可以自由移动的桌椅、音乐等等,服务人员与顾客的眼神交流、语言交流都很自然,不会让顾客感到局促不安。此外,星巴克会尽可能的满足顾客所提的要求,例如一个顾客点的咖啡已经上顾客桌子了,这时顾客提出要换另外一个品种的咖啡,服务人员是不会拒绝的,换成其他快餐店是不会同意的。因此,顾客此时的感觉非常好,回去后,他会不自觉地把这种感受告诉自己身边的人,达到为企业进行口碑传播的目的。
快餐店实施口碑营销的策略建议
通过前面星巴克的案例分析,快餐企业首先要学习的就是要保证产品的质量,比如快餐连锁店中一家连锁店产品出问题,总店和其它所有的连锁店都会受到影响。要在保证产品质量这个前提下实施以下的口碑营销策略。
针对意见领袖进行口碑营销 口碑营销实质上就是一种“一对一营销”,但是企业要借助于各种力量,其中重要的一种力量就是具有强大吸引力的意见领袖。例如餐饮市场美食家和营养学专家通常被认为是意见领袖,许多饭店邀请他们来做指导,希望通过这样一种力量来为公司赢得可信度和销售量。把握住意见领袖,已经是口碑营销策略中必不可少的一步。
权威人士。对于很多产品,一般消费者没有足够的分辨能力。权威人士在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和服务类产品上对消费者的产品评估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快餐行业中,权威人士一般是美食家、营养学家和老饕,因此有必要将他们列入意见领袖的培养范围,并在新产品上市期间或是有分店成立时要重点对他们进行广告和公关活动。
名人。在快餐企业中,很多企业请名人代言,如麦当劳邀请姚明代言,希望借助于姚明在中国市场极高的人气和影响力,进一步巩固品牌,还有赛百味邀请美国游泳名将菲尔普斯代言等等。另外,还可以利用名人做意见领袖来推荐产品,能取得巨大的效应。例如大连的一家快餐连锁店,老板和所有来店的名人合影并将照片挂于店内墙壁上做装饰,迅速提高了企业的影响力。
团体影响者。餐饮行业的团体影响者的典型代表是有领导潮流的白领、大学生社团、少年儿童等。前面案例中的星巴克,其目标市场是城市白领阶层,就可以借助于某些有领导潮流的白领的力量,达到口碑营销的目的。例如,某快餐连锁店的目标市场之一是在校大学生,企业可以跟学校的社团领导者联系,通过给予一定的优惠或折扣、赞助一些活动项目等,扩大在该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