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地理研究论文范文(实用6篇)

大学地理研究论文范文 篇一: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摘要:城市化是当今全球普遍存在的现象,然而,城市化对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如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土地利用不合理等。本文通过对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城市化,环境影响,应对措施

1. 引言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现象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然而,城市化对环境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土地利用不合理等。因此,研究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对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

2.1 空气污染

城市化过程中,工业和交通业的发展导致了大量的废气排放,尤其是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增加。这些废气不仅会导致空气质量下降,还会引发气候变化和酸雨等问题。

2.2 水资源短缺

城市化使得水资源需求大量增加,而水资源的供给却受限制。由于城市的工业和居民用水量增加,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这不仅会导致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还可能引发水污染等问题。

2.3 土地利用不合理

城市化过程中,大量农田和自然生态环境被转变为城市用地,导致土地利用不合理。这不仅会破坏生态平衡,还可能引发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等问题。

3. 应对措施

3.1 发展清洁能源

为了减少空气污染和温室气体的排放,应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同时,也应加强对工业和交通业的排放限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2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为了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应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可以通过改进农业灌溉技术、推广节水设备等方式来减少用水量。同时,也应加强水资源保护,避免水污染问题的发生。

3.3 实施土地管理策略

为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应实施科学的土地管理策略。可以通过规划城市用地、保护农田和自然生态环境等方式来改善土地利用状况。

4. 结论

城市化对环境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但通过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这些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因此,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推动可持续城市化的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大学地理研究论文范文 篇二: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摘要: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如降雨不足、干旱频发、洪涝灾害等。本文通过对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气候变化,农业生产,应对措施

1. 引言

全球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其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备受关注。本文通过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旨在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以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 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1 降雨不足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降雨分布不均,出现了降雨不足的情况。这使得农作物生长受到限制,导致农田干旱,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2.2 干旱频发

全球气候变化使得干旱现象频发,特别是在干旱地区,农作物的生长受到严重影响。干旱不仅导致农作物减产,还可能引发粮食短缺等问题。

2.3 洪涝灾害

全球气候变化使得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如洪涝灾害。这些灾害不仅会破坏农作物,还会导致土地退化,影响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3. 应对措施

3.1 发展抗旱农作物品种

为了应对干旱问题,应加大对抗旱农作物品种的研发和推广。通过培育适应干旱环境的农作物品种,可以减轻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2 科学调整农业种植结构

为了应对降雨不足和洪涝灾害等问题,可以通过科学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来减少对降雨的依赖性。例如,适当增加耐旱作物的种植比例,减少对灌溉水资源的需求。

3.3 加强农业水资源管理

为了应对水资源短缺问题,应加强农业水资源的管理。可以通过改进灌溉技术、推广节水措施等方式来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减少用水浪费。

4. 结论

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通过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这些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因此,政府、农民和科研机构应共同努力,加强合作,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增长的目标。

大学地理研究论文范文 篇三

初中地理教学是整个中学地理教学的起始和基础。如何提高初中地理教学的课堂艺术?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3个方面入手。

1、造乐趣、诱使爱之。

学习地理,学生常常提不起来兴趣,怎么办?造乐趣,诱使爱之。例如:介绍地球的形状时,教师可以用形象的顺口溜引入:地球地球真像球,空中滚动不停留,山水人物何不掉?谁人答出我佩服。当教师拔动地球仪时,学生兴趣大增,积极探寻。又如:教学中国地理省级行政区划1节时,教师可让学生复制中国政区图,再剪成 34个省级行政小块。上课时,让学生分/!/小组拼图,比比谁拼得又快又好,学生兴趣大增。

2、借图形,学而懂之。

教学地理,教师要充分运用插图及地图册、挂图等教具,指导学生具体理解教材内容。例如,教学初1地理“大洲和大洋”1节时,教师可以1边分析课文,1边指导学生看图,让学生从图形上建立1个知识形象:亚洲像1只“猫头鹰”,非洲像1尊“石器”,北美洲像只“鸟”,南美洲像个“倒3角形”,南极洲像“刺猬”,欧洲像挺“机关枪”,大洋洲像“火炬”。这样不但使学生学到了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归纳能力。

3、勤操作,知其然。

学习地理知识,没有试验操作,但老师同样要指导学生动手。例如,学习“比例尺”和“密度”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亲自动手测量、统计、计算;学习“断层”和“折皱”时,有条件的地方,教师可以带学生实地参观;教学风的“级数”和“降雨量”时,学生可以自制仪器,观察测试。这样可以进1步加深对知识的印象。

以上几点做好了,学生的基础知识也就扎实了。

大学地理研究论文范文 篇四

在当前名为素质教育实则应试教育的中学教育大环境下,中学地理教育也进入了一个怪圈,现在的中学生,做起高考题是得心应手,可是有时却连基本的关于国家领土的地理常识都不知道,闹出笑话。中学地理教育存在重“理”、轻“地”,重应试训练、轻情感培养的问题。在情感培养领域,爱国主义教育则是核心主旋律。

众所周知,地理是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具有自然与社会的双重属性。正是由于地理学科这样特殊的性质,使得其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和功能。地理学科的突出特点之一,就是它的知识内涵极为丰富,其德育因素也丰富多样,其核心内容是:把国情、国策、国法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密切结合起来,强化爱国主义;把加强国际意识、全球意识与国际主义教育密切结合起来,深化国际主义教育;把树立科学的世界观、环境观、资源观、人口观与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密切结合起来,使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具体化。国际主义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深化开展,实际上也就实际上也就强化了爱国主义教育。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很重要一个前提就是教师必须要有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师有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就会保持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就会对祖国产生强烈的责任感,这样的教师教育出来的学生也会有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对祖国的强烈责任感。

要爱国,必先知国。只有全面认识祖国,才能更好地热爱祖国,进而致力于建设祖国。教材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因素,大量体现在阐述祖国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方面。海陆兼俱的地理位置,宽广辽阔的领土范围,种类繁多的矿产资源,体现了中国国土条件优越的主要特征。通过这样有意识地将思想教育融合于知识的传授之中,学生能具体感受到祖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的国土优势,从而焕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对自力更生建设社会主义祖国充满信心。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各个领域的建设都取得了重大成就,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普遍提高。教师要理直气壮地讲成就,壮国威,让祖国新成就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同时要培养他们辩证看待问题的思维,既要认识祖国自然环境的优势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又要认识我国自然环境的不利条件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所在,培养责任感和紧迫感。有了这种对祖国全面而客观的认识,才能使学生既产生民族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又产生建设、保卫祖国的紧迫感和使命感。而学生有了这种强烈的情感,才能转化为艰苦奋斗、奋发图强、振兴中华的信念和战胜一切困难的坚强意志,以及为祖国积极献身的精神。

爱家才会爱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从认识自己的家乡入手去认识祖国是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的。结合教材联系实际向学生介绍本乡本土的自然风光、地矿资源、名胜古迹、民俗风情、生活变化等,使学生对家乡周围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等地理事物产生极大的兴趣和深厚的感情。

地理教育在国情教育实施时,应倡导和突出领土主权意识和海权意识。这是以往传统地理教学忽视而当下又非常严重的问题。我国当下尚未完全统一,不少国土未收复,有很多领土争议。一方面是陆地领土争议问题。包括中印藏南问题,中缅“南坎问题”等,特别是中印问题。另一方面是,海洋国土近一半存在争议。如南海争议、中日xxx之争、中韩苏岩礁争议等等。我们的海洋领土被侵占,海洋主权亟需捍卫。这些都需要我们的地理教育大力宣传,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和保家卫国意识。

总之,中学地理教学与爱国主义教育密不可分。结合地理教学向学生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是时代赋予地理教育和地理教师的光荣任务,我们一定要努力促其实现。

参考文献:

《中学地理教学与爱国主义教育新探》,林慕珍/福建省柘荣县一中,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1998年第7~8期

《加强中学地理教材中爱国主义内容的教育》,二巴人幼庆.

《略谈中学地理教育中的爱国主义问题》,李思路 重庆南川道南中学

《中学地理和爱国主义教育》,南京市四中 范铁邦

《中学地理教学中国主义教育》,大同三中 庞雪春

《中学地理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申秀英,衡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1990年第2期(总第41期)

《中学地理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童竹君,教育导刊2000年第5期

《中学地理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蒋海荣,湖南科技学院学报第29卷 第4期

《中学地理教学中如何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太原二中 30027张文梅

《中学地理教育中的爱国教育》,黄承华,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平川中学

大学地理研究论文范文 篇五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选题依据

1-2-1 教育硕士的培养目标

1-2-2 学位论文的重要性

1-2-3 选题的重要性

1-3 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1-5 相关概念界定

1-5-1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1-5-2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1-5-3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

第二章 研究设计

2-1 研究方法

2-2 技术路线

2-2-1 研究思路

2-2-2 样本获取

2-2-3 样本分类

2-2-4 分类说明

第三章 近十年地理教育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分析

3-1 研究数量变化

3-2 研究领域分析

3-2-1 研究领域以中学地理教育为主

3-2-2 研究方向重教学与课程,轻教师与学生

3-2-3 研究领域广泛

3-3 典型性选题分析

3-3-1 新课程理念

3-3-2 教学模式探究

3-3-3 教学目标

3-3-4 课程研究

3-4 五所学校选题特点

3-4-2 东北师大的论文选题注重非知识性目标

3-4-3 华中师大的论文选题教学理论研究比较突出

3-4-4 陕师大的论文选题注重在传统中寻求创新

3-4-5 北师大的论文选题注重案例研究

第四章 地理教育硕士学位论文选题主要问题

4-1 选题避重就轻,存在畏难心理

4-2 研究对象针对性不明确

4-3 部分选题缺乏创新性

4-4 论文题目相似,研究程式化

第五章 提升教育硕士学位论文选题质量的培养对策

5-1 加强基础理论学习

5-2 注重教学实践研究

5-3 完善导师组建设

5-4 抓好论文开题报告

5-5 做好问题调查反馈

5-6 促进合作交流学习

第六章 研究总结

6-1 研究结论

6-2 存在不足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大学地理研究论文范文 篇六

摘 要:

生态式教学充分贯彻了新课改背景下的教育观念,符合高中地理的学科思维,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能力、弘扬人文科学精神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本文主要对构建高中地理生态式课堂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高中地理 生态式课堂 构建策略

一、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生态失衡问题

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生物各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也就是生态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相对稳定。生态失衡是指外来干扰超越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不能恢复到原有状

态。高中地理生态课堂是由课堂环境、教师、学生和外部环境(包括政治、社会舆论、高考制度等)构成的。当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生态失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现行的考核机制的偏向高考,导致学校系统的能量流、信息流失衡,导致高中地理教师生态群自我效能感偏低;二是由于当前社会中或多或少存在“重理工而轻文”的思想,地理学科夹在文理科之间,无法成为高中学科中的主角,地位在无形中降低,外部环境的变化势必引起地理课堂这个微观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三是高中地理课堂的内部生态失衡,这主要表现在课堂上教师过多以教材为中心,教法不适当,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个性差异。由于高中生即将面临高考,有的教师会片面追求教学效率,这样就压缩了学生成长的空间,由此带来的还有师生关系的异化。

二、高中地理生态课堂构建的原则

(一)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原则要求地理课堂成为促进师生生态主体身心和谐健康发展的生态系统,一要协调师生生态主体和课堂生态环境的关系,营造舒适的精神氛围;二要协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关系,促进师生之间民主、平等的对话交流,学生之间合作探究;三是提高教师的自我发展能力,倡导多样性的教学风格。

(二)整体性原则

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基本取向是坚持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性的统一,奠定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整体发展。首先,地理课程的目标要坚持整体性原则,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制定统一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地理课堂中的诸生态因子协调、调动起来,使之相互融合、相互渗透。

(三)生成性原则

地理知识不是刻板呆滞的,而是动态的,地理课堂中教师要贯彻生成性原则,及时根据所学知识的特点与学生的周围事物相联系,动态地生成新的教学方案,还要加强教育学之间的交往、互动。比如在学习天气系统和地貌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当地的气候、地貌相结合,启发学生多发言,不断生成新的知识。

三、构建高中地理生态课堂的策略

(一)注重地理教学的有机整体性

地理不是一个独立的学科,地理书本中个章节的内容也不是独立的,而是息息相关的。教师在地理教学中不仅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制定教学目标,还要注重地理知识与其他学科和社会实践之间的联系,构建开放的知识和开放的课堂,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竞相迸发。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要摒弃单一的讲授法,将小组讨论、社会调查等新型的教学方法和讲授法相结合。比如在教学“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谈谈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包括积极影响和不良影响,并让学生就自己的看法进行调查、收集资料,最后相互讨论。

(二)创造积极的课堂生态环境

积极的课堂生态环境包括精神环境和学习环境,构建良好的精神环境就需要教师在地理课堂中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地理资源信息流,让学生感受地理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学生开辟积极向上的课堂生态心理空间。良好的学习环境要求教师关注地理课堂情境的动态生成,避免僵化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迁移情境,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交流,构建生态式课堂。

(三)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构建高中地理生态课堂的关键一环,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是维持生态课堂的基础。教师要明确自己主导者的地位,凸显学生的主体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平等地与学生交流对话,充分利用教育机智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动态交流。比如在学生“城市化问题”这一节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将这块内容分成“交通拥挤”、“环境污染”、“就业困难”等几块内容,然后让学生自发组成探究小组,就本组选择的内容收集资料、分析数据等,然后各小组之间相互讨论交流、相互评价,这样就能充分发挥生态群体的动力效应,促进生态课堂的构建。

三、结语

地理生态式课堂的构建需要教师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充分调动、协调课堂上的诸多生态因素,不可顾此失彼,营造和谐舒适的课堂氛围,创造民主、平等的心理环境,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进而促进师生身心的共同、持续进步,营造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学习气氛。

参考文献:

[1]谭成权.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新探[J].新课程学习(下),2011(3).

[2]刘猛.对高中地理新课改教学的几点思考[J].读与写(教师教育),2008(01).

[3]吴作诚.谈高中地理课的预习――高效地理课堂的基石[J].中学教学参考,2011(15).

[4]秦风洲.浅析高中地理课堂“学案”教学的思考[J].中国教师,2009(S2).

[5]崔桂兰.新课标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要“四注重”[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07(10).

[6]吴庆峰.浅谈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设疑[J].华章,2010(9).

相关文章

教育论文【实用3篇】

教育学论文...
论文2018-03-03
教育论文【实用3篇】

“王母娘娘”历史上确有其人 不为天仙为女酋长【优质3篇】

中新网12月16日电 西王母在民间又被称为“王母娘娘”,是一位拥有至高权力、雍容华贵的女神。在中国很多古籍、神话传说中,西王母的故事绵绵不绝。从《山海经》到汉书、明史等都有关于西王母的记载。最近据新华...
论文2011-06-05
“王母娘娘”历史上确有其人 不为天仙为女酋长【优质3篇】

浅谈二外法语的教学(通用3篇)

二外法语的教学一直不受重视,学生学到的是...
论文2019-01-03
浅谈二外法语的教学(通用3篇)

学术论文英文题名和英文摘要的写作【精选3篇】

英文题名和英文摘要是学术类和技术类科技期刊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际间传播、学术交流与合作的桥梁和媒介,有其特殊的意义和作用。好的英文题名和英文摘要对于增加期刊和论文的被检索和引用机会、吸引读者、扩大...
论文2017-07-07
学术论文英文题名和英文摘要的写作【精选3篇】

引水隧洞超前支护的设计与施工论文(精简3篇)

超前支护方案设计 1设计思想 从工程地质条件可以看出,隧洞进出口地质条件差,覆盖层破碎,上覆岩体厚度较薄,溶蚀裂隙发育,丰水季节地下水位高于隧洞顶5~10m。因此,超前支护设计主要针对隧洞进出口段[1...
论文2014-07-01
引水隧洞超前支护的设计与施工论文(精简3篇)

论英语教学与文化教育【推荐3篇】

本文作者通过分析语言与文化的定义,比较英汉两种语言在表现形式上的差异,论述了导入文化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意义,同时还介绍了一些在教学实践中文化教育的方法与途径.作 者: 江广华...
论文2017-07-07
论英语教学与文化教育【推荐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