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论文范文文学(推荐6篇)
课程论文范文文学 篇一: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刻画
在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是作家塑造故事情节和传达主题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细致入微的刻画和丰富的描写,作家能够将人物赋予生命,使读者能够真实感受到他们的情感和思想。本文将以《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和《骆驼祥子》中的祥子为例,探讨作家如何通过人物形象刻画来传递作品的主题和意义。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经典小说,贾宝玉是其主要人物之一。贾宝玉是一个富家子弟,他天性深情,善良懵懂,对世间的痛苦和不公感到痛心。作家曹雪芹通过对贾宝玉的细致刻画,展现了一个纯真而又复杂的人物形象。贾宝玉的情感世界丰富多样,他既有对黛玉的深情厚意,又对宝钗的优雅和聪明心生好感。通过对贾宝玉复杂的情感关系的描述,作家传达了爱情和人性的多样性。此外,贾宝玉的人生经历也是作品主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成长经历、家族的衰败以及对红楼的怀念,都展现了作者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祥子是小说中的主人公。祥子是一个贫穷的农民工,他为了摆脱贫困和苦难,不断奋斗和付出努力。作家老舍通过对祥子的描写,展现了一个顽强和坚韧的人物形象。祥子的坚毅和勇敢是他奋斗的动力,他不断克服困难和挫折,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目标。作家通过对祥子的刻画,传递了奋斗和坚持的价值观。此外,祥子身上也体现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复杂性。他在现实的压力下不得不去违背自己的原则,这反映了社会对个体的压迫和束缚。
通过对贾宝玉和祥子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作家通过丰富的描写和细致的刻画,成功地传达了作品的主题和意义。通过对贾宝玉和祥子的情感和经历的描写,作家不仅展现了人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反映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复杂性。这些人物形象的刻画使作品更加生动和有趣,也使读者更能够与作品产生共鸣和思考。因此,人物形象刻画在文学作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作家传递主题和意义的重要手段之一。
课程论文范文文学 篇三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一)写作流程:
1)学生根据下面分设的专业选择一个,作为毕业论文的专业方向
2)在所选择的专业方向里面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自拟论文题目,开始论文写作流程。参考论文选题附后(学生论文选题不宜相同):
(二)专业类别:
1.文艺学
文学概论文化诗学中国文学批评史语文教学法美学概论
2.古代文学与古典文献学
明清小说研究唐诗宋词研究红楼梦专题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中国古代文学史(三)元杂剧研究《史记》研究
古典文献学
3.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国现代小说研究儿童文学台港及海外华人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当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中国现当代文艺思潮
青少年儿童文学概论影视文学
4.民间文学与民俗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民俗学民间文学概论比较文学概论二十世纪欧美文学外国文学史(欧美)外国文学史(东方)
(三)参考选题:
1.文艺学:
1.形象——文学艺术的共同特征
2.“自我表现”与“摹仿现实”
3.说“艨胧”——对语言艺术的特点的新认识
4.面向生活——当前文艺创作中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5.艺术,需要呕心沥血的创造
6.“性文学’是文学表现人性的必然趋向吗?
7.试论文学的不朽魅力
8.艺术典型化的要求过时了吗?
9.“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试论文艺创作中的主体与客体
10.化丑为美——典型化在塑造反面形象上的魔力
11.对实践派美学理论的历史考察
12.试论美学与文艺学的关系
13.简论“自然人化”与自然美
14.试论自然美的根源与本质
15.艺术美与现实美关系之我见
16.“意象”与“意境”的比较研究
17.试论艺术美中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18.试论艺术创作中“形似”与“神似”的辩证关系
19.社会美与自然美特点的比较研究
20.试论人的“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关系
2.古代文学与古典文献学:
1.论中国古代神话的浪漫主义精神
2.论《诗经》中的爱情诗
3.论《离骚》抒情主人公的悲剧形象
4.论《韩非子》的寓言艺术成就
5.论司马迁《史记》人物传记的进步倾向
6.被压迫者的心声——汉乐府中的人民自由精神
7.《孔雀东南飞》与中国叙事诗传统
8.试论《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色及它在诗歌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9.论汉乐府民歌与<
10.试论魏晋南北朝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11.试论三曹诗歌的艺术差异
12.试论阮籍《咏怀》诗
13.关于唐诗分期的思考
14.试论陈子昂的诗歌主张
15.试论高、岑边塞诗的异同
16.试论杜甫《北征》
17.李杜诗歌艺术的比较
18.试论王维的山水诗
19.试论唐人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
20.试论温庭筠词的艺术创新
21.试论温、韦词风的异同
22.北宋政治改革与北宋诗xxx新运动
23.从欧阳修诗歌创作看宋诗的艺术特色
24.柳永的[八声甘州]和[雨霖铃]
25.论张先的词
26.苏轼诗歌的理趣
27.辛弃疾词的爱国主义精神
28.《西厢记诸宫调》和《西厢记》杂剧比较
29.关汉卿的历史剧
30.《西厢记》的语言特色
31.《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刘备形象
32.《三国演义》和三国戏
33.论《水浒传》的招安结局
34.《西游记》与道教
35.“三言”中所反映的明代商业活动
36.论杜丽娘
37.清代小说中所反映的科举制度
38.《儒林外史》中的马二先生
39.《红楼梦》爱情悲剧的社会意义
40.薜宝钗论
3.中国现当代文学:
1.论《青春之歌》中青年知识分子的形象
2.《创业史》的艺术特色再分析
3.论《百合花》的艺术风格
4.“伤痕文学’的历史意义
5.贾平凹的“商州系列’
6.论韩少功的《西望茅草地》
7.论“新边塞”诗
8.论高行健的戏剧创作
9.论苏叔阳的欢剧创作
10.论新时期十年文学的主潮
4.民间文学与民俗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1、阿基琉斯的愤怒与荷马史诗的结构艺术
2.席勒《阴谋与爱情》人物形象分析
3.论浪漫主义思潮的思想根源
4.从文学传统看浪漫主义思潮的产生
5.论批判现实主义与过去时代现实主义的关系
6.从《美国的悲剧》看德莱塞的现实主义
7.《美国的悲剧》的艺术成就
8.优秀的俄罗斯贵族妇女的典型一达吉雅娜的形象
9.《母亲》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10.《源氏物语》的主题思想及其意义。
11.《一千零一夜》中表现商人和航海家生活的故事及其特点
12.《为党生活的人》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5.语言学:
1.简论汉字的性质
2.古汉字形义释与文献阅读
3.简论古汉语词汇的性质
4.古今义异词概析
5.试论对动用法
6.“唯十宾十之(是)十动”式析
7.xx方言的声母特点
8.茅盾《子夜》的修辞特色
9.相声与戏剧语言比较
10.巴金锤炼词句举要
中国当代文学
谈中国当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试谈文学的民族化问题
论xxx诗词的思想艺术特色
试论杨朔散文的诗意创造
刘白羽、秦牧散文的思想艺术特色
巴金《随想录》漫评
试论郭小川诗歌创作的主要特色
贺敬之政治抒情诗的艺术特色
试谈闻捷的爱情诗
试论林道静形象的典型意义
试论《创业史》的思想艺术成就
李瑛诗作艺术片论
试论艾青新时期诗歌创作特色
试论《林海雪原》的传奇色彩
试谈舒婷的爱情诗
舒婷诗歌的含蓄美散论
《茶馆》的艺术结构及其语言特色
试谈朦胧诗
试论新时期报告文学的主要特质
阿城小说论
试论《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芙蓉镇》、《将军吟》、《东方》、《冬天里的春天》、《钟鼓楼》、《平凡的世界》、《都市风流》的创作特色
试谈《李自成》的得失
论王蒙新时期小说创作的主要特色
试谈蒋子龙的小说创作
试论《沉重的翅膀》的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
试论新时期军旅文学的创作
试论“知青文学”
漫评王安忆、铁凝的小说创作
试论赵树理的小说创作
试论马烽、王汶石的小说创作
峻青、王愿坚创作特色比较
试谈陆文夫、高晓声的小说创作
谌容《人到中年》漫评
贾平凹的散文创作特色
贾平凹小说创作论
张贤亮创作论
试谈新潮小说
试谈“新生代”诗歌创作
沙叶新《xxx市长》的开拓意义
试谈当前儿童文学创作
论邓拓杂文的思想意义和艺术成就
试谈田汉的《关汉卿》
港台文学浅论
试谈顾城的诗
池莉的小说创作
大墙文学初探
中国当代文学流派综论
新时期小说观点演变的思考
女性文学试论
试谈新时期新历史剧的当代意识
小小说漫评
寻根小说的意义及其不足
试谈xxx的文艺思想
浅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审美价值及其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影响
简析周炳形象的社会意义
周立波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
试论刘绍棠小说的民族风格
张承志小说散论
试论通俗文学创作
陕西文学创作综论
试论新时期报告文学创作
试析《白鹿原》的审美追求
简析白嘉轩
试论《白鹿原》的艺术特色
浅谈新写实小说的得与失
试论金庸的小说
中国现代文学
论中国近代文学改良运动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关系
论“五四”文学革命
新文学统一战线形成与分裂原因新探
xxx的新文学主张对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意义
重评关于“革命文学”的论争
左联的功绩与缺点综析
论文艺大众化运动
论“新月派”
重评“自由人”和“第三种人”
重评“论语派”
“两个口号论争”得失谈
“孤岛文学”运动的历史功绩
论《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伟大意义
鲁迅早期“改造国民性”思想新探
论鲁迅的进化论和个性主义思想
《呐喊》《彷徨》比较谈
论鲁迅杂文的艺术价值
《朝花夕拾》简论
论《野草》的象征主义特色
论《故事新篇》的艺术风格
试谈阿Q的“精神胜利法”
祥林嫂形象浅析
论《伤逝》
郭沫若早期思想中泛神论的影响
论《女神》的浪漫主义特色
郭沫若历史剧《屈原》的抒情性
论郭沫若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
论胡适的白话新诗创作
论冰心作品中的泛爱思想
论王统照的文学思想和创作
论叶绍钧小说创作的现实主义特色
《倪焕之》论
许地山作品中的宗教色彩透视
鲁彦小说与“乡土文学”
试析庐隐小说中的感伤色彩
郁达夫《沉沦》创作特色
郁达夫小说观初探
蒋光慈诗歌创作的思想特点和意义
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美
周作人散文艺术论
刘半农、刘大白新诗的民歌风格论
论闻一多的新格律诗的主张和创作
论“湖畔”四诗人的爱情诗
徐志摩爱情诗作简论
叶紫小说怕悲壮色彩
萧红创作魅力探源
《蚀》中的“时代女性”综论
《子夜》与“中国社会性质论战”
《家》简论
论沙汀小说的幽默和冷峻风格
《南行记》中的传奇色彩和边塞风情
论张天翼小说的创作风格
殷夫的“红色鼓动诗”简论
蒲风诗作的“火”的风格
戴望舒诗作风格的嬗变
论臧克家诗作的乡土风格
论何其芳诗歌、散文创作的发展道路
论xxx杂文的战斗特色
“画笔——芦笛——号角”——艾青诗作风格简论
“时代的鼓手”——田间诗歌创作论
论柔石的《二月》
论莎菲形象的塑造
“血的战斗”和“铁的人物”——萧军小说创作论
李吉力人小说创作论
从《边城》看沈从文小说创作特色
《寒夜》简论
《四世同堂》中的钱默吟形象综论
说《围城》的讽刺特色
《桑干河上》与《暴风骤雨》比较论
《王贵与李香香》和“信天游”
诗的漫画,漫画的诗——论袁水拍的政治讽刺诗
赵树理小说的语言特色
《荷花淀》的诗意美
论田汉剧作的抒情风格
论《雷雨》的艺术成就
论《日出》的结构艺术
论夏衍的戏剧创作风格
为什么说《白毛女》是我国民族新歌剧的奠基石?
欧美文学
荷马史诗研究
论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对戏剧艺术的贡献
欧洲文艺复兴与人文精神
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妇女形象
巴尔扎克小说中暴发户形象
论雨果的《悲惨世界》(或《巴黎圣母院》)
无产阶级革命的颂歌——论巴黎公社文学
马克·吐温短篇小说的思想性和局限性
易卜生的“问题剧”对我国戏剧发展的借鉴作用
《玩偶之家》中的妇女问题
试论外国现代主义文学与消极浪漫主义的关系
谈外国当代文学中的“荒诞派”
普希金短篇抒情诗中的浪漫主义
别林斯基论
屠格涅夫的讽刺艺术
列宁论托尔斯泰
契诃夫小说论
论高尔基的诗歌创作
马雅克夫斯基的戏剧创作
法捷耶夫小说中的革命者
东方文学
《万叶集》研究
《源氏物语》的艺术结构
印度神话与古希腊神话的比较研究
《圣经》文学研究
《一千零一夜》的东方艺术特色
泰戈尔《吉檀迦利》地思想和艺术
“川端文学”研究
古代汉语
浅论《说文解字》一书的历史价值
形声字声符说略
形声字义符说略
古注说略
“右文说”说
声符表义的成因初探
义符表义与声符表义异同论
说会意
说假借
通假字的成因初探
浅论词义的扩大、缩小和转移
浅论词的古义和今义
探求本义的方法种种
古无轻唇音例证
古无舌上音例证
说宾语前置
论古汉语的词序
说“孰与”
“所”和“所”字结构
名词活用为动词的成因初探
意动和使动
词类活用与词的兼类的区别
古今汉语比较研究
课程论文范文文学 篇四
1.小学语文老师缺乏必要的文学素养
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要求的是对文字的理解及运用,这也就要求语文老师本身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这对于小学语文老师来说尤为重要。然而,近年来,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师文学素养普遍较低。据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教师就职前并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有关儿童文学方面的知识,就职后也没有接受过有关方面的培训,这样一来,甚至于一些十分基本的,如内涵、体裁形式、功能价值等儿童文学知识都不甚了解。
儿童文学理论知识缺失,阅读视野狭隘,这些都使教师无法正确感悟及理解儿童作品内涵,鉴赏能力较低。再加上教师自我能力的缺失,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不重视儿童文学,无法制订出真正符合儿童有利于儿童身心发展的教学内容。而这些所有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所能发挥的作用。
2.小学儿童教材本身存在着诸多问题
自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颁布实施以来,新版小学语文教材也已经推行使用了近十年,教材中出现的问题也渐渐被人们发现。由于使用时间过长,教材中的内容和儿童的真实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差距,学生的心理特点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相对而言,经典不朽的文学作品不多。另外,为了强调文章的功能性,对于儿童文学文章的选择就有些生硬有限,缺少儿童所需的童趣。有时,一些文章还有成人化的趋向。由于文学作品的选择不当,儿童读者的阅读兴趣大大降低。
3.学生没有充分的时间阅读儿童文学
学生无疑可以在语文课堂学习中接触到著名的儿童文学,从中领略到他们的文字魅力。然而,语文课堂的学习时间毕竟有限,而更多精彩的儿童文学需要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大量阅读获得,而文学修养也是长时间潜移默化形成的。
而现实却是,因为课业比较紧张,也因为家长对于语文学习的忽略以及对于数学、英语等学科的过分重视,造成学生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进行课外扩展阅读,只能够依靠课堂、依靠老师,无法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文学方面的积累。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为了使儿童文学在未来的语文教学中发挥出其重要作用,一定要抓住儿童文学的本身特点,不断进行改革与尝试,这样才会有利于小学语文课堂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小学生的发展。
课程论文范文文学 篇五
摘要:电大开放教育中文专业的毕业论文写作,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具体的论文写作过程中,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基本的写作技能,抄袭、拼凑、剽窃等问题比较严重,这些都严重影响着学生的论文写作质量,使得毕业学生的论文写作不能达到合理的要求。故而,本文主要通过对于电大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写作问题进行研究,结合其中存在的弊端,提出一些合理的意见和建议,以期进一步提升毕业论文的写作质量。
关键词:电大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论文写作
近年来,在电大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学生的论文质量存在较大问题,不仅学生的论文写作技能存在严重不足,而且学生的写作态度也非常不认真,存在严重的抄袭、剽窃等现象。因此,需要加强对于电大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的写作教学,转变学生对于论文写作的认识和态度,提升学生的论文写作技巧,促进毕业学生论文写作质量得到有效提升。本文主要通过对于电大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写作问题进行研究,结合具体的写作问题,提出一些有益的对策,增强该专业学生的论文写作质量。
一、电大开放教育中文专业毕业论文写作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对于毕业论文不重视
由于接受电大开放教育的中文专业学生,基本上都是在职人员,平时主要忙于实际工作,很少有时间投入到毕业论文写作中来。同时,学校和教师对于电大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要求不高,批改和答辩比较容易通过。这就使得很多该专业的学生对于论文写作不够重视,在论文写作只有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内,很多学生选择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希望利用剽窃、抄袭、拼凑等行为来蒙混过关,这就严重影响毕业论文的写作质量。
(二)学生缺乏论文写作技能的训练
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尤其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论文,不仅需要学生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而且还需要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资料的收集、整理,论文提纲的撰写以及反反复复的修改,最后还需要掌握有效的论文答辩技巧,这些都是学生在短时内难以有效完成的任务。因此,由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写作技巧的缺乏,导致论文写作难度较高,使得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质量不能取得理想效果。
(三)学生与指导教师不能有效配合
一般而言,电大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学校都会安排相应的论文写作指导教师,帮助学生指导论文的写作。但是,在具体的教师指导过程中,学生与教师由于观点不一致,或是学生对于教师反复修改的要求感到厌烦,导致师生之间的矛盾较为严重,不能形成有效的配合。这就使得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质量不能得到有效提升。
二、提升电大开放教育中文专业毕业论文写作质量的对策
(一)注重学校和教师的引导,加强学生对于论文写作的重视
对于电大开放教育中文专业学生毕业论文写作质量不高的问题,归根到底是因为学生的不重视,因此,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需要学校和教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认识,强化学生对于毕业论文写作的重视,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质量。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学校和教师要强调毕业论文写作的重要性,提前给学生做好思想准备工作,然后,在平时的教学中,安排相应的时间和课程,提升学生的论文写作技巧和水平,强化学生对于毕业论文写作的认识。通过这样的措施,才能有效提升学生对于毕业论文的重视,促进其提升毕业论文的写作质量。
(二)强化论文写作技能的训练,加大对于学生的指导
为了有效提升电大开放教育中文专业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水平,仅仅依靠论文写作期间的指导,明显是不够的。因此,在平时的写作教学过程中,学校需要安排富有写作经验的教师,开设相关的写作指导课程,帮助学生增强写作技能,了解论文写作的过程,指导学生如何收集资料,确定论文的研究方向,拟定论文的观点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促进毕业论文写作质量的提升。同时,在具体的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要合理安排时间,让学生和指导教师能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交流,帮助学生对于毕业论文,进行初稿、二稿、三稿的不断修改,打磨论文的结构,调整论文的语言表述,合理配置论文的论证材料,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质量。
(三)加强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提升学生的答辩技巧
在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指导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的论文写作与学生具体的学习实践相结合。例如,有的学生对于古典诗词比较感兴趣,教师可以提前让学生收集某一朝代或是某一作家的作品,进行认真的阅读和探究,然后再去寻找相关的论文和资料,使得学生在这方面具有充分的积累和准备,这样对于提升学生的论文写作质量比较有益。同时,教师还需要提升学生的答辩技巧,掌握如何表述文章的观点和论据,从而使得学生在答辩环节顺利通过,这样就能使得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答辩到最后通过,都能顺利完成。
三、结语
毕业论文对于接受电大开放教育的学生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学生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应该加强对于论文写作的重视,提升写作技能,从而有效保障论文的写作质量。
参考文献:
[1]王丽娟.电大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09).
[2]林丽君.电大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山东电大学报,2007,(11).
[3]洪耀辉.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指导问题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4,(11).
课程论文范文文学 篇六
一、文学教育应注重教师的文学功底
文学教育与一般的语文知识教学不同,语文知识的积累往往可以自然发生(虽然其效率相对于讲授而言小了点,但还是能够发生的),而文学教育往往需要教师的点拨与引领。因为优秀的、经典的文学作品的内涵一定是隐藏在文字之后的,没有一定的文学基础,没有一定的认知积累,是无法解读出经典文学作品背后的真实含义的。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文学作品的解读不能照搬教学参考书,如前所述,教学参考书的编写者有时难免视角有所不及,又由于诸多其他非文学因素的影响,这些观点往往只能作为“参考”,而真正能够抵达文本内核的文学思想,有时需要挖掘,这就依赖于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引领。譬如鲁迅的作品,除了匕首投枪的效用之外还有什么?先生的小说与社会兴亡之间是否存在着直接的影响关系?李贯通所说的“小说真的影响到国家的兴亡,是小说的不幸……”又意味着什么?这些问题的提出本身就需要文学作品研读者具有一定的水准,几乎可以肯定地讲,学生是难以提出这样的问题的,而教师也未必能够提出这样的问题。而语文教师之所以提不出这样的问题,原因就在于语文教师缺少“代际意识与史学意识”,在于语文教师的人文功底与文学才情的缺失。那么,这样的功课如何弥补?这一点语文教师其实是可以自主找到答案的,因为途径不外乎自身的阅读、学习与反思。不间断的阅读可以让自己与优秀的文学作品融合在一起,可以让自己走到文学作品中,可以让文学作品成为自身文学才情丰富的催化剂。所读范围应当是宽泛的,史学著作可以丰富自己的代际意识,美学著作可以充实自己的文学才情。学习亦是必须的,他人的研究成果应当成为自身文学修养不断上升的阶梯,当然这应当是一种批判性的学习,唯一能够成为自己文学研究依据的应当是自己内心的认识。反思亦是必须的,没有反思便不能使所吸纳的文学内容产生联系,反思的依据与工具便是逻辑,反思的结果是必须让自己对文学的认识与判断符合逻辑,这样才能将自己的文学认识以一个完美的形态呈现在学生面前。文学功底的积累并非一日之功,但语文教师接触、研讨优秀文本,原本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倘若没有这样的积累,还叫什么语文教师呢?
二、文学教育应是教师与学生的心灵之约
再说说文学教育。对于文学教育的理解,笔者认为教育是师生交流的过程,是教学存在的形态,而语文则是交流的内容。文学教育还有其自身的特点,因为文学教育所交流的内容必须是经典的作品,而经典的作品总是与人的内心相连的,因此文学教育应当是教师与学生的心灵之约。笔者在这里不想用过多的语言去描述这段心灵之约该是多么美妙,因为这样的语言已经太多了。笔者想做的是,透过语言这层工具,去理解心灵之约背后的含义。如前所述,职业高中语文教育有其特殊目的,要让社会的工人力量在经典文学作品的影响之下成为社会高素质的载体,这就必须让学生在职业高中阶段的语文教育中更多地感知文学经典。这个过程必须是丰满的、充实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不断耕耘、不断收获。文本的豪放与婉约,笔触的犀利与温婉、观点的独到与平实,都应当成为文学教育的内容。唯其如此,真正的心灵之约才有可能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