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满分作文:回归自然【精简3篇】
高考满分作文:回归自然 篇一
回归自然,寻找内心的宁静
自然是我们人类最初的归宿,也是我们最真实的依靠。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中,我们往往迷失了自己,忽略了与自然的联系。因此,回归自然成为了当代人们追求内心宁静的一个重要途径。
回归自然意味着我们要重新与大自然建立起和谐的关系。在城市中,高楼大厦、车水马龙和繁忙的人群成了我们生活的主要背景,我们渐渐远离了大自然的怀抱。然而,大自然是我们的母亲,她的怀抱中包含着无尽的力量和智慧。当我们走进自然,听取她的声音,感受她的温暖,我们会找到内心的宁静。大自然给予我们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她教会我们如何与他人和谐相处,如何顺应变化,如何珍惜和保护我们的家园。回归自然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观,思考人生的意义,找到生活的平衡点。
回归自然也意味着我们要摆脱现代科技的束缚,追求简单而纯粹的生活方式。现代科技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我们沉迷于电子产品,忽略了真实的人际交往;我们追逐物质的享受,忽略了内心的追求;我们追求速度和效率,忽略了生活的细节。而回归自然让我们重新审视这些问题,重新找回生活的本质。当我们远离电子产品,回归到自然中时,我们会发现生活的美好在于简单而纯粹的事物。我们会重新发现读书的乐趣、与家人朋友共度的时光、亲近自然的感受。这些都是现代科技所无法给予的,却是我们内心渴望的。
回归自然,需要我们做出一些实际的行动。我们可以选择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减少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多与家人朋友交流,多读书、写作、观察。我们也可以选择回归自然的旅行方式,远离城市的喧嚣,去山水之间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外出,回归自然都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对自己和他人的关爱。
回归自然,让我们重新发现内心的宁静。只有回归自然,我们才能真正找到生活的平衡点,才能真正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让我们一起回归自然,寻找自己的内心宁静吧!
高考满分作文:回归自然 篇二
回归自然,呼唤环保意识的觉醒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越来越严重。污染、资源浪费、生物灭绝等问题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挑战。在这个背景下,回归自然成为了当代社会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回归自然意味着我们要重新关注环境保护,树立起环保意识。我们应该意识到,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环境的破坏将对我们人类造成巨大的伤害。我们应该通过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保护野生动植物等方式,保护我们的环境。例如,我们可以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鼓励使用环保袋;我们可以骑自行车、步行或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我们可以参与植树活动,增加绿化面积。这些都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小事,但却对环境保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回归自然也意味着我们要重新审视我们的生活方式。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快、压力大,人们往往忽略了对自然的关怀。我们应该停下脚步,静下心来,与自然建立起联系。我们可以选择到大自然中去旅行,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力量;我们可以选择在家中种植一些绿植,让大自然的气息充满我们的生活;我们可以选择参与户外运动,享受大自然带来的愉悦和健康。回归自然让我们重新认识到自然的价值和美好,让我们重新找回生活的平衡点。
回归自然,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作为学生,我们可以从小事做起,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我们可以组织环保活动,宣传环保知识,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环保事业中来。作为家长,我们可以给予孩子更多的机会去接触大自然,培养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可以支持环保组织,参与环保公益活动,为环保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回归自然,是一个长久的过程,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努力。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呼唤环保意识的觉醒,共同保护我们的家园,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高考满分作文:回归自然 篇三
2015年高考满分作文:回归自然
人是文化的产物,也是自然的产物,归根结底是自然的产物。所谓文化,即是自然的人化,脱离了自然,也就不会有人和文化的产生。然而在人类及人类文化产生以后,人和自然的关系却越来越疏远。时至今天,随着信息化技术等的迅猛发展,这一趋势更在加剧,以至众多人们只能通过电视、互联网去感知自然,从中了解全球的天气变化,知悉生物的纲目属种。然而,人们通过现代科技所感知到的,其实只是有关自然的一些知识,并非自然本身。因为,你可以从天气预报得知本地有雨,那雨点却砸不到你的身上;你可以从网上看到一朵鲜花开放的过程,那花香却飘不进你的鼻孔。
然而许多人却满足于借助现代科技感知自然,甚至误以为自己所感知到的就是自然本身。两千多年前的哲人,曾将自然视为宇宙万物运行和个人立身行事的最高法则,诚如老子所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而今天的人们则普遍视自然为身外之物,对天光云影、鸟语花香多无动于衷,在日常生活中早已排除了自然的一席之地。其结果,人们的感官钝化了,缺少了自然的浸润,心态日益浮躁,人性日益偏枯,在一定程度上,人正在变成“机器人”。
出现这种局面,和工业时代以来人们对自然的不正确认识有关。近代以来,随着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被打破,自然主要成为人类征服和改造的对象,人对自然的认知和利用日益朝着功利化的途径发展。除了少数的文人雅士和艺术爱好者,人们已无暇静观云卷云舒,闲看花开花落。自然带给人的.审美愉悦和对人性情的陶冶,逐渐成为少数人的专利。
就中国传统文化而言,占主流的儒家文化对自然不够亲近,也成了我们这个民族的基因。孔子曾教导他的孩子伯鱼多读《诗经》,因为可以从中“多识草木鸟兽之名”,而不是让伯鱼更多地走出家门,从大自然中去接触这些草木鸟兽。西汉的董仲舒是儒家的一个重要代表,他为了专心读书力求上进,曾蛰居楼上,三年不窥园,从中体现出对功名利禄的极端重视和对自然风物的无知拒绝。儒家这种重视书本间接知识而相对忽略通过实践获取真知的思想,无疑对许多国人长期怠慢了自然要负一定责任。
与之相对,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以自然为最高,追求诗意的栖居,对今天远离自然的大众而言,无疑是一剂纠偏的良药。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国人,尤其是那些困居钢铁丛林的城市人,实在有必要摆脱对现代科技过度的依赖这一“文明的偏至”,有意识地回归自然,回到人的本初,以达成人性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