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实用3篇】
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 篇一
红日已高三丈透,正午时分,阳光直射在大地上,给人一种温暖和活力的感觉。我坐在窗边,望着窗外的景色,不禁被这美丽的一幕所吸引。
阳光照在大地上,草地上的小花被点亮了,绽放出五彩斑斓的色彩。微风吹过,花瓣轻轻飘落,仿佛在跳着优美的芭蕾。小鸟在枝头欢快地歌唱,它们似乎也被这美丽的阳光所感染,展示出最美妙的声音。
不远处的小河水清澈见底,阳光照射下,河水泛起一层金色的光泽,像一条流动的黄金带子。河岸边的树木投下斑驳的影子,与阳光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阳光还照在了人们的身上,给人们带来了温暖和愉悦的感觉。人们纷纷走出家门,享受着阳光的洗礼。有的人在草地上打球,有的人在公园里散步,还有的人在湖边垂钓。每个人都散发出一种健康和活力的气息。
阳光照在大地上,不仅给人们带来了温暖和愉悦,也给大自然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植物们在阳光的照射下茁壮成长,动物们在阳光的温暖下活力四射。阳光是大自然的恩赐,也是人们生活的一种力量。
我坐在窗边,感受着阳光的温暖和活力,心情也变得愉悦起来。阳光照在我的身上,我感到一种能量在体内涌动,让我充满了动力和斗志。我决定利用这美丽的阳光,去追逐我的梦想,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 篇二
红日已高三丈透,正午时分,阳光照在大地上,给人一种炙热和压抑的感觉。我坐在窗边,望着窗外的景色,不禁感到一阵无力和沮丧。
阳光照在大地上,草地上的小花被晒得枯萎了,失去了生机和活力。微风吹过,带来炽热的气息,像是火焰在吹拂。小鸟不再欢快地歌唱,它们似乎也被炎热的阳光所压抑,无法发出声音。
不远处的小河水浑浊不堪,阳光照射下,河水散发出一股腥臭的味道,令人作呕。河岸边的树木枯黄了,阳光无情地吸收了它们的水分和养分,使它们失去了生机。
阳光还照在了人们的身上,给人们带来了炙热和沮丧的感觉。人们不得不躲在阴凉的地方,避免被太阳晒伤。有的人在家中闭门不出,有的人在办公室里工作,还有的人在商场里购物。每个人都散发出一种疲惫和无力的气息。
阳光照在大地上,带来了炙热和压抑,也给大自然带来了枯萎和干涸。植物们在阳光的照射下枯萎凋零,动物们在炎热的环境中无法正常活动。阳光成了一种威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困扰和不便。
我坐在窗边,感受着阳光的炙热和压抑,心情也变得沮丧起来。阳光照在我的身上,我感到一种无力和消沉,让我失去了动力和斗志。我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开始迷失自我。
红日已高三丈透,阳光的照射无论是带给人们温暖和活力,还是炙热和压抑,都取决于我们的心态。无论是积极乐观地面对阳光,还是消极沮丧地逃避阳光,都会影响我们的情绪和行为。让我们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阳光,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 篇三
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
〖宋词〗红日已高三丈透②,金炉次第添香兽③。红锦地衣随步皱④。
佳人舞点金钗溜⑤,酒恶时拈花蕊嗅⑥。别殿遥闻箫鼓奏⑦。
【注释】
①浣溪沙:词牌名。
②红日:《话总龟》、《西清诗话》、《类说》、《诗人玉屑》等本中均作“帘日”。三丈透:指太阳升起已有三丈多高,这里指太阳升起的高度,是虚数,不是实数。透,透过。
③金炉:《诗话总龟》中作“佳人”。金炉,铜制的香炉。次第:依次。唐刘禹锡《秋江晚泊》诗中有“暮霞千万状,宾鸿次第飞”之句。香兽:以炭屑为末,匀和香料制成各种兽形的燃料。始用于晋代羊祜,《晋书·羊祜传》有记载。
④红锦地衣随步皱:红锦地衣,红色锦缎制成的地毯。地衣,古时铺在地上的纺织品,即地毯。随步皱,指金锦织成的地衣随人的舞步的移动而打皱,此用以形容舞女舞蹈时红锦地毯随着舞女旋转打皱的情形。皱,明刻本《类说》卷三十四误作“雏”。
⑤佳人:美女,这里指善于起舞的宫女。汉司马相如《长门赋》中有句:“夫何一佳人兮,步逍遥以自虞;魂足逾佚而不反兮,形枯槁而独居?”舞点:萧本二主词作“舞急”;吕本二主词作“舞黠”;《诗话总龟》、《西清诗话》、诗人玉屑》中均作“舞彻”。舞点,按照音乐的节拍舞完了一支曲调。点,音乐的节拍。金钗溜:头上的金钗滑落了。金钗,又称金雀钗,古代妇女头饰的一种。溜,滑落。
⑥酒恶(ě)时拈(niān)花蕊(ruǐ)嗅:酒恶,《诗话总龟》中作“酒渥”。亦称“中酒”,指喝酒至微醉。这是当时方言。宋赵令《侯鲭录》卷八中云:“金陵人谓‘中酒’曰‘酒恶’,则知李后主诗云‘酒恶时拈花蕊嗅’,用乡人语也。”拈(niān),侯本二主词、吴本二主词中均作“沾”。《扪虱新语》中作“将”。时拈,常常拈取。花蕊,这里代指花朵。嗅,闻。
⑦别殿:古代帝王所居正殿以外的宫殿。唐王勃《春思赋》中有句:“洛阳宫城纷合沓,离房别殿花周匝。”遥闻:《西清诗话》、《类说》、《扪虱新话》中引《古今诗话》、《诗话总龟》、《诗人玉屑》作“微闻”。箫鼓:箫与鼓,泛指乐奏。南朝梁江淹《别赋》中有句:“琴羽张兮箫鼓陈,燕赵歌兮伤美人。”箫,一种竹
制管乐器。古代的箫用许多竹管排在一起做成,有底;现代的箫一般只用一根竹管制成,不封底,直吹。【赏析】
这首词是李煜前期的作品,真实地再现了李煜前期的奢华绮丽的享乐生活。此词见于蔡绦《西清诗话》,《古今诗话》等本以为是李氏宫中诗。
词的上片,是帝王奢华生活和耽于享乐的真实写照。这里有时间、有环境、也有事件,更加使读者看到作者做为统治者追求和安于奢华享乐的态度和精神世界。通宵达旦的歌舞,奢丽浮华的器具,放浪不拘的宫廷生活,在作者眼里是那样的和谐自然。这也就自然地引入下片。下片的首句承上片而来,写作者眼中佳人的舞姿,发散钗落,可以同上片首句对应看到,歌舞一直未休,可能是夜以继日的'。“酒恶”一句,作者写自己已经酒醉不支,但却仍旧以花解酒,力图继续饮宴。最后一句跳开的场面描写,从侧面反映这里的活动是如何的喧闹。从内容上看,词中反映的生活是空虚腐朽的,不仅在生活起居上一味地追求奢华,而且毫不顾及政事百姓,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享乐安逸当中。同时,读者可以看到,作者在词中的种种作态对其本人来说,他始终是抱着一种自得的、欣赏的态度的,他的自我陶醉的心情甚至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得到说明——他大概乐于或希望别人知道他的这种生活,所以要使“别殿遥闻箫鼓奏”。从艺术上看,这首词的结构严谨,技巧娴熟,语言华丽,喻象生动。上下两片承接自然紧密,浑然一体,场面描写细腻到位,情态表现活灵活现,如“酒恶时拈花蕊嗅”一句,贴近生活,使一个醉酒享乐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尤其是“红日已高三丈透”句,更是被称为“绝唱”。
这首描写帝王享乐的词,艺术上的精美与内容上的腐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也同作者后期的词作形成了巨大的反差,由此读者也可以想见,如果不是对这种耽于奢华生活乐而不疲,恐怕李煜也不一定会成为一个亡国之君,阶下之囚。历史的警醒也许正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