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考试分析范文【最新6篇】
高三语文考试分析范文 篇一
高三语文考试分析范文
今年高三语文考试包含了多个知识点和题型,考察了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以及作文素材的运用能力。总体来看,今年的考试难度适中,但也有一些难点需要注意。
首先,今年的文言文阅读题难度适中,但是考察的内容较为综合,需要学生对文言文的词汇、句法、修辞等方面都有较好的掌握。例如,第一篇阅读材料是一篇古文,主要考察了学生对于古代文化的理解和对于古诗词的解读能力。这篇文章涉及了较多的古代典故和修辞手法,在考试中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其次,现代文阅读题主要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今年的现代文阅读材料主题比较广泛,涉及了社会热点、文化现象以及人物传记等。其中一篇材料是一篇社会问题的讨论文章,主要考察学生对于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分析能力。这篇文章的难点在于学生需要从多个角度去看待问题,并能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另外,今年的作文题目是“我的父亲”,要求学生以自己的视角写一篇关于父亲的文章。这个题目相对来说比较开放,给了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但是也需要学生注意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的表达,要能够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子来表达自己对父亲的感激和理解。
综上所述,今年高三语文考试的难度适中,考察了学生对于文言文和现代文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写作能力。对于学生来说,重点还是要保持良好的阅读习惯,多读多练,提高自己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同时,也要注重对于知识点的整理和总结,做好备考工作,争取在考试中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
高三语文考试分析范文 篇二
高三语文考试分析范文
今年高三语文考试难度适中,题型覆盖了文言文、现代文阅读和作文。总体来看,考试题目的设置合理,注重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
首先,文言文阅读题考察了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对古诗词的解读能力。其中一篇文言文材料是一首古诗,需要学生对古代文化背景和修辞手法有一定的了解。这个题目的难度适中,对于有一定文言文基础的学生来说,应该能够较好地完成。
其次,现代文阅读题目涵盖了社会热点、文化现象和人物传记等多个方面。其中一篇材料是一篇社会问题的讨论文章,要求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和分析问题。这个题目的难度相对较高,需要学生具备较好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最后,作文题目是“我的父亲”,要求学生以自己的视角写一篇关于父亲的文章。这个题目相对来说比较开放,给了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但是也需要学生注意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的表达,要能够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子来表达自己对父亲的感激和理解。
综上所述,今年高三语文考试的难度适中,考察了学生对文言文和现代文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写作能力。对于学生来说,重点还是要保持良好的阅读习惯,多读多练,提高自己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同时,也要注重对知识点的整理和总结,做好备考工作,争取在考试中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
高三语文考试分析范文 篇三
一、总体情况
参考人数:51人参加考试,最高分是94分,最低分是12分。及格人数43人,不及格人数8人,其中90分以上6人,80-89分18人,70-79分12人,60-69分7人。
我认为从这组数据中可以看出一些问题:90分以上的同学较少,说明高分不多,并且最高分仅为94分,实则本班缺少尖子生,不能精益求精;80-89分占了大多数,这部分学生平时比较认真,基本能够认真听讲,知识点应该都会,具备冲刺高分的能力,但是缺乏积极思考、扎实刻苦的学习品质,应该对这些学生提出更高要求;60-79分的同学共19人,他们在学习上比较被动,平时需要老师督促,独立自主性较差,说明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余同学则缺乏学习积极性,没有打好基础,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不会学习,甚至放弃自己不学习。
总体而言,今后我需要对优生严格要求;对有学习能力的同学严抓不懈,争取进步;对后进生更加关怀,鼓励引导,提高班级整体水平。
二、题目分析
第一部分为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运用,占29分。第一题是选择正确的读音,第二题是根据拼音写字词,第三题是根据句子意思写出相应的四字词语,第六题主要是对书中的日积月累部分及课文内容的考察。大部分学生做的还好,部分同学审题不清,答案不符合题目要求,拼音掌握不牢固,马虎,没能书写规范等。错的较多的就是个别字,如:“逗号”“罪魁祸首”“苟延残喘”等。其中第六题有同学答不上来,说明对课本知识掌握的不好,不理解课文内容,没有扎实背诵相应篇目。
第二部分:句型转换。占16分。第四题考察的是修辞手法的运用。第五题是考察学生的修改病句、关联词成句、陈述句改成转述句以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错的较多的是陈述句改成转述句以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这也是这学期以来的重点,练习过很多次,但是还是有同学不会。其次是修改病句,这一次的修改病句较难。病症在于两部分语义矛盾,删去一个部分即可,有的同学此题空着,有的同学随意添加,改变了句意。今后在这个方面还要多下点功夫。
第三部分:阅读。占25分。自从上了六年级以来,阅读一直是我们的薄弱环节。很多同学还没有读懂文意就盲目做题,想当然的写答案,审题马虎,不经思考,词不达意,书写潦草。平时在做阅读题的时候我都要求学生先通读一遍短文,再读问题,然后带着问题重读短文并在文中批注答案,最后完整作答。但是,在翻阅试卷时,只有极个别的同学有做题痕迹,说明他们一直以来都没有转变观念,一味的用自己的方法盲目答题,不听老师的教导,没有掌握阅读答题技巧。
第四部分:作文。占30分。以“假如我是一名边防战士”为题完成习作。目的就是展开想象,表达爱国情感。作文得分相差很大,最多27分,最少0分。主要问题是学生没有看好题目要求就动笔,文章条理不清晰,内容散乱,在叙事和写人的时候技巧单一,突现的不足就是学生好词好句的内在积淀太少,还有书写不工整也是很大的问题。
三、应对措施
1.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写好字是学习语文的基本功,这项养成教育必须常抓不懈。
2.加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落实,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文本的习惯。特别是字、词、句的训练要反复进行,牢固掌握基础知识,阅读和写作才能有所提高。
3.增加课外阅读量,提高语文素养,提高分析、概括和理解的能力。
4、激发兴趣,大力加强学生的作文训练。注意多让学生练习写作,特别强调要抓住中心来写。作文的书写要工整、干净,标点符号一定要正确规范地使用。
5、关爱“后进生”,注意分层与分类教学。
期中考试虽然结束了,但剩下的教学任务会更重。我认为教学中出现了问题不是坏消息,寻找相应的解决措施才是关键,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摸索调整,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语文教学质量。
高三语文考试分析范文 篇四
一、学生考试情况分析
本次素质检测全乡四年级共有 人参加考试,总分*分 ,平均分*分,及格率为*%,优秀率为*%。四年级语文试卷,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会感到试题变得更灵活了,更务实了,一切都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了。
二、试题结构特点
试卷共分三大部分:基础知识 阅读习作。
试卷难易程度基本适中,本张试卷突出显示了以人为本,回归本色语文,绿色语文的特点。以课本为载体,辐射相应的训练项目。这份试卷命题坚持力求体现新课标精神,拓宽语文教学领域,打通课内外学习语文的渠道,检查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能力及课内外阅读能力。通过试卷我们不难看出:命题人员希望通过试卷,对教师的教学提出建议:不要只围绕课本教书,而应注重课外阅读的辅导,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试卷力求通过一些开放性的试题,答案多元的试题,引导学生设计出自己理想的答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试卷还力求体现人文性、趣味性和灵活性,打破旧的命题模式。同时整份试卷还体现了“三重”,即重基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重能力(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积累运用能力),重创新(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三、学生答题情况
1、答卷情况
通过学生答卷情况来看,学生掌握及运用知识的情况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
掌握较好的是基本知识题:“基础知识”中的第一、二、三题,学生的得分情况很好,基本上没有什么失分。第五题学生基本上能区分题型要求,就能很好但做题。第八题的回答不是很好,有些回答有些困难,这说明学生平时的词语积累不是很丰富,今后应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灵活性较强的题,学生回答较差。让学生给老师写一条名人名言,学生的答卷情况不是很理想,对于一些课外拓展的题目,学生无从下手,不知该如何来做题。有的同学没有认真读题,要么写的答案没有一个中心,比较散,因此被扣掉了一定的分数,今后应让学生认真审题然后再答题。
对于灵活性强的题,学生回答更差。如第五题阅读:很多学生看到这样的题目总是感到害怕,不敢去做这样的题目,因此他们不理解题意,尤其是对于理解性的题目,如:理解“顺序”的意思,学生根本不会去理解,有的学生知道意思但语言表达的不规范。
对于习作“写话”让学生根据提示写出母爱是什么?学生对于这样的作文写的很空,不能写清母爱像什么,把母爱比喻成什么,从中看出学生的习作能力很差,缺少童真、童趣。作文习作普遍很好,是一篇想象作文,但还有差错,今后应加强学生的习作训练,让学生能写出一篇文通字顺的文章。
2、从考卷中发现的问题。
这份试题做到全、新、活,难度稍大,但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在考查“双基”的基础上求提高、求发展。以适应新课标提出的“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的总目标。纵观这次质量检测,可以看出还存在许多问题。
(1)词语积累不够。
重视积累,就等于给了学生一把学好语文的金钥匙,语文教学效率就会迅速提高。学生平时缺乏大量的阅读、积累、欣赏、感悟,遇到一些较灵活的题,就感到束手无策。
(2)综合能力薄弱。
由于学生平时学的知识较规范,缺乏对知识整合的处理,故失分较多。本次考查的内容不仅涉及拼音、逻辑思维训练,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准确理解能力及平时积累词语的能力。由于平时对新旧知识前后渗透的训练相对少些,导致学生对综合性较强试题缺乏独立分析能力,失分较多。
(3)逻辑思维能力欠佳。
本次质量检测作文素材虽都来源于学生自身的生活实践,但由于学生基本功不够扎实,逻辑思维训练太少,所写作文语序散乱,没有很好的逻辑联系。空话、套话、假话太多,童真、童趣体现不够。可见在这方面,学生还是较为薄弱。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应加强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
(4)书写不规范。
从整体卷面看,学生的书写情况不容乐观。书写不够端正,字体潦草不规范。
四、改进措施
通过这次素质检测,看到了学生们的进步,也很好地反观了教师们的教学情况,有欣喜也有不足和遗憾。为进一步加强下一学段的教学,采取如下教学措施:
1、注重语言积累的灵活性。教学中注重语言的积累,但是比较机械,死记硬背的现象严重,忽视理解记忆。随着年级的升高,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逐渐加强意义识记,这既是基本的认识规律,也尊重了学生的心理特点,要求熟背的内容还要求学生会写。书本上的优秀片段、包括课外的,让他们多读,感悟中华语言的魅力,受到美妙语言的熏陶,以致在语言中提高语言鉴赏能力、写作水平。
2、潜心解读文本。文本文本,教学之本。在深刻、充分、多元解读文本的基础上,再进行教学设计。错别字的出现、标点运用的不当、词汇量的不足、语言的干瘪苍白,都是训练量的不足、训练法的不到位所致。由于理解与认识的偏颇,语文教学过分强调其人文性,而对工具性有所削减,因此语文课堂仍须加强学生理解与运用语言“能力”的训练。在课堂上加强学生对生字的记忆准确性,在课堂上就多写多练。 这一点教师要严格要求,规范书写,加强易混淆字、词的区分、认识。
3、重视运用语言的训练。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练习和小笔头的练习,指导学生多读多写。进入中年级后的习作训练,不仅要激励学生“乐于写”,引导学生“写得出”,而且要注意基本方法的训练,逐渐让学生“写得好”。平时让学生勤动笔写日记,不论水平如何,只要能坚持下来,同时教师要做榜样。从中也要运用激励措施,让学生愿意动笔写,找到写作的兴趣。写作与生活紧密联系,不光要从生活中选材,还要对写法及时指导。
4、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对文章的分析、概括能力,全面了解文章的内容,并多教“设身处地想”、“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授之以渔。
一个语文教师要承担的很多,引领学生感受中华上下五前年泱泱大国的语言魅力,我们所做的只是滴水之功,真正将学生领进文学宝殿,我们所做的还有很多,在要求学生的同时,我还感到自己必须善用时间,为自己充电,从而为学生当好引路人、铺路石。
1.不良分析报告模板
2.部门问题分析报告模板
3.事故分析报告模板
4.项目分析报告模板
5.养老分析报告模板
6.问题分析报告模板
7.产品技术可行性分析报告模板
可行性分析报告模板
9.软件可行性分析报告模板2篇
10.软件可行性分析报告模板
高三语文考试分析范文 篇五
不知不觉,这一个学期又过去了一半。上个星期,我们进行了期末考试,通过与第一次月考的成绩比较,我得出了一下几个结论。
先来说说九年级的语文测试。这次考试,九年级的试卷相对于上次来讲难度稍微大了一点,题型和中考接轨,主要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理解能力。全班26个同学,有7个同学没有及格,4个同学取得优秀,另外,还需要说明,上课时,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我告诉学生,只要上课举手发言的,月考的时候可以加分。这样算起来,优秀的就只有2个了。
针对这样的成绩,我得出以下两点结论:
1、学生的整体成绩开始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
2、优秀的同学不多。
再分析他们的试卷,发现他们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1、基础知识掌握不够。这一次考试的基础题比较容易,但是还是有很多同学不能拿下,甚至12分的题目有一个平时成绩一直位居前列的也只拿了2分。
2、粗心。粗心是大部分学生改变不了的坏习惯,在这份试卷中,有一个根据选文来填读书卡片的题目,这样的题目是送分题,只要认真看了题目都能拿分。但是有三分之一的同学做错了,我认为这样的题目是错得很不应该的。
3、不会写议论文。这个班的学生作文水平不错,但都擅长写抒情散文和记叙文,能把议论文写好的寥寥无几。这次考试的作文题目是“谈读书”,要求是夹叙夹议。看到这样的要求,很多同学就傻眼了,根本不知道从何下笔去议论,甚至有学生就以“有一次……”开头,从头到尾都在叙述,没有议论。这种情况是很不利于在应试作文中拿高分的。
针对以上几种情况,我决定了自己以后的教学方向: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多花时间在巩固基础知识上面;多做练习,认真讲解习题,在讲解题目的过程中教会学生解题方法;多练习写议论文,在练习中不断进步。
再来说说七年级的语文测试。这次考试的题目也比较灵活,可以由教材直接得出答案的题目比较少,考的就是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解题能力,总分为120分。全班19个同学,4个同学没有及格,1人优秀,总体成绩比不上第一次月考的成绩。这样的成绩不容乐观,总结反思并制定计划迫在眉睫。
通过成绩,我看出这个班的学生有这样一个特点:学习主动性不强,习惯老师牵着鼻子走,基础知识不牢固。这是这次考试成绩不理想的主要原因,也是这个班全体学生的最大缺陷。
分析试卷,发现他们没有拿到高分的主要原因在以下几点:
1、基础知识不牢固。试卷上有一题这样的题目:根据解释写成语。其实要考的这三个成语在上课的时候都讲过,并且基础训练上也做过,但是有的同学就是不能拿到满分,甚至一分都没有。这是很不应该的,既是他们的基础知识不牢固的原因,还因为老师平时没有抓得太严。
2、不会审题。题目看错属于粗心,答非所问就属于不会审题了。比如作文,有很多同学就写偏题了,根本没有认真读懂题干的意思。
3、不会扣住要点来答题。这是大部分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得出道理”“说说自己的感受”这样的题目,很难得有人能够拿满分。
4、作文用语不规范,结构不完整。平常批阅七年级学生作文的时候,就大叹他们的语句不通顺,语法不规范,这次考试,尽管他们都尽了全力,但作文成绩依旧不理想。除了几个成绩比较好的同学能将作文完整地写出来,其他的基本上都是缺胳膊少腿,用语方面,大部分同学都存在着口语化和方言重的缺点。这是他们面临的严峻形式,怎样克服这样的缺点是他们必走的路。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学生存在的这几个问题,我决定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多讲练习,在题目中教会学生怎样去审题,怎样去解题;多且认真上作文讲评课,深入分析每个学生作文所存在的问题;严格要求学生平时讲普通话,养成良好的习惯,以克服习作中方言重的缺点。
经过这次期末考试,学生明白了自己的不足之处,通过总结反思,我也确定了今后的教学方向和侧重点。相信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在下一次的考试中,大家一定能够取得让大家满意的成绩。
高三语文考试分析范文 篇六
学生对试题的反映取决于个人的准备情况
高考之后不同的学生对试题反应不一样,理科学生反映比较大的是理综、文科学生反映比较大的是文综。学生对于生物的考题反应不一样,有的学生感觉这次高考题特别适应自己。有的学生反映这个题太别扭了。所以不同的学生感受是不一样的,原因取决于他的准备,他对于整个高考的准备和高考试题的准备。
今天我们谈的是试题,不好说试题本身是什么问题,而应该说考生是怎么准备的,因为高考肯定是遵循一定的规律来命题的。
有几道题学生反应比较大,如第4题遗传规律的题,遗传规律在高考当中考的是比较经典的内容,但是高考未必要考一个非常经典的常规性的,可能会考一个变形。比如说我们讲到了分离定律,这道题变换了一下,后来性状没有表现出来,其实就是考了一个变形,但是还是以前的知识。如果学生没有理解到一定的程度,他根本不知道这道题考的是什么。但是有一个同学出来以后就说那个题太简单了,他马上就跟我说出了答案。当时我没有看到题,但是如果学生在这方面有了准备,那么就很简单,如果没有准备就觉得很难,这样的题其实命题者的本意非常明确,如果只考的是3:1的问题,那么就很简单了。这样的题,对于学生来讲就属于争议比较大的题目了。
在非选择题的第30题同学也反应比较大,这也是北京卷的一个进步吧,学生更关注名词和术语,而今年主要是考察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题目是给雌蛙注入雄蛙的垂体会有什么影响,高考命题有一个原则是不能超出考试大纲的,知识是绝不会超出他学的知识了,其实就是应该有促进作用,这里面涉及到了知识理解和你对高考知识的理解问题,如果你理解到位这道题就是一个很容易的题,但是如果理解得不到位,那么这道题目就是一个雷。考生未必想这么多,但是我们觉得高考的价值是导向,这个导向的价值在于通过这样的一个导向引导学生学习的时候关注什么,复习的时候关注什么,如果发挥得好高考就是正面的,如果发挥得不好那么就不行了。如果每年的高考题都一成不变,我想我们的学生和教学进步情况也会受一些影响。类似于这样的题还有,但是不多。总体来讲常规的题比较多。
生物纳入理综比单科考试对于学生来讲难度增大
三门课一起考与单科考试改变高考的惯性思维,我个人认为这个区别特别大。如果老师在备考的时候研究一下,有些省市的生物按照单科考试的,生物是100分,以前的江苏、广东是单科考试的,生物单科的试卷和理综里面的生物试卷对比,你会发现题目特点有很大的不同,海南生物的试卷是100分,但是北京的理综生物4道选择题,每道6分,这就意味着这一个题如果你要做错了就不行了,非选择题三个空才是6分。因为总共考7道题,知识点又少了,对于考生来讲就涉及到了一个情况,我们经常说高中生物讲一个基因工程,获取目的基因有两种方法,有一种是“鸟枪法”也就是说不知道打中哪个,但是最后肯定有打中的。所以复习的难度明显加大了,答题的难度也加大了。以前一个选择题考一个知识点、一个角度,但是理综的选择题一个选项可能考4个知识点,如果考一个点的话那么就会有4种角度。
命题者煞费苦心为考生着想 落脚点在考纲
全国一卷、二卷关注得不多。北京卷因为今年在高考之前,官方提供了很多的信息,今年我们要稳定,稳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方面是不应该有特别大的变动,北京已经开始实施新课程了,旧课程的试题总体是维持稳定的,在维持稳定的过程中,命题者还会把自己的想法放到命题中去。同时,还要知道命题者的命题技术,他是想这样做,但是必须要有技术支撑,能否做到如他想的那样也不一样。
我们现在从学生和老师的感觉看,北京卷和以前比还是有一些变化的。比如说,这次把今年的理综卷的生物题所有文字包括图加起来,比以往少了很多。这个变化其实对于考生讲价值是不一样的,因为这就意味着信息更少了,学生要从题目中选择问什么,答什么,他获取信息的情况肯定是不一样,包括阅读时间可能也会减少,对于这个问题就不会受一些无关信息的干扰,我们就可以关注到这点肯定是和命题者有益的指导思想吻合的,这就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变化,这个变化可能也是我经常说的:命题者是煞费苦心的为考生着想,如何让大家更节省时间。
另外一个变化就是对于整个题目来讲,如果你仔细看的话,把这些难题抛开,学生就会发现很多的题,题的情景是不一样的,但是答案太熟悉不过了,答案的落脚点确实是落到了考纲上。以前的考生经常说:李老师,今年咱们白忙活了。今年我的学生没有说这句话,我很高兴。如果题目非常难,学生就会觉得白忙活了。今年的学生说的是我感觉得挺好的,说明他对主干知识是越来越稳定了,这个变化也是挺好的。
第三个变化就是北京卷和全国一卷、二卷相比有一个特点就是对于核心概念知识的考察是比较特殊的。我让我的学生把非选择题的答案读一遍,你就发现基本是核心概念。理科综合的全称是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这个综合能力是概念性的知识,我们可以把知识分为事实性、概念性、方法性的概念,方法性的知识是练的,所以高考的时候应该主要考概念性的知识。
高考当中考一个实验探究能力,北京近几年也在考,今年争议比较大的是有一道题,给你一个图,说图中5实验组在每个培养品当中如果做三个重复实验可采取的做法是什么?为了完善实验技术方案应该增添对照组可采取的做法是什么?这个“做法”实际上就是学生如何把这个事儿做出来,我们就叫做操作性知识,如何动手。北京的高考探究能力考这个。我自己还认为操作性的东西是动手的东西,考有难度的,但是北京卷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这个尝试是非常好的,我们可以考操作,但是这种操作学生之前没有做过,见到了这个东西是很犯怵的。
但是大家可以看一下20**年之后的全国卷,开始全国卷的实验题里面会加一个括号,注:操作性的东西不做要求。我觉得操作性的东西阅卷是非常难阅的,其次就是如果严格把握标准这道题的得分率是非常低的。北京去年考了一个“称干重”的题,烘干一分钟称一次重量,最后称到两次重量一样的时候考恒重。最后要称滤纸的质量。我们中学里面多数学校用的是托盘天平,左边放砝码,右边放东西,如果右边的东西放的是滤纸,那么左边也是要放一个滤纸,我们的滤纸是平衡掉的。但是如果用分析天平就不一样了,所以这种操作性的东西对于考生来讲,难度会比较大。但是的题也是考操作,就比去年的考试容易很多了,所以北京卷会有这么一个比较明显的几个特点。
全国一卷和全国二卷一直是标杆性的东西,他是由全国考试院命题的。我第一感觉就是如我们所预测的那样,难度都在下降。这个和最初我们通过各种媒体所关注到的,每年要稳定,要稳中难度略微下降是有关联的。全国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知识的落点更多的落向概念性的知识,这和北京卷有一个共通的地方。如果大家翻看一下全国卷,大家会发现那两道非选择题难度特别大,难在思路和表达上,比如说一个题整个一面就是题,下面留白都让大家写,学生比较发怵。但是到了08年的时候,全国卷一都开始有这种北京卷的倾向性了,就是有问答的题,但是问答的'会比较简单,一两句话就可以把这件事儿说清楚,表述上不会有太多的问题。
全国卷这里面还有一个比较稳定的东西,比如说遗传,这些年一直在考这个考点,大家都觉得到了第二学期生物学特别有意思,因为遗传现象本身就有意思,其次就是学遗传的时候可以涉及到很多思维性的东西,所以高考重点大体可能会有遗传。
我有一个观念,全国卷一和卷二相比,大家会觉得卷二相对比较容易的。但是就大题来讲,全国卷二的后面的题反而可能难一些,脑子想明白了,但是写不明白。我不知道我这种判断是否正确,我也不知道实际情况会怎么样,可能会有这种情况。但是全国卷一有一个题很有意思,选择题第一题就是一个实验,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给小鼠注射药物的顺序是什么,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可能会出现学生见到第一道题就晕的情况。
我们知道命题有一个基本的说法,题目应该是由易到难排列的,学生的心理会比较稳定,这道题对学生的心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我也不好预测,命题者可能对于考生对什么东西是熟悉的、什么是怕的,可能也不能完全匹配,因为这个难度也太高了。总体来说,我看到了一个稳、还有一个就是稳中有变,其次就是在我们的意料之中,没有出边。
不同的题对于学生来讲不意味不公平
北京的学生面对同一份试卷,这些考点的知识点设计总体讲是公平的。全国卷一和卷二的差别就大一些了,这个也不会带来不公平,这是和我们招生政策有关的,比如今年招生几千人,他会把几千人的指标分配给各个省市,比如说,这意味着北京的考生是争这270名,辽宁的考生争90名,就算题目不一样也没有关系。
考生不要紧张,因为第一是选拔性考试,你见到了难题别害怕,因为你认为是难的,大家也认为是难的,你见到了容易的也别放松,我一直对大家说“分不在高,够用就行”,这就意味着你在考试当中把你正常的水平发挥出来就可以了,所以完全是一种选拔性的考试。
考试之前必须把书看一遍,我8点在校门口的时候,我的学生说我生物还有两本书没有看呢,怎么办啊?我说没事儿你放心,这次是选拔性考试,你没有看,你的时间不够,别人的时间可能也不够啊,所以没有不公平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就是考分。今年的理综学生会认为有几个考点比较难,我个人认为如果不排除阅卷因素,这个难度应该是增加的,也就意味着分数可能会降一下,我说的是排除阅卷因素的。但是在阅卷的时候是可调控的,因为在阅卷的时候有不同的把握方式,我可以把握到严格的按照标准答案去判,但是也可以做到如果比标准答案表述不完全一样,但是意思对就给分,那么情况又不一样了。北京卷有标准答案,有两个是教材的原话。比如说有一道题讲的是2倍体的白菜甘蓝的问题,答案应该是同源染色体不能配对,但是大家会答联会紊乱。如果把这些因素加进去的话,分数线的变化我还不好预测,但是无论怎么变,在命题的时候会把握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公平。
比如大家在阅卷的时候,到了最后你的答案如果与标准答案不一致,但是命题者或者老师就会判断这个不同的答案,有的觉得这个答案非常好,要给分,这就意味着判过的卷子要全部给分。因为高考是10天判卷,如果你的卷子在第6天的时候被发现了,即使答案很好,但是给分的可能性也不大,因为这样话会把之前判过的卷子全部改了。你必须要把答案写出来,表达本身就是高考要考的,你的想法可能会很独特,但是你的想法没有倾向于公众化能够接受的答案,所以对于他可能是不公正的,但是这种不公正是在大的公正下来保证的,也不是说我完全就要怎么怎么样。
如果他的答案我第二遍看懂了,我就给他划掉,但是讲卷子的时候我会和他们讲,你们可以读自己好的答案,我会说这个答案不错,但是当时我没有看懂。因为高考阅卷是一个很大的劳动,你的很长的表述让老师翻来复去看很多遍不现实,所以你的表述应该尽量能够让大家看得懂,有的人说高考就是应试,其实绝不仅仅是应试,如果你有足够见解,但是你的表达能力不够也是不行的,应该是综合的。
全国都是一个录取分数线会带来很多问题
我是88年考到北京的,比如说我最开始的时候在北师大读书,比如说我们宿舍只有一个辽宁籍的学生,但是北京市东城区的学生就有10个,我当时也觉得不理解。但是现在觉得招生计划数和考生的比例会比较接近,北京的招生数和考生比例会比较大,另外北京自己的学校也非常多。比如说北京海淀走读大学,现在叫做北京城市学院,如果在北京你想上学的话,10个人有7个人都可以上这个学校。现在大家可能认为高考压力最大的是河南,我也是道听途说,河南的考生可能会接近100万吧,河南除了外省的名额以
外,河南省内的大学偏少一些,高考是选拔性考试,如果进行排队的话,就意味着在北京你是第700名也可以考到大学,但是在河南的话你是第700名,那么你只能复读了。
我们要看最高端学校的录取分数线,比如说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录取分数线是不低的,是面向全国招生的。有的老师也在说,无论今年的题有多难,高端的学生太厉害了,我们觉得他们很厉害,高三第二学期的时候,有的孩子对知识的领悟程度甚至超过了我们的一些老师,他提出的问题我们老师有的真应付不了,如果老师心理素质不好,那就是很痛苦的事情。
教育资源的差异本身也会造成教育的差异,最后集中反映在了分数上,现在如果全国都是一个录取分数线的话,也会带来很多问题。北京中考是北京统一命题的,但是阅卷是各区县自己阅卷,就意味着不同的区县评分标准执行起来是不一样的,如果执行起来不一样,北京题是统一的,但是实验中学招生就不一样了,情况比较复杂。所以很多人说全国一张卷,那么还得全国统一阅卷,统一分数线。还有一个问题,你可能只看到了北京的这种程度,你还没有对比海南、新疆、西藏的情况,所以我觉得目前的这种高考相对来讲是比较公正、公平的。
从理综生物的角度来看分数会降
我从理综生物的角度来看,如果不考虑评卷因素的话,分数会降,我希望分数相对比较稳定,对于以后的高考备考价值会很大。
全国的报考情况我也不好说,从学生反映角度讲估分也没有以前估得高了。很多的学生会说自己明白什么意思,但是写不出来,这样也会影响分数。我想如果不出意外应该是这样的情况,当然我会希望分数是稳定的。
生物学习的关键点和切入点是知识点的融会贯通
其实我们应该从这次高考中吸取一些东西,高考到了这个程度有一点就是我们要明确高考绝不单纯是考知识的,如果把这个定位定位到了考知识,你虽然解决了最根本的问题,但是没有解决最终的问题。我们老师在备考的时候比较关注对知识的复习,关注对知识的复习我们会把考纲的知识点理解一次,但是我们需要进一步做的就是研究高考的要求是什么,特别是考题的要求是什么。
理综的这个题和生物的单科题的差距是什么呢?理综的一道选择题可能考4个点,或者一个点考4个角度。如果一个点考4个角度,这就意味着我们在备考的时候,比如说有一种遗传叫做“可遗传变异”,遗传有一个叫做可遗传变异,有一个是不可遗传变异,同学到这里的时候一般会认为可遗传变异的原因是因为遗传物质的变化,就是因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西瓜也会有染色体变异,二倍体在杂交的时候变成了三倍体,到这里是教材上的东西。我就问我的学生,三倍体无子西瓜属不属于可遗传变异呢?我们可以看到西瓜的物质已经发现了改变,它没有子了,但是它也属于可遗传变异。学生就说不属于,因为这个西瓜没有子,怎么可能遗传呢。所以我们就会讲到概念,定义、适用范围等等,如果你是生物单科考试肯定没有关系,但是理综题你如果漏点,就全部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