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感动中国》观后感【优秀6篇】

观看《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一

《感动中国》是一档备受瞩目的电视节目,它以真实的故事和感人的场景,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勇敢、坚强和奉献精神。我近期观看了该节目,深受感动和震撼。

在《感动中国》中,我看到了无数普通人在面对逆境时所展现出的坚韧和乐观。其中一个故事是关于一位身患重病的母亲,为了给孩子治疗,她不顾自己的身体状况,坚持工作并节省每一分钱。她的无私奉献和无尽的爱让人动容,也让我深思自己是否能够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同样的勇气和坚毅。

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故事是关于一位残疾人的奋斗历程。他没有双腿,但他拥有一颗坚定的心。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残疾人运动员。他的故事让我明白到,无论我们面对怎样的困难和挑战,只要我们拥有坚定的信念和努力奋斗的精神,就能够超越自己,创造奇迹。

《感动中国》还展示了中国人民在自然灾害和社会问题面前的无私奉献。我记得有一次,一位农民在洪水中救出了一位年迈的邻居,他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洪水,保护了邻居的安全。这个故事让我明白到,无论我们身处何种困境,只要我们内心充满爱和关怀,就能够勇敢地面对困难,帮助他人。

通过观看《感动中国》,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和坚韧。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真理。他们的故事让我明白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和价值,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去行动,就能够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观看《感动中国》让我深受启发和鼓舞。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努力做一个更有担当、更有爱心的人,为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的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

观看《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二

《感动中国》这档电视节目以其真实的故事和感人的场景,让我深受触动。每一个故事都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无私奉献和坚韧精神。

在节目中,我看到了许多普通人在面对逆境时所展现出的勇气和乐观。其中一个故事是关于一位出租车司机,他在遇到一位突发疾病的乘客时,不顾自己的安全,紧急送医,并一直陪伴在乘客身边直到他康复。这个故事让我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和关怀,也让我明白到,无论我们身处何种困境,只要我们拥有一颗善良的心,就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

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故事是关于一位年轻女教师。她为了给孩子们更好的教育条件,放弃了自己的高薪工作,来到一个贫困山区的小学任教。她用自己的爱心和耐心,让孩子们感受到了知识的力量,也改变了他们的命运。这个故事让我明白到,教育是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每个人都应该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感动中国》还展示了中国人民在自然灾害和社会问题面前的无私奉献。我记得有一个故事是关于一位年迈的老人,在地震中失去了家园,但他没有放弃,他用自己的手艺,帮助其他受灾的人重建家园。这个故事让我明白到,无论我们面对怎样的困难和挑战,只要我们拥有坚定的信念和助人为乐的精神,就能够战胜困难,重建美好的生活。

通过观看《感动中国》,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人民的奉献精神和坚韧不拔。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团结就是力量”这一真理。他们的故事让我明白到,每个人都有责任去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共同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观看《感动中国》让我深受启发和感动。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更加积极地参与公益事业,为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的幸福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观看《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三

  这位84岁的老人,脚步略显迟缓,却目光坚毅,他脚下的高原印记着他半个多世纪以来奋斗的足迹。抗美援朝期间,年仅13岁的吴天一申请入伍,之后被分派到中国医科大学学习。1958年,经历了朝鲜战场洗礼的吴天一跟随部队调防到青海,在这里他见到了大量因支援高原建设而患上高原病的患者,其中一位志愿军的战友尤其让他印象深刻。

  吴天一:痰多得从鼻子里、口腔里、嘴里面都涌出来,缺氧特别严重。他说飞机大炮都没把我打倒,我到了这个地方,得了这个怪病。最后,他就去世了。这个话也刺痛了我,这也是激发我要从事这一项研究的一个起因,一个动力。

  从此,吴天一开始了他六十多年的高原病学研究,而在当时的中国,这是一项空白。为了获得第一手的研究资料,吴天一人生的黄金时代,多数是在青藏高原的调研中度过的。山路崎岖,需要骑马行进。在骑兵支队当过兵的吴天一,常常笑称自己是塔吉克族的好骑手。

  赶着驮仪器和行李的牦牛,饿了吃冻成冰坨的羊肉,渴了喝牧民的奶茶。为了拿到一份珍贵的样本,吴天一常常要一天骑行六、七十华里。

  在调研途中,吴天一遭遇过六次车祸,留下14处骨折。最严重的一次一根肋骨差一点就戳入心脏。100天后,他又出现在了马背上。在高低压综合舱的人体实验中,吴天一耳膜穿孔;阿尼玛卿山科考,双眼白内障;长期高原奔波,导致慢性高原心脏病。

  吴天一:应该说全身很多地方的机器都有损坏。但是你做高原,你没有这样的献出你不可能会有这样的获得。

  身体屡遭重创,而理想的火焰却愈然愈旺,吴天一对于高原病学的研究也愈发深入、透彻。2001年,青藏铁路修建,吴天一担任医学专家组组长,他主持修建了45个高压氧舱、38个低压舱,建立了三级救援体系,以确保每一位筑路工人都能得到最有效的高原救治。

  吴天一:因为要保证工人的安全,生命是第一位的,青藏铁路建设的时候,这些工人很多都要写血书的,一定要参加。

  吴天一和医疗团队的目标是“不死一个人”,他们按照最高标准,制定了缜密周全的医疗救助体系,而最终5年14万筑路大军无一因高原病死亡,这被国际医学界称为高原医学的奇迹。

  守护高原人民和建设者的生命健康,是吴天一的初心,而六十多年来,他把自己的生命和激情都融进了广袤的青藏高原。

观看《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四

  “剧变中的不变,喧扰中的沉寂,疾行中的伫立,眼花缭乱中的凝视。”《感动中国》给主持人敬一丹带来了这样的感受。在缺席《感动中国2020》后,早已退休的她再度回归。

  “我们对每一个人物表达不过分、不滥情,没有拔高的表述,尽可能介绍一个真实的人,将真正的好人表现出来。”在敬一丹看来,接近真实就是这档节目能保持长久生命力的原因所在。

  “寻找好人”,这是《感动中国》的初心,是节目最早的“核”——梳理过去一年所发生的事,发掘新闻事件中的主角,感性地刻画历史瞬间,放大历史细节。

  我们的时代从来不缺少偶像和英雄,重要的是推崇什么样的偶像与英雄。从创办初始,《感动中国》就聚焦于推动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主体力量,成功评选推出了一个又一个平凡而伟大、朴实而真诚的典型人物。

  从“不惧碾作尘,无意苦争春”的张桂梅,到“岛再小也是国土,家未立也要国先安”的王继才、王仕花;从创造卓越成就的科学巨擘钱学森,到用20年的跋涉飞雪传薪的普通邮递员王顺友……在人们眼里,他们都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感动中国》实现了全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动员。每届“感动中国”的筹备都历时数月,这本身就是发现先进、褒扬先进、学习先进、效仿先进的宣传过程,更是先进人物感动公众、传承精神、延伸理想的有效途径。

  在节目开播前,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为《感动中国》送来天上的祝福,其中叶光富讲述了他与节目的故事,“2003年神舟五号一飞冲天,当时我只有23岁,还是一名飞行员,震动环宇的首次飞行给我内心种下了航天梦的种子。”而那一年度的感动中国人物,正有我国第一位飞天的航天员杨利伟。

  近年来,各地也推出当地的“感动人物”。在一个个“感动人物”故事的讲述中,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不断传承发扬。

观看《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五

  “从霓虹灯的丛林中转身,让双脚沾满泥土。从雨林到沙漠,借溜索穿过偏见,用钢梯超越了怀疑。一条无穷之路,向世界传递同胞的笑容,你记录这时代最美的风景。”这是给予香港无线电视的主持人陈贝儿的颁奖词。

  2021年春天,陈贝儿来到内地,带着满腹疑问,踏上了一条“无穷之路”。历经3个月,陈贝儿一行5人,穿梭全国6个省份,10个脱贫地区,深入海南热带雨林、川藏高原、戈壁沙漠,天南海北,翻山越岭,拍摄制作了12集纪录片,生动具体地见证了中国的脱贫之路。

  伟大精神引领着伟大事业,“无穷之路”,寓意“没有贫穷的道路”,陈贝儿感人至深的故事正是发生在新时代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伟大实践中。

  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这样的人间奇迹,写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写在奔腾的历史洪流中,也诞生了无数的感人故事:有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的黄文秀;有“一心只为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用自己46年的短暂生命兑现了对党和人民承诺的贵州省晴隆县委原书记姜仕坤;有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教授李保国。

  在节目中,苏炳添直言:“一路走来,我最想感谢的是国家。是祖国的帮助,让我一步一步走到了奥运百米决赛的跑道上。”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华运动健儿一次次突破极限,创造佳绩。2014年仁川亚运会,中国队势如破竹,连续第九次高居金牌榜榜首;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队奋勇拼搏,连续第五届奥运会跻身金牌榜前三;2021年东京奥运会,金牌数、奖牌数均位居第二;2022年北京冬奥会,创造“史上最好成绩”。

  历史前行的每一步,无不需要精神力量的推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活力。

  今天,中国人民更加自信、自立、自强,极大增强了志气、骨气、底气,在历史进程中积累的强大能量充分爆发出来,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精神、历史创造精神,正在信心百倍书写着新时代中国发展的伟大历史。

观看《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六

  杨振宁青年时期喜爱物理,而且想成为一位实验物理学家。1943年杨振宁赴美国留学时,就立志要写一篇实验物理论文。1946年,杨振宁进入芝加哥大学费米主持的研究生班,希望能在费米的指导下写篇实验论文。当时,费米正忙于在阿贡国家实验室从事军事技术研究。像杨振宁这样初到美国的中国人是不能随便进入阿贡实验室的,于是费米建议杨振宁先跟泰勒做些理论研究,实验则可以到艾里逊的实验室去做。

  艾里逊是芝加哥大学物理系的一名教授。在费米的推荐下,杨振宁成为艾里逊的6名研究生之一。然而,在实验室工作的近20个月中,杨振宁的物理实验进行得非常不顺利,做实验时常常发生爆炸,以至于当时实验室里流传着这样一句笑话:哪里有爆炸,哪里就有杨振宁。此时,杨振宁不得不痛苦地承认,自己的动手能力比别人差!

  一天,一直在关注着杨振宁、被誉为美国“氢弹之父”的泰勒博士关切地问杨振宁:“你做的实验是不是不大成功?”

  “是的。”面对令人尊敬的前辈,杨振宁诚恳地说。

  “我认为你不必坚持一定要写一篇实验论文,你已经写了一篇理论论文,我建议你把它充实一下作为博士论文,我可以做你的导师。”泰勒直率地对杨振宁说。

  杨振宁听了泰勒的话,心情十分复杂。一方面,他从心底深处感到自己做实验确实力不从心;另一方面,他又不甘服输,非常希望通过写一篇实验论文来弥补自己实验能力的不足。他十分感谢泰勒的关怀,但要他下决心打消自己的念头实实在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想考虑一下,两天后再告诉您。”杨振宁恳切地说。

  杨振宁认真思考了两天。他想起在厦门上小学时的一件事:有一次上手工课,杨振宁兴致勃勃地捏制了一只鸡,拿回家给爸爸妈妈看,爸妈看了笑着说:“很好,很好。是一段藕吧?”往事一件接一件地在他的脑海浮现,他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动手能力实在不强。

  最终,杨振宁接受了泰勒的建议,放弃写实验论文。从此,他毅然把主攻方向转至理论物理研究,1957年10月杨振宁与李政道联手摘取了该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放弃有时候是十分困难的,甚至是十分痛苦的。适时地放弃,不仅需要勇气和胆识,更需要远见和智慧。人生之树,只有舍弃空想与浮华,才能撷取丰硕甜美的果实。

  志向坚定固然有助于人生走向成功,但超出自身能力的志向无异于空中楼阁,可望而不可即。所以,正确认识自己,扬长避短,放弃不切实际的追求目标,人生才会转向真正的成功。杨振宁放弃物理实验研究转向理论研究是理性而明智的,他的选择是他的人生与事业的华丽转身。放弃也是一种智慧。

相关文章

天宫课堂第一课观后感(优质6篇)

一堂“太空授课”,牵动了无数国人的心,看完“天宫课堂”第一课之后,相信大家感触多多,可以写一写自己的感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2021天宫课堂第一课观后感300字(通用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观后感2019-04-08
天宫课堂第一课观后感(优质6篇)

大国工匠观后感(最新6篇)

当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观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观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国工匠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大国工匠观后感 篇1  《大国...
观后感2017-03-03
大国工匠观后感(最新6篇)

让子弹飞观后感【精彩6篇】

细细品味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观后感了。那么观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让子弹飞观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让子弹飞观后感1夫人说:我只做县长...
观后感2012-05-06
让子弹飞观后感【精彩6篇】

外国电影《绿皮书》观后感(通用6篇)

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观后感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观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外国电影《绿皮书》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外国电影《绿皮书》观后感1当看到这部电...
观后感2014-07-05
外国电影《绿皮书》观后感(通用6篇)

《地下拳击场》观后感【精简6篇】

《地下拳击...
观后感2011-02-03
《地下拳击场》观后感【精简6篇】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优质6篇】

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增长不少见闻吧,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观后感。那要怎么写好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2年《开学第一课》观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篇1  吹过夏日晚风...
观后感2015-04-02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优质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