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电影起跑线观后感【精简3篇】

印度电影起跑线观后感 篇一

近年来,印度电影逐渐在全球范围内赢得了更多的关注。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印度的电影产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最近,我有幸观看了一部名为《起跑线》的印度电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起跑线》是一部以体育为题材的励志电影。影片讲述了一个普通男孩因为家庭的贫困和社会的偏见,长时间以来一直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但通过坚持不懈和努力奋斗,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目标的故事。

首先,我被电影中传递的积极向上的能量所震撼。影片以一个普通人的生活为背景,通过主人公的努力和奋斗,向观众传达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和挑战,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努力奋斗,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这种积极向上的能量不仅能够鼓舞人心,也给了我很大的勇气和动力去面对生活中的困境。

其次,电影中的人物形象和剧情设置也很吸引人。主人公是一个普通的男孩,他并没有特别的天赋和背景,但他有着坚定的信念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在面对家庭的贫困和社会的偏见时,他没有放弃,而是选择了用自己的努力去改变现状。这种坚持和努力的精神无疑给了观众很大的启示和鼓舞。而电影中的剧情设置也很巧妙,通过主人公的成长和奋斗,展现了一个普通人如何逐渐实现自己的梦想的过程,让观众在欣赏电影的同时也受到了一次思想上的洗礼。

最后,电影的制作和表演也很出色。影片以印度的贫困地区为背景,通过真实的场景和细腻的画面展现了当地人民的生活和环境。而演员们的表演也很到位,他们将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观众们能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故事中的情感和冲击力。

总的来说,印度电影《起跑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不仅传递了积极向上的能量,也展现了一个普通人如何通过努力和坚持去实现自己的梦想的故事。同时,电影的制作和表演也很出色,给观众带来了视觉和心灵上的享受。我相信,这部电影一定会给更多的观众带来启示和鼓舞,让他们在面对困境时能够坚持不懈,勇往直前。

印度电影起跑线观后感 篇二

最近,我观看了一部名为《起跑线》的印度电影,这是一部讲述体育励志的电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起跑线》讲述了一个普通男孩的成长故事。主人公因为家庭的贫困和社会的偏见,一直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然而,他并没有放弃,而是选择通过坚持不懈和努力奋斗去改变自己的命运。在这个过程中,他克服了各种困难和挑战,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这部电影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启示。首先,它向我展示了一个普通人如何通过努力和坚持去实现自己的梦想。主人公并没有特别的天赋和背景,但他有着坚定的信念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在面对家庭的贫困和社会的偏见时,他没有放弃,而是选择了用自己的努力去改变现状。这种坚持和努力的精神无疑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和鼓舞。

其次,电影中的人物形象和剧情设置也很吸引人。主人公是一个普通的男孩,他的故事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真实和残酷。通过主人公的成长和奋斗,电影展现了一个普通人如何逐渐实现自己的梦想的过程。这让我明白,成功需要经历困难和挑战,但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最后,电影的制作和表演也很出色。影片以印度的贫困地区为背景,通过真实的场景和细腻的画面展现了当地人民的生活和环境。演员们的表演也很到位,他们将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观众们能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故事中的情感和冲击力。

总的来说,印度电影《起跑线》是一部非常值得观看的电影。它不仅传递了积极向上的能量,也展现了一个普通人如何通过努力和坚持去实现自己的梦想的故事。同时,电影的制作和表演也很出色,给观众带来了视觉和心灵上的享受。我相信,这部电影一定会给更多的观众带来启示和鼓舞,让他们在面对困境时能够坚持不懈,勇往直前。

印度电影起跑线观后感 篇三

印度电影起跑线观后感

  《起跑线》是萨基特·乔杜里执导的剧情片,该片讲述了一对中产阶级夫妇为了让孩子能够从小就获得最好的教育、走上人生巅峰而绞尽脑汁择校的故事。下面为大家分享了起跑线的观后感,欢迎借鉴!

  起跑线观后感1

  《起跑线》是2017年5月上映的印度电影,明晚西大教育部的儿童剧场要播放的一场电影,我忍不住好奇心,提前搜来看了。说实话,感触很深,也很多。

  昨天心理学课,老师讲了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从0岁开始讲起,一直讲到65岁以后,其中重点就是中学以前的儿童教育。而儿童教育的重点又是作为家长能实施的家庭教育,不得不说,做一名好家长太难了。0-1岁,是建立婴儿信任的时期,母乳一定是要让婴儿吸够(一定是母乳才行,喝奶粉也得用小口径的),吮吸的时间越长越好。如果这个时期没有这样做的话,在后面的阶段会出现孩子咬手指头、咬铅笔头等习惯,也会养成一个人能讲很久的废话来满足口唇的欲望。另外国学教育也很重要,孩子玩耍时可以放点国学经典朗诵或者英语,过几天你背上一句,孩子可能就不自觉地接了下一句。这个时期要大力培养孩子的习惯。2岁,要进行早期的性教育,让孩子不要认为性这个东西是羞耻的,而且也要让孩子能进行自我保护。绘本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我是从哪里来的》等等)3岁,是人生的第一个叛逆期。此时是发展孩子独立、自我的时候,给孩子多强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有一句话是对孩子侵权就等于犯罪,孩子的能力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弱,孩子比我们想得要强大很多。要给孩子能跳起来摘得到的桃子。另外如果你让孩子帮忙做事的话,孩子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此时国学经典就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了,要告诉孩子首孝悌次谨信等等。其次像穿衣服之类精细动作要提早训练,前一天晚上玩儿扣扣子游戏可为第二天早上起床不浪费时间做准备。3-5岁,此时是要建立孩子的自信、让孩子目标明确、勇于表现。父母要善于为孩子搭舞台,让孩子在其他人面前可以表现,要有一技之长。平时生活中可以玩儿故事接龙、成语接龙等游戏。5-12岁,学习最重要,潜伏期。给孩子提供大量资料,教会他们学习方法,让他们拥有各式各样的学习方式,最好空闲时多带孩子出去旅游,只有见多了才写得出来,作文素养阅读素养也可以从中培养起来。在学校,孩子小学阶段比起学前班或者幼儿园越来越不喜欢举手回答问题了,很大程度上是他们会认为自己的答案不是老师所认为的标准答案,不敢把答案说出来,怕被同学或者老师嘲笑。所以老师要积极关注孩子的优点、闪光点,并反馈给孩子。12-20岁,是自我同一性建立的时期,是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进行统一的时期,如果孩子没实现同一,那么会出现角色混乱、感到虚伪的现象。这也将影响着下一阶段。20-24岁,最重要的事情是谈恋爱!!!此处划重点,该谈恋爱的年纪,却被我用来写论文,可悲!可泣!可叹!24-65岁,工作、繁殖、人际关系等等困扰着这个时候。最可悲的是40岁左右的男子,要面对青春期的孩子、中年期的妻子和老年期的双亲。实在是压力山大啊!65岁以后就要面对空巢、配偶离世和死亡的问题了。一生说长也不长,一节课的时间就可以讲完;一生也不短,我正在用尽我的全身力气争取过好这一生。

  啰嗦这些,是想说明一下养个孩子真的不容易啊,下面回到正题。这个电影有很多主题,穷人和富人孩子上学的问题;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生源、师资、教学条件、设施的问题;邻里间的感情;英语在印度的重要性;父母心;人性等。这些主题或多或少都又体现,但我认为最主要的是在表现教育的阶级性和教育的功利性吧。只有高阶层父母的孩子才能拥有全国最好学校的入场券,虽然穷人家也有少得可怜的名额,但是他们能不能进这所好学校,只能靠抽签,碰运气了。运气好的可以免学费,但要交很多其他费用进入好学校。运气不好的就要到没有桌椅,只能垫个坛摊子坐在地上上的公立学校上课,这里的卫生条件极差、最起码的教学设施都没有。这也和现在中国的教育状况有些许相似,有钱且受过良好教育的父母能给孩子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孩子绝对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而农村的孩子,住在城里的贫困孩子,也许就只有学校能提供精彩的学习世界了。放学后,没有兴趣班培养特长,没有奥数班提高成绩,没有英语班与国际接轨。不过,还是得感谢国家对贫困地区教育的关注和支持,没有国家的扶持,这些孩子们可能学校的精彩也不会接触。高层次的父母送孩子到最好的学校学习,是因为这些学校的升学率最好,这里的学生出来后会有好工作、好前景。在这些家长眼中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孩子能找到好工作,有大成就。我想说,什么样的工作才是好工作?什么样的成就才是大成就?站三尺讲台,教一群可爱学生,不论讲台所处的地方是不是重点学校、是不是在主城。养活了一盆娇弱的花,不是成就?我们现在的教育,也像电影里所讲的,功利性太强了。

  电影里还有一个十分触动我的地方,有钱的夫妇俩,为了孩子能进入好学校,伪造文件、隐瞒身份到贫民区居住,找回了昔日丢失的很多东西。在贫民区结实的朋友,不顾自己的生命去碰瓷,就是为了拿到医药费,让这对有钱夫妇的孩子能入学。后来,孩子入学成功了,贫民区朋友的孩子运气不好,没能进入好学校,只能去公立学校就读。这对有钱夫妇资助了这个公立学校的所有学生上学,并出资修缮了校舍,让学校焕然一新,并给自己的女儿退了学,送到了这所学校。还好,电影的最后以这样的.方式结尾。但是,我还是担心学校和老师会抹杀孩子的天性。

  昨天的心理学课,刘老师告诉我们在学校,老师要培养孩子的认知品质、个性品质和适应性品质。认知品质包括智能、创造性和元认知能力。但是大多数老师和家长一直在抹杀孩子的创造力。附上一首昨天课堂里由全班同学现场创作的一首童诗:

  宝宝画了一个苹果,一个黑色的苹果

  妈妈问,为什们是一个黑色的苹果?

  宝宝说,因为这是一个黑夜里的苹果。

  宝宝画了一个苹果,一个黑色的苹果

  妈妈问,为什们是一个黑色的苹果?

  宝宝说,因为这是一个来自外太空的苹果。

  宝宝画了一个苹果,一个黑色的苹果

  妈妈问,为什们是一个黑色的苹果?

  宝宝说,因为这是一个穿着黑衣裳的苹果。

  (起因过程结果就不详说了)

  个性品质里包括独立性、坚持性、自信心、求知欲、自尊心、成就动机、情绪调控、自制力、责任感等等。这些都是非智力因素。这也提醒我,以后如果成了一名教师以后,智力这种先天决定的因素无法改变,但是这些非智力因素培养起来,孩子会变得非常强大。这样的孩子,想学习不好都难。

  适应性品质有学习适应、生活适应、生理适应、职业适应、社会环境适应、人际环境适应、应激情景适应等。

  起跑线观后感2

  几天前在安幼的群里,李镇西老师给大家推荐了印度电影《起跑线》,当时在忙别的没在意。昨晚临睡时偶然想起,在网上找到后想说看一会,看不完明天继续。结果看后便收不住,一口气看完,再看时钟,已是凌晨近2点钟。

  片中的很多场景和我们很相似: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渴望自己孩子能受到最好的教育,焦虑的家长,潜规则,为了上好学校让孩子学习各种技能,为了目的不择手段等等。所谓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无所不用其极!

  理解并同意为了自己的孩子争取优质的教育环境的心情和行为。但是觉得不能为此而丢掉作为一个人应该具有的本质,就是“正直和良知”!当社会资源有限而缺乏一定的公平性时,正直和良知更是显得弥足珍贵!如果正直和良知都消失殆尽,我们追求优质教育资源的目的究竟何在?最终导致的结果是社会一定会走向更加的不公平!

  拉吉夫妇作为富足的中产阶级,为了自己孩子能够进入最好的学校,不惜装穷人,花钱伪造资料,占用贫困人群孩子的入学名额,最终达到目的。如果事情顺理成章的发展下去,他的女儿会怎么想?原来这个世界可以用谎言来取得自己想要的东西,她长大后一定也会做出类似的事情!周而复始,代代相传,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

  我们难道不是正在重复做着上面的事情么?有句俗话“人在做,天在看”,这里我想说:“大人在做,孩子在看”!当我们为了孩子前途送礼拉关系的时候,孩子在看!当我们为了自己职场或单位的升迁勾心斗角时,孩子在看!当“厚黑学”成为我们处世规则的时候,孩子也在看!于是,孩子长大后,便成了今天的我们!我们今天社会所谓的太多问题,不正是我们亲手制造的么?

  真正的教育真谛,体现在片中结尾处,拉吉问自己曾经焦虑的妻子:“让女儿上公立学校,以后不是就成为我这样的人了吗?”妻子回答:“我就是要让她成为和你一样的人”!

  拉吉是什么人?具有正直和良知的人!

  还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拉吉在表演台上宣布自己的女儿退学结束讲话后,有几个人想鼓掌同意,但经过家人的示意,最终没有人支持他。其实也说明了现实情况,绝大多数人会为了自身的目的选择顺应周围的伪善,这是很自然的结果。应该说在现实中,拉吉夫妇这样的人是很难出现的。他们这么做,是在挑战周边固化的习惯思维,结果将会是很难的!但应该确定的是,我们应该褒扬这种人,因为我们需要这种人。只有这种人多起来了,美好才会随之而来!

  再多说两句,印度优质教育资源可以分给贫困家庭25%的比例,我们的贫困生可以进入名校的比例有多少?如果无法进入印度的优质教育资源,是可以上公立学校的,这意味着贫困家庭也是不会失学的,我们的留守儿童和打工子弟又如何呢?印度公立学校的老师工作可以那么投入,我们的教育环境给孩子们的爱足够么?。。。

  当然我们也有闪亮的地方:比如服务于打工子女的北京四环游戏小组,陪伴景颇族孩子成长的乐安东和李旸夫妇等等!但愿闪亮的地方能多起来,闪亮的多了,便可汇成晴空!

  起跑线观后感3

  《起跑线》再度发扬了印度电影触及社会痛点,批判社会现实的优点。与本片沉重的主题不同,《起跑线》用缤纷的色调和诙谐的调侃连接了教育不公、贫富差距、数典忘祖、社会歧视链、子女培养目标和人性异化等主题,结尾的处理让人惊喜连连,讽刺意味十足。

  《起跑线》在叙事手法、镜头运用、人物塑造等方面中规中矩,故事也简单的很:一对“暴发户”夫妻拼尽全力让子女入学。然而小人物的命运却牵动着整个社会,给观众强烈的带入感。

  《起跑线》中还有这样一段话:“在印度,英语不仅仅是一门语言,而是阶级的象征。”又说:“你的女儿是服装店老板的孩子,以后肯定子承父业;而我们家孩子就不一样,出来以后一定要开拓一番事业,所以我们只说英语。”听听吧,这段言语多么的轻巧,好像穷人就活该穷一辈子,自己就应该永远富足一样。

  《起跑线》最滑稽的一段是主角一家为了装富人,去照相馆拍假照片,显摆自己出国旅游。而笑点的担当则是男主角,每到关键时刻,男主身上的市井痞气就戳穿了“富人”的谎言。人们总是说,培养一个真正的贵族,需要三代人的时间。《起跑线》则真实的告诉我们,原生家庭和经济背景给一个人留下的烙印,是一辈子无法摆脱的,也是任何谎言所不能掩盖的。这就好比从没学过英语的男主角,就算无比努力地翻烂了字典,写的推荐信也是乱七八糟;从未体验过富人生活的男女主角,就算浑身名牌也丝毫不像贵族。

  《起跑线》第一次让我惊讶的地方在于,影片不仅满足于装富很难,反而进一步展示了装穷更难。正如台词所说:“贫穷这门课程,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学会的。”看看印度社会吧,富人的社区干净整洁,豪车豪宅;穷人社区,一下脚就能踩着牛粪,到处是蚊子,冲厕所的水都没有,吃水靠抢,吃米要靠分配。但无论贫富,都把英语当成了阶级的象征,只不过富人欢迎英语,而穷人则对英语表示强烈排斥。

  《起跑线》用鲜明的对比有力地回击了这些毫无根据的鄙视。男女主角虽然富有,但在孩子入学的问题上却不择手段,以伪造贫困证明,欺骗学校,牺牲穷人入学资格为代价,获得了德里文法学校贫困生入学名额。

  实际上,本片笑料的来源,从本质上讲是夫妻二人对孩子教育理念的不同,这正是安吉丽娜朱莉和布拉德皮特之间离婚的主要原因。男主坚持认为无论在哪所学校,关键要让孩子快乐,对新鲜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不屑一顾。女主则更加实际,与其有一个快乐童年,她认为更重要的是一个美好的未来,进行高强度超龄学习。总之,一方让孩子遵从个性发展,另一方则注重孩子的服从与认同。我认为这两点完全可以兼顾。我们总说先做人再做学问,但在实际教学中,老师连知识都讲不好,怎么去教做人呢?老师把责任推给家长,家长则把希望寄托在老师身上,两头都落空,把孩子耽误了。好在夫妇二人最终达成了一致,在学习知识与阶级教育面前,还是选择了让孩子做一个健康而阳光的人。

  影片的最后,阳光明媚,男女主角牵着女儿走出校园。曾经他们为了走进这所学校而费尽努力,吃尽了穷人的苦,富人的累,而今天他们走出来却无比的轻松。校园里坐着一批仰仗权势的富豪,校园外则是巨大的贫富差距。一对父母能做什么呢,一个人又能做什么呢?只能让自己的孩子更加幸福罢了。车厢里满是孩子的笑脸,可能他们永远也不会知道自己的人生本可能是另外一种样子,而这种寒意,在暖暖的阳光之下,变得更加刺骨。

  起跑线观后感4

  上周末晚上去看了电影《起跑线》,回来之后又看了朋友圈分享的西安《问政时刻》,感觉人生真是不容易。

  其实电影《起跑线》讲述了一个非常简单的故事,核心思想就是孩子要上学,要上好学校,上好学校才有未来。和很久以前赵薇、佟大为演的《虎妈猫爸》一个套路。电影中,中产阶级的父母为了孩子的教育上学问题充满焦虑,为了送孩子去名校费尽心思,花招百出,只为让孩子可以在同龄人中赢在起跑线上。在电影中,妈妈不计成本要把孩子送往名校,反复强调:女儿进不了好的学校,她自甘堕落、自暴自弃、自毁前程的几率便会呈指数级放大。因此电影中的父母们为了让孩子未来能实现阶级跨越或是至少保住现有的阶层地位劳神伤财、忍辱负重、乃至不择手段。

  庆幸自己早早毕业的同时,不难发现身边已婚已育的同事朋友们,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与电影电视里的家长们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靠着自我奋斗积累财富并成长起来的这一代父母,觉察到我们这个时代上升的通道正越来越窄,人与人之间竞争越发激烈,世界早已今非昔比,每个人都在拼命奔跑。优质教育资源稀缺的同时,教育竞争的愈发低龄化,某种程度上正是人们对于后代发展危机意识的本能反应。这种恐落人后的心态在群体发酵后,形成了所谓“一步落后,步步落后”的怪圈,你今天不好好学习就上不了好的高中,上不了好的高中就进不了好的大学,上不了好的大学就找不到好的工作,找不到好的工作......人们深陷在这种焦虑中无法自拔的同时,某种程度上这也是赤裸裸的现实。同样的上学,名校以及普通院校的师资投入相距甚远,在资源倾斜的环境下成长的小孩成才的概率注定要比放任自流的教育模式下高。父母们为了多一点点的资源争得焦头烂额,只为能尽力推孩子一把,让孩子有更高的起点。

  小时候看电视,电视里的财主,富翁总是又蠢又坏,他们的孩子都是纨绔子弟,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穷人们身上总是散发着善良,机智,真诚的光芒,而他们的孩子也继承了这样的优点。长大后才发现,世界其实不是这样的,愚昧与贫穷往往相伴相生,所以才会有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相反,大部分出生在富裕家庭的孩子,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比起普通孩子他们甚至更优秀,条条大路通罗马,他们就出生在罗马。上了大学之后也发现,家境优渥的同学更多才多艺,待人接物也更自信从容。原来这早就不是大家以为的有钱人不重视学业只需要继承家业的时代了。有钱人更重视教育,在个体发展上进行更高比例的投入,身处在这样的环境下的孩子,个体的发展层次会逐步与穷人之间的发展水平拉开差距,穷人更穷,富人更富,这将成为一个发展循环。社会在进步,大家常爱开玩笑说,那些比你好看的,比你有钱的,比你还努力,并不是一句玩笑话,而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且正在成为大范围的共识。

  所以,电影里的父母为了孩子的未来用尽浑身解数也可以理解。现实生活中,为了孩子的上学就业父母们也始终绷紧一根弦,害怕出现哪怕一点点的差错。课外补习班,培训班样样都不能拉下,生怕孩子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

  艺术源于生活。看完电影中为上学苦心孤诣而不得法的父母最终卸下包袱坦然面对未来,现实中,《问政时刻》的教育局领导们让学龄儿童的父母们更加焦灼。有关教育问题已是老生常谈,问题就算得以纠正也不是一朝一夕。我们只能期盼事物都是向好的方向发展,现阶段的父母们还是要咬紧牙关为了孩子做出最大的努力,未来是什么样,谁都说不清楚,但是只要还活着,没有什么比放弃更难。毕竟,像电影里的中产阶级潇洒的离开名校后也能改变一所普通学校的财力物力就已经让绝大多数人望尘莫及了。

相关文章

于丹感恩教育观后感(推荐4篇)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体会呢?需要写一篇观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观后感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于丹感恩教育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于丹感恩教育观后感1今天,我读了于丹...
观后感2012-05-05
于丹感恩教育观后感(推荐4篇)

费城故事观后感汇集【精选3篇】

青春的漩涡中,他曾因杰出的业绩而走在浪尖,如今是不是因为歧视而深陷。 What I love the most about the law?Its that every now and againno...
观后感2017-09-07
费城故事观后感汇集【精选3篇】

中小学生安全素质教育观后感范文(精彩6篇)

今天我观看了《中小学生安全教育讲座》,让我受益匪浅,学到了许多安全知识,同时也更加认识到生命的珍贵和脆弱。下面是CN人才网为大家整理的2017中小学生安全素质教育观后感范文,欢迎参考~篇一:2017中...
观后感2012-02-08
中小学生安全素质教育观后感范文(精彩6篇)

山西省《说出你的爱》观后感【经典3篇】

说出你的爱,一个个默默无言奉献的人,一个个对理想的坚持,让我们伸出双手,将爱传递。本文是unjs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山西说出你的爱观后感,欢迎参考!【说出你的爱观后感一】生活中处处需要爱,爱,无处...
观后感2018-07-02
山西省《说出你的爱》观后感【经典3篇】

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公开课观后感【优选6篇】

当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观后感了。但是观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2022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公开课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观后感2014-08-09
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公开课观后感【优选6篇】

亚运开幕式观后感(精简3篇)

昨晚,是中国人民沸腾的一刻;昨晚,是中国再次崛起的一刻。当我们庄严的五星红旗徐徐升起在海心沙体育馆的正上空时,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都是热的。广东,这是我的家乡。她终于可以在全亚洲,甚至全世界的面前抬起头...
观后感2017-03-07
亚运开幕式观后感(精简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