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地学习读后感【实用5篇】
自由地学习读后感 篇一
《自由地学习》是一本由彼得·格雷伯尔所著的教育改革类书籍。在这本书中,格雷伯尔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学习理念,即自由学习。他认为传统的教育体制过于强调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他主张通过自由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对知识产生兴趣,并主动地去探索和学习。
在格雷伯尔看来,传统的教育体制往往将学生限制在一个狭小的学习框架中,缺乏开放性和创造性。而自由学习则不同,它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在自由学习的环境中,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去选择课程和学习资源。而教师的角色则是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和挑战。
自由学习的核心理念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格雷伯尔认为,学习应该是一种自发的行为,而不是被强迫或者灌输的结果。他提出了一种名为“自由学习圈”的学习模式,其中包括四个步骤:探索、实践、分享和反思。学生可以通过自由学习圈来主动地选择和组织学习内容,从而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自主性。
读完《自由地学习》这本书后,我对传统的教育体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思考。我认识到,传统的教育模式过于注重考试成绩和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的培养。而自由学习则是一种更加符合学生需求和发展的学习方式,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自主性。
不过,我也认识到自由学习并不是一种完全取代传统教育的方法。传统教育的优势在于能够提供系统的知识体系和规范的教学方法,而自由学习则更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我认为在实践中,我们应该将传统教育和自由学习相结合,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总的来说,读完《自由地学习》这本书后,我对教育的理解和认识有了很大的提升。我认识到学习的本质是内在的驱动力,而不是外在的压力和强制。自由学习提供了一种更加自主和开放的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造力。我相信,只有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和权利,才能真正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自主性。
自由地学习读后感 篇三
《自由地学习》贯穿的信念是,孩子的早期学习是意义深远的,这种早期体验每一步的质量如同它的数量一样重要。这本书告诉我们,学习知识时,方法和内容同样重要,它将我们的未来之箭引入特定的轨道,也许更好,也许更糟。本书主要探讨了如下问题:幼儿期怎样使孩子健康发展?什么是"以活动为基础的学习"?孩子怎样通过模仿和节律学习?为何创造性游戏如此重要?为什么滋养孩子的感官非常重要?孩子该在什么时候上学?书中对华德福早期教育原则和方法做了独特的介绍,通过各种故事、真知灼见、鲜活的观察和描绘,凝聚了全球范围内诸多华德福幼儿教育的经验。
精彩分享:
(一)心理学家和社会评论家大卫·埃尔金德提出,孩子需要"横向的丰富"远胜于"纵向的加速"。
(二)孩子需要活动,而怎样引导这种活动使其成为自控性活动,正是当前最缺少了解和支持的一个儿童早期发展问题。代替从“内在”出发的自控的是,活泼的孩子被“外在”力量所控制——孩子的活动由电视、电脑、学校要求、成人需要(甚至药物)所“冻结”。
(三)没有匆忙。孩子意识到在这里有大量时间做好事情。没有害怕。每个孩子都信赖特定的节奏。没有失败。因为孩子们能够自由地游戏,所以即使失败了也能感到满足。没有命令。自我选择和模仿的意愿代替了命令。孩子们的心情是自然、没有强迫感的。在每天这种无压力的状态下,他们不断地增强自信心和发展自我控制力,他们被理解,接受有耐心地示范,明白怎样在人类生活中占自己的有一席之地。
(四)利用孩子活泼的自然倾向来教育孩子,而不是与之相反;为创造性的游戏提供充足的时间、空间和合适的器材。
(五)“自由地学习”意味着什么?万物皆有时——让一切都发生在其应该发生的时间。
(六)教育的精髓:耐心。不是被动的等待,是主动的耐心,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让孩子准备好上学最好的办法是:让他们在三岁做三岁应该做的事,在四岁做四岁应该做的事。匆匆忙忙地让孩子去适应政策所引导的童年会给孩子带来不切实际的压力,同时也会压迫着家长和老师。
读后感想
为什么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童年的时间却在缩短?我们总是看到这样的现象:孩子被送去学习各种知识的年龄越来越小。家长们普遍认为“学习开始得越早越好”。于是孩子们童年玩耍的时间被剥夺,他们被迫接受尽可能多的信息,从而导致孩子们原本“爱玩爱动”的天性得不到满足。
“自由地学习”是什么意思?我想“让一切都按照它们自己的时间发生的观念”是必须理解的重点之一。它体现了教育中“耐心”这个本质。让我想起了一个词——“静等花开”。它指的是积极的耐心,而不是消极的等待。孩子需要就满足他们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给他们机会“成为”自己。
"教育是一个过程,而不是比赛。"孩子的成长需要时间,思考、情感和意志的平衡、和谐发展,为孩子未来的智力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童年阶段,孩子是通过"做"来学习,给予孩子充分的玩耍时间,给予他们艺术体验的机会,给予他们参与生活的空间,他们会成为健康、开朗、自信的人,成为富有爱心和创造力的人。个人觉得这本书很好地阐释了华德福的教育理念,它提醒我们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怎样才能不犯方向性错误,少走弯路。毕竟,逝去的光阴,孩子的成长,都无法重来。
自由地学习读后感 篇四
最近断断续续读完了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的《自由地学习》,本书是心理学范畴的一本专著,读来有些生涩,说在的也并没有完全读懂书中的逻辑结构,只知作者是从师生关系、教师角色、教育资源和教育改革等方面,运用详实的案例、专业的理论,论述了实施自由学习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向我们分享了不同学科、不同年龄、不同对象、不同领域的教育工作者的一些故事。整本书全面阐述了人本主义心理学“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教育实践和研究成果。就像它在序言或者是在行文过程中一直强调的,它只是对一些问题提供建设性的方案,并不是要试图去完全解决这些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千百年来教育在不断发展,我们也不断在探求何为真正的教育,教育可能是像诗人泰戈尔说的:好的教育让我们“踏进生活之河,毫无惧色”,也有可能如前任北大校长蒋梦麟说的那样:教育是要培育出一个个活泼的人。我想无论怎么样的一种界定,真正的教育都应该是给学生以自由学习的环境,一定是通向自由的,是让人有动力、有权利、有能力去自由地探索未知的。
工作七年,时常会听到身边有小伙伴在抱怨教育制度的的无法理解,有时候自己甚至也对繁琐重复的劳动有诸多不满,我常常在想,到底是什么出现了问题,在读《自由地学习》的时候,似乎有了一些答案,我想最先出现问题的可能是我们自己!在读到“我们能否在课堂上展示人性”这一片段时,我突然想起了抖音上一个略带搞笑的视频,大致是讲一位教师在面对同事镜头拍摄时笑得灿烂无比,可转角一进教室又是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戏剧的反差呢?因为她深信,如果自己表现出真实的自己就会毁掉自己的学生面前神圣威严的形象,
在某种程度上,做真实的自己,那么她将不得不对学生提出的某些问题说“我不知道!“这些种种让我们似乎不得不在学生面前带上面具。但其实,真正的教育或许也可以让孩子看见自己的软肋。
记得五年前,自己有一位亲人离世,得知消息的那天我在教室里,眼泪就这样不自觉的如雨下,其实我是该控制自己的情绪的,或者说我该为自己戴上面具,然而那天的我就这样哭了起来,我的孩子们给我悄悄递来餐巾纸,小声安慰着我,那一周,我的孩子们就这样呵护着我,那一刻我发现,其实在孩子们面前我需戴上面具,我可以做真实的自己,我可以是一个有软肋的老师,我的学生并没有因为那个真实的我而变得没有规矩,相反我们之间建立起了更加深厚的信任,我们给彼此之间更多的自由。我想自由的最初应该是彼此之间的信任,心中想着学生,那么她自然也会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感受到尊重,自然而然也会爱上这个小小的学习空间吧!
此外,在读《自由地学习》的时候,我还想到了一个热点——人工智能,因为那只叫“阿尔法” 的狗,我们每个人都或主动或被动地注意到了人工智能在现代社会的兴起。在我看来,人工智能对人类最大的意义就在于,帮助我们扩展自由的范围,而不是缩小。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目前许多的教育技术的应用不过是把原来的.应试教育包装地更有趣、更高效,而不是更自主、更灵活。
现代化的未来教室为每一个孩子配置了ipad,这样看似的高科技的课堂其实并没有改变自由的程度,很多时候孩子并没有真正自由的学习,他们只是根据老师的指令进行一步步的操作,这样的教育其实不是教育,而是培训,训练出来的是听话的士兵和流水线上的工人,我们需要在教育手段上有所改变,但更重要的是将孩子的思维变得更自由,这样才能有让他们有动力、有能力地去探知未来。
我们总是觉得在这个极端困难的时期,当个老师似乎是件不容易的事,确实,现在社会的发展让更多的声音可以来左右教育,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始终都要牢记——为了我们的学生,当你心中有戒尺时,那么便可以真正拥有自由!
自由地学习读后感 篇五
六月,跟着叙事者的脚步读了《自由地学习》这本书,这本书以众多案例说明了作者所提倡的自由学习,老师做为学习的指导者和帮助者,而非知识传达者,学生做为真理求索者,而非知识接受者,让人看到了教育的美好。
当然,在目前的。高考制度下,不能像书中倡导那样完全放开学生的手脚,但其中很多的做法是我值得效仿的。比如小组合作探讨学习,校园实践活动,重视学生思维品质的训练等,其实这些做法,已经为大多数人接受并实践着。
可以与西方相对自由的做法不同,我们可以从我们的实际实践这种理念。教育不简单的告诉学生是什么,为什么,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认识事物时有问题意识,有积极思考深度思考的能力。
在提倡终身学习的不断变化的今天,学生学会思考,有学习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做为教师,个人保持自由学习的心和不断成长的行动,我想这也是种自由学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