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故1942》读后感【优质3篇】
《温故1942》读后感 篇一
《温故1942》是王亚南先生所著的一本历史类图书,通过对1942年的重要事件进行回顾和分析,让读者重新认识这个重要的历史时刻。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和感动。
首先,我被书中所呈现的历史事件所震撼。1942年是中国抗日战争的关键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一年,中国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但中国人民却展现出了极大的勇气和坚韧。在书中,我了解到了很多我之前不知道的历史细节,比如中国军民在长征中的艰辛,八路军游击战争的巧妙战术,以及中国人民在困境中的互助和拼搏精神。这些历史事件让我深感自豪和敬佩,也让我更加明白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和坚强。
其次,我对王亚南先生的写作风格和研究方法深感钦佩。在《温故1942》中,王亚南先生通过对历史资料的搜集和整理,精确地还原了1942年的历史情境。他对细节的关注和对事件的分析,让读者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这段历史。同时,王亚南先生的写作风格简洁明了,没有过多的修辞和华丽的辞藻,但却能够准确地表达他的观点和思考。我对他的学术严谨和深入研究的态度深感敬佩,也让我更加有信心去探索和研究历史。
最后,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思想的启迪。通过阅读《温故1942》,我重新认识了中国的历史,也看到了中国人民在困境中的坚韧和勇气。这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并对未来充满信心。同时,通过了解历史,我也对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有了更深的思考。作为当代的年轻人,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历史,传承和发扬那种拼搏和奉献的精神,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总之,《温故1942》是一本令人难以忘怀的历史类图书。通过对1942年的回顾和分析,它让读者重新认识了中国的历史,也让读者对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有了更深的思考。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读到这本书,从中汲取力量和启示,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国家而奋斗。
《温故1942》读后感 篇二
《温故1942》这本书引起了我对历史的深思。作为一本历史类图书,它通过对1942年的重要事件进行回顾和分析,让我重新认识了这段历史,也让我对历史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温故1942》中,我了解到了很多之前未曾了解过的历史细节。书中详细描述了1942年中国面临的困境和挑战,以及中国人民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所做出的艰苦努力。通过对这些历史事件的了解,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和坚韧。他们在困境中不屈不挠,充满了拼搏和奉献的精神。这让我对中国的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勇气充满了敬佩。
同时,在《温故1942》中,我也对历史的研究方法和价值有了更深的认识。王亚南先生通过对历史资料的搜集和整理,精确地还原了1942年的历史情境。他的严谨态度和深入研究的方法让我深感钦佩,也让我意识到了历史的重要性。历史不仅是一种记忆和反思,更是一种启示和警示。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和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过去,思考现在,预测未来。这就是历史的价值所在。
读完《温故1942》,我对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有了更深的思考。作为当代的年轻人,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历史,传承和发扬那种拼搏和奉献的精神,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同时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为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国家而努力。
总之,读完《温故1942》,我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有了新的提升。通过对1942年的回顾和分析,我重新认识了中国的历史,也对历史的研究方法和价值有了更深的认识。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读到这本书,从中汲取力量和启示,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国家而奋斗。
《温故1942》读后感 篇三
《温故1942》读后感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温故1942》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这是一本报告文学体裁的作品。在改编成电影之前很少有人提及。在改编成电影之后也只是稍微地让人知道:1942年,河南饿死了300万。在历史之中这300万是那么地微不足道,即使是在当时这300万的饥饿也不是值得大家关注的事情。只有电影把它重现的时候我们才可窥见灾难的惨痛。但是更多的是冷漠。
灾民是冷漠的,在作者访问那些幸存下来的老人的时候他们对于这场饥荒的记忆已经模糊不清,有的只是自己家里死了几个人的只言片语。观众也是冷漠的,在电影院中居然有人笑出了声,黑色幽默在他们眼里不过是冷笑话。
我无意于指责任何人,因为我根本无权指责。我没有经历过灾难,也无法猜测那些观众内心的'想法。或许再大的灾难除以庞大的家庭基数就会被分解得支离破碎,在历史的风尘之中难辨其踪。而后人的电影与文字不过是把这些灰尘包裹起来的只言片语。我们所看见的灾难远不是灾难本身。灾难只属于那些死去的人,只有他们知道灾难的痛,但是他们死了。他们的触觉与挣扎都消失不见。只有活着的人需要继续面对着残酷的世界。我们没有时间怜悯也没有心情去怜悯,因为我们自身就像河中的泥菩萨一样,我们的内心已经模糊不清。
所谓的“多难兴邦”只是一个伪命题,因为每个人都会很快忘记灾难。一切依旧照常运行。记忆随着大脑细胞的更新也会慢慢流逝。人总是像蝼蚁一样生生不息。我们从不会考虑自己为何生存,于是灾难也就没有回顾的必要。如果有一天人类灭绝。另一个文明的科学家捡起我们的化石,就像我们捡起恐龙的化石,他只会淡淡地说:“喏,他们在6500万年前因为某种原因灭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