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韩寒的《零下一度》有感(精简5篇)

读韩寒的《零下一度》有感 篇一

《零下一度》是韩寒的一部成名之作,这本小说以其独特的叙述方式和深刻的思考内容吸引了无数读者。通过阅读这本小说,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韩寒对于生活、人性和情感的独到见解,也思考了许多与之相关的问题。

首先,我被小说中的主人公马小跳深深地触动了。他是一个在外面打工的年轻人,每天面对着各种压力和艰辛,但是他总是保持着乐观的态度。无论是生活的困难还是来自他人的嘲笑和压力,他都能够坚持下去,并且始终保持自己的真实和善良。这使我想到了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很多人,他们也面临着各种困难和压力,但是却没有马小跳那样的坚持和乐观。我开始反思自己,是否在面对生活的困难时,能够像马小跳一样坚持下去,保持积极的态度呢?

其次,小说中描写的爱情故事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马小跳和小燕的爱情是一种纯粹而真实的感情,他们在生活的艰辛中互相扶持,用彼此的爱和关怀温暖着彼此的心。这让我重新思考了爱情的本质和意义。爱情不仅仅是浪漫和甜蜜,更是一种责任和承诺。通过马小跳和小燕的故事,我明白了爱情中的真实和坚守的重要性。

最后,小说中对于生活和人性的思考也给我带来了很多启示。韩寒通过马小跳的故事告诉我们,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常常会面临各种挑战和困难。而面对这些困难,我们应该保持积极的态度,相信自己,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同时,小说中也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善恶并存的现实。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我们不能仅仅看到别人的表面,而是要用宽容和理解去看待每一个人。

总之,读完韩寒的《零下一度》,我深深地被其中的内容所感动。这本小说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是对于生活、人性和爱情的深刻思考。通过马小跳的故事,我学到了坚持不懈、积极乐观的态度;通过小燕和马小跳的爱情,我明白了爱情中的真实和坚守;通过小说中的思考,我思考了生活和人性的本质。这本小说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

读韩寒的《零下一度》有感 篇二

《零下一度》是我近期读过的一本小说,通过阅读这本小说,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韩寒对于现实生活的揭示和思考。小说中的故事围绕着一个年轻人马小跳展开,通过他的经历和心路历程,我们不仅能够看到现实生活的残酷和压力,还能够看到真实生活中的温情和希望。

首先,小说中的马小跳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年轻人形象。他来自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为了生活而外出打工,面对着各种压力和困难。他的经历让我想到了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很多年轻人,他们也在为了生计而奔波,也面临着各种困境和压力。通过马小跳的故事,我们能够看到他们的坚韧和乐观,也能够看到他们对于生活的执着和追求。

其次,小说中的爱情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马小跳和小燕的爱情是一种纯粹而真实的感情,他们在困境中相互扶持,用彼此的爱和关怀温暖着彼此的心。这让我重新思考了爱情的意义和价值。爱情不仅仅是浪漫和甜蜜,更是一种责任和承诺。通过马小跳和小燕的故事,我明白了爱情中的真实和坚守的重要性。

最后,小说中对于生活和人性的思考也给我带来了很多启示。韩寒通过马小跳的故事告诉我们,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常常会面临各种挑战和困难。而面对这些困难,我们应该保持积极的态度,相信自己,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同时,小说中也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善恶并存的现实。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我们不能仅仅看到别人的表面,而是要用宽容和理解去看待每一个人。

总之,通过阅读韩寒的《零下一度》,我对于现实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本小说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是对于生活、人性和爱情的深刻思考。通过马小跳的故事,我学到了坚持和乐观的态度;通过小燕和马小跳的爱情,我明白了爱情中的真实和坚守;通过小说中的思考,我思考了生活和人性的本质。这本小说让我对现实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

读韩寒的《零下一度》有感 篇三

  久闻韩寒这个名字,他算是文坛的后起之秀吧。他的作品之前我没看过,但听说他在青年一代中的影响却不可小视。前不久去新华书店看到韩寒的《零下一度》就顺便买了回来。

  看他的这本文集,我确实亲眼见识了韩寒独特的魅力,知道韩寒为什么如此受青年一代的欢迎与亲睐了。在中国文坛只怕难得再找得出这么个韩寒,尤其在当今的文坛与当今人文缺失的社会。

  韩寒的作品大胆、幽默、深刻、尖锐、辛辣、真诚、率直,当然,不可否认的,其文也确实有些过于偏激和不成熟之感,在此就不多说了,自己去看。

  《零下一度》中印象很深的是韩寒的《只说一点点》、《眼中》,其次就是最后的代编者话——刘如溪的《韩寒三思》。本来呢,从题目四字的字面意思看刘如溪是苦口婆心地劝韩寒三思,但是到了最后却来这么一句:韩寒三思,与韩寒情况类似的同学三思,以韩寒为榜样的同学更要三思。似乎是点睛之笔,升华一下思想高度和文学意义嘛。说实话,我不是什么韩寒,我是我自己,也不曾有什么与韩寒情况类似,我与自己情况类似,更没有以韩寒为什么榜样,我以自己为榜样(不过需要一提:我绝不崇拜韩寒,但我欣赏韩寒),只是觉得此文中有些话说得牵强了。

  比如,那个什么关于韩寒说学数学只要学到初二的,人家不是说了嘛,那只是对他自己而言,他有说:如果你将来想去设计个把火箭玩玩,就别信他那一套。这就对了嘛,那一套是他的,拜托,人家的,告诉我谁叫你去抢的?再说了那韩寒说的话又不是真理,亦不是圣旨,你当放个屁,大可以不听、大可以不信、大可以不闻。其实说这些本来就是多余,不能因为韩寒是文坛的名人了,创造了“韩寒现象”就把他的一个观点拿出来小题大作。试问,如果是大街上一个乞丐说数学只要学到小学毕业,或者他饿得难受心情不爽干脆就说地球人都不要学数学,谁会理他吗?扫街的大妈?——叫他滚远点!环保工人?——别破环市容!

  根据物质守恒定律,没人学数学自然有人学数学,至少韩寒《眼中》那些人的拥护者肯定会拼了老命的学数学学微积分,气死你韩寒!韩寒觉得大多数人学了微积分一辈子用不上几次,那么,肯定有这么个人认为学中国古典文学赶不上新时代潮流。中国拥有一个数理化三科总分不及格亮七门红灯的韩寒,那么,中国必定拥有一个把他吊着打

  往死里打都不肯学一句语文的人才。我想劝慰刘如溪先生,倒不如多发发功夫去劝劝那些誓死不学文学的同学“三思”,为他们去“无比担忧”吧。

  话又说回来,无论《韩寒三思》再牵强那一套也是刘如溪先生的,我无权评论,所以也不能老扯着这个话题不放,仅仅关于“数学到底该学多还是学少“,这是个多么稚气的话题,根本不成问题,看罢全书却看到书中有多处提起,这么多人凑热闹,我也只是稚气些过来凑凑热闹发表一下自己的一套愚见罢了。不!是读后感——读了《零下一度》:有此韩寒,文坛有幸!

  其实说到这些担忧啊那些热闹什么的,突然觉得令人担忧的其实更是现今中国的文坛,因为中国文坛太过于平静,太过于低迷,没有热闹,没有激情。

  不过,亦如他的《零下一度》,韩寒势必会惊起一湖涟漪一滩鸥鹭,令锈腐的文坛焕发几许光辉充满几许生机。

  还有,如果你没打算凑热闹,也千万别信我以上这一套。

读韩寒的《零下一度》有感 篇四

  第一次读韩寒的《零下一度》已是三年前的事了,现在又一次捧起它,依旧深深的被其诙谐幽默的语言、独到尖锐的思想及犀利的笔触折服。

  虽只薄薄的一本书,却有好几方面的想法引起了我的共鸣,让我也不禁想要在此说上一说。

  首先,是“玩”的问题。这样说,似乎有点大。但思来想去,也不知具体的该用个什么表述,只好用一个“玩”字将就,详细的且听我下面慢慢道来。

  童年时人的一生中最纯洁、最好玩的黄金时段。人们常说,玩是孩子的天性。可是,在当下钢筋混凝土构建的天地里,人心也变得刚硬不化,四班的脑筋老是转不过弯儿来。孩子四、五岁,甚至是两、三岁便将祖先留下的所谓“博大精深”的文化拿来让他们学、练,并以此来度量孩子的聪明与否、智商高低,这不是摧残有效地心灵吗?沾这种破烂思想的光,想在的幼儿类综艺节目可谓是平步青云。节目里一个个话语不通、思考不多、脚步刚稳,甚至是不稳的小孩儿“动情”地唱着自己不明所以的歌儿,流利地说着自己感到莫名奇怪的`书面语,装酷地跳着使自己晕头转向的舞。观众看得自是拍手称好,且感叹着如此这般他们愚昧小娃儿竟是这般了得。可有时谁知晓在台下这些孩子是如何心痛的放弃自己玩的时间,而在家长的“好心”下学文学、学音乐?若是孩子有这方面的兴趣也就罢了,若其根本无意于爸妈中意的这项特长,那真可谓是苦不堪言。

  诚然,当下社会竞争激烈,确实需要有一定的底蕴才行。可即便这样,还是需要给相应的时间让孩子们去玩,去保持那份童真、>童趣。有些东西是强求不来的。所以,

  有时候,还是顺着孩子的兴趣来比较好。要不,即便有成才了,也是无份之才。有些家长、老师常对自己的孩子或学生说让他们现在好好学习,等将来>长大了,成才了,大可尽情的去玩。到忘了思考等孩子们长大后,童年的纯真即使未荡然无存,也已是所剩无几。那时的玩已失去了纯粹性,玩的内容也已是斗转星移。谁敢说等事业有成了还会找到小时后的那群玩伴陪自己捉迷藏、跳绳、爬树、捉鸟?这些童年的乐趣一旦错了,将是永恒的缺憾,无从弥补。

  第二,是关于“会议问题。也不知社会的发展怎么让一群人爱上了开会。以前老是听中央开会,我们农村的村社开会。而当下呢,开会的范围越来越广,几率也是越来越高。尤其是大学里面,什么社团呀、部门呀一大堆,老是有会要开。想来,开个会也没什么的。毕竟,这是来自祖国各地的同学组成的一个个新的团体,难免会有各种事情需要大家商议处理。可问题并非出在这里。开会就开会,就事论事,多好呀,我也是举双手赞成。有了事情就得解决嘛,有了任务也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尽可能好的完成。但当你实际的参加了大学的社团,你就会发现其实并不是这么一回事。这些社团的会议有的已形成了一个定制,多久开一次会,到时你的任务就是按时参加会议。可是,有时候你也难免会为此而郁闷。因为有时去开会根本就没啥事,到了会场大伙儿寒暄几句,再听部长呀什么的发几句言就是会议散场的时间了。真有点恼火。其实,这也不过是小组织开个小会。若是好多相关部门聚在一起开会,一方面,战线是拉长了;可另一方面,也是更让人恼火。往往是几个职位比较高点的学长、学姐往台上一站,各个展示一下自己的“威风”,然后便是各路套话齐上阵的时候了。先感谢一下这一位的忙里抽闲,再感激一下哪一位的“大驾”光临。终归,不就一件事儿吗?找一个代表把事情讲清楚就得了,可他们非得几个人轮流在台上闹腾一番,完全忘了大伙儿搁那坐着多浪费时间、多无聊。嗨,真搞不懂,人咋就这么爱互相折腾呢?

  接下来第三点,是有关于“人才”的问题。现在的教育,讲求全面发展,把学生向着全才的方向培养。对此,我不甚认同。就像“人无完人”一样,每个人都有缺点。同样的,每个人都有自身不太擅长也不感的兴趣的东西。既然不擅长也没啥兴趣,那么要在此方面有精深的造诣,自然就不会是那么的可观。我们常说某某是个人才,多是因其某一方面或相关的几个方面的突出表现而如是称也。如若一个人今天研究出个什么东西,明天又就此写一篇论文引起轰动,后天再将此文译成八国文字漂洋过海,如此多领域的大成就不得惊得周围之人因觉自己太过平庸而自行了断。所以,我认为,一个人要想有所建树,就得术业有专攻。否则,对古人也都蜻蜓点水般浅尝辄止、略懂皮毛,就不要说人中之王的全才了,连个人才都会缺的紧。我如是说,可能有人不能苟同。他们会说,我们所谓的全才,是各业都有相对深的探究,而非各业都只是略懂皮毛。可是尽管如此,我还是不得不再给他们当头一棒喝。人毕竟是只人,而非神。没有九头六臂,更没有几个脑子供他同时使用。即便一个人真的把时间当成生命般珍惜,也不太可能成为超能的全才。当然,不做全才也并非打小就相中一业而后心无旁骛的辛苦钻研,却将其他方面的知识抛之于九霄云外,不闻不问。让自己除了自小就研究探讨的那一业外,其它的各业都变成一张白纸,空空如也,啥也不懂。其实,其它方面也略懂一二对你所精心打造的那一业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总之,对于人才的培养,我还是比较支持当下的分科学习,若是改为“眉毛胡子一把抓”式的教育方式,将来可能也得屈指来数了。

  第四,是关于“痛苦和快乐”的问题。我认为,一般情况下,痛苦是无法分担的,而快乐也是无法分享的。精神的痛苦,有时若有个亲人或朋友伴你左右安慰你,也许你

  会感觉痛苦稍稍减轻了一点,可那不过是因为当时你飘荡的灵魂因身边之人的不离不弃而有些许慰藉、心生感动罢了。可能,在那一刹那,你真的感觉心不那么痛了。而实际上,那不过是痛苦在瞬间的转移,你本有的那份伤痛并未真的减轻。它只是被一份真诚的暖流冲击而在瞬间迷失了自己。要想真正的摆脱那份痛苦,还得靠你自己慢慢去说服自己、解脱自己。而肉体的痛苦,即便是有人陪在你身旁,也是不会减轻的,这还真的得相信科学,靠药物来治疗。也许你痛的时候,身旁的人也会为你的痛而产生精神上的痛苦。可这并非分担痛苦,而是平添另一份痛苦。快乐呢,一方面,也是相同的道理,你的快乐也许会感染到周围的人,让他们也感到很快乐。但这只是你的快乐的扩散与蔓延,而并非你的快乐分出了一部分给了别人。另一方面,或许当你将你的快乐毫无保留的展现的同时,身旁有人却正在为某些事情痛苦着。此种情况下,你的快乐不仅不能让别人快乐,还会在无意间让身旁痛苦着的人更加的痛苦。

  第五点,要说说“痴迷”。其实,距离不只产生美,也会早就一双慧眼。给你将世界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的功力。万事万物、万人万妖,最好不要时时刻刻与他如胶似漆的黏在一块儿去。适度的距离非但不会产生隔阂般的距离而且很有可能拉近两颗心的距离。若是过分的痴迷于某人某物,你对其视角终会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般朦朦胧胧,看不透彻。现下,“追星”一词很火热。一些偶像派、实力派的歌手演员们都有一群“fans”追随,这种追随可谓是疯狂的。电视上常现某一明星出场时,台下便发出狗吠狼嚎般的尖叫声,震耳欲聋,甚是“惊天地、泣鬼神”。毋庸置疑,在“fans”们眼中,他们所追随、狂爱着的这位明星是完美无瑕的。可清醒的我们也就需要义不容辞的承担宣告“人无完人”的任务。总而言之,我们可以喜欢,但最好不要痴迷。

  第六点,想说一说“死亡”。很多人在痛恨某人时会诅咒其下地狱,而其中最为厉害的当要数传说中的第十八层地狱。所谓“地狱”,乃鬼之家也。通常,若要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个心不善之人,会称其为“魔鬼”?种种迹象都给了我们一个定论——黄泉路不好走,鬼有点吓人。这也给了一些被逼走投无路之人报口头之仇、乘一时口头之快的绝妙之句:“你等着,我做鬼也不会放过你。”可地狱究竟有没有我们这些仍活着的人说的那么可怕,而天堂又是否真如我们这些仍活着的人想的那么美好,就得等着我们在时机成熟时自己去探究了。当然,对于死亡,活着的人永远也不会说得真切透彻。但所有关于死亡的这些溢满“畏惧感”的说辞也有够让世人害怕死亡的。我相信,一般来讲,如若一个人说“我不怕死”是有一定的撒谎成分含在里面的。即便是一个看破红尘想要自行了结此生之人,想必在他自杀的最后一瞬也会生起些许后悔之意吧。

  最后,还是来谈谈此书的作者韩寒吧。人说“字如其人”,而我觉得这倒未必。反倒一个人的文章更能代表一个人。虽然,议论别人实属不道德,但鉴于我不想说作者什么坏话,就暂且容我议论一番吧。

  也许是因为80后和我们90后处在一个特殊的年代吧,这两代人身上闪烁着多于以往诸代人的不羁,可以说是前无古人。至于后来者是否会居上,我就不好说了,还是交给历史来处理吧。然而,就是因为这份不羁,80后、90后没少被前辈们批评。可身为当事者的我,甚至说是我们却很是欣赏这份不羁,而这好像又非关自恋。论及此,韩寒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一位优秀的代表。

  我觉得,一个人要想获得潇洒,就需要有一份不羁,就得为自己的追求而活着,要敢于发出另一种声音。而韩寒做到了,他敢于批评,用自己的大胆敢为潇洒出了很多现实的不和谐以及很多其他人并没有>勇气讲的话。很多人也许会在某一天因当初的不敢而被螃蟹伤到,而这位异军突起的新秀,这位即便不是第一个却又胜似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将会更为亮丽的活着。

  有些人说,韩寒之所以能赢得如此大的反响是因为他有些科目不好,遇了红灯,留了级。而若不然,韩寒写出几篇好文章也不会得大众如此厚爱。可我却认为他之所以如此的民心,是因为他的文字锋芒毕露,让人无法抗拒。

读韩寒的《零下一度》有感 篇五

  第一次读韩寒的《零下一度》已是三年前的事了,现在又一次捧起它,依旧深深的被其诙谐幽默的语言、独到尖锐的思想及犀利的笔触折服。

  虽只薄薄的一本书,却有好几方面的想法引起了我的共鸣,让我也不禁想要在此说上一说。

  首先,是“玩”的问题。这样说,似乎有点大。但思来想去,也不知具体的该用个什么表述,只好用一个“玩”字将就,详细的且听我下面慢慢道来。

  童年时人的一生中最纯洁、最好玩的黄金时段。人们常说,玩是孩子的天性。可是,在当下钢筋混凝土构建的天地里,人心也变得刚硬不化,四班的脑筋老是转不过弯儿来。孩子四、五岁,甚至是两、三岁便将祖先留下的所谓“博大精深”的文化拿来让他们学、练,并以此来度量孩子的聪明与否、智商高低,这不是摧残有效地心灵吗?沾这种破烂思想的光,想在的幼儿类综艺节目可谓是平步青云。节目里一个个话语不通、思考不多、脚步刚稳,甚至是不稳的小孩儿“动情”地唱着自己不明所以的歌儿,流利地说着自己感到莫名奇怪的书面语,装酷地跳着使自己晕头转向的舞。观众看得自是拍手称好,且感叹着如此这般他们愚昧小娃儿竟是这般了得。可有时谁知晓在台下这些孩子是如何心痛的放弃自己玩的时间,而在家长的“好心”下学文学、学音乐?若是孩子有这方面的兴趣也就罢了,若其根本无意于爸妈中意的这项特长,那真可谓是苦不堪言。

  诚然,当下社会竞争激烈,确实需要有一定的底蕴才行。可即便这样,还是需要给相应的时间让孩子们去玩,去保持那份童真、>童趣。有些东西是强求不来的。所以,

  有时候,还是顺着孩子的兴趣来比较好。要不,即便有成才了,也是无份之才。有些家长、老师常对自己的孩子或学生说让他们现在好好学习,等将来>长大了,成才了,大可尽情的去玩。到忘了思考等孩子们长大后,童年的纯真即使未荡然无存,也已是所剩无几。那时的玩已失去了纯粹性,玩的内容也已是斗转星移。谁敢说等事业有成了还会找到小时后的那群玩伴陪自己捉迷藏、跳绳、爬树、捉鸟?这些童年的乐趣一旦错了,将是永恒的缺憾,无从弥补。

  第二,是关于“会议问题。也不知社会的发展怎么让一群人爱上了开会。以前老是听中央开会,我们农村的村社开会。而当下呢,开会的范围越来越广,几率也是越来越高。尤其是大学里面,什么社团呀、部门呀一大堆,老是有会要开。想来,开个会也没什么的。毕竟,这是来自祖国各地的同学组成的一个个新的团体,难免会有各种事情需要大家商议处理。可问题并非出在这里。开会就开会,就事论事,多好呀,我也是举双手赞成。有了事情就得解决嘛,有了任务也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尽可能好的完成。但当你实际的参加了大学的社团,你就会发现其实并不是这么一回事。这些社团的会议有的已形成了一个定制,多久开一次会,到时你的任务就是按时参加会议。可是,有时候你也难免会为此而郁闷。因为有时去开会根本就没啥事,到了会场大伙儿寒暄几句,再听部长呀什么的发几句言就是会议散场的时间了。真有点恼火。其实,这也不过是小组织开个小会。若是好多相关部门聚在一起开会,一方面,战线是拉长了;可另一方面,也是更让人恼火。往往是几个职位比较高点的学长、学姐往台上一站,各个展示一下自己的“威风”,然后便是各路套话齐上阵的时候了。先感谢一下这一位的忙里抽闲,再感激一下哪一位的“大驾”光临。终归,不就一件事儿吗?找一个代表把事情讲清楚就得了,可他们非得几个人轮流在台上闹腾一番,完全忘了大伙儿搁那坐着多浪费时间、多无聊。嗨,真搞不懂,人咋就这么爱互相折腾呢?

  接下来第三点,是有关于“人才”的问题。现在的教育,讲求全面发展,把学生向着全才的方向培养。对此,我不甚认同。就像“人无完人”一样,每个人都有缺点。同样的,每个人都有自身不太擅长也不感的兴趣的东西。既然不擅长也没啥兴趣,那么要在此方面有精深的造诣,自然就不会是那么的可观。我们常说某某是个人才,多是因其某一方面或相关的几个方面的突出表现而如是称也。如若一个人今天研究出个什么东西,明天又就此写一篇论文引起轰动,后天再将此文译成八国文字漂洋过海,如此多领域的大成就不得惊得周围之人因觉自己太过平庸而自行了断。所以,我认为,一个人要想有所建树,就得术业有专攻。否则,对古人也都蜻蜓点水般浅尝辄止、略懂皮毛,就不要说人中之王的全才了,连个人才都会缺的紧。我如是说,可能有人不能苟同。他们会说,我们所谓的全才,是各业都有相对深的探究,而非各业都只是略懂皮毛。可是尽管如此,我还是不得不再给他们当头一棒喝。人毕竟是只人,而非神。没有九头六臂,更没有几个脑子供他同时使用。即便一个人真的把时间当成生命般珍惜,也不太可能成为超能的全才。当然,不做全才也并非打小就相中一业而后心无旁骛的辛苦钻研,却将其他方面的知识抛之于九霄云外,不闻不问。让自己除了自小就研究探讨的那一业外,其它的各业都变成一张白纸,空空如也,啥也不懂。其实,其它方面也略懂一二对你所精心打造的那一业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总之,对于人才的培养,我还是比较支持当下的分科学习,若是改为“眉毛胡子一把抓”式的教育方式,将来可能也得屈指来数了。

相关文章

我的儿子皮卡读后感350字(优选3篇)

今天,我读完了曹文轩的《我的儿子皮卡》中的《矮鬼》这一本书后,有千万种感想。 皮卡是一个可爱的小男孩,在《尖叫》这一本书中的油麻地那儿生活,后来因为要上小学,所以被迫回到了北京上小学。然后在放暑假时,...
读后感2019-01-02
我的儿子皮卡读后感350字(优选3篇)

读岳飞传有感(推荐3篇)

读了《岳飞传》有感 读了《岳飞传》有感《岳飞传》讲述了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抗击金人的故事。岳飞自幼在周侗的教诲下学习文学、武艺和兵法,他天资聪颖,臂力过人,很早就表现出优秀的军事才能,他能扛起二百...
读后感2012-04-07
读岳飞传有感(推荐3篇)

滑冰的感受作文(优秀4篇)

引导语:你喜欢滑冰吗?还记得你第一次学滑冰是什么感受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关于滑冰的感受作文范文,欢迎阅读! 篇一:滑冰的感受作文 五岁时,我和爸爸去滑冰场滑冰。 一到滑冰场,我就立刻想滑了。...
读后感2012-08-07
滑冰的感受作文(优秀4篇)

读长歌行有感【经典3篇】

读了《长歌行》有感 人生的哲理丰富多彩,各种哲理充斥着你我的生活。每一个哲理都会折射出每个人对待生活的态度。只有真正融合到社会生活中,才可以感悟出真理,只有真正经历过了才可以感受到真谛。《长歌行》深...
读后感2014-01-01
读长歌行有感【经典3篇】

地道战观后感100字(实用6篇)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地道战观后感100字,希望大家喜欢。  地道战观后感100字 篇1  《地道战》这部影片至今仍让人...
读后感2011-04-01
地道战观后感100字(实用6篇)

《看着你眼镜》读后感参考【优质5篇】

殷键灵阿姨是一位著名的作家,她写的《看着你的眼睛》是一部语言优美、内涵丰富的散文佳作,它呈现给我的是许多关乎童趣、友谊、亲情、成长的烦恼的人物,就犹如一颗颗珍珠,串起了作者内心深处最温馨、曼妙的记忆之...
读后感2014-07-04
《看着你眼镜》读后感参考【优质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