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杀骑士团长》读后感【优秀6篇】
《刺杀骑士团长》读后感 篇一
《刺杀骑士团长》是一部令人震撼的小说,它带给我很深的思考和感悟。这是一部揭示人性黑暗面的作品,通过描写骑士团长的生活和遭遇,让人们对权力和道德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小说中的骑士团长是一个令人敬佩又可怕的人物。他拥有无可匹敌的力量和智慧,但却不择手段地追求自己的利益。他在追求权力的过程中,不惜牺牲他人的利益,甚至是生命。这种以权力为导向的行为让我深感恐惧,也让我反思了人性的弱点。
另一方面,小说也揭示了权力和道德的矛盾。骑士团长在追求权力的过程中,往往会违背自己的道德准则。他不惜背叛朋友,伤害无辜,只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这让我想到了现实中的一些例子,一些权力者为了私利而放弃了原则,伤害了无辜的人。这让我深感痛惜和愤怒。
同时,小说也给了我一些启示。在这个世界上,权力是必不可少的,但我们不能让权力蒙蔽了我们的眼睛。我们要时刻保持良知和道德准则,不被权力所迷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总的来说,读完《刺杀骑士团长》后,我对人性和权力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人性的黑暗面,也让我明白了道德和权力的矛盾。希望未来的社会能更加注重道德的力量,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刺杀骑士团长》读后感 篇二
《刺杀骑士团长》是一部令人难以忘怀的小说,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一部充满悬疑和离奇的故事,通过揭示主人公的命运和遭遇,让我对人生和命运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小说中的主人公是一个普通人,他因为一次意外的机会,被卷入了一个充满阴谋和权力斗争的世界。他不得不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甚至面对死亡的威胁。在这个过程中,他展现了坚韧的意志和勇敢的精神,最终战胜了困境,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这个故事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有时甚至觉得无法承受。但是,只要我们保持坚定的信念和勇敢的精神,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这个故事告诉我,命运并不是注定的,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勇气改变自己的命运。
另一方面,这个故事也让我思考了人生的意义。主人公为了追求自己的目标,不惜一切代价,甚至冒着生命的危险。这让我想到了人生的追求和价值。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和追求,但是我们应该权衡利弊,不要为了一己私利而伤害他人。只有在追求正义和善良的过程中,我们才能找到真正的幸福和满足。
总的来说,《刺杀骑士团长》是一部给人以启示的小说。它让我明白了坚韧的意志和勇气的重要性,也让我思考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希望未来的社会能更加注重人性的光辉,让每个人都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和追求。
《刺杀骑士团长》读后感 篇三
3月8日看到《刺杀骑士团长》在微信读书和网易蜗牛读书上上线,3月10日开始读,3月11日读完,为此我还在网易蜗牛读书APP上购买了时长,以前每天一小时我绝对够用了,经常还用不完,而那几天我等不及要读完它。
果然还是喜欢村上的作品,到目前为止,能让我一口气读完的实在还不多,我好像从最开始,就对他的作品没有抵抗力,《1Q84》那部长篇小说我也几乎是一口气读完的,那时的我还没那么热爱阅读,但这并不影响我喜欢村上春树,很多人不喜欢他絮絮叨叨的讲述方式,可我偏偏喜欢。
从阅读数量上来看,我读的并不多,但就我读过的有限的几部作品来看,他的作品个人特色还是挺明显的,作品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和作品与作者自身之间的联系,看得让人回味无穷。
与其他作品的关联:
如果看过村上的其他作品,那就很容易注意到他作品中的特点,以及与其他作品之间的联系,《刺杀骑士团长》里面很多桥段和情节跟《1Q84》很像,比如:
谜一样的少女。《刺杀骑士团长》里的秋山真理惠和《1Q84》里的深绘里很像,她们与众不同,且总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也总能知道别人不知道的事情,仿佛横跨两个世界,并能够随意穿梭。性格总是那么孤僻乖戾,跟人交流总有隔阂,但她们从不在意,或者说那不是属于她的世界的事情,无需理会。她们超然其他一切人之上,不知为何村上对十几岁的少女如此偏爱,并把她们放在如此高的位置上。
谜一样的事物。《1Q84》中无缘无故的两个月亮,《刺杀骑士团长》中莫名其妙的一个摇铃。他们都没有缘由地出现,又不知不觉间消失,你琢磨不透它出现的意义,但是没有它,这作品便不能存在,是像空气一样重要的东西。
毫无成就的中年男人。若用一个字形容那就是“颓”,离婚后自绝后路,把工作也辞了,搬到另一个地方去住,靠微薄的收入勉强度日,这样低欲望的生活倒是令人羡慕,但长久来看,实在让人焦虑。现实中这样的生活,我们通常维持不了不多久,对毫无成就的中年男人的偏爱,也是村上作品的特点之一。
情人及其突然的消失。村上的作品基本上都离不开情人,他笔下的主人公总是会跟比自己大几岁且有家室有孩子的女性维持着不错的情人关系,而这位情人又会在某一天突然离开他,有时候会留下一言半语,有时候则悄无声息。不知是不是因为自己的婚姻生活太过美满,所以在作品中总想给予主人公一些不一样的体验。
本书中另一个主要人物——免色,让我想起了村上的另一部作品《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在这部作品中除了主人公多崎作的朋友的名字里全都含有带颜色的字,唯独他没有,这让他耿耿于怀,而《刺杀骑士团长》这本书中直接出现了“免色”这样的名字。让人感觉:嗯,有意思,村上喜欢这样玩。
与作者生活的关联:
村上的作品中也有不少他自己的影子,他没上过班,还没正式毕业就跟妻子两人经营起了一家小店,白天供应咖啡,晚上改酒吧,经营了三年左右,29岁那年他突然下定决心以写作为生。在《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中,他这样描述那个时刻:
那是一九七八年四月一日下午一点半左右,那一天,在神宫球场的外场观众席上,我一个人一边喝着啤酒,一边观看棒球比赛。
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他决定写小说。一切都很随意,很突然,甚至到开始写的时候才发现自己连像样的笔都没有,于是去文具店买了一沓稿纸和一支笔。《刺杀骑士团长》这本书中,发生在主人公身上的变化也很突然,突然被妻子告知要离婚,立刻他就搬出去,并辞掉了之前的工作,还把手机扔了,好让编辑找不到他,然后开车四处游荡,最后借住在朋友父亲的旧宅子里。前后转换之大,之突然,谁之前不曾预料到的,就像他自己的经历一样。
书中主人公既不聪明,又不机灵,还有点木讷,是那种事业上没成就也没赚到钱,还被妻子抛弃的中年男人,靠着那一点兴趣爱好和技能——画画,颓废惨淡生活着。
虽然不一样,但总是感觉跟村上有点像呢,他在《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中曾写到:
老实说,连自己读不觉得自己有经营才干,只不过觉得一旦失败了便是穷途末路,才不顾一切拼命努力。勤勉、耐劳、不惜体力......倘若比作马匹,我恐怕不是专事比赛的赛马,而更接近于从事杂役的驽马。
所以,我常常在想,他是不是在想象写作失败之后的生活,毕竟从概率上讲,那样生活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很有可能这匹驽马做出的新选择,让他的整个人生发生了巨大负面变化,往后的生活并没有比之前更好,相反,是更糟糕,就像他作品中的主人公,颓废惨淡生活着,说不定也会被妻子抛弃。
我觉得这是他对自己另一种人生的想象,毕竟他书中的主人公跟他有一样的爱好,什么音响啦,音乐啦,黑胶唱片啦,CD啦,总少不了,他把他的爱好都放进了作品中,我在读的时候总是不自觉地给主人公安上村上本人的脸。
读完之后的小感想:
1、长篇小说真的很长,我看到后面无脸男让主人公给他画肖像画的时候,感觉自己在哪儿看过,但总想不起来,直到看完后从头翻起,才发现就在本书开头的引言中,作者写到无脸男来找他画肖像画,整本书是以回忆的方式书写而成的,这长篇小说真是长到让我忘记是如何开始的。
2、有些部分的翻译有些怪怪的,不过并不多。
3、村上春树新作必看——这已成为我的习惯,只是不知道将近70岁的村上还能写多久这样的长篇小说,上一步《1Q84》耗时7年,这部也一样,写长篇小说太费神了,对体能也是一大消耗。不过或许他早就料到如此,所以早早就开始锻炼,现在看来马拉松和铁人三项也不是白练的。
《刺杀骑士团长》读后感 篇四
和村上结缘,应该是从二十年前开始,98年的夏末,燥热而沉闷,16岁的我从一个中部不知名的小县城到上海读大学,那时还只是个懵懂的少年。当时看到村上的《挪威的森林》不仅被里面晦涩朦胧的意境所吸引,60年代的日本,昏暗的酒吧,低沉的爵士乐,迷茫内向但又有所坚持的主人公,和几位女主角纠缠不清的感情,这完全吸引着年少的我,而第一人称的自述,有着强烈的代入感,让你进入那个时代,仿佛身边的环境也跟着变成小说中的时代,分不清哪里是现实,哪里是幻境……
而更让我觉得村上经典以致把村上作为我尊崇的小说家之一,其实是他的一篇短篇《遇上百分百的女孩》,小说篇幅很短,但对于彼时少年的我,绝对是个百分百的浪漫之作,以至于当时有种想法,经典的艺术(包含绘画,音乐,小说等)都是本存在于这个世间,只是作者偶尔发现并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出了而已,就如宋朝诗人陆游所说:"本天成,妙手偶得知"而经历了二十年岁月的摧残之后,愈发觉得这句话是无比的真理。美好的事物本就是存在人们周边的,只是需要作者以自己擅长的方式偶然发现并呈现出而已。
当时同样觉得经典的就是几米的漫画,尤其好的是《向左走,向右走》,第一眼看到的时候和看村上的《遇上百分百的女孩》同样震撼,同为能成为经典的作品。甚至于自己的英名i也自几米的出处。
回到村上的话题,当时村上的小说里几乎大部分都是青年的"我",也很符合当时我的状态:年轻,懵懂,无知,贫穷,而又充满对未的迷惘。而当二十年后的今天,读到村上最新的《刺杀骑士团长》,巧合的是,书中的主人公也是6岁,和我年龄一样,也是命运的一种注定吧,所以想写点什么,也算为未的自己留下点纪念。
《刺杀骑士团长》读后感 篇五
《刺杀骑士团长》的故事很简单,写的是一个中年(意识到自己也是中年好像有点沮丧,笑)男子,经历妻子提出离婚的请求后独身自驾去异地旅行,后又住在同学父亲(名画家)的旧宅,遇到的或现实或离奇的故事。书中村上一如之前的风格,孤僻却又颇有女人缘的主人公,老唱机,不同的是,音乐由之前的爵士乐替换成了歌剧和钢琴曲,而《唐璜》在书中占了颇大的比重。从捷豹到丰田,到沃尔沃,即使不开车的人也能感受到各种不同车的特性。
书中感触颇深的主要是两点:一是村上对绘画及艺术理解的独到之处,二是对人性的洞察,主人公对自己的和解。
先说绘画:作为《刺杀骑士团长》小说本身出现的主要线索,名画家创作的一幅被藏起但却具有强烈震撼感的代表日本画。而作者作为屈从商业肖像画多年的画家,最终在书中只画了4幅画:《免色的肖像》、《白色斯巴鲁男子》、《秋川真理惠的肖像》、《杂木林中的洞》(唯一的风景画)。随着一步一步接近真相,我逐渐明白,《刺杀骑士团长》是雨田具彦为了安顿灵魂、医治创伤的作品。《白色斯巴鲁男子》是我身上的"双重隐喻",是吞噬我正确情思的东西,即我的黑暗面。"你小子在哪里干了什么,我可是一清二楚",这是我的黑暗面最常跟我说的一句话。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双重隐喻"存在,我们必须克服自己内心最恐惧的东西,才会获得自己最希求的东西,即只有直面自己的黑暗面,才有可能打败它。《刺杀骑士团长》是雨田具彦的救赎;《白色斯巴鲁男子》则是我的救赎。书中绘画的技法自不必说,村上肯定有仔细研究过油画的步骤:从了解对象,想好构图,到炭笔描线,上色,再层层叠加,这些都是画画基本的技法。
而个人觉得上升到艺术高度的有两点:
1以无形胜有形。书中作为画家的我,在画对象前不是让对象在面前坐着写生,而是先进行交谈,了解研究透人物本身,通过形体研究其神韵,了解其内心世界,抓住其最有代表性的神韵,然后再进行下笔,才能达到形神兼备的最高境界。这应该和作家描写人物一样,不求完全形似,但必须取其精髓,攻其一点,描写其神韵,才能让对象跃然纸上。
2作品知道什么时候是完成的,什么时候是不可完成的。书中的两幅作品《白色斯巴鲁男子》应该是刚起头的半成品,只是颜色的堆砌,其中只能隐约看出人的轮廓,但里面的主角仿佛要从黑暗中走出,具有强烈的生命力。而另一幅《秋川真理惠的肖像》也介于完成和未完成之间,但我却没法再画下去,同时也给了画更多的生命力,象征着秋川真理惠渐渐由少女长成一个成熟女性的过程。而画作把1岁的她永远的记录下。
其次是关于人性的洞察,更多的是书中人物对自己和这个世界的和解。一个是作为废材画家的中年男,在少年时便经受了最亲的妹妹的去世(这点和《挪威的森林》男主的好友也是在男主少年时去世惊人相识),男主一直带着对妹妹的回忆和自己没有做点什么就让妹妹死去的愧疚生活,知道结识了妻子,而追求妻子并与之结婚的理由竟然是因为妻子眼神深处闪烁着和妹妹类似的光芒。在生活6年后,妻子提出离婚,而主角没有一句追问和情绪化,只是默默的收拾好随身物品,开始长达几个月的单身旅行。其实主角一直生活在妹妹的阴影和愧疚中,而在后面刺死骑士团长并由此救出真理惠后,这种愧疚才得到了解放,主角才正式和自己进行和解,才有了后续和前妻复合并一起生活下去的情景。
而黑暗的洞穴又代表什么呢?原始的本我。"一个人被关在又黑又窄的地方,最可怕的不是死,而是开始考虑自己可能永远在这里活下去,那比什么都可怕,那么一想,就吓得喘不过气,就好像周围墙壁挤压过直接把自己压瘪挤死——便是这样汹涌的错觉,而要在那里活下去,人就必须想方设法跨越那种恐惧,即克服自己,为此就需要无限接近死亡"只有剥夺了你任何的感官,直面黑暗的恐惧,在那一刻你感觉到自己的渺小和无助,才能真正面对自己,克服自己,获得新生,而这时出现的光才是真正的涅槃。
主人公借助黑暗的洞穴,完成了对自我的救赎和和解之路,最终像书中说的,不管怎样,我们要把时间拉到自己这边。
《刺杀骑士团长》读后感 篇六
早在《刺杀骑士团长》这本书还未在中国出版的时候,就有听说关于其中“南京大屠杀”的描述,如村上春树这样的日本知名作家能够在作品中对这一事件进行承认和反省,必然是极好的。然而这本书并非是一本考察历史的书籍,就如作者所说的,并不深究屠杀40万与屠杀10万这样数字上的区别,但屠杀的恶的本质是不会改变。
也许艺术家与疯子在某种程度上是接近的:作者以第一人称的视角,我,去描述一个近似一个玄幻故事。
主人公是一个热爱抽象画的的画家,却因为生活所迫而画肖像画谋生,所幸精湛的技艺使他业界颇具名声。然而,毫无征兆的,妻子向他提出了了离婚(也许只是他神经大条未发现征兆)。六年始终如一的平静的规律的生活被打破,也许是生活上的不幸,但是也成为自己在追求自己理想的一个契机。在一段漫长的漫无目的自驾游旅行之后,他推掉了肖像画的工作,寄居在美大时候一位朋友父亲,著名日本画画家雨田具彦家里,位于偏僻的山上。彼时,雨田具彦因为年老痴呆,住进了疗养院。
一副画引发了“血案”: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房间的阁楼上发现了雨田具彦的画,如本书的题目,雨田命名为《刺杀骑士团长》。这幅画的不可思议之处,引起了主人公的好奇,他开始试图了解这幅画的创作历史,和雨田具彦的平生。而以一个社交关系很少的画家,这无论如何都是极为困难的,这时候,出现了这本书的第二号人物,有奇特姓氏的免色先生。免色通过某种途径,花费足以使他动心的报酬,让他给自己画肖像画,于此同时,这位富有,偏执,而且同样充满好奇心和规划的人,开始使故事变得复杂起来。
在这之前的故事还算是正常,直到在为免色画肖像画的某一天夜里,在某一固定的时刻,山上小庙的后面石头底下总会有铃声响起,这使得主人公深感困惑,在免色的帮助下,他们挖开了石堆,底下是一个高约3m的圆形石室,里面只有一个古铃。这之后,一个自称理念的东西,显现为骑士团长的模样,出现了。从这里开始,故事变得玄幻了起来。
日本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妖神,但是就算持有万物有灵的观点的人,也无法想象理念作为一个神灵这样的东西出现的吧,而这个自称理念的东西,有究竟是什么样的理念,他是否是主人公在转变画风风格的时候,出现在其大脑中的一种东西,通过精神病人的视野,将其描述出来呢,未可知。
雨田的经历不断被免色发掘出来——纳粹德国时候在维也纳留学的经历,弟弟在侵华战争时服兵役,退役后自杀的家族往事,似乎这幅画的背景渐渐清晰。而在这一线索的背后,另一条线索也在暗自发展。免色的计划,或者说他从未承认这是计划正在进行。免色委托了他第二幅画,画一个疑似自己女儿的13岁小姑娘秋川真理惠的画。总之免色也是一个有着怪异思维的人。
故事发展到第二篇流变隐喻篇,几乎没有看懂。主人公在痴呆的雨田具彦面前表演了杀死骑士团长,之后进入了另一维空间,在这个抽象的世界里躲过隐喻的吞噬,重新回到人间。隐喻是抽象画锁具有的特征,是否意味着作者杀死了自己新的理念,放弃抽象画的理想,对人生价值有了重新的认识?通过这一旅程的而考验,救了溜进免色家的小姑娘。这段经历要说明什么,与找到失踪的秋川真理惠又是怎样联系的,总觉得不可思议。
故事最后,经历过这些的主人公与妻子重修旧好,又开始画肖像画。而免色似乎也达成了什么计划,秋川真理惠过着一如既往的生活。那幅刺杀骑士团长的画,与自己的白色斯巴鲁男子的画,在一场火灾中失去。
在这本小说中,同样看到了作者奇异的生活理念:遵守游戏规则的人妻女友,通过情念让远方妻子受孕的想法,与1q84极为相似。
故事在某方面来说是稀奇古怪的,但作者总能通过节制的表达,使得句子变得十分有意味而不显得哗众取宠,在这一点上,令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