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渡北归之南渡》读后感【实用3篇】
《南渡北归之南渡》读后感 篇一
《南渡北归之南渡》是一本让我深受感动和思考的小说。故事发生在动荡的战乱年代,主人公秋水为了寻找失散多年的父母,踏上了一条充满艰辛和困难的南渡之路。小说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残酷,同时也表达了对家园的思念和对爱的坚守。
小说中的秋水是一个坚强而勇敢的女孩,她没有被战乱的世界所击倒,而是选择了面对困难。她毅然决然地离开了自己熟悉的家乡,踏上了一条陌生而艰难的南渡之路。在这个过程中,她遭遇了无数的艰辛和挫折,但她从未放弃。她不仅要面对饥饿和寒冷,还要忍受战乱带来的伤害和痛苦。然而,她始终保持着对家人的思念和对未来的希望,这种坚持和勇气让我深受感动。
在南渡的过程中,秋水也结识了许多善良和勇敢的人。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和言语给予了秋水帮助和鼓励,使她能够坚持下去。这让我想到了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人,他们在面对困难和逆境时,依然保持着善良和勇敢。他们的存在给予了我信心和勇气,让我相信在任何困难的时刻都可以找到希望和力量。
除了展现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残酷,小说还强调了爱的力量。在南渡的过程中,秋水始终保持着对父母的思念和对家庭的渴望。她用自己的行动和坚持,证明了爱是无坚不摧的。而当她终于找到了失散多年的父母时,他们的相聚让我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幸福。这让我明白,无论我们身处何地,家庭始终是我们最坚实的依靠。
通过阅读《南渡北归之南渡》,我深深地被小说中的故事和人物所打动。他们的坚持和勇气让我明白了人性的伟大和爱的力量。我也意识到,无论我们面对怎样的困难和挫折,只要保持坚持和勇气,我们就能够战胜一切。同时,我也明白了家庭的重要性,它是我们心灵的港湾和永恒的依靠。这部小说让我思考了很多问题,也给予了我许多启示,让我更加珍惜和感恩身边的一切。
《南渡北归之南渡》读后感 篇三
《南渡北归之南渡》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南渡北归之南渡》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南渡北归之南渡》 “洛阳文物一尘灰,汴水繁华又草莱。非只怀公伤往迹,亲知南渡事堪哀。”冯友兰在蒙自南湖触景生情所做的古体诗,足以表现战火纷飞的年代,大师们国破家亡的悲哀、颠簸流离的痛苦和满身才华无处施展的愤恨。然而大师就是大师,在乱世中他们秉承爱国之志,怀报国之心,尽个人之力,挺起中华民族不卑不亢的胸膛,在乱世之中共同唱响了一曲道德和学术上的民族佳音。 我们现在所说的大师,指
在某一领域(尤其是学术领域)有突出成就、并且在其他领域都有相当成就的人,大家公认并且德高望重的人。大师多在学术上有很深的造诣,在和平年代他们的存在能推动国家建设、文化发展,进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大师的存在,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幸运。而在《南渡北归》中描述的战争年代,他们大多数的才华得不到施展,反而成了“百无一用是书生”的笑柄,这是战争对大师们开的一个冷酷的玩笑。从北平到长沙,从长沙到昆明,又从昆明到四川李庄,为了保存学术上的成就和文化的成果,大师们如同落水狗般颠沛流离于战乱之中,战争是一个国家的灾难,对于大师们来说更是一种难以言表的悲哀。 然而大师毕竟是大师,即使在逆境之中仍能保持气节;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
大师不仅在学术上有相当成就,更重要的他们品德高尚。国难当头,大师们举全家之力保存现有的文化和资料,一次又一次的迁徙只是为了资料的.安全和知识的传播,虽狼狈但亦悲壮。战火纷飞中大师们考虑更多的是做学问,梁任公不仅治学渊博,而且还培养了两个大师级别的儿子梁思成和梁思永,分别为中国营造学社和中国史语所贡献了不朽的功绩;蔡元培主政北大,他开创的学术大业,自由之思想、民主、科学之理念,攘括、兼容之精神,成为一座不灭的灯塔;甲骨文的神秘面纱,城子崖、龙山文化的发现为中国历史向古代延伸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证据;而对于东北三省的考古发现,确定的中国的主权所有,揭穿了日本军国主义侵占东北三省的阴谋,为维护国家领土完整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在那个动乱的时代,大师们用自己的声音,树起了他们独有的学术旗帜,唱响了那个灾难年代专属于他们自己的绝唱。
全书以大师们的迁徙及学术研究为主线,在国家遭受的战争灾难和大师们的学术研究之间相互切换,映衬出了大师们的高尚节操。考据资料翔实、准确,多数注释材料自成典故,与全文相映成趣。书中多有大师们的生活、轶事,足以令读者大饱眼福。若有不足,则作者在描述战争年代人物、大师之间的个人交往等故事中,宜以一种更加客观的态度,如张治中北平消极抵抗和最终战死,在书中几乎是判若两人;蒋介石的抗日立场变化,仅有“迫于国内压力”等字眼。 昨日大师已远去,再无昨日之大师,愿昨日之大师安息;抚盼今日大师出现,扬我民族之气节,愿中华大地再出大师。一曲乱世佳音,再现大师节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