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快与慢》的读后感鉴赏3000字(最新3篇)
《思考,快与慢》的读后感鉴赏3000字 篇一
《思考,快与慢》是丹尼尔·卡尼曼的一部心理学著作,书中详细探讨了人们思考和决策的过程。读完这本书,我深深地被书中所讲述的关于思考的种种现象和规律所震撼。以下是我对这本书的读后感。
首先,我被书中所介绍的“快思考”和“慢思考”这两种思考方式所吸引。作者通过实验证明了人们在决策中往往更倾向于使用快思考,也就是凭直觉或第一印象进行决策。而慢思考则是指通过深思熟虑、分析和推理的方式进行决策。这让我想起了自己在生活中常常倾向于快思考的情况。很多时候,我们会为了省事而迅速做出决策,而忽略了慢思考所带来的更准确和明智的选择。这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思考方式,并尝试在决策中更多地运用慢思考。
其次,书中对于认知偏差的解析也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作者提到了很多种常见的认知偏差,比如过度自信、选择支持性偏见和暴力启动等等。这些偏差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但我们往往并没有意识到它们的存在。通过了解这些认知偏差,我开始更加警醒地观察自己的思维过程,努力避免被这些偏差所影响。同时,我也更加理解了他人在决策中的盲点和错误,对他们的行为有了更多的宽容和理解。
最后,书中所提到的“影响启发”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者通过实验证明了人们在决策中受到了一系列的影响因素,比如情绪、记忆和语言等等。这让我开始反思自己在决策中受到的各种影响,以及这些影响对我的决策结果所产生的影响。我开始更加谨慎地对待自己的情绪和记忆,尽量削弱它们对我的决策的干扰。同时,我也更加谨慎地选择自己的语言,以免误导他人或者被他人的语言所误导。
总的来说,读完《思考,快与慢》让我对思考和决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通过了解快思考和慢思考的区别,认知偏差和影响启发的影响,我开始意识到自己在思考和决策中的盲点和错误,并努力纠正它们。这本书为我提供了宝贵的思考工具,让我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明智地做出决策。我相信,通过不断地实践和学习,我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并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
《思考,快与慢》的读后感鉴赏3000字 篇二
读完《思考,快与慢》,我对于人类思维和决策的过程有了更加深入和系统的了解。以下是我对这本书的读后感。
首先,书中对于快思考和慢思考的对比和分析让我深思。快思考是指我们凭直觉、第一印象或者直觉进行决策,而慢思考则是指通过深思熟虑、分析和推理的方式进行决策。通过实验证明,人们在决策中更倾向于使用快思考。这一点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思考方式。在日常生活中,我也常常会凭直觉迅速做出决策,而忽略了慢思考所带来的更准确和明智的选择。读完这本书后,我开始意识到慢思考的重要性,并尝试在决策中更多地运用慢思考。通过深思熟虑和分析,我相信我能够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其次,书中对于认知偏差的解析也让我受益匪浅。作者提到了很多种常见的认知偏差,比如过度自信、选择支持性偏见和暴力启动等等。这些偏差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但我们往往并没有意识到它们的存在。通过了解这些认知偏差,我开始更加警醒地观察自己的思维过程,努力避免被这些偏差所影响。同时,我也更加理解了他人在决策中的盲点和错误,对他们的行为有了更多的宽容和理解。读完这本书后,我对于认知偏差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相信我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更加理性地思考和决策。
最后,书中所提到的“影响启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通过实验证明了人们在决策中受到了一系列的影响因素,比如情绪、记忆和语言等等。这让我开始反思自己在决策中受到的各种影响,以及这些影响对我的决策结果所产生的影响。我开始更加谨慎地对待自己的情绪和记忆,尽量削弱它们对我的决策的干扰。同时,我也更加谨慎地选择自己的语言,以免误导他人或者被他人的语言所误导。通过了解影响启发的存在和影响因素,我相信我能够在决策中更加客观和理性,避免被情绪和记忆所影响。
总的来说,读完《思考,快与慢》让我对思考和决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通过了解快思考和慢思考的区别,认知偏差和影响启发的影响,我开始意识到自己在思考和决策中的盲点和错误,并努力纠正它们。这本书为我提供了宝贵的思考工具,让我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明智地做出决策。我相信,通过不断地实践和学习,我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并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
《思考,快与慢》的读后感鉴赏3000字 篇三
《思考,快与慢》的读后感鉴赏3000字
01、在知乎上曾经看到无数个类似的问题:毕业后第一份工作应该怎么选择?我工作三年之后要怎样找到突破空间?工作的时候怎样才能做出让人满意的决策?
这些问题困扰过很多很多的人。其实人生总是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决策和选择,而每个问题的本身就是复杂的。如果你想在做决策中更加准确,除了知道分析问题,还得分析人类思考系统是怎么做出判断的,我们容易陷入什么样的判断误区?
《思考,快与慢》则非常专业的告诉了我们很多思考真相。这本书曾在2011年上榜《纽约时报》,横扫全球各大畅销排行榜,稳居亚马逊总榜前50名,足以可见其影响力了。而这本书的作者丹尼尔·卡尔曼是谁?他是位格外令人兴致盎然的思想家,与阿莫斯?特沃斯基在决策制定的研究荣获了2002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被哈佛评为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心理学家之一。
这本书用了非常多的案例来分析大脑两个系统到底是怎么做出决策的,并提及了一些专业的心理学概念,提升了自我认知。
02、人类大脑两大系统
我们的大脑有快与慢两种作决定的方式。“系统1”依赖情感、记忆和经验迅速作出判断,它见闻广博,使我们能够迅速对眼前的情况作出反应。“系统2”通过调动注意力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并作出决定。
系统1是快思考,无意识,往往是我们所说的直觉;而系统2则是慢思考,有意识,会帮助我们做更复杂的决定。但是呢,卡尔曼说,它很懒惰,经常走捷径,很多时候会采纳系统1的判断结果。为了说明这两个系统,作者做了很多有趣的案例分析。
你的直觉可能只是错觉:“鸡有4条腿”、“鸡有3条腿”,你可能都知道上面两句话都是错的,但是判断前者会比后者费劲。为什么?由于“鸡有4条腿”会让你想象到许多动物都有4条腿这一事实,同时会想到超市也销售4只一包的袋装鸡腿。由于系统1的存在,系统2的懒惰,人类往往会发生一种非理性认知偏差,有些直觉是错觉。据此,书中提及很多概念和案例,其中有三个非常值得分享:一是锚定效应,二是前景理论,三是框架效应。
03、锚定效应
两组受试者要在5秒内计算下列试题:
A组:1×2×3×4×5×6×7×8=?
B组:8×7×6×5×4×3×2×1=?
因没有足够时间计算,只能尝试估计答案。A组的估计是512;B组的估计是2250。正确答案是40320。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两组最初的数字不同,分别是1和8。换成专业的话来说,就是A组和B组的锚点不同。卡尔曼又做过一个实验,要求实验者对非洲国家在联合国所占席位的百分比,进行估计。
首先,实验者被要求旋转摆放在其前面的罗盘,随机地选择一个在0到100之间的数字;一个小组选了10,一个小组选了65.(10意味着10%,65意味着65%)接着,实验者可以得到提示,被暗示他所选择的数字比实际值是大还是小;然后,要求实验者对随机选择的数字向下或向上调整。读后感实验结果是,选10的.小组估值25%,选65的小组估值45.%实验结果说明,他们对最开始选择的那个数字有着强烈的印象,在做判断时候会不自觉地受其影响。锚定效应十分顽固,所谓顽固,就是你就算知道这个事实也不可避免地被它影响。
前景理论
首先先看以下的两个选择:
A:肯定会得到900美元;
B:90%的可能得到1000美元,10%的可能什么也得不到。
C:必定损失900美元;
D:90%的可能损失1000美元。
第一个问题中,大多数人选择A,面对收益时,人们规避风险。第二个选择中,大多数人选择D,面对损失时,人们偏爱风险。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来——人们在得失面前风险偏好不同,哪怕价值对等。
“框架效应”
来看两个问题:
你花100元买了张电影票,到电影院门口时发现票丢了,你还会再买一张电影票去看电影吗?大部分人的答案是,不会。如果你到电影院买电影票,发现用来买票的100元现金丢了,你可以用信用卡或支付宝,你会买票吗?大部人的答案是,会。其实这两个问题的背后是心理账户和沉没成本的学问。
人们会把电影票是存入“表演帐户”,丢了电影票,再买票就是损失,因此选择放弃。而丢掉的钱会计入“一般帐户”,不会影响“娱乐帐户”,因此选择继续买票看电影。
事实上,这就是两种不同框架引起不同的直觉,直接带来的不同决策。然而很多人在遇到一些问题时,很少会思考框架的概念,更别说要跳出来看问题。其实这本书还有非常多的心理学知识,大概有30多种,因为正如序言所说,希望这本书可以丰富人们交谈的词汇,在谈论公司的决策或者是别人的投资时,就能派上用场。所以初读这本书,你会发现生活中很多的问题原来都可以归成一些专业的词汇,同时也有相应的解决方法。综合来看,这本书就解决两个人们很关心的问题,一是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如何做更正确的决策,二是在焦虑感越来越强的时代怎样过上更幸福的生活。
如何做更正确的决策?
训练直觉思维
直觉不是简单思维,而是复杂思维简单化的提炼。直觉准不准,看的是在某方面的积累范围有多广,积累时长有多长,如果把复杂的思考过程训练到自动化,那么当你遇到问题的时候,也许意识层面还没传递到,潜意识层面已经开始发挥作用,在某方面的训练越多,在这方面的直觉也会越准。
注意锚定效应
工作时也要尽可能绕开锚定效应。假如你是一家公司的负责人,你要做一个采购计划,那么在决定前,你会考虑公司的业务现状是否应该采购新设备,考虑客户方对你的产品的实际需求量等,与此同时,你的一位老朋友,凭借他的体会力劝你取消采购计划。
你有三个“信息”可参考,这时你会怎么办?最好的办法就是先别忙着做出决定,因为上面的“信息”有可能会成为锚,诱使我们寻找那些支持自己意见的证据,躲避同自己意见相矛盾的信息,进而让你掉进陷阱。
学会跳出框架看问题
对于上面所说的丢电影票和丢钱的案例,其实是两种不同的框架。但归根到底就是无论她损失什么,相关事实就是她在打开钱包前损失了100元。作者说,当你丢了一张电影票时,犹豫是否应该买多一张票,那么请你问问自己,如果你丢了同等价值的钱,你会不会买票?如果会,请再去买票。
通过改变参照点来重新架构问题,能够帮助我们做出更理性的分析。
如何过上更幸福的生活?
可能大家会觉得一本讲思维讲决策的书为什么会提及这个生活幸福感的问题,但这就是卡尼曼的与众不同——能被称为人类最伟大的心理学家怎么可能不关注到人类文明最关键的问题?
钱不是提高幸福感的唯一
极度贫困会增强对生活中其他不幸经验的感受,富有可能会提升某个人的生活满意度,但是总体来讲却不能提高幸福感。所以为什么巴菲特和比尔盖茨这些世界级的富豪,在钱越来越多的时候会去做慈善?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站在了人类文明更高层面悟到了一个道理——收入到了某个值,就不会给生活带来更高的幸福感,而使命和责任让他们有了更高的生命层次,慈善则是一个表现形式。
幸福感取决于自身注意力
如果注意力集中在使我们快乐、幸福的事情上时,我们会感到很幸福;当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在使我们悲伤、痛苦的事情上,那么我们就感觉不到幸福,只能感受到痛苦和不幸。
选择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增加幸福感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分配好你的时间,让自己能抽出更多的时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并且把你的热情和注意力都集中在上面。
人类非理性大脑系统1的特征经常会让我们决策错误,理性系统2又经常偷懒,是不是觉得很揪心?
但其实从长远来看,系统1既是错误和偏见的起源,更是大多数正确做法的起源,我们的系统1也是可以被训练得越来越正确,那么我们的决策出错的几率也会大大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