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烟云》读后感【优选4篇】

《京华烟云》读后感 篇一

《京华烟云》是一本很特别的小说。它以1930年代的北京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关于爱情、友情和家族纷争的故事。这本小说充满了悬疑和曲折的情节,令人难以释怀。

首先,我被小说中精彩的描写所深深吸引。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那个时代的京城风貌,使我仿佛置身于那个热闹而繁华的城市。另外,作者对人物形象的刻画也非常出色。每一个角色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故事,使得整个故事更加丰富多样。尤其是女主角静雯,她的坚强和勇敢让我印象深刻。

其次,小说中的情节扣人心弦。故事中充满了悬念和意外,每一章都让人想要继续往下读。作者巧妙地安排了各种情节转折,让人难以预料。而故事中的爱情线索更是让人动容,让人为之心痛。小说中的爱情不仅仅是男女之间的感情,更是亲情和友情的体现。这些情感交织在一起,使得整个故事更加感人。

最后,小说中深入探讨了社会和人性的问题。作者通过描述那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和人们的命运,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黑暗面。小说中的角色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他们在命运的摧残下逐渐变得复杂和不可捉摸。这让我反思了人性和社会的关系,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

总的来说,读完《京华烟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本小说不仅仅是一部传统的爱情小说,更是对社会和人性的深入思考。它的细腻描写、扣人心弦的情节和对人性的探讨都让我难以忘怀。我相信这本小说会继续在读者中产生深远的影响。

《京华烟云》读后感 篇二

《京华烟云》是一本令人沉醉的小说。在这本书中,我仿佛穿越到了上世纪30年代的北京,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烟火气息和人们的悲欢离合。

首先,我被小说中的情节所吸引。每一个章节都充满了悬念和意外,让人难以预料。作者通过巧妙地安排情节的转折和发展,让人始终保持着对故事的兴趣。同时,小说中的爱情线索也让人感动不已。男女主角之间的纠葛和牵绊,让人为之动容。他们之间的爱情不仅仅是个人之间的感情,更是对那个时代的情感的体现。

其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每一个角色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故事,让人印象深刻。女主角静雯是一个勇敢而坚强的女性,她在逆境中不屈不挠,展现出了女性的力量。而男主角韩子云则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复杂心理的人物,他的成长和改变让人感慨万分。小说中的其他角色也各具特色,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生动。

最后,小说中对社会和人性的探讨让人深思。作者通过描写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和人们的命运,揭示了社会和人性的复杂性。小说中的角色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他们在命运的摧残下逐渐变得复杂和不可捉摸。这让我反思了人性和社会的关系,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

总的来说,读完《京华烟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本小说不仅仅是一部传统的爱情小说,更是对社会和人性的深入思考。它的情节扣人心弦,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对社会和人性的探讨令人深思。我相信这本小说会继续在读者中产生深远的影响。

《京华烟云》读后感 篇三

  《京华烟云》是一代国学大师林语堂的代表作,曾两次获诺贝尔学提名奖。据说林语堂旅居美国时,本想把《红楼梦》翻译成英,但考虑到外国读者对《红楼梦》理解上可能会有隔膜,于是用英写了一个现代版的《红楼梦》,也就是《京华烟云》。

  因为小说的格局和意境模仿了《红楼梦》,所以一开始看《京华烟云》,确实很不习惯,总有一种东施效颦的感觉。直到后读到抗日战争,家国情仇,浮生若梦,读到士兵们唱着歌开赴前线的情景,一声声:河不重光,誓不回家乡,我的心随之深深地震撼了。

  通读全片,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塑造的女主木兰,一个对待生活、对待爱情和婚姻充满智慧的女性形象。

  蒋勋在《细说红楼梦》中提到:曾有人问林语堂《红楼梦》十二钗,你最喜欢谁?林语堂说:探春。林语堂深受欧洲启蒙运动影响,重视个人存在的自由意志。探春是他尊崇的生命典型:聪明、大器,精明干练,追求自由,实现自我。因为仿写,《京华烟云》中木兰有探春的影子,但并不限于探春,尤其是木兰对待爱情的态度。

  有人说,从一个人写作的风格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性格脾气以及当时的心情,我想是很有道理的。

  据说,林语堂年轻的时候,他喜欢上了自己同学的妹妹陈锦端。陈锦端当时也是非常喜欢林语堂的,但是由于两个人的家庭背景不同,他们的交往遭到陈锦端父亲的严重反对。棒打鸳鸯,两个人不得不分开。

  后他与富家姑娘廖翠凤相识,对方一句:贫穷算不了什么!此言一锤定音,成就两人的婚姻。婚后夫妻两人琴瑟调和,倒也乐哉悠哉,尽管林语堂在心里也一直留有初恋陈锦端的位置。

  林语堂认为婚姻并不是以善变的爱情为基础的,而是爱情在婚姻中滋长,男女互补所促成的幸福,是可以与日俱增的。

  他的这一爱情观体现在他塑造的女主木兰的爱情中。

  木兰和丈夫荪亚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是双方家庭默认的一对。但从爱情的角度,木兰对荪亚的心跳频率还是低了点。结婚前木兰认识了奋发有为的青年立夫,一个朦胧中撞击木兰心扉的人。但木兰最终选择了和荪亚的门当户对、众望所归的婚姻。

  木兰把对立夫的爱情仅限于内心,如花盛开,静静开放在心灵的`一隅。(fsir)当立

夫被捕时,爱情促使她夜访司令部,勇敢救立夫,却不让任何人感到疑惑。她是有分寸的。

  木兰对爱情的理解:把爱情当点心,把婚姻当饭吃。

  丈夫荪亚的温暖与平实给了木兰岁月静好。婚姻是她脚上那双最柔软的鞋,因为舒适,走得更远。木兰满足于自己的选择。对丈夫不想走官场之路,木兰也不逼迫,而是细心开导,遵从丈夫的意愿。当她察觉丈夫出轨后,没有一哭二闹三上吊,而是凭借自身满满的实力与无与伦比的智慧,从容淡定地击退第三者。然后,她也积极反思,之前一直一心过田园农妇生活的木兰,也光光鲜鲜的买了好多时新的衣服。

  我认为木兰本质上对生活有着由衷的热爱的,她本身就是一个发光体。她有世俗的生存智慧,才会在权衡中拥有。

  茫茫人海里,我们寻找另一半,很难十全十美,最终找到的未必就是满分。但我们懂得取舍,知道人生在世,不可能没有遗憾。如果他是满足了你的核心价值需求的,你自己再进行一点自我修炼,那么成就幸福婚姻的可能性就特别大。

  就像木兰,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和当初心动的那个人在一起,照样能幸福地过一生,不负光阴不负卿。

  就像林语堂,在与妻子结婚时,就把结婚证书烧掉,以示永远相爱、白头偕老的决心。他说:结婚证书只有离婚才用得上。

《京华烟云》读后感 篇四

  2005年的冬天,因公出差到宁夏银川,从武汉到银川没有直飞的飞机,中途须在咸阳机场转机,在等待的空隙,竟在机场的一个小书店里看到了林语堂先生的长篇小说《京华烟云》。这本书在读大学的时候我是看过的,只是那时囫囵吞枣,并未真正能够理解;工作后却也没了大把闲散的时间再读,就留下了自己不觉的遗憾。现在出差一个星期,又正值西北天寒地冻的季节,既缺水,也没有下雪,树木都焦黑焦黑的,加之当地极少有青菜,吃的除了羊肉还是羊肉,感觉除了冷,还是冷,西北的风景也不能领略到。只是晚上窝在宾馆里看这本小说,才觉得这趟差还值,有大块的时间看了本好书。

  《京华烟云》是林语堂先生旅居巴黎时于1938年8月至1939年8月间用英文写就的长篇小说,当时正值国内抗日战争爆发,作者题献给“英勇的中国士兵”,英文书名为《MomentinPeking》,《京华烟云》是它转译为中文后的书名。我看的是张振玉的译本,因为受英语表达方式的影响,初看觉得行文很奇怪,人物语言也缺乏个性,看起来有些累人,但看着看着就被深深吸引了。小说情节曲折,展现了1900年至1938年政权更迭、军阀混战、人心郁闷的北平城中姚家、曾家、牛家三大家族中各类人物的性格演变、思想碰撞和命运选择,充分反映了中国当时社会的变幻。

  这本书主要以主人公姚木兰的人生为主线,故事从木兰儿时一直写到她人生之秋。写她的童年趣事,被义和团红灯照拐买最终获救回家;写她的深深埋葬在心底的爱情;写她美满的婚姻;写她的丧女之痛;写她在逃难途中的善行以及她在道家思想影响下的思考。故事是以三个家族的人物命运来展现了旧中国的文化、政治与生活。各种性格各种阶层的人物给北京城增添了万种风情。有画家齐白石、国学大师辜鸿铭、哲学家林秦南、思想激进的青年学生、不畏牺牲的爱国青年、奢靡的政客、海外归来的学者、以及一些富商、和尚道士、日本军官和妓女。读来颇令人有身在其中之感。

  这本书最值得关注的是贯穿始终的道家思想,林语堂先生写这部小说的初衷是向西方人介绍中国,介绍中国人的价值观、审美观,其核心便是道家思想。正如林语堂先生的女儿林如斯在评介这本书时说道:此书最大的优点不在性格描写得生动,不在风景形容得宛然如在目前,不在心理描绘的巧妙,而是在其哲学意义。我想作为女儿的林如斯如此的评说,是很有道理的。的确,当我翻开此书,起初觉得如奔涛,然后觉得幽妙,流动,其次觉得悲哀,最后觉得雷雨前之暗淡风云,到收场雷声霹雳,伟大壮丽,悠然而止。留给读者细嚼余味,忽恍然大悟:何为人生,何为梦也。

  书中首题便是“道家女儿”。林如斯在《京华烟云》序文中说:“父亲其实是把木兰当成一个时代女子的典范了,是心目中的理想女子,有自己的想法,认真看世界,不为命运所屈服。书中称木兰是道家的女儿,我想,这和她所受父亲的清净无为的思想熏陶较多。”我们在小说中也

相关文章

《三打白骨精》读后感(精简6篇)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打白骨精》读后感(精选12篇),欢迎大家分享。  《三打白骨精》读后感1  《三打...
读后感2016-07-08
《三打白骨精》读后感(精简6篇)

百年孤独的读后感【精简6篇】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百年孤独的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百年孤独的读后感 篇...
读后感2013-01-02
百年孤独的读后感【精简6篇】

《被偷走的那五年》读后感(最新3篇)

时间会偷走爱情,但是如果时间被偷走了爱情还会重来吗?小编最近看了八月长安的《被偷走的那五年》,感触颇多。小说中,非常相爱的两个人因为改变越走越远,明明时间都给了他们一次再次相爱的机会,结局却又无可奈何...
读后感2019-06-09
《被偷走的那五年》读后感(最新3篇)

背影读后感500字作文 -小学生作文大全(精简3篇)

背影读后感500字通过读朱自清所写的《背影》让我知道了,父爱也同样伟大,背影读后感500字作文。作者通过写外祖母去世,父亲为祖母奔丧,生意在这个时候亏了,父亲不得已去借钱,家中光景一日不如一日。后写父...
读后感2015-04-07
背影读后感500字作文 -小学生作文大全(精简3篇)

《跳出教育的盒子》读后感-崔蓉【精简3篇】

《跳出教育的盒子》读后感 崔蓉 卓越亚马逊上对《跳出教育的盒子》一书的介绍是这样的: “写给初为人师、经验欠佳的你,帮你旗开得胜,轻松解决一系列常见问题;写给从业已久、资历丰富的你,助你焕然一新,打开...
读后感2017-04-04
《跳出教育的盒子》读后感-崔蓉【精简3篇】

读《亲亲我的妈妈》有感【精选6篇】

读《亲亲我的妈妈》有感1·读了《亲亲我的妈妈》这本书,我感受很深。·这本书的每个人物,每处细节都令我记忆犹新。赵安迪确实很不幸,尚未懂事父母就离婚,幼年丧父后,他只能离开熟悉的环境,跟着忙碌的父母亲开...
读后感2011-04-06
读《亲亲我的妈妈》有感【精选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