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成为一名专家型教师(精选3篇)
努力成为一名专家型教师 篇一
近年来,教育领域对于专家型教师的需求越来越高。专家型教师不仅在教学能力上出众,还具备丰富的学科知识和独特的教学经验。然而,要成为一名专家型教师,并非易事。这需要教师们不断努力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以下是一些帮助教师成为专家型教师的建议。
首先,专家型教师应该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作为教师,我们需要深入了解自己所教授的学科,掌握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教学方法。这可以通过参加学术研讨会、阅读学术论文和与同行交流等方式来实现。此外,专家型教师还应该不断学习新知识,保持对学科的持续关注。只有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教师才能在课堂上深入浅出地传授知识,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
其次,专家型教师应该具备独特的教学经验。教学经验不仅包括课堂教学经验,还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评价和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经验。教师们可以通过参与教育项目、参加教学培训和与同行合作研究等方式来积累教学经验。此外,专家型教师还应该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成功经验和教训,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只有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师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教学挑战,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最后,专家型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能力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和教学评价能力等方面。教师们可以通过参加教学培训、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和参与教学评价活动等方式来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此外,专家型教师还应该关注教育技术的发展,运用多媒体教学、互动教学和个性化教学等新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师才能更好地适应教育发展的需求,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总之,要成为一名专家型教师,需要教师们不断努力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只有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优秀的教学能力,教师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让我们一起努力成为一名专家型教师,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努力成为一名专家型教师 篇二
教师是祖国的花朵,是学生的引路人。如何成为一名专家型教师,是每个教师都应该思考和追求的问题。专家型教师不仅具备深厚的学科知识,还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以下是一些助力教师成为专家型教师的方法和建议。
首先,教师要不断扩充自己的学科知识。只有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教师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深入浅出地传授知识。教师们可以通过阅读学术著作、参加学术研讨会和与同行交流等方式来扩充自己的学科知识。此外,教师还可以参加学科竞赛和学术比赛等活动,锻炼自己的学科能力,并与其他优秀教师进行学习和交流。只有不断扩充学科知识,教师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学习。
其次,教师要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更新换代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师们可以通过参加教学培训、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和与同行合作研究等方式来了解和掌握新的教学方法。此外,教师还可以关注教育技术的发展,运用多媒体教学、互动教学和个性化教学等新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只有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教师才能更好地适应教育发展的需求,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最后,教师要注重教学实践和反思。教学实践是教师成长的关键环节,教师们应该积极参与教学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应该认真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教师们还应该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只有注重教学实践和反思,教师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成为一名专家型教师。
总之,成为一名专家型教师需要教师们付出持续的努力和不断的学习。只有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灵活运用的教学方法和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教师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让我们共同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专家型教师,为培养出更多有用之才而努力奋斗。
努力成为一名专家型教师 篇三
努力成为一名专家型教师
——读斯腾伯格《教育心理学》有感浙江大学教育学院 盛群力如果要在众多的教育心理学著作中挑选几本的话,我会想到斯腾伯格新近编著的《教育心理学》。斯腾伯格是当代国际最著名、最优质高产的教育心理学家之一。本书作为斯腾伯格最新推出的教科书,旨在帮助教师理解与发展教与学的技能,成为一个善于思考的实践者。该书2002年由美国著名的皮尔逊教育出版公司出版,经我国著名教育心理学专家张厚粲教授主持翻译,中文简体字版由中国轻工出版社2003年出版。《教育心理学》全书63万字,500余页,共十四章,分人类发展、人类差异、思维、学习与记忆、激励与教育、教学评估等五大部分。斯腾伯格认为,教育心理学的总体目标帮助教师理解和发展教学技能,有关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能够发现最佳教育途径的科学答案。斯腾伯格的这本著作面向教师的教学实践,定位于现实世界,告诉读者怎样将书中所学的知识运用到课堂实践中去。他主张,并不一定要记住固定的教学模式,更重要的是发展专业技能,成为一个善于思考的实践者。对于教学实践来说,最困难的不是通晓有效教学的步骤,而是知道在什么情况下以及怎样运用这些教学步骤。斯腾伯格指出,专家型教师是能够有效的解决问题的人,是善于学习,勤于思考的人。斯腾伯格从长期的研究中创造性的提出了“三元智力理论”或者“成功智力理论”,这一理论强调了智力(能力)的三个关键成分,即分析、创造和实践。这一主导性的理论同斯腾伯格倡导的心理自我管理的三种风格(立法型、执行型和司法型)也是相一致的。所谓分析能力,要求人们搞清事情的来龙去脉,有评价和反思的能力,善于总结提炼,权衡利弊关系等;所谓创造能力,要求人们能够提出远景、目标和计划,有一种事业和生活的追求,敢于超越自己已经知道的东西;所谓实践能力,要求人们能够将计划付诸于行动,善于排除困难,坚持不懈地到达目标,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技能。人的能力或者智力有不同的特点,有不同的优势。那么,什么样的人才是聪明或者有能力的呢?斯腾伯格的观点是:不要光看智商的高低、有没有过人的特质或者环境优越与否,主要是看其是否能够依据自身的特点与任务的要求相匹配,扬长避短,扬长补短。研究表明,专家型教师有三个共同特点:第一,具有专家水平的知识,能在教学中采用更多的策略和技巧,能更有效地运用自己的知识(包括学科内容知识和教育学知识)来解决问题,能够对问题作出正确的表征。制定良好的课程计划。第二,能高效率地完成工作,拥有较多的自动化教学技能,调用心理资源得心应手;同时能够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计划、监控和自我反思。第三,富有洞察力,从新的角度或方面去审视问题,善于作出区分、整合和类比,能够创造解决问题的新颖方法。对于如何解决问题,斯腾伯格提出了由七个步骤构成的循环圈;第一,确定问题是否真的存在;第二,确定存在的问题是一个什么性质的问题;第三,合理表征和组织有关问题的信息;第四,设计或者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五,分配问题解决所需要的各种资源,尤其是心理资源(如努力程度和时间以及精力的投入程度);第六,监控问题解决的过程,随时作出必要的调整;第七,对问题解决的方案(结果)进行评估。在对问题进行解决的过程中,尤其是涉及学习新知识技能时候,要运用三种重要的心理加工过程,这就是:选择性编码——将相关的信息与不相关的信息相区分开;选择性综合——将潜在的彼此关联的信息放在一起;选择性比较——将新旧信息联系起来,其本质就是形成类比,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一个专家型的教师,在努力帮助学生成为取得优异学业表现时会尽其所能。这当然依赖于对优秀的`学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斯腾伯格主张,优秀的学生是能够运用有效的学习策略的人;对学习的效果持续进行自我评价的人;是一个善于了解自我、了解他人和了解差异、了解学习过程的人;是相信自己经过努力可以有所进步的人;是一个先从自己比较擅长的领域取得成功,然后再在相对薄弱的学科付出更多努力迎头赶上的人;是一个有毅力不肯半途而废的人,愿意延迟得到回报;是一个对己的行为负责的人,认识到无论是成功或者失败,都与自己的内部状态所分不开。对一线教师来说,需要做到既基于学科知识,同时又能够超越学科知识。也就是说,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应该成为帮助他胜任岗位和脱颖而出,成为一名专家型教师的重要条件。当然,正像斯腾伯格指出的:没有成为专家型加教师的灵丹妙药。相反,奇迹是取决于每个希望成为专家型教师的人日积月累的努力。附:部分教育心理学著作扫描[1][美]Bigge,M.L.著,徐蕴等译:《写给教师的学习心理学》,中国轻工出版社,2005年版。全书共十四章,28万字。本书采用答问的形式系统介绍了当前有关学习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成果,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是一本适宜于教师阅读的好书。[2][美]斯莱文著,姚梅林等译:《教育心理学》(第7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版。全书十四章,92万字。斯莱文是当代国际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和合作学习研究专家。其编著的教育心理学著作,十分受到读者欢迎,再版更新的速度也很快。本书作者认为,教育心理学不可能告诉教师做什么,但是可以给教师提供做出正确决策的原则。有效的教学既不是一些雕虫小技,也不是一套抽象的原则,相反,它是将理解透彻的原理明智地运用于实践,满足实践的需要。[3]张春兴:《教育心理学——三化取向的理论与实践》,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全书共十三章,60万字。本书以研究目的教育化、研究对象全人化和研究方法本土化为理念,从教育心理学的教育学基础、心理学基础和实践途径来加以探讨,是一本极其出色的著作。[4]吴庆麟著:《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全书共二十章,30万字。本书上编13章主要讨论了加涅的教学设计理论,下编7章主要讨论了学校学习的认知心理学基础。[5]吴庆麟主编:《教育心理学——献给教师的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全书共十四章,45万字。本书旨在加强教育心理学与中小学实践之间的联系,从教师的角度,阐述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规律,促使教师学会在自己的课堂实践中运用这些知识。[6]吴庆麟等编著:《认知教学心理学》,上海科技出版社2000年版。全书共十四章,36万字。本书着眼于当代认知心理学与学科教育实际之结合,较为系统地阐述了知识的表征与获得、问题解决技能的形成,并从认知科学的观点出发,探讨了语文、数学和科学等学科教学的掌握知识技能的规律性问题。[7][美]奥苏伯尔等著,佘星南等译:《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全书共十七章,68万字。本书将学习论和教学论结合在一起,在阐述了影响课堂学习的内因(学生的认知结构、认知发展、智能及其他人格发展的差异)和外因(教材、社会因素和教师特征等)时,论证了多方面的教学论主张。